沁园春雪(学案)

《沁园春●雪》学案

▲背景介绍:

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则迎合日

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释题:体裁:;雪:

▲学习过程:

一、课文导语: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举不胜举。那么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是如何描绘雪的呢?

二、初步感知

(一)明确重点读音及词语解释:

1.正音:

沁( )园 莽( )莽 红装素裹( ) 分( )外 妖娆( ) 稍逊(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 一代天骄 ( )

2、释词:

〔竞折腰〕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二)朗读

1、聆听配乐朗读,注意体会朗读的重音及节奏和作者的感情。

2、个人朗读。

三、诵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这首词共有上下两阕,请概括各阙的主要内容 。

上阕: 下阕:(二)学习上阕: 概括上阕内容: 。

2、划分第一阙层次,并写出各层含义。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

3、讨论:

(1)请找出第一层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并分析其作用。

(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3)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4)、 “长城”、“大河”和群山、高原的描写,在情态上有何不同?

(5)“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须”的意思是什么? 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6)总结: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下阕

1、自由朗读下阙。

2、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3、讨论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3)诗人在“惜”什么人?

(4)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5)、诗人评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6)、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四、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2、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五、拓展延伸:

1、 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2、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1)

(2)

七、教师小结:

(1)修辞手法小结: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2)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这是一首雪的赞歌,也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上阕写景,句句洋溢着热爱山河的豪情;下阕抒情议论,句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抱负。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强烈的感人效果。 (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