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张佩文

关键词:心理效应 遗忘 记忆痕迹

摘要: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呈现几个著名的心理效应,分析其中的心理规律,为教育教学服务。 心理效应是在社会生活中因一种(或多种)心理动机引发的规律化现象,也可以说,心理效应是有因果关系、社会效应的心理现象。既然心理效应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心理规律,认识它、剖析它,利用它的积极面,避免它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不失为我们研究的一个内容。

一、遗忘效应

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的规律,并且绘制出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人们这种有规律的遗忘现象,我们称为遗忘效应。

为了对抗遗忘,学生在学习后必须马上复习,教师可以刻意要求学生将重要的概念、知识点反复诵读,条件允许可以采取堂上背诵、默写、小测等方式即堂过关;尽管学生即时已经掌握了知识,并不代表他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完整地将记忆再提取,这并不是表明学生对知识完全遗忘,只是记忆的痕迹不够深刻,所以老师可以反复要求学生背诵、小测等来加深记忆的痕迹。在此后的课堂上再抽同学背诵等方式去减少遗忘效应的影响,这样反复两三次,记忆就深刻了,知识就不容易遗忘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记忆学习材料的时候采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方法,例如,背诵的时候可以眼睛看者、嘴巴念着、手在写着等多种感官同时运作,它们通过不同的通道同时到达大脑,加深印象。

同时我们也要非常注意消除这一效应的跗面影响:例如,老师为了避免学生犯错误,在堂上过分强调一些常见错误,因为老师的反复强调,而在学生大脑里留下了记忆痕迹,到真正测验考试时缺将错误的写上去了。所以,错误的东西不要反复讲。

二、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当人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内心便产生一种完成这项工作的准需求,完成工作便意味着解除心理紧张,或使准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未完成工作,紧张状态继续存在,准需求有待实现。这就是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并且还会产生要完成它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是符合以上的效应的,例如:我们看一本小说,尽管并不是特别吸引,但是我们也会坚持把它阅读完毕。一天没有看完,我们也不安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这一个效应,将一些重要的环节、篇章留下一点尾巴,当然还要用我们的嘴巴足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人为地给学生的心理制造紧张感。那么,也许会给学生留下一个特别什么的印象,操作起来一个要注意不仅仅留下尾巴,还得让学生足够的牵挂这一个尾巴,而且要注意这个方法不可经常用,多用了就不灵光了。如果一个老师天天上课都未能完成教学任务,不但不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反而让学生觉得这位老师工作没有条理,讲课没有计划。

三、潘多拉效应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该不是稀世珍宝吧?”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憋了一

段时间后,她终于把盒子打开了。谁知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让它们都跑到人间了。不加说明的禁止必然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为探究为什么不许做而跨越禁区。结果人们偏偏要犯禁。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潘多拉效应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逆反和好奇心理非常强烈的人生阶段,如果老师不加以说明地禁止学生的行为,反而会人为的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结果是越禁止学生越做。例如:老师反对学生上网认识朋友,尤其是会见网友,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说明,而一味采取禁止态度,反而会造成“禁果效应”。学生从来就不清楚存在这种行为,更加不打算去做,结果是老师促成的学生的这一行为。如果某些不良行为、做法在集体中并没有流行起来,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那么,学校、老师就没有必要大规模的禁止、打击,只是暗里教育批评个别有该行为学生即可。再如;学生早恋。其实学生对爱情还是非常模糊,有时候,同学之间一些异性交往,虽然是较密切了些,但是当事人并没有往那处想,但是如果老师粗暴的禁止,反而回促成了他们。

四、阿伦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兰迪,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对被试始终持否定态度,被试者不满意;对被试始终持肯定态度,被试者满意;对被试先否定后肯定,被试者最满意;对被试先肯定后否定,被试者最不满意。

有些老师比较慈祥善良,对待学生原则性不强,学生就得寸进尺,觉得这位老师好欺负,行为表现就越来越不象话。当这位老师忍无可忍狠狠的批评学生的时候,学生不仅不听老师的教育,反而很反感这位老师,比起从一开始就经常批评学生的老师,这一位老师就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往往使我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些老师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反而接受,有些老师极少批评学生,但学生缺非常反感呢?其实原因就是由于以上的这个效应。决定学生对该老师的评价是老师后面对待学生的态度。所以,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不要老当老好人不妨来个先批评后表扬,先威后德。万万不可先松后严,学生接受不了,就肯定产生抵触情绪,不接纳老师,更加不接纳老师的教育。

五、马太效应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裕的主任把钱按三个等级分给仆人,结果分得最多的做了生意,赚了钱,主人有再奖励他更多的钱;分得最少的仆人一分钱都赚到,主人将原来给他的也夺回来了。马太效应也就是说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特别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选班干部肯定选择他们,有比赛、露面的机会、组织活动优先考虑他们,评比先进、优秀学生、三好学生非他们莫属,他们一般身兼数职,万千宠爱在一身。这其实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一类优生,即使不给他们这么多机会和关注,他们也许依然优秀。但如果老师能将关注优生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关注一些边缘学生,中等层次的学生和默默无闻的学生,这些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鼓舞,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