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知识点

城市与环境

城市空构间结

一 城市的区位(城市与其外部自然、社会和经济事物构成的空间联系) 1 自然地理区位

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相对位置(例 深圳临近港澳) 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带。

地形:平原最佳,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在高原,山区多在山间盆地或河谷低地。 河流:作用——供水、航运、防卫、旅游

城市与河流位置关系——河运的起讫点(水陆交通转换处) 干支流交汇处,重庆(嘉陵江)、武汉(汉江) 河流入海口,实现海河联运,上海 过河点 2 社会经济区位

资源:煤炭——大同、鹤岗、伯明翰(英)、匹兹堡(美)

石油——阿伯丁(英)、大庆、东营 铁矿——包头、攀枝花

金矿——约翰内斯堡(南非)

交通:沿江、沿海、沿铁路等交通枢纽处城市密集,形成城市轴线,例 石家庄位于京广、石太、石德线交汇处 政治文化:古都——西安、洛阳、罗马 新都——华盛顿(美)、堪培拉(澳大利亚)、巴西利亚 宗教:梵蒂冈、拉萨、麦加(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耶路撒冷 科技:硅谷(旧金山)、班加罗尔(印度)、筑波(日本) 旅游:张家界、桂林、黄山 二 城市土地利用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工业、住宅、政府机关用地、绿地、交通用地等。

4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北京)、经济发展水平、种族等 三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情况)

四 中心地理论

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大大小与数量呈反比,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不同等级城市(中心地)服务范围、数量、质量、彼此距离不同。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 城市化

1 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 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 意义:缩小城乡差距;改善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影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和提高

其对外开放程度。

4 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二 城市化特点

1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处于城市化的后期,英国作为城市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城

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处于城市化后期,速度缓慢;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原因: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的改善(高

速路的发展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逆城市化属于城市化后期的重要特征,现普遍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中。本阶段在城

市周围会出现卫星城。

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虚假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主要分布在南美国家中。 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等国。 三 相关内容补充

1 沙特阿拉伯的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原因是其国土多为沙漠地带,无农业,工业主要为石油开采。

2 城市化的四个过程:城市化的初期阶段,郊区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郊区成为城市

一部分的过程,是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逆城市化阶段(由于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原因使得人们向郊区迁移的现象,这里的郊区和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出现原因强调内城环境质量下降),再城市化阶段(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内城衰落后出现的再次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地形:区域平坦,可能造成城市排水不畅

(2)对气候:使城市气温升高,产生热岛效应(影响)

对降水,由于市区为上升气流,凝结核较多,形成雨岛效应。

(3)水文:城市地面硬化,使得下渗率降低,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汇水速度加快,易出现城市内涝现象。 (4)生态:破坏生物栖息地,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 2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建筑用地)、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使得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加强当地和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二 城市环境问题

1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病):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不安定、环境污染等 2 原因:人口过度膨胀、城市产业活动密集、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3解决措施:开发新区,建立卫星城;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美化、绿化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加强环境污染

治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