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岳麓版__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人类是由 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 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1、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  山顶洞人 距今约18000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2、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 保留猿的 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木棒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 18000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制 和钻孔技 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社会组织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6000年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   骨制耒耜,已使用磨制石器  干栏式房屋  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5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按血缘关系组成的 氏族  2、大汶口遗址:父系氏族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黄帝——人文初祖; 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叫“禅让制”。           2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传子 家天下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亳,几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 商王 盘庚 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 221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夏朝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三、商汤灭夏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

有名的暴君,黄河中下游的汤部起兵攻夏,于公元前1600年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第5课  公元纪年法  1、 公元前后年度的计算  如:公元前5年到公元5年之间是9年,5+5-1=9。 2、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一个周期是60年。今年是辛卯年,那么明年就是壬辰年。   第6课  西周的分封  1、西周的建立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周军在牧野大败商纣的军队,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  (3)分封制的内容:  ①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分封的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嫡长子继承制:西周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于社会次序的稳定。  4、东周的建立      3     公元前771 年,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 幽王,西周结束。公元前770 年, 周平王迁都 洛邑, 东周开始。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 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青铜工艺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代表作: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铜象尊。  二、金文  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由于古人把铜称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金文因常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做 钟鼎文。       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诸侯争霸的目的:为争夺土地、人口及支配别国的权利。  2、春秋战国的性质: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3、春秋五霸: 齐桓公(葵丘会盟)、 晋文公(城濮之战)、 楚庄王(问鼎中原)、 吴王阖闾、 越 王勾践(卧薪尝胆)  4、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及标志  原因:①齐国是个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②任用 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  ③以“ 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标志:公元前651年, 葵丘会盟。 5、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诸侯国数

量减少,各国人民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二、战国七雄  1、主要诸侯国: 齐、楚、秦、燕、赵、魏、韩  2、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三、相关成语:一箭之仇、尊王攘夷、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铁农具和牛耕在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 ,在战国时得到推广。 (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二、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人物:商鞅在 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3)目的: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4)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推行县制      4  (5)意义: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10课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化  一、科学技术  1、著名的都江堰  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②地点: 岷江  ③意义:都江堰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  “天府之国”。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1文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利用楚国方言和名歌创出新的体裁—— “楚辞”,代表作 《离骚》。  2、 艺术: 西周时形成了 音乐教育制度; 战国时 钟鼓之乐盛行; 湖北随县出土的 全套编钟,制作 精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是当时最珍贵的乐器。  3、 绘画:湖南 长沙出土的战国 《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 最古老的帛画。                                5  第11课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社会急剧变化   二、百家争鸣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创始人)  ①政治思想: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核心 是“仁”;  ②文化整理:整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编成了《论语》  ③教育思想:a兴办私学,广收学生;b因材施教;c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学习要温故知新;e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战国 孟子  ①民为贵,君为轻,人们力量不可轻视;  ②主张实行“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压迫和剥削人民;  ③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道家  春秋  老子  (创始人)  ①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对立的双

方既相互依 存,又能相互转化;  ②主张“无为而治”。  战国  庄子  ①鄙夷权贵,批判和嘲笑“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 侯”的不合理现象;  ②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墨家 战国  墨子 (创始人)  ①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②主张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③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浪费。  法家 战国 韩非  ①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应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②主张君主集权; ③主张以法治国。 兵家 春秋  孙武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  ①强调战前要做好准备;  ②论述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