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 推敲.推敲.再推敲

非常赞同牧师先生通过对推敲二字的鉴赏,得出的"诗歌的欣赏不仅与欣赏者的心境有关系,也于欣赏者的阅历有关系,一切以时间为推移。" 但我觉得,这"敲"字用得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晚上寺庙的门是关着的,也就是说从里面上了门闩的。是不存在“推”门而入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是“推”还是“敲”,当然,敲比推好。一、门环就是让敲的;二、在夜晚,敲的声音比推的声音传得远,且有一种音乐美;三、除非门是虚掩着的,但这是个案;在必须破坏“这宁静夜晚”的情况下,邦邦邦比推的吱哇乱叫让人容易接受些。文人么,都是有音乐天赋和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四、这李凝和贾岛都不是和尚,对着他们所不熟悉的“门”,凭想象在琢磨这推与敲,当然就犹豫不决。这韩愈是参与过祭祀的,知道这里面的规距也说不定。以上拙见,不知能入法眼否?

2013-04-28 00:16

牧师回复: 2013-06-06 14:31

谢谢你真诚的评论,特别是第四点说的很好,贾岛不是僧人,却以常人的思维揣摩僧人夜晚归宿境遇,所以才有了“推敲”的典故,这让我想起了庄子与施惠关于“子非鱼”的讨论,也让我有了进一步的联想。

红松文 跟评: 2013-04-28 11:33

应该说,谢谢你的赞同。其实社会上,诗词歌赋上许多问题是经不得仔细琢磨的。但也正是这琢磨才有了许多佳话。你说呢?

牧师 跟评: 2013-06-06 14:32

高论。一语中的。

跟评: 2014-02-26 22:19

读诗,享受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意境和美感何必去推敲!

读诗,如果推敲给我们带来了享受和愉悦为何不推敲?

牧师先生不迷信、不教条、潇洒写意、好恶随心当为我师。

再看贾岛的这首诗。诗人此诗美吗?凄苦、荒芜、冷僻如此环境起码大多数人不认为美,但不可否认的是远离凡尘的“静”,进而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个隐世的高人。诗人通过对一个隐士选择的居住环境的描述,让我们去感受高人不世的境界,从而引发有同样情结的读者对那个境界的想往。

够了,读诗到此已不必推敲,然而叫叫劲儿也挺好玩,就玩玩吧无需认真。

多数人更加认可的是敲字,韩愈也是这么想地。其一,提升了全诗阅读上的美感;其二,使得诗里面增加了一个人体器官的应用——耳朵;其三,用声响更加烘托出诗人要突出的静。果然有想法果然好。

可是回过味儿来想想又不然,推和敲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发出的不同的动作。确切说“推”是闲云野鹤的老和尚云游回到自己的庙里(住所)发出的动作,“敲”是游方的“野”和尚前来挂单(或访友)发出的动作。再让我们细细的体会一下推和敲,一个熟悉一个陌生、一个老一个年轻。我们懒惰的惯性思维通常让我们这么思考:熟悉的比陌生的好,老和尚一定比年轻和尚的道行高。当然这个老和尚未必比那个年轻的和尚道行高但是那个年轻的和尚成为老和尚的时候一定比做年轻和尚的时候道行高。(绕死我了)。相邻有道行高的老和尚的庙而居更烘托出隐士高人。千万别忘了这些还有一个前提,“鸟宿”“月下”这会儿是半夜。再往前看“闲居少邻并”怎么突出这个少字,“推”主人回来很寻常而且很可能就有一个和尚,“敲”半夜都能来访客很热闹,并且起码是两个以上的和尚。如果要表现“闲居少邻并”推比敲好。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诗人写的是自己,“僧”是作者代称,从整个诗来看确实有这种意思,这种理解也不会对诗的立意稍减,“闲居少邻并”连邻居的庙都省了。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再看看推敲,注意此时已经是完全的客体了。想想吧,推——推门而入,那得是多铁的哥们儿呀;敲——敲门而立,最多算是客情儿的朋友。答案有了,一个客情儿的朋友大半夜“敲”人家的门,想,想干什么呀?难道那时候兴半夜访友吗?合理的解释是白天访友留宿,晚上门外看看,然后回来(仅仅是假设)还是“推”吧。

所以我同意牧师先生的看法,推比敲更恰当。

推是静、是少邻并、是高人但少了点阅读性,

敲有乐感,扩大了感知范围只是弱了些立意,孰去孰留读者自便。

纠结在推敲上,其实这首诗有一句真是值得推敲推敲的,就是上一句“鸟宿池边树”。这句话有病,这句话有大病!每次我读到它我都成了“大舌头”,你是吗?

牧师 跟评: 2014-02-27 16:23

高,高,实在是高!谢谢你的台爱。

红松文 跟评: 2014-02-28 10:23

读诗,享受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意境和美感何必去推敲!

读诗,如果推敲给我们带来了享受和愉悦为何不推敲?

牧师先生不迷信、不教条、潇洒写意、好恶随心当为我师。

读诗到此已不必推敲,然而叫叫劲儿也挺好玩,就玩玩吧!

牧师 跟评: 2014-02-28 16:26

谢谢台爱,谢谢跟评。

[跟评] 6楼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