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研究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研究刘丛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研究

刘丛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河北066004)

摘要: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我国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的整体形势存在很

多不利因素,一些地区土壤污染十分严重。由于我国对污染场地土壤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修复技术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管理重点任务和支撑体系的研究。本文对我国污染场地的类型进行简要概述,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的重点任务和工程,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管理支撑体系。关键词: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优;构建体系;支撑体系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5)02—0017—04

中图分类号:X32

Management

andrestorationcounternleasuresofcontaminatedsitesoftenvironment

IAuCong

(EnvironmentalMonitoring

Station

ofQinhuangdaoEconomicandTechnological

Deve卸ment

Zone,He/bei

066004)

Abstract:Pollutiongroundsoil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restorationisthere

some

are

an

importantwork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China,

many

unfavorablefactorsinthepollutionsitesofChinaandtheoverallsituationofsoilpollutionsoilpollutionisveryseriousin

our

regions.Becausethat

country

soilhasnotbeeneffectivelydealedwithincontaminatedsites,therepairingtechnologyandthe

evaluationmethodistobeperfect,therefore,thereistheurgentneedofbuildingsitesoilenvironmentalpollutionmanagementandrepair

types

managementkeyresearchtasksandsupportingsystem.Itisbrienywritteninthispaper,the

soilpollution

sites

in

China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system.

of

pollutionsitesinChina,analyzesthe

managementand

engineering,discussesthepollutionofsoil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ndrepairmanagementsupport

Keywords:Contaminatedsites;Soilenvironment;Riskassessment;Buildsystem;Support

system

由于人类活动使土壤或包气带所含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背景值,最终有可能造成对人体健康或

自然环境的危害的场地即为污染场地。我国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治理起步相对较晚,还没有实现目标

我国污染场地的类型

在生态系统的构成中,土壤是基本要素之一,也

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需的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工业“三废”不合理处理、矿区尾矿的不得当堆放,矿产资源过度开采等造成了场地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1.1依据污染场地成因划分

我国污染场地按照成因有两种,即累积污染和突发事故。

累积污染主要是在人为活动中所形成的污染物,在特定的情况下慢慢进入土壤并积累,一定程度之后

管理,具体工作目标不明确,同时也没有阶段性指标,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弊端,使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工作进

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对我国污染场地的类型进

行简要概述,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的重

点任务和工程,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管理支撑体系。

一17—

万方数据

环境与发展第”卷第2期2015年4月

会使土壤发生质量恶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作

物的部分指标超标。这种累积污染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尤其是颗粒物,重力对其产生作用后使其渗入到土壤内;二是废水中含有污染物质;三是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质直接进入土壤。在这三类中,以污染灌溉最为严重。还有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也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土壤有机质,造成土壤污染。污染物在土壤中不同于在大气和水体,

很难再转嫁,这就导致污染物质无法在土壤中被稀释

和分散,日益积累造成愁超标。此类污染场地的污染物质通常比较单一,地域性相对较强。

城市的快速膨胀导致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尤其是频发的泄露、爆炸等重大环境污染

事件对环境的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已经对社会发展、

人民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突发事故污染与普遍

的环境染污大相径庭,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不确定,无法预先得知其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发生突然、扩

散迅速,这类污染的污染物质种类复杂、污染强度高、危害大。

1.2依据污染物类型划分

按照污染物的类型,可以分为重金属污染、有机

物污染以及微生物污染。

通常情况下,在化学中密度在4.59/cm3以上的金

属规定为重金属,主要是汞、铬、铅、镉等,是土壤环境

中最严重的污染物质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人类活动中重金属被引入至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使生态恶化。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在2014年4月17Et公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经高达3.492万hm2,由于土壤污染而对粮食的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于

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在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旁经常

可以看到十分明显的铅污染带;杀虫剂、除草剂以及矿山开采,都会引起砷对土壤的污染;厂矿排放的含

汞废水会长期存在于土壤之中。这些重金属污染具

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普遍性,对人类存在很大的危害。

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污水灌溉以及工业废物排放,其中以农药和工业生产的染污最为严重。我国POPs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原生产场址

一18一万方数据

以及POPs废物的排放处都是尚未显现的污染场地,

存在极大的隐患。目前,POPs废物的存放地点没有良好的条件,没有对渗人进行防护,这些地点土壤中的POPs物质含量严重超标。

微生物污染主要是病原菌、病毒等致病性生物侵入土壤,并且在土壤人进行大量的繁殖,从而对土壤进行破坏,导致土壤受损,进而影响动植物和人体的健康。污水灌溉、粪便等是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大气也可以将病原体沉降人土壤。病原菌在达到一定的条件后能够以土壤为传播媒介,使人和动物感染疾病。目前土壤中已经发现了多种可能致病的病毒。

2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的重点任务及

工程

对污染场地的防治工作应视为土壤环境管理与

修复的重中之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是关键,应进一步探讨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的重点任务及工程,从而推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

2.1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标准体系

对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深入完

善和优化,因其存在标准值过度统一、污染物质项目相对较少,没有综合的重金属形态等问题,应针对我国土壤环境现状,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依照土壤的类型及不同的功能,给出不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对污染物标准予以补充。

参考发达国家土壤环境修复经验,从我国土壤污染和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污染物的选择、分

析、修复、保护和生态毒理学进行归纳,制定出与我国土壤环境修复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2.2制定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管理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对污染场地土壤做出明确规定,对污染场地控制的一系列体制予以全方位规

定,建立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倡社

会踊跃地参加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中来。

土壤污染调查监测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因此,要尽快建立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制度。针对一些地

区土壤污染相当严重,且土壤污染的类型呈多样化,需要对土壤污源进行防控,应尽早建立土壤污染源控制制度。此外,土壤污染的修复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因此还需建立土壤污染治理基金法律制度,从而对修复起到起到一定的保障。

2.3提高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结合我国土壤铅、汞、砷等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污染严重的地区给予重点分析,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源分析、污染过程分析以及污染风险评估等,建立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从而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托。结合

有机物污染的实际情况,重点研讨土壤有机污染物质

的快速识别和监测方法等技术,对有机污染物场地的修复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撑。此外,结合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的不同类型,对现有的修复技术予以分类,制定出最佳的修复技术规范。

2.4编制污染场地信息管理系统

对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查,以便确实了解土壤质量的现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库之间的信息共享,切实掌握污染场地土壤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总括污染源,编制污染场地修复指标和标准,对于污染场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公布。着重开展污染场地信息系统工程,进一步规范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逐步完成自动化和信息化的

目标。

此外,还需编制污染场地应急管理制度,对信息化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实时监测系统、预警系统以及突发事故污染应急系统,逐

渐实现多部门的合作机制,编制科学有效的风险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尽量防范和降低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

2.5

筹划构建多元化修复资金汇聚机制

可以采取由污染者来进行治理,由受益者来投资的方式,辅以国家适当的补助,筹划构建多元化修复资金汇聚机制,以便能够具备足够的资金保障。对于申请治理污染场地土壤的工业企业,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政策性优惠的金融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负担。

以实际目标确定合理的手段,以实际任务配备得

万方数据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研究刘丛

当的能力,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监督体系作为首要的建设任务,最大程度争取各级财政投入。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要持之以恒,并将管理职责做出具体的明确。

3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管理支撑体

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工作还需要很大的提高,其中管理与修复工作态势不容乐观:土壤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各地区普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等。这种严峻的形势对土壤环境保护提出了高的要求。

3.1

筹编各项污染场地相关管理制度

筹编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和治理修

复制度。土壤污染评估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污染土壤的使用必须要进行污染评价,充分了解污染土壤的实际情况,确保一切相关使用者对土地污染情况知情。根据污染场地的监测情况,试探编制出长期的监测制度,当监测结果出现超标或异常现象时,要再次启动修复计划来确定应变措施。依次实施污染场地档案管理制度,构建污染源控制制度和污染应急

法律法规。

3.2完善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一切治理活动的前提。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的法规,因此,可以针对污染场地进行单独立法,也可以将相关法规在现行的法律中予以丰富。对于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尽快予以明确,不能明确污染场地责任主体的可以交由政府责任。提倡尽快起草防治法规,从而

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地防治土壤污染,增强

社会的防治意识。

3.3加快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优化步伐

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是有效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研究的保障。对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扩充污染物质的种类,使其进一步优化。加快发布和实施处于征求意见环节的各项导则标准。针对我国国情尽快构建污染场

地土壤风险评估标准体系,为污染场地的监测、监控、

一19—

环境与发展第”卷第2期21115年4月

管理的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3.4在现有土壤修复技术上进行深度提高

深入探讨土壤修复的最佳可行性技术,对现有修复技术进行升级,或者开发全新的修复技术。充分发挥各学科之间合作的效应,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予以提高。对污染场地的类型进行全方位统筹,为污染场地的管理与修复提供可靠的支撑。构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的场地修复技术体系,探讨突发事故污染的快速识别及监测方法以及污染物质转换过程,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托。

3.5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管理与修复人才欠缺,且技能不高,没有强烈的土壤保护意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建立专业的机构设施,增强社会的土壤保护意识。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培养土壤管理与修复的专业人才,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各大院校增加土壤管理与修复课程,都能够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

团队。

3.6进一步明确污染场地治理经济责任

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因此要抓紧建立土地使用档案,尤其是污染场地档案,要进一步明确治理的经济责任。所有将污物排放至土壤的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履行修复原则,对修复土地的付费予以负责。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投入,确保年年都能够增加。

结语

我国污染场地相关信息资料的采集不完整,有很

一20一万方数据

多信息无法实现透明,使我国污染场地类型数据库质量有所降低。就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而言,我国始终无法实现目标管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支撑体系构建需要筹编各项污染场地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优化步伐、在现有土壤修复技术上进行深度提高、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以及进一步明确污染场地治理经济责任。

参考文献

[1]李飞.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2]张建红,滑铁钢,陈四军,顾成海,吴礼云,吴立婷.钢铁企业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评价与修复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4):54—56.

[3]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3):1—6.

[4]刘乙敏,李义纯,肖荣波.西方国家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生态环境学报,2013(8):1438—

1443.

[5]王国庆,骆永明,宋静,夏家淇.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

与标准研究・国际动态及中国的修订考虑[J].土壤学报,2005(4):666—673.

[6]姜林,钟茂生,张丽娜,张俊丽,贾晓洋,韩丹,张丹,夏天翔,姚珏君.基于风险的中国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8):1—10.

收稿日期:2015—03—15

作者简介:刘丛(1981一),女,本科,工程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