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地处贺兰县城南边,地处109国道旁,是一所新建的县城完全小学,但生源复杂,层次不齐。近年来随着高中、学前教育的普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们新建县城小学,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孩子”增多,从而不可避免地使相当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我校学习。学校现有班级12个,学生近600人,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我校的教育教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由于本地区教材的知识内容、课程标准和城市的要求并没有区分,这就使得我校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各年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近两年的调查表明,有1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奇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这一群体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难度,学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学困生的研究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个大课题,其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现时性是我们教育者必须面对的。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宜的教育,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针对性,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更好地发展。但是理想往往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学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困生教育转化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多以个案呈现,就其形成的原因和教学策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可以说,转化好学困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至于学困生的定义,自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登上教育大舞台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可查阅到的与学习困难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已达90种以上。根据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行为倾向、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对于学困生的成因,巴班斯基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何家铿的差生成因分析,万智儒的差生个案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陈仙梅的结论,金星明、郭迪的调查,科尔曼报告,王敬国分层抽样调查等。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解决好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大面积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2.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困生辅导策略和方法。

3.培养和锻炼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能胜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2.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作业等方面来进行观察、访谈、跟踪、辅导,以求得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策略,使这类学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根据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根据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行为倾向、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如何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教学补偿和矫治,使其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工作者,促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发展是第一要务,通过探索性的研究,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通过研究工作,探索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体内部因素。针对学困生学业基础、学习倾向、学习策略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展开对农村初中学困生有目的性的转化辅导。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形成系统的、可行的教学策略。

(三)通过研究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观点: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办学思想不端正,评价机制的变形,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

3、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生存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

4、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

1、根据现实条件,从多方面探寻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

(3)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等等。

2、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调查形成学困生的不同原因,了解学困生的行为特征,个性及心理特征,了解学困生形成的个性心理原因,探寻其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并逐步总结提炼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开展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3、促进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完成如下几个集子,作为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

(1)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

(2)农村初中学困生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3)教学反思录。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测试、调查法:通过测试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等发展状况;

2.文献信息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指导实践;

4.个案研究法:把研究转化中的事例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总结经验。

八、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一年半,即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具体分为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7月至10月,4个月时间)

1、按照市、县区统一部署,成立学校子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骨干研究人员和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总课题组编印的“五个有效”课题培训教材、市教育局总课题组“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等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五个有效”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研究思路;

3、反思学校和教师自身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查摆存在问题,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适合本校的研究主题,明确具体的研究任务,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行事历,填写子课题申报表,报县区课题领导组审核批准;

4、筹备建立学校课题研究专题网站(页)和全员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每位教师都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参与研究课题工作,为进入研究实施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8个月时间)

1、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行事历,采取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行动研究等一系列方法,通过专家指导、示范引路、现场观摩、博客互动、合作互助等一系列有效途径开展研究与实践,鼓励广大教师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

2、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追访、干预、辅导。完成《董岗中学学困生个性心理调查报告》,建立个案分析档案,完成《董岗中学学困生个性心理个案分析》,以及《董岗中学学困生辅导策略和方法》。

第三阶段:自我评估阶段(2010年7月至8月,2个月时间)

1、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自我总结与评估,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完成《学困生教学反思集》

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进行个性心理调查,进行对比分析。完成《学困生个性心理辅导策略方法集》和《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9月至12月,4个月时间)

在完成课题研究各项任务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小结。接受市、县课题研究领导组负责对课题研究进行结题验收。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大部分都是高级职称、年富力强,部分同志参加过县、市级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二)制度保障。

学校形成了完善的科研机制,有《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管理办法》、《教科研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将有效地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行政支持和财力保障。

校长孙家好领导并担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罗兆华领导课题组工作,学校将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保证,预计资金投入1万元。

(四)技术保障

本课题是市级课题,安排了专家组的指导。同时,学校也将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加强相关学习资料学习。建立校园网,这方便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随时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保持这与国内专家的长期沟通和联系,

(五)教学保障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中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中学生的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当地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