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学生天地》课外阅读指导案例
王朝锋
浦江五中,322200
一、导入
师:本学期我们学校为我们每位初三学子,都定了一本《中学生天地》,这
是一本“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期刊”“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优秀少儿期刊”,对于这样一本优秀的期刊,不知你是怎样来阅读的?
生1:随便翻翻,利用闲暇随便翻翻。
生2:中午有空的时候慢慢阅读。
生3:先看插图和漫画,再看目录,看看有没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
生4:我会特别关注“成长”与“心动”这两个栏目,因为贴近我们的实际
生活,对我很有帮助。
„„
师:同学们的阅读方式五花八门,确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不知同学们阅读了这本期刊,有怎样的感受或收获?
生1: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
生2: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如“发现”栏目会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风土人
情、地理知识,我很喜欢看。
生3:我很喜欢看“心动”栏目,特别是“秘密花园”与“林老师解心结”,有时我也会有类似的秘密或心结。
生4:可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有些文章写得很不错,可以作为考场作文的
范文。
„„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看来这确实是一本优秀的期刊。刚才有同学讲到
了阅读《中学生天地》,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通过阅读《中学生天地》,我们会获得许多新的感受和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体验积累的过程,另外,每一期《中学生天地》都有一些不错的同龄人的文章,其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就以我们最近的一期,2015年第1期的《中学
生天地》的“青春纪事”与“屋檐下”两个栏目为例,看看这些文章对于我们写作方面有什么启示。
二、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6位同学)
师:“青春纪事”与“屋檐下”两个栏目共有7篇文章,其中一篇是诗歌,其余都是记叙文,布置大家去阅读了。每位同学先自己总结一下,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其他组员听听,组长要安排组员做好记录,各小组要综合各组员的意见,阐述你们组的见解,在阐述你们组的意见时不必面面俱到,最好能扣住一个方面细致地讲,给大家8分钟左右。
生:先自我总结,随后组内交流,汇总后班内交流。
„„
三、小组展示,班内交流
第一小组:我们小组认为这8篇文章的感情都特别真挚,特别能打动人。如
《那一段无怨的青春》叙述了自己高考前一段叛逆的日子,最终因为亲人和老师的帮助而警醒,随后有了一段奋斗的岁月,让自己的青春变得无怨无悔。感情真挚也很有思想意义。再如《想念小鱼》这篇文章,以淡淡的笔触续写了初中最后一年自己与小鱼之间的一些事情,表达了自己对小鱼的怀念、愧疚和祝福之情。
师:第一小组侧重了“感情真挚”这个角度,做了总结,讲得很到位,这七
篇文章确实都是感情真挚的课文。请第二小组做展示。
第二小组:我们组认为这些文章的用词准确,语句富有表现力。比如《幸好
遇见你》一文的一段语言描写:
终于,你抬起头对我笑了笑。
“你在看《收神记》?”我试图搭话。
你眼睛一亮,道:“是,你也看这类书?”
“看过几本吧,因为比较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怪谈之类的„„”
“啊,我也是!”你开始滔滔不绝,“说起怪谈,你看过《物语系列》吗„„” “听说过,还没看过。它好像还被改编成了动漫。说起日本动漫,我最喜欢
宫崎骏的《千里千寻》!”我没了先前搭话的紧张感,开心地和你聊了起来。
“我看过我看过!”你高兴得手舞足蹈,“那部动漫声优阵容超强大的!”
„„
这段语言描写写的是作者与朋友第一次交谈时的对话,从中国古典文学到日
本新番动漫,她们聊得兴致勃勃,一时相见恨晚,从人物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她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这个语段的神态描写也很到位,如“你抬起头对我笑了笑”“你的眼睛一亮”“你高兴得手舞足蹈”等,都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师:第二小组侧重这些课文的语言方面做了赏析,几篇课文的语言确实挺有
表现力。有请第三小组展示。
第三小组:我们组认为这些课文不但有动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更有传神的
细节。其细节描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幸好遇见你》这篇课文中,就有几个细节很有表现力。
细节1:你比我至少矮5厘米,与你娇小的体型极为不符的是你有一身“蛮
力”。有一次,我拧不开矿泉水瓶,求助了周围好几个女生,没人能打开。你走过来,淡定地接过瓶子,稍一使劲,“咔”一声拧开了,我和同学们都惊呆了!忽然想起,平时我和你扳手腕也从未赢过你。
这个细节,声形并茂,活化了人物的形象。
细节2:你冲我得意的一笑,道:“别瞪我,我接受你的嫉妒。”
„„
我冲着你也“小人得志”似的一笑,说:“我接受你的嫉妒。”
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凸显了人物之间亲密而相互竞争的关系,其语言也很
有个性与生活的气息。
师:有人说“细节是魔鬼”,诚然,细节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精神,传
神的细节描写确实是这些文章的亮点。第四小组同学已迫不及待了,有请第四小组展示。
第四小组:我们小组与第二小组一样,也是侧重对语言的分析。我们组认为
这些课文有些语句优美而又哲理,有的课文恰当引用了名人名言,增添了文章的内涵。
如:
纪伯伦说:“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欢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幸好遇见你》)
外婆说,外公就是她的天空,能包容她的一切,任她自由飞翔。
外公说,外婆就是他的燕子,叽叽喳喳,活泼可爱,带给他幸福和快乐。
在旁人看来,外婆是个白发苍苍、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可我知道,她“内
力深厚”,是“狮子功”的高手。„„
别人看起来,外公是个矮小精瘦、软弱无力的老人。可在我眼里,他是怀有
少林“金罩功”绝技的高人。接招外婆的“狮子功”,他永远如定海神针般波澜不惊。他讷于言而敏于行,对外婆交给的任务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燕子和天空的爱情》
师:文章的语言最能体现作者的功底,要想提高自己准确运用语言的水平,
必须不断地积累,不停地尝试,反复地推敲。我们有请最后一个组展示。
第五小组:我们组的角度有点独特,我们选的是这七篇课文中唯一的一首诗
歌《友谊的秘密》,借此来探讨现代诗歌的写法。诗文如下:
“我把巧克力/偷偷塞给你/我把棒棒糖/放在你桌底”
“嗨,说好了/那天/你可一定要来/因为/我在树丛里/捉到了/友谊的秘密” 这首诗通过两个典型的细节,来表现友谊的美好,“偷偷塞”“放在你桌底”
这些词让这首诗有了一种温馨和美好。“了”“来”“里”“密”压的是“i ”韵,让这首诗有了古典的韵律美。
师:分析得挺不错。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
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去创造诗歌。
四、总结提升
师:刚才我们五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这7篇课文对于自己写作方面
的借鉴,真的很有见地。老师也想谈谈的自己的感受。先请大家看一首诗。
幻灯片
学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我们看这7篇文章,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它们都有一种生活的气息,题材来自生活但一点也不陈旧,反而很鲜活。比如《想念小鱼》一文中写小鱼,并没有仅仅写人物的优点,而是写出了真实的有个性的人物,如“喜欢吃零食,每天都要带一大包零食到教室”;不是粗线条的互帮互助,而是有矛盾有冲突很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如:
“小鱼的文科成绩不是很好。语文老师讲评试卷时报答案速度很快,小鱼记不下来就会问我,我就像他重复一遍老师的答案。„„有几次因为关键的地方没听清楚,我心里有点怨小鱼,就不自觉地把和小鱼说话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语气也不太友善„„”
如何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呢?我想首先要关注生活,注意细细地去观察和品
位生活。如《我的妈妈是个猪倌》一文,以朴实的文风,细细地讲述了妈妈养猪整个过程,让人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与伟大。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所以才能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其次,要及时记下触动自己的人或事。比如《燕子和天空的爱情》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一向身体硬朗的外公感冒发烧被送往医院,外婆非得
跟着去。在医院,外婆细心地为外公洗脸擦身,端水喂饭,静静陪护在身边。无
论妈妈、舅舅怎样劝外婆回家休息,她都不肯,红着眼睛坚定的说:“老头子病不好,我不回家。”
生活中如果有这样感人的画面,就要及时记下来。
再次要经常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与期刊,提高自己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最后,祝愿在坐的每位同学都能将学与思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成为一个喜欢阅读、思考的人,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人,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课后反思:
课外阅读本身是非常个性化的,所以不应该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然而现实中
有不少学生会去关注一些漫画、言情、武侠、玄幻甚至色情的读物,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与点拨。而对于一些优秀的读物,如一些文学名著的阅读,学生也往往只是从了解故事情节的角度去阅读,不能收获更多的东西。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是建立在如何更好的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的。
《中学生天地》是一本优秀的期刊,在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
方式与收获,随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青春纪事”与“屋檐下”这两个栏目的7篇课文在写作方面的借鉴,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优秀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我着重总结了“关注生活,回归生命本位”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是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而写作是要将课外的生活回归,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表述。这是一个由课内走向课外,再由课外走向生活回归生命的过程。语文的外延是无限宽广的,只有让学生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的作文才会鲜活起来,学生的生命才会丰富而美好起来,而课外阅读优秀期刊、文学作品,正是接通生活回归生命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观书有感]优质教案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诗词理解性默写
- 集米芾字书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观书有感说课稿
- 朱熹[观书有感]赏析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 中华经典资源库54 | 古诗词赏析:朱熹[观书有感]
-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演讲稿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乐于诵读经典.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课程改革中有机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有感 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 王歧阳 从事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一直以来,我对有机化学实验一块不够重视,在历年的大纲卷高考题中,很少出现有机实验大题,这给我的高三备考造成 ...
诗词理解性默写 2011-04-21 14:52:42| 分类: 诗词默写填空|字号 订阅 1.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人们总喜欢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 ...
集米芾字书朱熹<观书有感> 释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 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 ...
<观书有感> 说课稿 咸阳高新一中 邱 京 一. 说教材: <观书有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2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实际上是 ...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半亩:形容池塘之小. 方塘:方形的水塘.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意谓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此句 ...
--哲理诗鉴赏 一.哲理诗的特点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它 ...
<观书有感>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明亮通透的大千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如果想要保持原本的洁净与清澈,就需要源源不断地吸纳新的事物.读书就是这样一个充实和修正自我的过程,只有不间断地读书,我们才能够在格物的过程中,看清世间的善恶是非, ...
国旗下的演讲稿: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就是<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说出了读书的必要性.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