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洲新一轮利用外资的研究

作者:李勇郭勇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1999年08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并进而波及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亚洲地区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被世人誉为“经济奇迹”,这和各种形式的国际投资对这一地区源源不断进入分不开的。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际投资人士削减、撤出、放弃了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对危机国家走出危机困境、实现经济增长产生很大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各自在体制等多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并且开始在引资方面调整、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在各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努力下,亚洲金融危机似乎已渐见谷底。在危机即将平息之际,国际投资人士对投资亚洲区域重新产生兴趣,外资已开始进入受危机影响深重的这些国家。

  一、此次金融危机的复杂成因暴露了亚洲地区经济运行的诸多缺陷和隐患

  亚洲地区曾取得经济上的成功。经济上的成功吸引了资金大批流入,然而国家政策和相关机构并未能满足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当危机加深时,基本政策上的缺点日渐暴露,又由于过去的成功,使国家决策者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终使酿成危机。

  各方面的经济专家们认为,经济危机实际上是多种内外因素造成的:

  就内因看,它集中暴露了亚洲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第一,经济结构不合理。80年代以来,一些东南亚国家大力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经济起飞,但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第二,缺乏深谋远虑的规定,对信贷、金融市场调控不力,加之金融体制不健全,缺乏防范和应付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机制,政府方面强令指示下的借贷行为,致使金融坏帐、呆帐问题严重,造成了银行贷款总体质量急剧恶化。第三,外资比例失调,缺乏对利用外资的合理引导和管理。资金流入房地产、股市和证券市场多,短期套利资金多,中长期资金少,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第四,经济过热压力积蓄过大,这主要表现在贸易逆差增加,财产和股市价格急遽膨胀。第五,长期维持与美元挂钩的相对固定汇率制,有时是勉强维持,这将使货币政策对经济过热压力作出反应时更为复杂化,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受到限制。第六,银行统计资料不足,银行运作缺乏透明度、从而妨碍了市场参与者对其经济基本要素有更符合实际的认识。第七,管理体制的问题和政治上的未知数,促使信心危机更为恶化,外国借贷者不愿提供短期贷款,导致了对货币和股市压力上升。

  就外因而言:一是国际投资者寻求比在欧洲和日本更为丰厚的回报,转向亚洲投资,但他们低估了在新兴市场投资的风险。二是东亚部分货币汇率同美元挂钩,而美元和日元之间的汇率动荡的幅度较大,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危机逐渐积累起来。特别是1995年年中,美元兑日元汇率上升,致使同美元挂钩的亚洲货币升值,造成了1996—1997年出口下降,对外贸易逆差上升。三是国际投资者,主要是那些商业和投资银行以及国内投资者和居民为减少自身损失进行套头交易,加重了对本国货币的压力。四是国际游资的投机行为。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资本流动瞬息万变。脆弱的金融体系又给了国际投机商乘虚而入,肆意炒作的绝好机会。

  源于以上原因所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大部分国家所表现出来的后果是国际国内投资急遽下降,消费大幅收缩,并伴随着贸易地位的明显改变,特别是打击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战略,才能恢复投资信心,推动经济增长。从1998年底,部分国家已经开始采取相应措施。目前,部分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已有一些回升,如果调整政策得以进一步实施,对外地位将继续改善,并将为1999年温和的回升和2000年稳步回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扬长避短,各国出台最新投资政策,恢复投资者信心,促进经济再启动

  这次各国陷入危机,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着资本流出的严峻局势。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促进利用外资的恢复和增长,各国为缓解金融危机和股市动荡的冲击,纷纷出台了新的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总的政策取向是扩大开放程度,加大对外资优惠的力度。

  1.扩大开放外商投资领域

  (1 )印尼取消了外国投资棕榈种植园和批发零售业及对外国人拥有印尼商业银行所有权的限制。

  (2)马来西亚宣布停止“不鼓励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政策, 鼓励外商投资于出口导向型工业,并允许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增聘外国劳工(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初期,马内政部曾宣布除女佣外,冻结引进外劳,只准业者在原有配额范围内循环使用)。

  (3)泰国至少放宽了对30个行业的投资限制,包括金融业、 水稻种植、畜牧业、渔业以及航空业等,并重点鼓励农业综合开发、纺织、制鞋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外国投资项目。

  (4)韩国4月1日宣布扩大外商投资业种范围后,又宣布从5月8 日开始,将向外国投资者分阶段全面开放金融信贷、期货交易、投资咨询、投资公司、加油站经营、不动产租赁、土地购买和租赁及开发与供给、海上运输、自来水、信用调查和原油精炼处理等11个业种。至此,韩国1148个业种中限制和部分限制外商投资的业种减少到31个(包括禁止开放的13个和部分开放的18个),投资自由化率已从原来的98.4%上升到98.9%。此外,韩国还大幅开放债券市场和短期资金市场。到目前为止,韩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除部分略有保留外,基本上全面开放。

  2.放宽或取消对外商投资持股比例的限制

  (1)泰国政府规定,在泰国扶持的铸模和冲模、锻造、铸造、 机床等19个工业产业中的投资项目,外国投资者可独资经营。经泰国持股人同意,外国投资者可独资或控股经营一区(曼谷市区)和二区(曼谷市郊)内的生产型企业。

  (2 )马来西亚准许已有执照的本地电讯公司的外资股权从以往的30%增至49%;允许外资在保险业的股权由以往的30%增至51%;允许外资占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由以往的30%增至49%。同时调整了外来投资者在当地银行贷款的增长率(本年度与上年比),由以往的50%减至12~15%。

  (3)韩国新修改的外商投资持股政策规定, 每种股票的外商总体持有限额为55%,个人持有限额为50%。现在除通讯、航空等国家重点产业和公有企业继续保留限额制外,其他全面放开;对继续保留限额制的企业,限额也大幅调高。韩电和浦项制铁的限额由1%调为3%,每种股票的限额由25%调为35%。

  3.给予外商投资以减免税、费等优惠

  (1)印尼政府将对投资某些产业部门的投资项目, 尤其是对产品中本地原材料含量较高的项目的投资,给予免税优惠待遇,免税期将视所投资的部门与国民经济的战略关系程度而定,特别考虑是否具有出口潜力和能否帮助本地区经济发展。

  (2 )泰国把享受免征原材料进口关税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外商投资生产企业,取消了原来的生产企业出口产品必须达到30%以上才能享受免征原材料进口关税的限制。对重点鼓励的农业综合开发、纺织、制鞋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外资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所需的进口设备,可申请免征进口关税,并对从事农业和农副产品出口不低于80%的投资项目,除可享受免征设备进口关税外,还可不受投资区域限制。泰国政府还规定,建在一区(曼谷市区)和二区(曼谷市郊)的外资企业,如进行扩建,扩建部分可申请免征所得税。泰国政府扶持的工业产业中19个行业的投资项目可享受8年免征所得税和免征设备进口关税的待遇。 泰国“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确定的冶炼、陶瓷、钢铁铸造、皮革、 板式家具、鞋类、科研设备、飞机制造及维修等61类投资活动还可享受免征设备进口关税待遇。

  (3)韩国取消了外资企业最低税制度。韩国原规定, 外资企业虽可享受减免税的优惠,但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约12%)以上的税,现取消了此项规定。扩大工厂用地租赁费的减免对象, 高新技术产业(100%减免)的减免投资规模由2,000万美元以上下调为100万美元以上;一般制造业(75%减免)的减免投资规模由1亿美元以上调低为1千万美元以上。

  4.简化对外商投资的审批和许可程序

  (1)印尼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如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 将利用外资审批工作统一集中在投资部办理。新政府规定,将原来的1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必须经印尼总统批准的规定改为,1 亿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由印尼投资部长审批即可,无需再报总统批准。同时新法令还相应扩大了地方政府投资管理机构的审批权限,取消了原有的外国投资项目审批时申请人必须提交由地方省长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推荐信和签发许可证的规定。

  (2)韩国修改后的《外商投资及外资导入法》规定, 全面允许各种形式的并购,除对与国防有关的企业进行并购时仍继续维持事前许可制外,其他形式的并购外商可不经公司事理会同意自由购入企业1/3以上的股份。

  5.放宽对外商投资地区的限制

  (1)印尼规定,投资工业部门的外商可自由选择投资地点。 印尼新任投资部长在解释这一变更时说,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平等发展,消除固定投资区域制中存在的贪污、裙带关系等腐败现象。

  (2)泰国政府规定,在其扶持的19 个工业产业中的投资项目和泰国“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确定的61类投资活动, 均不受投资区域限制。

  (3)韩国《外商土地购买及管理法》(98.5.25修改,98.7.1实施)规定允许外商自由购买土地,撤消外商企业职员住宅用地、商业用地、非业务用地的购买限制,将外商购地制度由许可制(审批)改为申告(登记)制。

  此外,部分国家还放宽了对外资企业产品内销比例和对外资企业长期贷款用途及限额的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努力下,亚洲金融危机已渐见谷底。在危机即将平息之际,国际投资人士对投资亚洲区域重新产生兴趣,外资已开始进入受危机影响深重的这些国家。随着全球利率逐渐下调、亚洲货币趋稳,摩根士丹利远东(不包括日本)自由指数自98年9月初至今,已大幅扬升了将近60%。 自从亚洲股票市场开始上涨,区域货币趋向平稳,人们对亚洲市场的信心趋于恢复。投资人士开始意识到亚洲股市正处在偏低的水平。市场的焦点已开始由债券基金和欧美基金转向吸购亚洲基金,包括泰国和韩国的单一基金。不少专家认为,泰国和韩国在出现金融危机后迅速进行经济重组,相信未来将成为复苏最快的国家。因此,投资者开始对投资这两个市场进行重新估价。

  三、对亚洲各国投资回流的动因

  在危机中,被困扰的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国家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外债负担沉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金融体系混乱、失业人口剧增。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动荡等等。为了摆脱危机造成的困境、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维护社会的安定,单凭这些国家自身能力肯定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必须寻求国际的援助与合作。而IMF 及各国际组织或国家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制订了严格苛刻的计划,这些国家被要求进行经济改革,扩大其对外开放度,放松原先对外资进入的限制,例如,韩国将对外资开放房地产市场以及扩大外资在电力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度等。放宽对外资进入的限制,便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成为外资再次投入这一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决定外资重新投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资本的本质。作为资本,其流向是受它的逐利性驱动的。亚洲地区由于受危机影响,货币严重贬值,使得当地的资产价格变得相对低廉;而且当地为数不少的企业、公司及金融机构因债务及融资渠道等问题难以继续经营,面临破产倒闭。这两个条件使拥有资本优势的外国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决定收购这些企业、公司或金融机构。从实际情况来看,收购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获得进入当地市场的机会或扩大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2.扩大廉价原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3.利用当地科技知识和科研能力发掘新技术。4.扩大自己的全球经营规模及海外生产与销售。

  由此可见,亚洲国家放宽对外资的限制是造成外资回流的外在原因,而资本的逐利性则是其内在动因。过去一些年里,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中有80%来自其它亚洲国家,亚洲危机之后,这部分投资大大缩小。另外,其他亚洲国家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也使得国际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

  四、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利用外资工作

  此次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受到的波及也相当大。(1)危机影响到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 从而影响发达国家从中国的进口;(2 )大大减少了亚洲其它国家对出口商品的需求;(3)危机导致诸多国家货币贬值, 亚洲地区的出口竞争将更加激烈;(4)国外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资本流入将减少, 国内总投资量下降。

  中国引进外资活动在经历了90年代前半期的快速、稳定扩展之后,目前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最近两年合同外资金额和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明显下降,意味着中国在吸引外资的全球竞争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

  1.国际投资已成为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采取了鼓励外资到本国投资的态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新措施。各国利用外资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2.东南亚各国、韩国和台湾地区在金融危机以后,紧缩银根,减少对外投资。这些国家在外资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80%以上,它们的减少必然会抑制总体引资规模的扩大。

  3.吸引外资形式的构成和发展同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的新发展不合拍。近20年来累计利用外资3700多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绝大比重,对外证券融资仅130多亿美元,只占全部利用外资的3.5%左右。这种引资结构限制了近期利用外资的规模发展。

  外资下降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切关注。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总投资量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工作是对劳动力和资本进行重新配置,在企业数规模缩小,下岗人增加的同时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一工作要求大量的资本投入。外国直接投资是非政府部门主要的投资来源,它的减少使得这一改革任务越发艰难。

  虽然金融危机给外资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但是我们也面临机遇。一是金融危机使部分国家投资风险加大,外债负担沉重,综合国力下降,企业资金严重紧张,整体竞争力受到影响;二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8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贸易将增长7.8%,在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下,世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国际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国际间投资也将继续保持增长;三是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保持8%的速度,人民币不贬值, 为外商提供了可以发展的稳定环境。此外,中国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市场前景广阔,科技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些都增加了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为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我们应把握好今后引进外资的政策取向。

  (一)、已给予外商的“超国民待遇”优惠措施短期内还不能取消。从长远来看,“超国民待遇”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投资环境的不足。实践证明,类似的各项税收优惠对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起了积极作用。只有在总体投资环境获得大大改善后,才能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

  (二)、大力推动欧美资本增加对华投资,改善外资来源地结构。多年来,主要依靠从港、澳、台、东盟、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引进外资,而进一步增加这部分投资的潜力是有限的。我们应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改善引进外资结构,尽快把引资重点转向欧、美等发达国家。

  (三)、加快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竞争力。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对外资尤其是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外国投资有一定吸引力。

  (四)、鼓励外商收购或参股部分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目前国有企业亏损面很大,政府已确定今后对企业“抓大放小”的管理方针,并且已开始陆续出售一些中小企业。国家可鼓励外商参股或收购一些国有企业。将其作为今后几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五)、在坚持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前提下,鼓励多种方式引资。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引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出口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又避免了巨额外债的压力,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较稳妥的引进外资方式。

  (六)、政府应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长期鼓励投资的行业。

  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应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行业,以便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国内大量人口就业的问题。吸引外资政策应与产业政策保持一致,积极鼓励外资投向大量增加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加大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高层次劳动密集性产业的投资倾向。

  (七)、继续对现有在华投资企业给予进一步的优惠措施,加大对其吸引力,保持投资存量,避免国外资本流失。

  (八)、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以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继续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抓紧制定、修改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水上运输、国内商业、外贸、旅行社、会计、法律咨询、航空运输、代理、建筑等行业的法规,并尽快实施。

  (九)、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依照乌拉圭回合谈判等有关协议和国际公约,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情况,修改和完善现行利用外资的几部基本法律。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使颁布的法律法规切实得以实施,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全国法律法规的统一和政令畅通。

  亚洲金融危机还未结束,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看到,亚洲明天的前景被今天的痛苦所笼罩。近几十年来的“亚洲奇迹”使得所有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都受过教育,身体健康,渴望适应环境和向前发展。在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的吸引下,国际投资将为亚洲的经济回升,提供经济发展所必要的因素。因此,今天的亚洲经济必将回升,在新的世纪,必将进入它“奇迹”的第二阶段,成为拥有现代经济的大陆。

作者介绍:李勇 天津海关 郭勇 天津市外经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