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沉船]与[泰坦尼克号]之比较

  [摘 要] 英国影片《冰海沉船》(A Night to Remember)是根据美国著名“泰坦尼克号”历史研究专家沃尔特·劳德的名著《刻骨铭心的夜晚》(A Night To Remember)改编而成,40年后的1998年,美国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翻拍了这部旧片,将一段航海传奇演化成柔肠百结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两部影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条件下,以不同的叙事手法演绎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英国;美国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是20世纪初最著名、最豪华的客轮,它于1912年4月在其处女航中撞冰山后沉没,成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一次海难。在“泰坦尼克号”诞生之时,它代表着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梦想达到巅峰状态,也象征着世界科技力量的前进和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已有掌握世界的强大力量。而随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又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也成为艺术创作灵感源泉,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轮船”带着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想和期待,在艺术作品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

  导演罗伊·沃德·贝克拍摄于1958年的英国影片《冰海沉船》(A Night to Remember)是根据美国著名“泰坦尼克号”历史研究专家沃尔特·劳德(Walter Lord)的名著《刻骨铭心的夜晚》(1955)改编而成,故事从“泰坦尼克号”起航时讲起,真实再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完整过程。1998年,美国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从“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获得灵感,花费巨资翻拍了这部英国旧片,将一段航海传奇演化成令人柔肠百结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二者的故事背景都是取材于1912年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首航中撞冰山沉没这一工业文明史上的悲剧,而两部影片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条件下,以不同的叙事手法演绎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将英国影片 《冰海沉船》与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两部相同题材的影片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别,也可以感受到两部影片不同的艺术魅力。

  一、一部写事一部写人

  叙事性艺术作品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即写人的和写事的。写事的作品重在展示事件的全过程,从事件的开端到结尾呈线性结构,按时间、空间的分布顺次叙述,直到展示出整个事件的全貌。写人的作品则重在塑造人物性格,重在通过情节的推移和真实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及其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标准来看,英国影片《冰海沉船》与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恰恰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冰海沉船》属于写事一类,《泰坦尼克号》属于写人一类。《冰海沉船》本着叙事型影片的基本叙事模式,从巨轮起航前的准备工作到撞冰山沉没,展现出这一重大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完整地再现了“泰坦尼克号”巨轮撞冰山沉没的整个过程。《冰海沉船》里没有设置主要人物,更不需要表现某个人物的成长过程和性格品质,《冰海沉船》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整个事件的完整性上,再现这场悲剧的整个场景成了该影片的着重点。

  而《泰坦尼克号》则本着写人的叙事特征,一开始就推出了本剧的男女主人公杰克与露丝,并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放置在了全剧的中心位置,整个沉船事件是作为故事的另一条线索,也可以看成是整个爱情故事的大背景而存在的。这段美丽而另类的爱情故事因“泰坦尼克号”的起航开始,也随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而完结,沉船事件成了展示男主人公杰克放荡不羁性格的平台,也成了展示女主人公露丝敢于冲破传统的等级观念、勇敢追求自己真爱的契机。于是一场旷世奇情在“泰坦尼克号”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发生了,并以沉船式的悲壮结局和杰克的生命代价换来了爱情的永恒。因此,在叙事手法上,《泰坦尼克号》可以看成是把《冰海沉船》里最后一个章节里的细节放大,在某些普通人物身上增添了更多的细节而使之从群体中一跃而出,有了完整的性格和故事,成为《泰坦尼克号》中的主要人物。

  二、一部是历史剧一部是爱情剧

  再从剧本的题材上来划分,《冰海沉船》与《泰坦尼克号》虽然取材于同一历史事件,但其创作特点已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一部是描写历史事件的历史剧,一部是展示浪漫爱情的爱情片。在《冰海沉船》里面,导演罗伊·贝克遵循着历史事件的原貌,重在表现造成“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原因、“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众生相和沉船后的情景,严格按照事件发展的时空叙事,强调的是影片的纪实性和还原历史的功能。《冰海沉船》的故事结构基本分为三个版块:从巨轮准备下海到各种不同身份的乘客与船员上船,到船上欢乐而舒服的生活,再到沉船的场面及获救情景,其所表现出的灾难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冰海沉船》所追求的艺术效果,灾难的真实描绘使其成为经典的元素。为了真实,《冰海沉船》在开头借两位乘客之口说出市民对“泰坦尼克号”的评价为“祖国的成就”“进步的象征”“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象征”。片中对“泰坦尼克号”的装备也有详细的描写,比如头等舱使用的奥托公司的香皂和卫生用品,食品里有大量的鱼子酱和青莓果子酱等,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表现“泰坦尼克号”上的报务员的工作,以表现“泰坦尼克号”上乘客们的私人生活的豪华,以及最终因为发报员的失误而造成的重大损失。《冰海沉船》的叙述手法保持了欧洲电影文学的侧重于社会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传统,导演罗伊·贝克会将镜头对准英国社会各层次的人物,“泰坦尼克号”上各种群体、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像是一幅英国社会的全景扫描图,也反映出英国文学中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和表现下层民众生存的风格。这种写实的风格虽然没有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那样浪漫和传奇,却有着真实的感人力量。

  《泰坦尼克号》中,虽然也有大量的叙述表现沉船的历史事实,但其重点明显放在了杰克与露丝的爱情上。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显然站在人性、人道的立场上安排了露丝和杰克在这艘巨轮上的邂逅和相爱,这是一种淡化了阶级差别、满足大众心理需求的公主与贫儿式的爱情模式,是一个现代版的公主下嫁的故事。作为上流社会成员的露丝,内心抗拒自己贵族身份,一心要冲破母亲和未婚夫的压制而与末等舱的“下等人”杰克相爱,这种“自降身价”式的爱情充满传奇色彩,也是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文化消费中认同感的常用手法。因此,《泰坦尼克号》所展示的贵族女子与下等贫民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再加上《泰坦尼克号》里多处悬念的设置,如蓝宝石海洋之心的时隐时现,沉船遗物的一件件出现和老年露丝与青年露丝之间的、新船与沉船之间的情景交叉替换,这种新奇的手法使美国的《泰坦尼克号》比英国的《冰海沉船》更吸引观众的眼球,也就具有更强大的消费功能。   三、一部是单线索叙事一部是双线索叙事

  在叙事线索上,《冰海沉船》本着英国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的是最本色的线性叙事的方法,即根据时间的顺序,从事件开头说起,一直说到事件的结束,基本是单线索叙事。《冰海沉船》用平静舒缓的笔法讲述故事,行云流水般地叙述着往事。虽然在叙事的过程中,也用时空平移的手法同时叙述了相邻船只上的情景,但这些情节在整部影片的叙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并不影响整个事件的顺叙结构。

  虽然是单线索叙事,但并不妨碍《冰海沉船》涉及众多的人物,展现出复杂的故事场景。很显然,《冰海沉船》中很注重叙事中点与面的组合,导演既关注着整个事件过程的完整,又没有处于整个事件中的众多人物平板重复,而是使之个个鲜活,哪怕是一闪而过的人物,也让人过目难忘。如在沉船关头一直沉着演奏乐队成员,一直在指挥着乘客撤离的二副和全体船员,一直坚守在锅炉间里的工人,还有在最后关头都在镇静地打牌的贵族男子们,都充分地表现出英国上等社会的绅士风范。带着三个孩子的青年父亲罗伯特,更是乘客里绅士风度的典范,他在沉船的关头与妻儿的冷静告别以及平静地注视着妻儿坐在小艇上降落海面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沉静和坚如磐石的力量。而带领着大家突破对下层舱封锁的小伙子,则是下等平民的代表,他在关键时刻的机智和果断,展现的是平民阶层的勇敢、智慧和对抗等级观念的勇气。因此《冰海沉船》影片在叙事时以点带面,既有整体的真实感,又有细节上的典型性,点与面结合的效果使得故事不呆板、不累赘,没有因为冗长的叙事而拖垮了整个故事,表现出剧本作者的文学功力和把握故事进程的能力。所以有专家评论云:“影片(指《冰海沉船》)看起来规整、平衡,叙事不偏不倚且面面俱到,完全可以归类于巴赞定义的 ‘经典好莱坞电影’的范畴:‘得体、均衡、形式和谐、尊重传统、模仿、不出风头、技术和冷静控制观众反应的观念。’”

  与英国严谨沉稳的《冰海沉船》一片相比,浪漫的美国《泰坦尼克号》一片采用了多线索叙事的方法。故事以寻宝者打捞“泰坦尼克号”上的遗物开始,以一张保险柜里的陈年画像为线索,延展开现代生活里的人物与线索,营造着激情、紧张、意外与惊心动魄的氛围。坐在电视机前的老年露丝是现实故事的主诉者,在她的回忆中,破旧的海底沉船与数十年前崭新的大船画面重合,时空交错,两条线索纠缠在了一起。《泰坦尼克号》以倒叙的方式展开露丝和杰克的爱情,又在爱情场景中交织着沉船的悲壮与传奇。故事在两个时空从容穿梭,以老年露丝讲述的传奇故事为顺叙,又以杰克与露丝的爱情为倒叙,两条线索之间既没有时空的割裂感,又有效地带动了观众的好奇心。正如北京影视专家张红叶所评论的那样:“这样精妙的转换方式使得幻化前青春貌美的年轻露丝与幻化后满脸皱纹的老年露丝产生强烈对比,同时昔日充满浪漫激情的豪华巨轮也在瞬间变成了今日沉睡海底的腐朽残骸,几十年的岁月被浓缩进了几秒钟的幻化之中,给人强烈的光阴流逝、时过境迁的沧桑感。”

  当然,《泰坦尼克号》并没有完全抛开《冰海沉船》里的人物和情节,《泰坦尼克号》在合理吸收《冰海沉船》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又进行有效的、更加丰富的情节扩展,吸取了前者对社会贫富差异、阶级意识的细节描述,在更加细腻的笔触下进行人性、阶级性的刻画,使影片增添了世俗化和商业化的元素。如对《冰海沉船》里得意洋洋的金矿主妻子的形象进行展开,换型为《泰坦尼克号》中的热情、豪爽、乐于助人的女暴发户。如对《冰海沉船》里轮船的设计者安德鲁的描写,保留他冷峻、绅士的一面,又增加了他坚毅勇敢、对事业忠诚和人性化的一面。可以说《冰海沉船》里的人物原型到了《泰坦尼克号》里,才真正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除了可以看到两部影片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的巨大差异之外,两部影片还体现着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欧洲文艺思想的演进,反映出电影艺术从现实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交接,以及后现代思潮对电影创作者的深刻影响。在“泰坦尼克号”这个题材上,英国人的绅士般的严谨和美国人骑士般的浪漫相互碰撞与融合,充分展现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质,最终在相同的历史土壤中,绽放出不同的银幕奇葩。

  [参考文献]

  [1] 齐星.泰坦尼克号大写真[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 周文萍.好莱坞: 经典的奥秘[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4] [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好莱坞怎样讲故事: 新好莱坞叙事技巧探索[M].李燕, 李慧,译.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王萍(1980— ),女,吉林扶余人,英语硕士,长春大学光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