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思考与徒步前行

“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思考与徒步前行

“教师专业成长”,从理论普及到实践探索,我们已走过了十几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之途上究竟走了多远?一所学校能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多大的可能?这些问题或许有待梳理与叩问。

原点思考

一、无可回避的现实——教师专业成长之困境。

1.当教育的翅膀过于沉重——可怕的集体无意识。

时下,教育背负了太多教育以外的内容,如升学、就业、高薪、名位等,每个家庭都为孩子的教育押上了巨大筹码;每所学校都把可量化的“教育质量”视为生命线。教育观念和方法越来越背离教育的本质,其结果不仅导致中国的孩子特别累,同时疲惫不堪的是教师和家长,而教育生产力却依然徘徊在低位状态。

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再也飞不起来了。当教育已不纯粹是教育,教师所承担的就是升学服务、就业服务的工作时,试问,教师的“专业成长”该如何考量?在中学里,教师专业成长的标杆是否就是分数、升学率?“数字化”的评价往往掩盖、遏制甚至扭曲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得教师的专业成长走向狭隘和片面:只要教师在为提高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而忙,其专业就是“在发展着”。一切为追逐分数和升学率的行为,即便是“野蛮行为”都被视作“专业行为”。这种可怕的集体无意识给教师带来的结果,不是理想中的“专业成长”,而恰恰是“专业萎缩”。

2. 当媳妇熬成了婆——可怕的惯性延续。

每年经过层层筛选被学校应聘的新教师,求职简历一般都显示: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学生干部,兼有社会职务,获得多项荣誉……表明综合素质高。可一旦进入课堂教学面试,他们就会暴露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教学设计老套,教学方法老化,教学思想落后。本该最具活力的最无拘囿的新毕业生,何以如此“少年老成”?通过交谈,原因是:他们的中学老师基本是这样上课的,他们理解的课堂教学也是这样的。师范学院里灌输的“先进”的理念、“丰富”的教法,都难以比“浸润”其间数年的中学课堂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当媳妇熬成了婆,那可怕的惯性延续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得职后教师专业成长显得步履维艰:新教师上岗第一步要做的应是“颠覆过去”,把“婆婆”的影响力在头脑中最大限度地剔除,然后才谈得上“专业成长”。

3. 当专业培训成为“一头热”——尴尬的“被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意味着:教师作为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的专业水准与表现可通过学习与实践来提升。的确,良好的制度要教师来运作,完善的措施要教师来实现,理想的课程也要教师来实施,教师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升。于是各级各类专业培训风起云涌,专家讲座、名师示范、观摩研讨……丰富而密集,费时费力费钱,却收效甚微。常听教师们说:“又要开会培训?我作业还没改完呢!”“怎么又要交论文?哪有空儿写?天天忙得团团转!”“整天听课评课,自己的课还没来得及备好呢!”

中学教师的“繁忙、劳苦”有目共睹,而以培训、科研为主要形式的“专业成长”就成了教师的“额外负担”,听到“专业发展”之类的词,就让他们心生厌烦。“成长”应该是主动的意愿和行为,而教师的专业素质一直处在“被提升”中——“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何在?

4. 借我一双慧眼吧——无奈的专业迷失。

在专家群起、“理论泛滥”的氛围里,教师常常被一阵阵教育时尚的“东西南北风”刮得晕头转向,从西方“贩运”来的整车整船的观念、原理,加上专家们不遗余力的推销鼓吹,汇成声音的洪流将教师淹没。“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但好像又有点矛盾,到底该听谁的?”“这些话好说不好做啊?现实中哪里行得通啊!”“听专家讲座,思想上挺有启发,可是真照着做了,学生家长首先不答应!”“本来还自认为知道教育、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听专家一说,我彻底糊涂了。”

喧喧嚷嚷中,教师们迷失在“专业”的海洋里,谁来“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纷扰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陷于困境中的“教师专业成长”,究竟从何做起?

二、拨开重重云翳——从教师“专业挫败感”反观教师“专业成长”内在需求。

为给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准确“把脉”,我用“反向切入”法给教师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请描述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遭遇过的一次挫败经历。结果显示,老师挫败感主要源自以下几方面:

1. 课堂气氛沉闷:“一个问题抛出去,学生居然集体闷头不作声,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地唱完一场独角戏,很是郁闷!”

2. 教学失误:“一不小心,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报错,引起学生的一阵哄笑,很没面子。”

3. 师生冲突:“我气愤之极,冲着捣蛋的学生吼,给我出去!结果,他站起来,用挑衅般的眼神盯着我,脚下没挪动半步,很无奈。”

4. 教学低效:“这个问题,我在课上讲过不下5遍,可还有好多学生说不会做!”

对以上现象稍作分析,即可发现,教师其实是迫切需要得到学生认可的,他们内心是渴望“成长”的,只是缺乏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和针对性的专业引领与示范。比如:

1. 因“课堂气氛沉闷”产生挫败感的老师,欠缺的是“课堂提问的技巧、设问时机的把握”这类专业技能。

2. “教学失误”导致挫败感的老师,更需要强化专业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3. 因“师生冲突”而受挫败的老师,需要补上“有效沟通”这一专业能力课。

4. 感到“教学低效”的老师,更需要教学方法和艺术的调整。

其实,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师“显意识”中似乎遭到拒斥,但在其“潜意识”里,专业成长需求还是客观存在甚至是强烈的。

三、找准落点——从学生视角对教师角色进行再确认。

一个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教师,最在乎的不是领导的表扬、家长的肯定,而是学生的感受与评价。职业的幸福感更多地源于学生认可、欢迎甚至崇拜,指向的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持久动力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者、见证者、评判者、促进者和受惠者。

1. 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者。

教师期待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学生也期望遇到好老师。“好”的含义是:专业水平高而且一直处于不断进步发展中。“学生也在期待教师成长”,这一点却不一定为所有教师意识到。

2. 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

教师要感谢学生,是学生的懵懂顽皮甚至错误,激发教师思考,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教师在培育学生的同时,成就了自我。古人所谓“教学相长”,道破了师生间这种互动互促的关系。

3. 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受惠者。

事物都是双向互惠的,从蜡烛到火炬,教师在自己灿烂的同时,也让学生灿烂。一个有专业追求的教师,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策划好每一次活动,是职业常态。学生受惠,教师也加速自身专业成长。

4. 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者、评判者。

“赏识教育”被当作经典,是的,孩子需要赏识,教师也需要。师生朝夕相处,互相见证着成长。教师会因学生贺卡上的真诚告白而甘心终身付出,说明学生的良性积极评判,对教师专业成长意义非凡。

徒步前行

《共产党宣言》中“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类自由发展的前提”,这个概括是深刻的。天性为命,人性为道,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去追问教育的本质,寻找深刻的思想支持。“教师专业成长”须回归自我、立足当代、徒步前行。

一、从自身出发——以自己为起点,为教师专业成长定位。

1. 研究自己,发现自我,走向专业自省。

对于学校教育,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通过回顾自身的成长去发现得失成败,提炼出“草根”的教育经验和规律,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帮助教师走向专业自省。

我们尝试让教师撰写的“个人专业成长案例”和“我的教育故事”,透过一页页真诚而朴素的文字,教师开始重视自己的教育体验,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成长之路。

2. 充实自己,壮大自我,迈向专业自强。

在教师群体中,凡阅读视野开阔、文化底蕴深厚、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说话最有底气。教育专家林格说过:教师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他的一生就会很寂寞。如果只读教育专业或教材教法类书籍,他的一生会很苍白。人生寂寞苍白,他的内心世界如何丰富?所以,教师首先应成为一个阅读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

李希贵坦言:“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

每逢寒暑假,教师都会收到一本由我题写寄语的书籍。“让内心强大”是我校教师“读书沙龙”的宣言,教师在“读书沙龙”活动日畅谈读书心得,享受属于读书人的幸福时光。读书,只有读书,才是教师充实自己、壮大自我、建立专业自强的最佳行走方式。

3. 开发自己,悦纳自我,建立专业自信。

学生是充满潜能的,教师也一样。很多时候,教师的“学科本位”掩盖甚至埋没了教师的“非学科才艺特长”,而这些素质往往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借“校本课程开发”机会,激发教师“开发自我”的热情:音乐、围棋、书法、历史、摄影、烹饪、编织、旅游、建筑……教师以自身兴趣特长为起点,在学校舞台上展示才艺,进而设计、提升为一门校本课程。教师从中对自身的专业能力有了新认识,在“悦纳自我”的过程中,对教育的理解也由狭隘逐步走向开阔,有了专业自信。

4. 经营自己,雕塑自我,强化专业自尊。

“经营”是指教师带着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走向群体,通过民间聚会、论坛交流或博客、QQ群等形式,与同伴分享互动,强化教师的专业自尊感。

我们坚持数年的“常青藤教育论坛”,是给教师成长提供的有效平台。教师自由交流,加深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促进并推进个人发展。变仰视理论为践行理论,变重理论研究为重行动研究,变单纯向书本学习为向实践学习,侧重教师自我教育、培训和教师间相互教育。从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到重视借鉴他人的实践所得,使教师将理论有针对性地作用于实践,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实践知识,进行“行为研究”,增强教师发展提升的主动意识。

5. 完善自己,成就自我,实现专业自主。

实现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表现为:1. 自主选择,教师大胆突破既有教材的拘囿,根据学生的现状和需求自主筛选新的课程资源,增强实效。2. 自主设计,教师超越固有的课堂结构,有创意地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3. 自主评价,教师有能力调控自己的教学效能,有具体的评价细则让学生检测自己的水准。

二、立足当代——寻找教育的当代,为教师专业成长定向。

龙应台先生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一书中说,“中国人应该要有自己下定义的当代,我自己的当代。”教育如何找到自己的当代,教师如何向着教育的“当代”成长自己。

首先,学生是当代人,教师只能走向“当代”。

“现在教育者喜欢做的事就是替孩子设计好未来,然后要求孩子去实现,这恰恰是对教育本质的违背和对孩子天性的劫持。”(林格) 不可否认,教育要面向未来,但未来不是事先设定的要去的一个地方,而是我们的脚步抵达的那个终点。为了自己一厢情愿设计好的“未来”而逼迫学生就范的教育,不仅付出的代价大,而且效果也不好。

教师的立足点必须是当代。教育者永远无法和孩子同时起跑,更无法陪他们到达人生终点。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认清、遏制作为教育者的自负与盲目,平和地俯身靠近学生,尊重他们的当代,静静守望与优雅等待,才是背负太多“过去”、无法与学生“共时态”的教师能够摆出的最佳姿态。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更“当代”的形式触摸教育的当代。

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值得教育人重视。它讲述一个小男孩因有读写障碍症,老被责骂:为什么不明白?为什么不努力?男孩为掩饰自己在读写上的无力感,摆出不听话的姿态,结果被扣上懒惰、淘气、弱智的帽子,被逐出学校,在叛逆中痛苦、麻木到了崩溃边缘。所幸恩师拉姆出现,挽救了这个男孩,创造机会让他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重建自我……故事散发出温暖的理想主义光芒。这个故事给教育者带来启发与思考,教师的职业良知、专业技能、教育智慧、教育情怀……为此,我们给教师看《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总有骄阳》等蕴含深刻教育内涵的经典影片,启迪教师研讨。

陈玉琨先生说:现代社会对校长的要求:识大势,认清社会要求;明大事,知道现阶段要做什么。慎思之,笃行之,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我们任重而道远。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