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浅析1

历史成语故事浅析1,

成语,实际上就是浓缩的经典小故事,每一个成语,都是由原来的一个故事,流传下来以后,经人们逐步浓缩提炼,而成为一个成语,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成语还保持着原有的含意,而有些成语,实际上已经有了它新的含意,我看到有人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成语,按时代归纳在一起,很有意思,试图将它赏析,因初学质愚,还是用浅析较为妥当吧。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成语更是一朵美丽的奇葩,它意简言骇,通俗易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悉心体会。

战国时期:

1,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这是蔺相如的故事,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和氏壁,很贵重爱不择手,此事被泰国的国君,秦昭襄王知道了,声言,要用十五座城市来换取这块宝壁。

秦强赵弱,赵王既怕秦国拿了壁不献城,又怕以此为借口来攻打赵国,真是左右为难。幸得蔺相如,他将宝壁带去给秦王看,并设法保住了这宝壁,差人把和氏壁安全地送回赵国。

后人就把这个故事编成成语[完璧归赵],表示经过努力,终于完好无损地保住了宝壁,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2, 负荆请罪:

这是完璧归赵接下来的故事,蔺相如为赵王保住了和氏壁,并在一次赵王和秦王聚会时挽回了面子,赵王封他的官职,比老将廉颇的还要高,廉颇心内不服处处和蔺作对,千方百计挡道,而蔺相如总是万般克制,不与廉颇冲突,处处忍让,蔺相如手下人,为蔺不平,蔺说,你们看秦王和老将军比,那个更可怕,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会怕老将军,我是怕由于内部矛盾,而让秦国入侵有机会。后来这话传到廉颇那里,廉颇知道是自己错了,于是赤博,并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处请罪的故事。

后人把这段故事编成成语,就叫负荆请罪,由于廉颇识大局,勇于改过其结果就带来了将相和。

3, 纸上谈兵:

赵括熟读兵书,讲起战争的事来头头是道,但实际掌兵的能力有限,赵国和秦国开战,廉颇为将防守严密,秦军不易取胜,便用反间计让赵王换将,用赵括替换了廉颇,由于赵括没有实战经验,结果一败涂地。

后来就将这个故事编成成语[纸上谈兵],用来讽刺那种理论脱离实际,夸夸其谈而又没有实际能力的人。

4, 围魏救赵:

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

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孙膑认为如果不直接去赵国救援,而是派兵去攻魏,让魏兵不得不彻兵回救,再打一个伏击战,以逸待劳成功的可能更大,结果和动机一样,大败魏军,一战成功。

后来把这个故事编成成语[围魏救赵],这是赞扬孙膑智慧的胜利,比喻做事要多动脑筋,有时可以采取更简便的方法取得成功。 5, 退避三舍:

晋文公因为流亡的时候受恩惠于楚王,答应如果其回国后两国开战,则主动让晋军退避三舍(古代三十里一舍),也就是主动退90里地。后来晋楚作战,晋文公果然践行了自己的若言,主动退了90里地。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梗概。

后来把这个故事编成成语{退避三舍},原意是重信用,重诺言。而现在一般都比喻,远远地让开你,不和你接触,没有了那种信用关系的承诺。

6, 毛遂自荐:

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当时奏不足人数,有一个门下食客叫毛遂的,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把这个故事编成成语[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这和谦虚精神是不一样的,这叫勇于挑重担,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里,如果

别人不知道,自我介绍也是应该的。

7, 一鼓作气:

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的勇气最足,如果这时不交锋,到再擂一通鼓时,勇气就有些衰弱;到第三通鼓时,勇气更全部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这是《左传》所载上述“曹刿论战”的故事。

这个故事后来编入成语就是[一鼓作气],比喻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的时候赶快去做,成功的可能就会大大的提高,反之情绪已经开始低落的时候再去做,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8, 千金买骨:

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化了很高的代价,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那真正的千里马就更能受到君王的喜欢,就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了上来。

故事流传至今,后人把它编成成语[千金买骨]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9, 讳疾忌医:

讲的是蔡桓公和名医扁鹊的故事,桓公有病不自知,扁鹊发现后劝他及时治,桓公不听,后病情越来越严重,连名医扁鹊都没有办法来治疗,不久桓公就因病而死了。

后人把这个故事编入成语[讳疾忌医],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10, 卧薪尝胆: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开战,吴胜越败,越王勾践被俘在吴国为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骗得昊王的信任,逃回国内,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当然后来越国养精蓄锐,吴越再战,越国灭了吴国。

后来把这个故事编成成语[卧薪尝胆],就是比喻叫人不要忘记过去所受的苦受的罪,要励精图治、要发奋图强。

11,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一只孤雁从东方飞来,更羸拉满弓弦,听见弦声那只孤雁就惊悖而跌落下来。原来更羸看到那孤雁飞得低且慢,知道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

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12,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平时很少有人识得他的琴艺,而今天却被一个名叫钟子期樵夫听出了内含,俞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已,,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后人把这个故事编成成语[高山流水],来比喻朋友之间相处,彼此之间知音,了解,原意是音乐结成的好朋友,后引伸为朋友间的相互了解。

2011-09-08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