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植物种植设计教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园林植物造景概念

一、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

一、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思想与文化背景

植物,是风景环境中的主体物质之一[8]。“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气氛,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中国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而且还力求能入画,要具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般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8]。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善于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品格,被喻为有气节的君子,还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节变化,表达人们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容某一意境。如“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有的植物,只从其名称上便可直接领会其含义,如吉祥草、如意兰。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自然观

人类按哲学观与文化传统去创造空间。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因此追求返朴归真、向往自然。老庄哲学开起端,模仿自然山水营建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形成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画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这类园林中极力模仿自然,贯穿了天人合一,顺从自然的哲学观[8]。其立意多为清高隐逸、超世脱俗,反映了守土重农的意思。其中“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反映在植物造景中则是要求仿照自然状态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与山石、水体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状态的环境,并要求园林建筑与环境协调。

(二)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影响

传统文化对植物造景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8]:

(1)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作为某种情感的凭拖或表达某一意境。各种植物由于生长环境和抗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在人们的观念中留下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松刚强、高洁,梅坚挺、孤高,竹刚直、清高,菊傲雪凌霜,兰超尘绝俗,荷清白无染。杭州的西冷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2)人们对花草树木的鉴赏,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在相互的交往中。常用花木来表达感情。这种美感多由文化传统逐渐形成。自古以来,咏草颂花的诗词歌赋,以植物为题材的各类作品数不胜数。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含义。

(三)生活习俗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响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民族,由于生活习俗不同,对植物造景中植物的运用也各有看法

[8]。

1、在我国的民间风俗习惯中,往往利用植物的谐音或艺术形象借物寓意。如用玉兰、海棠、桂花相配,示意“玉堂富贵”;用松鹤相配表示“延年益寿”。

2、在日常生活中,将植物人化,使一些植物具有特定的别名,以表达某种意义,如地位、品行、气质...... 。

3、人们从生活情趣出发,根据植物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造景程式。

南方庭园喜在墙前植芭蕉、棕竹及观赏竹类,以求“粉墙作纸,植物作画”的效果,江南园林更有“无竹不美”之说。

4、结合民间习俗、传统节日,作一些植物景观的特殊游赏。

5、不同地区、民族,由于审美意思不同,因而对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寓意不同。因此不同地区和民族有自己喜爱的植物。

6、传统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中馈赠花木、寄托感情方面也有一些影响。

第三节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发展趋势

第二章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第一节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姿态各异,色彩丰富,是植物配置与造景的重要因素。

一、园林植物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

在绿化配置中,树形是构景的基本因素之一。

为了加强小地形的高耸感,可在小土丘的上方种植长尖形的树种,在山基栽植矮小扁圆形树木,借树形的对比来增加土山的高耸之势;

为了突出广场中心喷泉的高耸效果,可在其四周种植浑圆形的乔灌木;

为了与远景联系并取得呼应,可在广场后方的通道两旁各种植树形高大的乔木一株,这样可以在强调主景的同时又引出新的层次。

不同树种的树形,主要由遗传性决定,但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园林中整形修剪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常各种园林植物的树形可分为下述各类型。

1、乔木类

(1)主干直立,有中央领导干的乔木。

① 塔形:主枝平展,主枝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短变细,如雪松、冷杉、落羽杉、南洋杉等。

② 圆锥形:主枝向上斜伸、树冠紧凑丰满,呈圆锥体,如桧柏、毛白杨、七叶树、水杉、圆柏等。

③ 倒卵形:中央领导干较短,至上部也不突出,主枝向上斜伸,树冠丰满,如深山含笑、千头柏、樟树、广玉兰等。

④ 圆柱形:中央领导干较长,上部有分枝,主枝贴近主干,如黑杨、加杨等。

⑤ 棕椰形:如棕树、蒲葵、槟榔等。

⑥ 风致形:主枝横斜伸展,如油松、枫树、梅树等。

(2)中央领导干不明显,或主干直立但至一定高度即分枝。

① 卵圆形:如悬铃木、玉兰等

② 圆头形:如元宝枫、栾树、馒头柳等

③ 平顶伞形:如合欢、千头赤松等。

④ 垂枝形:主枝虬曲,小枝下垂者,如垂柳、龙爪槐、龙爪柳等。

2、灌木类

灌木无直立主干,呈丛生状

①圆球形:如黄刺玫、玫瑰、小叶黄杨等。

②卵形:如西府海棠、木槿等。

③垂枝形:如连翘、金钟花、垂枝碧桃等。

④匍匐形:如铺地柏、迎春、爬墙虎等。

⑤攀援形:如金银花、紫藤、葡萄、凌霄等。

3、树木的人工造型

除上述各种天然生长的树形外,对枝叶密集和不定芽萌发力强的树种,可采用修剪整形,将树冠修整成人们所需要的形态,如枝叶密集的小叶黄杨、小叶女贞、毛叶丁香、桧柏等,可修剪成球形、立方形、梯形;种成绿篱的树种,可修剪成圆弧形、立方形等。

二、园林植物的叶及其观赏特性

对园林植物叶的观赏特性来讲,一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叶的大小

一般而言,原产热带湿润气候的植物,叶均较大,如芭蕉、椰子、棕榈等,而产于寒冷干燥地区的植物,叶较多,如榆、槐、槭等。

2、叶的形状

一般将各种叶形归纳为以下几种基本形态。

(1)单叶

① 针形类:包括针形叶及凿形叶,如油松、雪松、柳杉等。

② 条形类(线形类):如冷杉、紫杉等。

③ 披针形类:包括披针形如柳、杉、夹竹桃等及倒披针形如黄瑞香、鹰爪花等。

④ 椭圆形类:如金丝桃、天竺桂、柿及长椭圆形的芭蕉类等。

⑤ 卵形类:包括卵形及倒卵形叶,如女贞、玉兰、毛叶丁香等

⑥ 圆形类:如圆形及心形叶、如山麻杆、紫荆、泡桐等。

⑦ 掌状类:如五角枫、刺楸、梧桐等。

⑧ 三角形类:包括三角形及菱形,如钻天杨、乌桕等。

⑨ 奇异形:包括各种引人注目的形状,如鹅掌楸、马褂木的鹅掌形或长衫形叶、羊蹄甲的羊蹄形叶、变叶木的戟形叶以及银杏的扇形叶等。

(2)复叶

① 羽状复叶:包括奇数羽状复叶及偶数羽状复叶,以及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如刺槐、锦鸡儿、合欢、南天竹等。

② 掌状复叶:小叶排列成掌形,如七叶树等,也有呈二回掌状复叶者,如铁线莲等。

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具有不同的观赏特性。例如棕榈、蒲葵、椰子、龟背竹等具有热带情调;大形的掌状叶给人以素朴的感觉,大形的羽状叶给人轻快、洒脱的感觉。

3、叶的质地

叶的质地不同,观赏效果也不同。革质的叶片,具有光影闪烁的效果;纸质、膜质的叶片常给人恬静之感;粗糙多毛的叶片,则富于野趣。

4、叶的色彩

叶片的颜色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根据叶色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绿色类 绿色是叶片的基本颜色,但将不同绿色的树木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妙的色感,例如在暗绿色针叶树丛前,配植黄绿色树树冠,会形成满树黄花的效果。

① 叶色呈深浓绿色者 油松、圆柏、雪松、云杉、侧柏、山茶、女贞、桂花、槐、榕、毛白杨、构树等。 ② 叶色呈浅淡绿色者 水杉、落羽松、金钱松、七叶树、鹅掌楸、玉兰等。

(2)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

园林植物的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统称为“春色叶树”,例如臭椿、五角枫的春叶呈红色,黄连木春叶呈紫红色等。

(3)秋色叶类

凡在秋季叶片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

① 秋季呈红色或紫红色类 鸡爪槭、五角枫、茶条槭、枫香、地锦、小檗、樱花、盐肤木、黄连木、柿、南天竹、花楸、乌桕、石楠、卫矛、山楂、红槲、黄栌等。

② 秋叶呈黄色或黄褐色类 银杏、白蜡、鹅掌楸、加拿大杨、柳、梧桐、榆、白桦、无患子、复叶槭、紫荆、栾树、悬铃木、胡桃、水杉、落叶松、金钱松等。

我国北方每于深秋观赏黄栌红叶,而南方则以枫香、乌桕红叶著称;在欧美的秋色叶中,红槲、桦类等最为奇目,而在日本,则以槭树最为普遍。

(4)常色叶类

常色叶树 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片常年呈异色,而不必分春秋季的来临。全年呈紫色的有紫叶小檗、紫叶欧洲槲、紫叶李、紫叶桃、红花檵木等;全年均为黄色的有金叶鸡爪槭、金叶雪松、金叶圆柏、金叶女贞等;全年叶呈斑驳彩纹的有金心黄杨、银边黄杨、变叶木、洒金珊瑚等。

(5)双色叶类

某些树种,其叶背与叶表的颜色显著不同,此称“双色叶树”。例如,银白杨、胡颓子、青紫木、红背桂、广玉兰等。

三、园林植物的花及其观赏特点

园林植物的花朵,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而且在色彩上更是千变万化,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观赏效果。

早春开放的白玉兰硕大洁白,有如白鸽群集枝头;

初夏开放的珙桐、四照花,以其洁白硕大,如鸽似蝶的苞片在风中飞舞;小小的桂花则带来了秋天的甜香; 蜡梅和梅花的凌霜傲雪,使得人类坚定了等待春天的信念。

树木的花,以其色、香、形的多样性,为植物配置与造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同一花期的数种树木配置在一起,可构成繁花似锦的景观;用多种观花树种,按不同花期配置或同一观花树种、不同花期的观花品种配置成丛,则能获得从春到冬开花不断的景色,实现当今人们“四季常青、四时花开”的希冀。 配置中常用的观花树种,按花期、花色不同大致分类如表3-1-1。

2、花相理论

将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特称为“花相”。园林树木的花相,从树木开花时有无叶簇的存在而言,可分为两种形式。

“纯式” 指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的一类,故曰纯式;

“衬式”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故曰衬式。

现将树木的不同花相分述如下:

(一)独生花相 本类较少、形较奇特,例如苏铁类。

(二)线条花相 花排列于小枝上,形成长形的花枝。由于枝条生长习性之不同,有呈拱状花枝的,有呈直立剑状的,或略短曲如尾状的等等。简而言之,本类花相大抵枝条较稀,枝条个性较突出,枝上的花朵成花序的排列也较稀。呈纯式线条花相者有连翘、金钟花等;呈衬式线条花相者有珍珠绣球、三桠绣球等。

(三)星散花相 花朵或花序数量较少,且散布于全树冠各部。衬式星散花相的外貌是在绿色的树冠底色上,零星散布着一些花朵,有丽而不艳,秀而不媚之效。如珍珠梅、鹅掌楸、白兰等。纯式星散花相种类较多,花数少而分布稀疏,花感不烈,但亦疏落有致。若于其后能植有绿树背景,则可形成与衬式花相相似的观赏效果。

(四)团簇花相 花朵或花序形大而多,就全树而言,花感较强烈,但每朵或每个花序的花簇仍能充分表现其特色。呈纯式团簇花相的有玉兰、木兰等。属衬式团簇花相的可以大绣球为典型代表。

(五)覆被花相 花或花序着生于树冠的表层,形成覆伞状。属于本花相的树种,纯式有绒叶泡桐、泡桐等,衬式有广玉兰、七叶树、栾树等。

(六)密满花相 花或花序密生全树各小枝上,使树冠形成一个整体的大花团,花感最为强烈。例如榆叶梅、毛樱桃等。衬式如火棘等。

(七)干生花相 花着生于茎干上。种类不多,大抵均产于热带湿润地区。例如槟榔、枣椰、鱼尾葵、山槟榔、木菠萝、可可等。在华中、华北地区之紫荆,亦能于较粗老的茎干上开花,但难与典型的干生花相相比拟。

四、园林植物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

许多园林植物的果实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又有突出的美化作用。园林中为了观赏的目的而选择观果树种时,大抵注重形与色两个方面。

1、果实的形状

一般果实的形状以奇、巨、丰为准。

“奇” 指形状奇特有趣,如葫芦瓜、佛手等,也有果实富于诗意的,如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的红豆树等;

“巨” 指单体的果形较大,如柚,或虽小而果穗较大,如接骨木。

“丰” 是就全树而言,均需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发挥较高的观赏效果。

2、果实的色彩

果实的颜色有着更大的观赏意义,尤其是在秋季,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色,充分显示了果实的色彩效果。

(1)果实呈红色者,桃叶珊瑚、小檗类、平枝枸子、山楂、冬青、枸杞、火棘、花楸、樱桃、郁李、欧李、枸骨、金银木、南天竹、珊瑚树、桔、柿、石榴等。

(2)果实呈黄色者,银杏、梅、杏、瓶兰花、柚、甜橙、佛手、金柑、南蛇藤、梨、木瓜、贴梗海棠、沙棘等。

(3)果实呈蓝色者,紫珠、葡萄、十大功劳、李、忍冬、桂花、白檀等。

(4)果实呈黑色者,小叶女贞、小蜡、女贞、五加、鼠李、长春藤、君迁子、金银花、黑果忍冬等。

(5)果实呈白色者,红瑞木、芫花、雪果、西康花楸等。

五、园林植物的枝、干、树皮、根等及其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主干、枝条的形状、树皮的结构、根的裸露,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利用枝干的特点,可创造许多不同的优美景观,如表3-1-2。

另外,园林植物裸露的根也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追求。在露根上,效果较为突出的树种有松、榆、楸、榕、蜡梅、山茶、银杏、鼠李、广玉兰、落叶松等。

第二节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美学原理

一、多样统一性

亦称变化与统一。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显得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运用重复的手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园林景观更需要有对比。

1、形象的对比与调和 在植物造景中,乔木的高大和灌木的矮宽、尖塔形树冠与卵形树冠,有着明显的对

比,但它们都是植物,从树冠上看,其本身又是调和的。一

2、体量的对比与调和 如假槟榔与散尾葵对比,蒲葵与棕竹对比,体量上有很大差别,而它们的姿态又都是调和的。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红色和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

此外,还有明暗的对比与调和,虚实的对比与调和,开闭的对比与调和,高低的对比与调和等。

三、韵律与节奏

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与一种灌木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重复等,产生活泼的“交替韵律”;园中景物中连续重复的部分,作规则性的逐级增减变化还会形成“渐变韵律”。

四、均衡与稳定

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在平面上表示位置关系适当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就是稳定。

一般地,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重感;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轻盈的感觉。

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

五、主体与从属

也就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植物造景中,必须有主体或主体部分,而把其余置于一般或从属地位。一般地,乔木是主体,灌木、草本是从属的。

在园林中,突出主景的方法主要有轴心或重心位置法和对比法。

六、比例与尺度

所谓比例就是指园林中各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尺度是指景物与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种关系不一定能用数字来表示,而是属于人们感觉上、经验上的审美概念。

一般地,对于大型景物来说,最佳视距应为景物高度的3.3倍,小型景物约为1.7倍,对景物宽度来说,最佳视距应为景物宽度的1.2倍。

第三节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一、“适地适树”的原则

适地适树 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生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在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时,首先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生长正常,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其次应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在竖向设计上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注意喜光与耐荫,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合理搭配,

二、功能性要求

不同的园林绿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应考虑绿地的功能。

三、景观需求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

1、因地制宜

2、因时制宜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3、因材制宜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千差万别,根据功能需求,可以利用植物的姿态、色彩、芳香、声响等观赏特性,构成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景观。

四、经济要求

在重要的景点和建筑物的迎面处,可配置一些名贵的树种。其次还可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木,搞各种“果树上街、进园、进小区”,

但是,“园林结合生产”只是“结合”而已,生产只是副业,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去搞“园林生产化”。

第三章 园林植物造景的形式

第一节 花卉的配置与应用

在园林绿地中,除了乔木、灌木的栽植和建筑、道路及必须的构筑物以外,还需种植一定量的花卉,使其整个景观丰富多彩。因此,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等是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园林中,花卉常被布置成花坛、花境、花丛、花台等,一些蔓性花卉还可装饰柱、廊、篱及棚架。

一、花坛

花坛的最初含义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

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一)花坛的类型

现代花坛式样极为丰富,某些设计形式已远远超过了花坛的最初含义。目前花坛可按下述分类。

1、依花材分类

盛花花坛:也叫花丛式花坛,主要由观花草本植物组成,表现盛花时群体的色彩美或绚丽的图案景观。可由同一种花卉的不同品种或不同花色的多种花卉组成。

模纹花坛:主要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主要有毛毡式花坛,浮雕花坛和彩结花坛等。

毛毡花坛是由各种观叶植物组成的精美的装饰图案,植物修剪成同一高度,表面平整,宛如华丽的地毯; 浮雕花坛是依花坛纹样变化,植物高度不同,部分纹样凸起或凹陷,凸出的纹样多由常绿小灌木组成,凹陷面多栽植低矮的草本植物,也可以通过修剪使同种植物因高度不同而呈现凸凹,整体上具有浮雕的效果; 彩结花坛是花坛内纹样模仿绸带编成的绳结式样,图案的线条粗细一致,并以草坪、砾石或卵石为底色。 现代花坛常见两种类型相结合的花坛形式。例如在规则或几体形植床之中,中间为盛花布置形式,边缘用模纹式,或在主体花坛中,中间为模纹式,基部为水平的盛花式等。

2、依空间位置分类

平面花坛:花坛表面与地面平行,主要观赏花坛的平面效果,包括沉床花坛或高出地面的花坛。

斜面花坛:花坛设置在斜坡或阶地上,也可以布置在建筑的台阶两旁或台阶上,花坛表面为斜面,是主要的观赏面。

主体花坛:花坛向空间伸展,具有竖向景观,是一种超出花坛原有含义的布置形式,它以四面观为主。包括造型花坛、标牌花坛等形式。

造型花坛是用模纹花坛的手法,运用五色草或小菊等草本植物制成各种造型物,如动物、花篮、花瓶等,前面或四周用平面装饰。

标牌花坛是用植物材料组成竖向牌式花坛,多为一面观赏。

3、依花坛的组合分类

独立花坛:即单体花坛,常设置在广场,公园入口等较小的环境中。

花坛群:由相同或不同形式的多个单体花坛组合而成,但在构图及景观上具有统一性。花坛群应具有统一的底色,以突出其整体感。花坛群还可以结合喷泉和雕塑布置,后者可作为花坛群的构图中心,也可作为装饰。

花坛组 是指同一环境中设置多个花坛,与花坛群不同之处在于各个单体花坛之间的联系不是非常紧密。如沿路布置的多个带状花坛,建筑物前作基础装饰的数个小花坛等。

(二)花坛的功能

花坛具有美化环境、组织交通和渲染气氛等功能。

(三)花坛的设计

花坛在环境中可作为主景,也可作为配景。

1、形式与色彩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在设计上也有广泛的选择性。

2、花坛的设置首先应在风格、体量、形状诸方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次才是花坛自身的特色。

3、花坛的体量、大小也应与花坛设置的广场、出入口及周围建筑的高低成比例。一般不应超过广场面积的13,不小于15,出入口设置花坛以既美观又不妨碍游人路线为原则,在高度上不可遮住出入口的视线。

4、花坛的外部轮廓也应与建筑物边线、相邻的路边和广场的形状协调一致。

5、花坛要求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廊。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丛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种类。花坛中心宜选用较高大而整齐的花卉材料,如美人蕉、扫帚草、毛地黄、高金鱼草等;也有用树木的,如:苏铁、蒲葵、海枣(Phoenix )、凤尾兰(Y ucca )、雪松、云杉及修剪的球形黄杨、龙柏等。花坛的边缘也常用矮小的灌木绿篱或常绿草本作镶边栽植。如雀舌黄杨、紫叶小蘖、葱兰、沿阶草等。

具体来说,几种花坛设计如下: 盛花花坛的设计

1、植物选择

一二年生花卉为花坛的主要材料,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成本较低。球根花卉也是盛花花坛的优良材料,色彩艳丽,开花整齐,但成本较高。

适合作花坛的花卉应株丛紧密、着花繁茂。理想的植物材料在盛花时应完全覆盖枝叶,要求花期较长,开放一致,至少保持一个季节的观赏期。如为球根花卉,要求栽植后花期一致,花色明亮鲜艳,有丰富的色

彩幅度变化,纯色搭配及组合较复色混植更为理想,更能体现色彩美。

不同种花卉群体配合时,除考虑花色外,也要考虑花的质感相协调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具体的花卉植物见表4-1-1。

2、色彩设计

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此一般要求鲜明、艳丽。如果有台座,花坛色彩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其配色方法有:

①对比色应用:这种配色较活泼而明快。深色调的对比较强烈,给人兴奋感,浅色调的对比配合效果较理想,对比不那么强烈,柔和而又鲜明。如堇紫色+浅黄色(堇紫色三色堇+黄色三色堇、霍香蓟+黄早菊、荷兰菊+三色堇),绿色+红色(扫帚草+星红鸡冠)等。

②暖色调应用:类似色或暖色调花卉搭配,色彩不鲜明时可加白色以调剂。这种配色鲜艳,热烈而庄重,在大型花坛中常用。如红+黄或红+白+黄(黄早菊+白早菊+一串红或一品红、金盏菊或黄三色堇+白雏菊或白色三色堇+红色美女樱)。

③同色调应用:这种配色不常用,适用于小面积花坛及花坛组,起装饰作用,不作主景。

色彩设计中还要注意其他一些问题:

① 一个花坛配色不宜太多。一般花坛2~3种颜色,大型花坛4~5种足矣。配色多而复杂难以表现群体的花色效果,显得杂乱。

② 在花坛色彩搭配中注意颜色对人的视觉及心理的影响。

③花坛的色彩要和它的作用相结合考虑。

④花卉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色彩,需要在实践中对花卉的色彩仔细观察才能正确应用。同为红色的花卉,如天竺葵、一串红、一品红等,在明度上有差别,分别与黄早菊配用,效果不同。一品红红色较稳重,一串红较鲜明,而天竺葵较艳丽,后两种花卉直接与黄菊配合,也有明快的效果,而一品红与黄菊中加入白色的花卉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同样,黄、紫、粉等各色花在不同花卉中明度、饱和度都不相同。

3、图案设计

花坛外部轮廓主要是几何图形或几何图形的组合。花坛大小要适度,一般观赏轴线以8m ~10m 为主。 现代建筑的外形趋于多样化、曲线化,在外形多变的建筑物前设置花坛,可用流线或折线构成外轮廓,对称、拟对称或自然均可,以求与环境协调(图4-1-1)。

花坛内部图案要简洁,轮廓明显。忌在有限的面积上设计繁琐的图案,要求有大色块的效果。

盛花花坛可以是某一季节观赏的花坛,如春季花坛、夏季花坛等,至少保持一个季节内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但设计时可同时提出多季观赏的实施方案,可用同一图案更换花材,也可另设方案,一个季节花坛景观结束后立即更换下季材料,完成花坛季节交替。

模纹花坛的设计

1、植物选择

模纹花坛材料应符合下述要求:

①以生长缓慢的多年生植物为主,如红绿草、白草、尖叶红叶苋等。

②以枝叶细小,株丛紧密,萌蘖性强,耐修剪的观叶植物为主。

2、色彩设计

模纹花坛的色彩设计应以图案纹样为依据,用植物的色彩突出纹样,使之清晰而精美。

3、图案设计

模纹花坛以突出内部纹样精美华丽为主,因而植床的外轮廓以线条简洁为宜,可参考盛花花坛中较简单的外形图案。

内部纹样可较盛花花坛精细复杂些,但点缀及纹样不可过于窄细。以红绿草类为例,不可窄于5cm ,一年草本花卉以能栽植2株为限。设计条纹过窄则难于表现图案,纹样粗、宽,色彩才会鲜明,使图案清晰。 ①内部图案可选择的内容广泛,如依照某些工艺品的花纹、卷云等,设计成毯状花纹;用文字或文字与纹样组合构成图案,如国旗、国徽、会徽等。

②时钟花坛:用植物材料作时钟表盘,中心安置电动时钟,指针高出花坛之上,可正确指示时间,设在斜坡上观赏效果好。

③日历花坛:用植物材料组成“年”“月”“日”或“星期”等样,中间留出空位,用其他材料制成具体的数字填于空位,每日更换。日历花坛也宜设于斜坡上。

立体花坛的设计

1、标牌花坛

花坛以东、西两向观赏效果好,南向光照过强,影响视觉,北向逆光,纹样暗淡,装饰效果差。

一是用五色苋等观叶植物作为表现字体及纹样的材料,栽种在15cm ×40cm ×70cm 的扁平塑料箱内。完成整体图样的设计后,每箱依照设计图案中所涉及的部分扦插植物材料,各箱拼组在一起则构成总体图样。之后,把塑料箱依图案固定在竖起(可垂直,也可为斜面)的钢木架上,形成立面景观。

二是以盛花花坛的材料为主,表现字体或色彩,多为盆栽或直接种植在架子内。架子为阶式一面观为主,架子呈圆台或棱台样阶式可作四面观。用钢架或砖及木板制成架子,然后花盆依图案设计摆放其上,或栽植于种植槽式阶梯架内,形成立面景观。

设计立体花坛时要注意高度与环境协调。除个别场合利用立体花坛作屏障外,一般应在人的视觉观赏范围之内。此外,高度要与花坛面积成比例。以四面观圆形花坛为例,一般高为花坛直径的14~16较好。设计时还应注意各种形式的立面花坛不应露出架子及种植箱或花盆,以充分展示植物材料的色彩或组成的图案。第三还要考虑实施的可能性及安全性,如钢木架的承重及安全问题等(图4-1-2)。

2、造型花坛

造型物的形象依环境及花坛主题来设计,可为花篮、花瓶、动物、图徽及建筑小品等等,色彩应与环境的格调、气氛相吻合,比例也要与环境协调。

花坛设计图绘制

运用小钢笔墨线、水粉、水彩、彩笔等绘制均可(图4-1-3、图4-1-4)。

1、环境总平面图

应标出花坛所在环境的道路、建筑边界线、广场及绿地等,并绘出花坛平面轮廓。依面积大小有别,通常可选用1∶100或1∶1000的比例。

2、花坛平面图

应表明花坛的图案纹样及所用植物材料。绘出花坛的图案后,用阿拉伯数字或符号在图上依纹样使用的花卉,从花坛内部向外依次编号,并与图旁的植物材料表相对应,表内项目包括花卉的中名、拉丁学名、株高、花色、花期、用花量等。以便于阅图。若花坛用花随季节变化需要轮换,也应在平面图及材料表中予以绘制或说明。

3、立面效果图

用来展示及说明花坛的效果及景观。花坛中某些局部,如造型物等细部必要时需绘出立面放大图,其比例及尺寸应准确,为制作及施工提供可靠数据。立体阶式花坛还可绘出阶梯架的侧剖面图。

4、设计说明书

简述花坛的主题、构思,并说明设计图中难以表现的内容。对植物材料的要求,以及花坛建立后的一些养护管理要求。

花坛用苗量计算如下:

公式中株行距以冠幅大小为依据,不露地面为准。

实际用苗量算出后,要根据花圃及施工的条件留出5%~15%的耗损量。花坛总用苗量的计算:(A+A×5%~15%)+(B+B×5%~10%)+……

二、花境

花境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一)花境的类型

1、从设计形式上分,花境主要有3类

①单面观赏花境 常以建筑物、矮墙、树丛、绿篱等为背景,前面为低矮的边缘植物,整体上前低后高,供一面观赏,

②双面观赏花境。这种花境没有背景,多设置在草坪上或树丛间,植物种植是中间高两侧低,供两面观赏。 ③对应式花境。在园路的两侧、草坪中央或建筑物周围设置相对应的两个花境,这两个花境呈左右二列式。在设计上统一考虑,作为一组景观,多采用拟对称的手法,以求有节奏和变化。

2、从植物选材上分,花境可分为3种

①宿根花卉花境。花境全部由可露地过冬的宿根花卉组成。

②混合式花境。花境种植材料以耐寒的宿根花卉为主,配置少量的花灌木、球根花卉或一二年生花卉。这种花境季相分明,色彩丰富,多见应用。

③专类花卉花境。由同一属不同种类或同一种不同品种植物为主要种植材料的花境。做专类花境用的花卉要求花期、株形、花色等有较丰富的变化,从而体现花境的特点,如百合类花境、鸢尾类花境、菊花花境等。

(二)花境作用与位置

花境可设置在公园、风景区、街心绿地、家庭花园及林荫路旁。它是一种带状布置方式,因此可在小环境中充分利用边角、条带等地段,营造出较大的空间氛围,是林缘、墙基、草坪边级、路边坡地、挡土墙等的装饰;花境的带状式布置,还可起到分隔空间和引导游览路线的作用。

(三)花境的设计

花境的形式应因地制宜,通常依游人视线的方向设立单面观赏的花境,以树丛、绿篱、墙垣或建筑物为背景,近游人一侧植物低矮,逐之渐高,宽度约3~4cm。双面观赏的花境,中间植物高,两侧植物渐低,宽约4~8m,常布置于两条步行道路之间或草地上树丛间。

花境中植物选择应注意适应性强,可露地越冬、花期长或花叶兼备,常用植物见表4-1-2。

(四)花境设计图绘制

花境设计图可用小钢笔画墨线图,也可用水彩、水粉画方式绘制。

1、花境位置图

用平面图表示,标出花境周围环境,如建筑物、道路、草坪及花境所在位置。依环境大小可选用1:100~1:500的比例绘制。

2、花境平面图

绘出花境边缘线,背景和内部种植区域,以流畅曲线表示,避免出现死角,以求近种植物后的自然状态。在种植区内编号或直接注明植物,编号后需附植物材料表,包括植物名称、株高、花期、花色等。可选用1:50~1:100的比例绘制。

3、花境立面效果图

可以一季景观为例绘制,也可分别绘出各季景观。选用1:100~1:200比例皆可。

此外,如果需要,还可绘制花境种植施工图及花境设计说明书。种植图比例可选用1:20~1:50绘制。说明书可简述作者创作意图及管理要求等。并对图中难于表达的内容作说明 。

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应用

一、园林树木配置的方式

孤植

孤植树又称为独赏树、标本树、赏形树或独植树。主要表现树木的形体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适宜作独赏树的树种,一般需树木高大雄伟,树形优美,且寿命较长,或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种类。

一般采取单独植的方式,但也偶有用2~3株合栽成一个整体树冠的。

孤植树定植的地点以在大草坪上最佳,或植于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转角处。在树的周围应有开阔的空间,最佳的位置是以草坪为基底,以天空为背景的地段。

1、树木个体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体形巨大,树冠伸展,给人以雄伟、浑厚的艺术感染;

② 姿态优美、奇特;

③ 开花繁茂,果实累累,花色艳丽,给人以绚烂纷呈的艺术感染;

④ 芳香馥郁,给人以香沁肺腑的美感;

⑤ 具有彩色叶者,使游人产生霜叶照眼的艺术感染。

2、孤植树按其功能,有二种类型

①庇荫与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孤植树。要求有巨大开展而浓郁的树冠,速生健壮,以乡土树种为好,不发生萌蘖,体姿优美。

②纯艺术构图作用的孤植树。体形及树冠大小要求不严格,枝叶分布疏密均可,如水杉、雪松等窄型树冠者也可应用。

3、孤植树作为园林构图主景,应布置在突出位置

① 开阔的大草坪或林中空地的构图重心上,一般适宜的观赏视距为树木高度的4倍左右(图4-2-1),在开朗的空间布置孤植树,亦可将2或3株树紧密种植在一起,如同具有丛生树干的一株树,以增强其雄伟感,满足风景构图的需要。

② 开阔水边或可以眺望远景的山顶、山坡上,孤植树以水和天为背景,形象清晰突出,如桂林水畔大榕树、黄山迎客松等。

③ 桥头、自然园路或溪流转弯处。

④ 建筑院落或广场中心。

孤植树在园林风景构图中,也常作配景应用。如作山石、建筑的配景,此类孤植树的姿态、色彩要与所陪

衬的主景既对比又协调。

为尽快达到孤植树的景观效果,最好选胸径8cm 以上的大树,能利用原有古树名木更好。只有小树可用时,要选用速生快长树,同时设计出两套孤植树,如近期选巨桉、天竺桂、楝树为孤植树时,同时安排白皮松、黄桷树、小叶榕等为远期孤植树截入适合位置。

对植

在构图轴线两侧所栽植的、互相呼应的园林植物,称之为对植。对植可以是2株树、3株树,或2个树丛、树群。对植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只作配景,动势向轴线集中。

对植的方式:

(1)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相近的乔灌木配置于中轴线两侧,如建筑大门两侧,与大门中轴线等距栽植两株大小相同的雪松或桂花。

(2)非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差异,距轴线距离大者近些,小者远些的栽植。非对称栽植常用于自然式园林入口、桥头、假山登道、园中园入口两侧(图4-2-2)。

丛植和聚植

1、丛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种类的树种较紧密地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整体外轮廓线的称为丛植。丛植的目的主要是发挥集体的作用,它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

2、聚植(集植或组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种配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聚植;亦可用几个丛植组成聚植。聚植能充分发挥树木的集团美,它既能表现出不同种类的个性特征又能使这些个性特征很好地协调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集团美,在景观上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一种配植方式。

3、组成树丛的树木

通常为2~15株,若配入灌木,总数可以达到20株。树丛欣赏的是植物的群体美。其配置的基本形式有:

(1)两株配合 构图上应符合多样统一的原理。树木的大小,姿态、动势可以不同,但树种要相同,或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动势呼应;距离不大于两树冠直径的12(图4-2-3)。

(2)三株配合

三株配合最好选用同一树种,但大小、姿态可以不同,栽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一般要求平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一大一小者近,中者稍远较为自然(图4-2-4.1;4-2-4.3)。三株配合,如果选用两个树种,最好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其中大、中者为一种树,距离稍远,小者为另一种树,与大者靠近。

(3)四株配合

四株树可分为3∶1两组,组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图4-2-4),单株为一组者选中偏大者为好。若选用二种树,应一种树3株,另一种树1株,1株者为中、小号树,配植于3株一组中(图4-2-4.5)。

(4)五株配合 五株树可分为3∶2或4∶1二组,任何三株树栽植点都不能在同一直线上。若用2种树,株数少的2株树应分植于二组中(图4-2-4.6;4-2-4.7)。

(5)六株以上的配合 由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个基本配合形式相互组合而成。不同功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庇荫树丛,最好采用同一树种,用草地覆盖地面,并设天然山石作为坐石或安置石桌、石凳。观赏树丛可用二种以上乔、灌木组成(图4-2-5)。

树丛在园林中,可作草坪主景或边缘点缀,或作道路交叉口、转弯处的对景或屏障(图4-2-6.1,图4-2-6.2);也可于园林入口、建筑两侧自然对植,或用于院落、廊架角隅起缓和与伪装作用(图4-2-7)。如洛阳植物园展出园内园,建筑角隅小土坡处,所配芭蕉,山石、花草树丛就很成功。

群植(树群)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左右的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这个群体称为树群。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

树群由于株数较多,占地较大,在园林中可作背景、伴景用,在自然风景区中亦可作主景。两组树群相邻时又可起到诱景框景的作用。

树群设计要求:

① 树群的位置。应选在有足够面积的开阔场地上,其观赏视距至少为树高的4倍,树群宽的1.5倍以上。树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常作为主景或邻界空间的隔离,其内不允许有园路经过。

② 单纯树群。由一个树种组成。为丰富其景观效果,树下可用耐荫花卉如玉簪、萱草、金银花等作地被植物。

③ 混交树群。是具有多层结构,水平与垂直郁闭度均较大的植物群落。其组成层次至少3层,多至6层;即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树群配置要做到群体组符合单体植物的生理生态要求,第一层的乔木应为阳性树,第二层的亚乔木应为半阴性树,乔木之下或北面的灌木、草本应耐阴或全阴性的植物,处于树群外缘的花灌木,有呈不同宽度的自然凹凸环状配植的,但一般多呈丛状配置,自然错落、断续(图4-2-8);树群的天际线应富于起伏变化,从任何方向观赏,都不能呈金字塔式造型。

图4-2-8为华北地区适用的树群,其乔木层为阳性树种的青杨,亚乔木层为半耐阴的平基槭和稍耐阴的山楂,乔木下为稍耐阴的白皮松(青杨的更替树种),半耐阴的灌木珍珠梅、忍冬,极耐荫的宿根草本植物玉簪。树群边缘灌木成丛配置,选用的是半耐荫的珍珠梅、忍冬和喜光的榆叶梅、碧桃。此树群的天际线起伏而有韵味。

当树群平面投影的长宽稍大于4∶1时,称为带状树群,在园林中多用于组织空间(图4-2-9)。

林植

是较大面积、多株数成片林状的种植。这是将森林学、造林学的概念和技术措施按照园林的要求引入于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配植方式。工矿场区的防护带,城市外围的绿化带及自然风景区中的风景林等,均常采用此种配植方式。在自然风景游览区中进行林植时应以造风景林为主,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疏林与密林的变化、林中树木的选择与搭配、群体内及群体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按照园林休憩游览的要求留有一定大小的林间空地等措施。

较大规模的风景林,可称得上是特殊用途的森林,它是大面积园林绿地,特别是城郊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植被景观。风景林的作用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大气候,维持环境生态平衡;满足人们休息、游览与审美要求;适应对外开放和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生产某些林副产品。

风景林设计中,所配置的树种必须以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同时要考虑风景林营造后的群落特性与演替问题。以下主要讲述一些风景林的配植。

风景林的配置除根据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进行外,还必须掌握风景林植物群落生长发育和演替的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生长发育各时期植株间的相互关系及可能产生的竞争,予以合理搭配。

风景林按其结构可分为疏林和密林两大类,其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

1、疏林

水平郁闭度在0.40~0.6之间的风景林,多为纯乔木林,它舒适、明朗,适于游人活动,园林中运用较多,特别是春秋晴日,林下野餐、听音乐、游戏、练功、日光浴、阅览等,条件很为理想,因此颇受游人欢迎。 疏林按游人密度的不同,可设计成三种形式:

(1)草地疏林

在游人不大,游人进入活动不会踩死草地情况下设置。草地疏林设计中,树林株行距应为10~20m 之间,不小于成年树树冠直径,其间也可设林中空地。树种选择要求以落叶树为主,树荫疏朗的伞形冠较为理想,树木生长健壮,对不良环境,特别是通气性能差的土壤适应性强,树木以花、叶、干色彩美观,形态多样,具芳香为好。所用草种应含水量少,组织坚固,耐旱,如禾本科的狗牙根和野牛草等。

(2)花地疏林 在游人密度大,不进入内部活动的情况下设置。此种疏林要求乔木间距大些,以利于林下花卉植物生长,林下花卉可单一品种,也可多品种进行混交配置,或选用一些经济价值高的花卉,如金银花、金针等。花地疏林内应设自然式道路,以便游人进入游览。道路密度以10~15%为宜,沿路可设石椅、石凳或花架、休息亭等,道路交叉口可设置花丛。

(3)疏林广场 在游人密度大,又需要进入疏林活动的情况下设置。林下全部为铺装广场。

2、密林

水平郁闭度在0.7~1.0之间的风景林。

单纯密林是由一个树种组成,简洁、壮观,但缺乏垂直郁闭景观和季相交替景观。

混交密林设计中应注意:

① 成层结构于密林的不同部位作不同处理。

林缘部分垂直成层结构要突出,适当地段安排2层结构,以将游人视线引入林层内,形成幽深景观,并安排林高3倍以上的观赏视距;

为诱导游人,主干路及小溪旁可配置自然式的花灌木带,形成林荫花径;

自然小路旁,植物水平郁闭密度可大,垂直郁闭度要小,最好23以上地段不栽高于视线的灌木,以便透视深的林中景观。

② 密林的水平郁密度不应均匀分布。

在需要能见度高的情况下,水平郁闭度可小于0.7,需要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水平郁闭度可大于0.7,同时要留出大小不同的林中空地。

③ 密林的混交方式可用自然点、块状混交及常绿、落叶树混交。

④ 混交密林的设计,基本与树群相似,但由于面积大,无需作出每株树的定点设计,只做几种小面积的标准定型设计就可以了。

标准定型设计的面积为25×20米至25×40米,绘出每株树的定植点,注明地被植物并绘出植物编号表及编写说明书。

设计图纸总平面图比例为1∶500~1∶1000,并绘出规划范围、道路、设施及标准定型设计编号。 定型设计图比例为1∶100~1∶250。

散点植

以单株在一定面积上进行有韵律、节奏的散点种植,有时可以双株或三株的丛植作为一个点来进行疏密有致的扩展。对每个点不是如独赏树的给以强调,而是着重点与点之间有呼应的动态联系。散点植的配植方式既能表现个体的特性又处于无形的联系之中。

二、配植的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城市绿化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越加重视,在城市中开始重视各种绿地生态效益,认为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中的一些问题。

树木(植物)配植的艺术效果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需要细致的观察、体会才能领会其奥妙之处,在此仅作一般概述,望学者继续深入领会。

丰富感:图4-2-10中示建筑物在配植前后的外貌。配植前建筑的立面很简单枯燥,配植后则变为优美丰富。在建筑物屋基周围的种植叫“基础种植”或“屋基配植”如图4-2-11。

平衡感:平衡分对称的平衡和不对称的平衡两类,前者是用体量上相等或相近的树木以相等的距离进行配植而产生的效果,后者是用不同的体量以不同距离进行配植而产生的效果。

稳定感:在园林局部或园景一隅中常可见到一些设施物的稳定感是由于配植了植物后才产生的。例如图4-2-12示园林中的桥头配植。图中之1为配植前,桥头有秃硬不稳定感,配植之后则感稳定。实际上中国较考究的石桥在桥头设有抱鼓尾板,木桥也多向两侧敞开,因而形成稳定感,而在园林中于桥头以树木配植加强稳定感则能获得更好的风景效果。

严肃与轻快:应用常绿针叶树,尤其是尖塔形的树种常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例如莫斯科列宁墓两旁配植的冷杉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一些线条圆缓流畅的树冠,尤其是垂枝性的树种常形成柔和轻快的气氛,例如杭州西子湖畔的垂柳。

强调:运用树木的体形、色彩特点加强某个景物,使其突出显现的配植方法称为强调。具体配植时常采用对比、烘托、陪衬以及透视线等等手法。

缓解:对于过分突出的景物,用配植的手段使之从“强烈”变为“柔和”称为缓解。景物经缓解后可与周围环境更为协调而且可增加艺术感受的层次感。

韵味:配植上的韵味效果,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只有具有相当修养水平的园林工作者和游人能体会到其真谛。但是每个不懈努力观摩的人却又都能领略其意味。

总之欲充分发挥树木配植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美学构图上的原则外,必须了解树木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异的生态习性要求,在掌握有机体自身和其与环境因子相互影响的规律基础上还应具备较高的栽培管理技术知识,并有较深的文学、艺术修养,才能使配植艺术达到较高的水平。 此外,应特别注意对不同性质的绿地应运用不同的配植方式,使如公园中的树丛配植和城市街道上的配植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前者大都要求表现自然美,后者大都要求整齐美,而且在功能要求方面也是不同的,所以配植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图4-2-13及图4-2-14。

第四章 园林绿化工程

第一节 园林树木栽植工程概述

一、植树工程的概念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其它城市建设林绿化建设所处的地位和功能效果的反映方式不同,决定了它在施工的原则、方法、要求等方面的特殊性。绿化工程是一种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为主要对象的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强。园林植物生长的周期长、见效慢、施工的季节性强和难度大。绿化工程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施工与养护的紧密相连,工程的竣工交付使用并不能马上收到经济效益,相反为了巩固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质量,还要继续投资才能巩固、完善,发挥其多种效益。

园林树木植树工程是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花坛施工、草坪施工有区别,也不

同于林业生产的植树造林。我们只有熟悉它的特点,研究并掌握它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

办事,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所谓“植树工程”是指按照正式的园林设计及一定的计划,完成某一地区的全部或局部

的植树绿化任务而言。

在植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提到“栽植”这一概念。“栽植”往往仅理解为树木的“种

植”。而广义地讲,“栽植”应包括掘起、搬运、种植三个基本环节,本书主要用其广义概念。将树苗从某地连根(裸根或带土球并包装) 起出的操作叫“起苗”(掘苗) ;把掘出的植株用一定的交通工具(人力或机械、车辆等) 运到指定种植地点叫“搬运”(运苗) ;按要求将运来的树苗栽入适宜的土壤内的操作叫“定植”。栽植以其目的不同可分为移植和定植。植树工程中的移植和定植与苗圃中苗木培育过程中的移植、定植在操作工序的要求上相同,但其性质及应用目的不完全一样。苗木培育中的移植是培育苗本有效根系和形成良好冠形所必须的生产程序,定植是苗木培育的最后环节。而一般情况下,植树工程是长久性的工程,一旦实施则要求树木久远地生长下去,所以园林树木的栽植绝大多数都是定植,而不象培育苗木那样定植前都应经过移植阶段。只有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或某种特殊工程需要时,把一些树木从这一绿地搬迁到另一绿地才用“移植”这一概念,如大树移植。所以“移植”在植树施工中不是普遍的现象和必须经过的生产程序。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此外,无论在育苗生产中还是植树工程中,还经常遇到“假植”一词。所谓“假植”是指在苗木或树木掘起或搬运后不能及时种植时,为了保护根系、维持生命活动而采取的短期或临时的将根系埋于湿土中的措施。这项工作的好坏对保证种植成活关系极大。

二、树木栽植成活的原理

要保证栽植的树木成活.必须掌握树木生长规律及其生理变化,了解树木栽植成活的原

理。一株正常生长的树木,其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运送

到地上部分供给枝叶制造有机物质。此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理代谢是平衡的。栽植

树木时,首先要掘起,根系与原有土壤的密切关系被破坏了,即使是苗圃中经多次移植的苗

木,也不可能起掘全部根系,仍会有大量的吸收根断留在土壤中,这样就降低了根系对水分

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而地上部分仍然不断地蒸发水分,生理平衡遭到破坏,此时,树木就会因根系受伤失水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需要而死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但是并不是说,树挪了一定会死,因为根系断了还能再生,根系与土壤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科学的、正确的栽植技术重新建立。一切利于根系迅速恢复再生能力和尽早使根系与土壤建立紧密联系的技术措施都有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能做到树挪而不死。

由此可见,如何使新栽的树木与环境迅速建立密切联系,及时恢复树体以水分代谢为主

的生理平衡是栽植成活的关键。这种新的平衡关系建立的快慢与树种习性、年龄时期、物候

状况以及影响生根和蒸腾为主的外界因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不可忽视人的栽植技术和责任心。一般说,发根能力和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容易成活;幼、青年期的树木及处于休眠

期的树木容易栽活;有充足的土壤水分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的成活率高。严格的、科学的栽植

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可以弥补许多不利因素而大大提高栽植的成活率。

三、植树工程的施工原则

1.必须符合规划设计要求

植树工程施工是把人们的美好理想(规划、设计) 变为现实的具体工作。因为每个规划设

计都是设计者根据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按照科学原则、艺术原则形成一定的构思,设计出来的某种美好的意境,融汇了蕴含诗情画意的形象、哲理等精神内容。所以,施工人员必须通过设计人员的设计交底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理解设计要求,熟悉设计图纸,然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如果施工人员发现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实际不符,则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如需变更设计时,必须求得设计部门的同意,决不可自行其是,同时不可忽视施工建造过程中的再创造作用,可以在遵从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以取得最佳效果。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按图施工,一切符合设计意图。

2.必须符合树木的生活习性

不同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如再生力和发根力强的

树种(如杨、柳、愉、槐、椿、核、械、泡桐、枫杨等) 栽植容易成活,一般都用裸根栽植,苗木的包装、运输可以简单些,栽植技术可以粗放些。而一些常绿树及发根再生力差的树种,栽植时必须带土球,栽植技术必须要求严格。面对不同生活习性的树木,施工人员必须了解其共性与待性,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植树成活和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3.抓紧适宜的植树季节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树木适宜种植期也不相同;同一地区,不同树种由于其生长习性不同,施工当年的气候变化和物候期也有差别。从栽植树木成活的基本原理来看,如何

使树木地上与地下部分尽快恢复水分代谢平衡,是栽植成活的关键,这就必须合理安排施工

的时间并做到以下两点:

(1)做到“三随”

所谓“三随”就是在栽植过程中,应做到起、运、栽一条龙,即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创造好一切必要的条件,在最适宜的时期内,抓紧时间,随掘苗,随运苗,随栽苗,环环扣紧,再加上及时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2)合理安排种植顺序

在植树适期内,合理安排不同树种的种植顺序十分重要。原则上讲应该是发芽早的树种

应早栽植,发芽晚的可以推迟栽植;落叶树春栽宜早,常绿树栽植时间可晚些。

4.加强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益

施工时应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效益。必须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主人翁精神,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争取创造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加强统计工作,收集、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5.严格执行植树工程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植树工程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是前人植树经验的总结,是指导植树施工的技术方面

的法规,各项操作都必须符合技术规程的规定。

四、植树季节

适宜的植树季节就是树木所处物候状况和环境条件最利于栽植成活而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却较少的时期。植树季节决定于树木的种类、生长状态和外界环境条件。确定植树时期的

基本原则是要尽量减少栽植对树木正常生长的影响。

树木有它自身的年周期生长发育规律,以春季发芽、夏季生长到秋后落叶前为生长期.

此期生理活动旺盛,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因子的关系十分密切,树木自秋季落叶后到春季萌

芽前为休眠期,此期各项生理活动处于微弱状态,营养物质消耗最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

化不敏感,而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根据栽植成活的原理,应选择外界环境最有利于

水分供应和树木本身生命活动最弱,消耗养分最少,水分蒸腾最小的时期为植树的最好季节。

最适宜的植树季节是早春和晚秋,即树木落叶后开始进入休眠期至土壤冻结前,以及树

木萌芽前刚开始生命活动的时候,这两个时期树木对水分和养分的需要量不大,容易得到满

足,而且此时树体内还储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又有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力,有利于伤口的愈

合和新根的再生,所以在这两个时期栽植一般成活率最高。至于春植好还是秋植好,则须依

不同树种和不同地区条件而定。具体各地区哪个时期最适合植树,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

不同树种生长的特点来决定。同一植树季节南北方地区可能相差一个月之久,这些都要在实

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现将各季节植树的特点分述如下:

1.春季植树的特点

春季植树指自春天土壤化冻后至树木发芽前进行植树。此时树木仍处于休眠期,消耗水少,栽植后容易达到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理平衡;多数地区土壤处于化冻返浆期,水分条件充足,有利于成活;土壤已化冻,便于掘苗,刨坑。春植适合于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所有树种,对成活最为有利,故称春季是植树的黄金季节。但是有些地区不适合春植,如春季干旱多风的西北、华北部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适栽时间短,往往造成根系来不及恢复,地上部分已发芽,影响成活。另外,西南某些地区(如昆明) 受印度洋干湿季风影响.秋冬、春至初夏均为旱季,蒸发量大,春植往往成活率不高。

2.秋季植树的特点

秋季植树指树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植树。此时树木进人休眠期,生理代谢转弱,

消耗营养物质少,有利于维持生理平衡。此时气温逐渐降低,蒸发量小,土壤水分较稳定,而且此时树体内贮存营养物质丰富,有利断根伤口愈合,如果地温尚高,还可能发生新根。经过一冬。根系与土壤密切结合,春季发根早,符合树木先生根后发芽的物候顺序。对于不耐寒的、髓部中空的、或有伤流的树木不适宜秋植,而对于当地耐寒的落叶树的健壮大苗应安排秋植以缓和春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3.雨季植树的特点

只适合于某些地区和某些常绿树种,主要用于山区小苗造林,特别是春旱,秋冬也干旱,

夏季为雨季且较长的西南地区。该地区海拔较高,夏季不炎热,栽植成活率较高,常绿树尤以雨季栽植为宜。雨季植树一定要掌握当地历年雨季降雨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抓住连阴雨的有利时机,裁后下雨最为理想。

4.冬季植树的特点

在冬季土壤基本不冻结的华南、华中和华东等长江流域地区,可以冬植。以广州为例,气温最低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仍在13℃以上,故无气候上的冬季,从一月份开始就可以栽植樟树、白兰花等常绿深根性树种,二月即可全面开展植树工作。在北方气温回升早的年份,只要土壤化冻就可以开始栽植部分耐寒树种。在冬季严寒的华北北部、东北大部,由于土壤冻结较深,对当地乡土树种可以利用冻土球栽植法进行栽植。 我们掌握了各个植树季节的优缺点就能根据各地条件因地、因树种制宜,恰当地安排施

工时间和施工进度。

第二节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承担绿化施工的单位,在接受施工任务后,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做好绿化施工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高质量地按期完成。

一、了解设计意图与工程概况

施工单位应了解设计意图,向设计人员了解设计思想,所达预期目的或意境,以及施工

完成后近期所要达到的效果,并通过设计单位和工程主管部门了解工程概况。需了解的内容

包括:

1.了解设计意图

施工单位拿到设计单位全部设计资料(包括图面材料、文字材料及相应的图表) 后应仔细阅读,看懂图纸上的所有内容,并听取设计技术交底和主管部门对此项工程的绿化效果的要求。

2.了解植树与其它有关工程的范围和工程量

包括了解植树、铺草坪、建花坛以及土方、道路、给排水、山石、园林设施等的范围和工程量。

3.了解施工期限

包括了解工程总的进度,始、竣工日期。应特别强调植树工程进度的安排必须以不同树种的最适栽植日期为前提,其它工程项目应围绕植树工程来进行。

4.了解工程投资及设计概算

包括了解主管部门批准的投资数和设计预算的定额依据,以备编制施工预算计划。

5.施工现场地上与地下情况

向有关部门了解地上物处理要求,地下管线分布现状;设计单位与管线管理部门的配合情况。

6.定点放线的依据

了解施工现场及附近水准点,以及测量平面位置的导线点,以便作为定点放线的依据,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则需和设计单位协商,确定一些永久性的构筑物,作为定点放线的依据。

7.工程材料的来源

了解各项工程材料的来源渠道,其中主要是苗木的出圃地点、时间及质量。

8.机械和车辆的条件

了解施工所需用的机械和车辆的来源。

二、现场踏勘

在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概况之后,负责施工的主要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细致的踏勘与调查。应了解:

1.各种地上物(如:房屋、原有树木、市政或农田设施等) 的去留及须保护的地物(如:古树名木等) 。要拆迁的应如何办理有关手续与处理办法。

2.现场内外交通、水源、电源情况,现场内外能否通行机械车辆,如果交通不便,则需

确定开通道路的具体方案。

3.施工期间生活设施(如食堂、厕所、宿舍等) 的安排。

4.施工地段的土壤调查,以确定是否换土,估算客土量及其来源等。

三、制定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规划设计所制定的施工计划就是施工方案,又叫“施工组织设计”或“组织施工计划”。

(一)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根据绿化工程的规模和施工项目的复杂程度制定的施工方案,在计划的内容上尽量考虑得全面而细致,在施工的措施上要有针对性和预见性,文字上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其主要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施工地点;

2)设计意图;

3)工程的意义、原则要求以及指导思想;

4)工程的特点以及有利和不利条件;

5)工程的内容、包括的范围、工程项目、任务量、投资预算等。

2.施工的组织机构

1)参加施工的单位、部门及负责人;

2)需设立的职能部门及其职责范围和负责人;

3)明确施工队伍,确定任务范围,任命组织领导人员,并规定有关的制度和要求。

3.施工进度

分单项进度与总进度,规定起止日期。

4.劳动力计划

根据工程任务量及劳动定额,计算出每道工序所需用的劳力和总劳力,并确定劳力的来源、使用时间及具体的劳动组织形式。

5.材料工具供应计划

根据工程进度的需要,提出苗木、工具、材料的供应计划,包括用量、规格、型号、使用期限等。

6.机械运输计划

根据工程需要提出所需用的机械、车辆,并说明所需机械、车辆的型号,日用台班数及具体使用日期。

7.施工预算

以设计预算为主要依据,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质量要求和当时市场价格,编制合理的施

工预算。

8.技术和质量管理措施

1)制定操作细则:施工中除遵守当地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外,应提出本项工程的一些特殊要求及规定;

2)确定质量标准及具体的成活率指标;

3)进行技术交底,提出技术培训的方法;

4)制定质量检查和验收的办法。

9.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

对于比较大型的复杂工程,为了了解施工现场的全貌,便于对施工的指挥,在编制施工

方案时,应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平面图上主要标明施工现场的交通路线,放线的基点;存放各种材料的位置,苗木假植地点,以及水源、临时工棚、厕所等等。

10.安全生产制度

建立、健全保障安全生产的组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安全生产的检查、管理办法。

绿化工程项目不同,施工方案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加以确定。另外,生产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生产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和经济效益的核定等内容,对于完成施工任务都有重要的影响,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加以实施。

(二)编制施工方案的方法

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的领导部门负责制定,也可以委托生产业务部门负责制定。由负责制定的部门,召集有关单位开会,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称“现场勘测”。根据工程任务和现场情况,研究出一个基本的方案,然后由经验丰富的专人执笔,负责编写初稿。编制完成后,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反复修改,定稿、报批后执行。

(三)植树工程的主要技术项目的确定

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应对植树工程的主要项目确定具体的技术措

施和质量要求。

1.定点和放线 确定具体的定点、放线方法(包括平面和高程) ,保证栽植位置准确无误,符合设计要求。

2.挖坑 根据树种、苗木规格,确定树坑的具体规格(直径×深度) 。为了便于施工中掌握,可根据苗木大小分成几个级别,分别确定树坑规格,进行编号,以便工人操作。

3.换土 根据现场踏勘时调查的土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换土。如需换土,应计算出客土量,确定客土的来源及换土的方法(成片换还是单坑换) ,还要确定渣土的处理去向。如果现场土质较好,只是混杂物较多,可以去渣添土,尽量减少客土量,保留一部分碎破瓦片有利于土壤通气。

4.掘苗 确定具体树种的掘苗、包装方法,哪些树种带土球,土球规格,包装要求;哪些树种可裸根掘苗及应保留根系的规格等。

5.运苗 确定运苗方法,如用什么车辆和机械,行车路线,遮盖材料、方法及押运人,长途远苗还要提出具体要求。

6.假植 确定假植地点、方法、时间、养护管理措施等。

7.种植 确定不同树种和不同地段的种植顺序,是否施肥(如需施肥,应确定肥料种类、施肥方法及施肥量) ,

苗木根部消毒的要求与方法。

8.修剪 确定各种树苗的修剪方法(乔木应先修剪后种植,绿篱应先种植后修剪) 、修剪的高度和形式及要求等。

9.立支柱 确定是否需要立支拄、立支柱的形式、立支柱的材料和方法。

10.灌水 确定灌水的方式、方法、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封堰或中耕的要求。

11.清理现场 应做到文明施工,工完场净。

12.其它有关技术措施 加灌水后发生倾斜要扶正,遮荫、喷雾、防治病虫害等的方法和要求。

(四)计划表格的编制和填写

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凡能用图表或表格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文字叙述,这样做既明确又精练,便于落实和检查。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完善的计划表格式样,各地可依据具体工程

要求进行设计。表格应尽量做到内容全面,项目详细,现提供一套计划表格式样供参考。

1.进度计划:主要的是要说明施工的时间进度,这就要交待清楚在什么地点,搞什么工程,有多少任务,用多少人力,什么时间完成某个项目以及全部施工的时间进度。

XX 工程进度计划表

X 年X 月X 日

理一些必要的手续,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还必须保证工具和材料的类型、规格与工程的需要完全符合,所以事先提出工具和材料计划。这个计划中要说明,某项工程在什么地点,有哪些工具、材料以及它们的规格和质量要求,需用量和使用时间等。

XX 工程材料工具计划表

会影响质量,供应迟了,植树季节已过,就会大大降低成活率,所以必须提出合理的供苗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提出,某工程用某个苗圃的哪种苗,苗木的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具体用苗日期,见下表说明:

4.机械、车辆计划

四、施工现场的准备

施工现场的准备是植树工程淮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对完成绿化施工任务影响较大,必须加以重视,但现场准备的工作随施工场地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1.清理障碍物

绿化工程用地边界确定之后,凡地界之内,有碍施工的市政设施、农田设施、房屋、树木、坟墓、堆放杂物、违章建筑等,一律应进行拆除和迁移。对这些障碍物的处理应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逐项落实,根据有关部门对这些地上物的处理要求,办理各种手续,凡能自行拆除的限期拆除,无力清理的、施工单位应安排力量进行统一治理。对现有房屋的拆除要结合设计要求,如不妨碍施工,可物尽其用,保留一部分作为施工时的工棚或仓库,待施工后期进行拆除。凡拆除民房要注意落实居民的安置问题。对现有树木的处理要持慎重态度,对于病虫严重的、衰老的树木应于砍伐;凡能结合绿化设计可以保留的尽量保留、无法保留的可进行移植。

消除障碍物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有时仅靠园林部门不可能推动,这就必须依靠领

导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支持和协助。

2.地形地势的整理

地形整理是指从土地的平面上,将绿化地区与其它用地区划分开来,根据绿化设计图纸的要求整理出—定的地形,此项工作可与清除地上障碍物相结合。对于有混凝土的地面一定要刨除,否则影响树木的成活和生长。地形整理应做好土方调度,先挖后垫,以节省投资。

地势整理主要指绿地的排水问题。具体的绿化地块里,一般都不需要埋设排水管道,绿地的排水是依靠地面坡度,从地面自行径流排到道路旁的下水道或排水明沟。所以将绿地界限划清后,要根据本地区排水的大趋向,将绿化地块适当填高,再整理成一定坡度,使其与本地区排水趋向一致。一般城市街道绿化的地形整理要比公园的简单些,主要的是与四周的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使行道树内排水畅通。洼地填土或是去掉大量碴土堆积物后回填土壤时,需要注意对新填土壤分层夯实,并适当增加填土量,否则一经下雨或经自行下沉,会形成低洼坑地,而不能自行径流排水。如地面下沉后再回填土壤,则树木被深埋,易造成死株。

3.地面土壤的整理

地形地势整理完毕之后,为了给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基地,必须在种植植物的范围内,对土壤进行整理。原是农田菜地的土质较好,侵入物不多的只需要加以平整,不需换土。如果在建筑遗址、工程弃物、矿碴炉灰地修建绿地,需要清除渣土换上好土。对于树木定植位置上的土壤改良,待定点刨坑后再行解决。

4.接通电源、水源,修通道路

这是保证工程开工的必要条件,也是施工现场准备的重要内容。

5.根据需要,搭盖临时工棚

如果附近没有可利用的房屋,应搭盖工棚、食堂等必要的生活设施,安排好职工的生活。

五、技术培训

开工之前,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或骨干) 进行一次技术培训。学习本地区植树工程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范,贯彻落实施工方案,并结合重点项目进行技术练兵。

第三节 植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序

一、定点、放线

定点和放线是指根据种植设计图样,按比例放线于地面,确定各树木的种植点的程序。

定点放线是保证能够按设计图施工的重要前提,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熟练技工进行。定点放线应符合以下规定:

1、种植穴、槽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位置必须准确,标记明显。

2、种植穴定点时应标明中心位置,种植槽应标明边线。

3、定点标志应标明树种名称、规格。

定点放线的方法很多,具体根据栽植要求的精确度及栽植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树木栽植施工常用的定点放线方法主要有:

1.行道树的定点、放线

道路两例成行列式规则整齐栽植的树木称行道树。行道树要求栽植位置准确,尤其是行位必须绝对准确无误。

(1)确定行位的方法

行道树行位严格按横断面设计的位置放线,在有固定路牙的道路以路牙内侧为准;在没有路牙的道路,以道路路面的平均中心线为准。找好依据点以后,用钢尺、皮尺或测线测准行位,并按设计图规定的株距,大约每隔10棵树左右的距离,钉一个行位控制桩。通直的道路,行位控制桩可钉稀一些。凡遇道路拐弯则必须测距钉桩。行位控制桩不要钉在植树刨坑的范围内,以免施工时挖掉木桩。道路笔直的路段,如有条件,最好首尾用钢尺量距,中间部位用经纬仪照准穿直的方法布置控制桩。这样可以保证速度快,行位准。

(2)确定点位的方法

行道树点位以行位控制桩为瞄准的依据,用皮尺或测绳按照设计确定株距,确定每棵树的株位。株位中心可用铁锹铲一小坑,内撒白灰,作为定位标记。

由于行道树位置与市政、交通、沿途单位、居民等关系密切,定点位置除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外,在定点时,遇到下列情况,也要留出适当距离。

①遇道路急转弯时,在弯的内侧应留出50m 的空档不栽树,以免妨碍视线。

②交叉路口各边30m 内不栽树。

⑦公路与铁路交叉口50m 内不栽树。

④高压输电线两侧15m 内不栽树。

⑤公路桥头两例8m 内不栽树。

⑥遇有出入口、交通标志牌、涵洞、车站电线杆、消火栓、下水口等都应留出适当距离,并尽量注意左、右对称。

点位定好后,必须请设计人员以及有关的市政单位派人验点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

2.成片绿地的定点、放线

自然式成片绿地的树木种植方式,不外乎有两种,一为单株,即在设计图上标出单株的位置,另一种是图上标明范围而无固定单株位置的树丛片林。其定点、放线方法有以下三种:

(1)平板仪定点:对范围较大,测量基点准确的绿地一般用此方法。该方法依据基点将单株位置及片林的范围线按设计图依次定出,并钉木桩标明,木桩上应写清树种、株数。

(2)网格法:适用范围较大、地势平坦的绿地。即先在图样上,以一定的边长,画出方格网(5m ,10m ,15m 和20m 等长度),再把方格网按比例测设到施工现场去,一般采用经纬仪来放桩比较准确。现场方格可用石灰画线,也可钉桩挂绳。方格定位后,再在每个方格内按照图样上的相对位置,进行绳尺法定点。

(3)交会法:适用于范围较小、现场内建筑物或其它标记与设计图相符的绿地。具体做法是:找出设计图上与施工现场上两上完全符合的基点(如建筑物,电线杆等)量准栽植点清与该两点的相互距离,分别从各点用皮尺在地面上画弧交出栽植点位,撒上石灰或钉木桩,做好标记。

(4)目测法:对于设计图上无固定点的树木栽植(如灌木丛和树群等),可先用以上几种方法划出树丛、树群的栽植范围,然后再根据设计要求在所定范围内用目测法进行确定每株树木的栽植位置。目测定单株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树种、数量符合设计图。

②树木配置符合生态要求及注意自然美观效果。树种位置注意层次,要有中心高,边缘低或由高渐低的倾斜树冠线。树林内注意配置自然,切忌呆板,尤应避免平均分布,距离相等,邻近的几棵不要成机械

的几何图形,或成一条直线。

在定点放线时,如遇栽植点与现场一些不宜移动或清除的障碍物相矛盾时,应与设计人员沟通,避开障碍物,遵照与障碍物相距的有关规定来定位。

二、挖坑和挖槽

挖坑和挖槽工作虽然看起来操作比较简单,但挖穴是否符合标准以及质量好坏,对植株以后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在树穴挖掘前,应向有关部门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的埋设情况,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破坏管道、管线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挖穴的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一般应大于苗木的土球或根系的直径。

1、刨坑规格

栽种苗木用的土坑一般为圆筒状,成片密植的小株灌木,则采用几何形大块浅坑。常用刨坑规格见表4-5 确定刨坑规格,必须考虑不同树种的根系分布形态和土球规格。平生根系的土坑要适当加大直径,直生根系的土坑要适当加大深度。同时要调查刨坑地点的土壤情况,如为农田耕地土壤,排水良好,则可按规定规格刨坑,如为城市碴土或板结粘土,则要加大刨坑规格。见教材第91页。

2、刨坑操作规

(1)掌握好坑形和地点:以定植点为圆心,按规格在地面划一圆圈,从周边向下刨坑,按深度垂直刨挖到底,不能刨成上大下小的锅底形(图4—1) ,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卷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生长。在高地、土埂上刨坑,要平整植树点地面后适当深刨;在斜坡、山地上刨坑,要外推土,里削土,坑面要平整;在低洼地坡底刨坑,要适当填土深刨。

(2)土壤堆放:刨坑时,对质地良好的土壤,要将上部表层土和下部底层土分开堆放,表层土壤在栽种时要填在根部。杂层土壤中的部分好土,也要和其它石碴土分开堆放。同时,土壤的堆放要有利于栽种操作,便于换土运土和行人通行。

(3)地下物处理:刨坑时发现电缆、管道等,应停止操作,及时找有关部门配合解决;绿地内挖自然式树木栽植穴时,如发现有严重影响操作的地下障碍物时,应与设计人员协商,适当改动位置。

3、挖穴的方法:有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两种。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