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飞机计划与宇宙飞船之争

中国航天飞机计划与宇宙飞船之争(组图)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87 年——1992 年中国 921 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采用无垂尾布局,自带 火箭发动机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 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 重复使用,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虽然世界上 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 过。航天飞机因具有重复发射、运载量大等宇宙飞船不可比的优越性而一度受到热 捧。但这种由 200 多万零件组成的高度复杂系统,可靠性非常差。事实证明美 苏两国设计的航天飞机并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目标。每次发射之前的检查、维 护、修理都成为浩繁的工作。原计划每架航天飞机的设计寿命应是 20 年、100 次发射,但美国总共 5 架航天飞机加起来才发射了 100 多次,20 年的机体寿命 却已超过,每次发射的成本也被证明远远高于当初设计目标。更关键的是,在载人航天事业中,没有什么比宇航员更珍贵的,确保宇航员的 生命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任务。迄今,全球历次载人航天失事一共造成 22 位宇 航员丧生,而在美国两次航天飞机失事中丧生的宇航员就占了 14 位,其比例之高令人吃惊。在技术和安全的双重压力下,苏联的“暴风雪”、欧洲的“赫尔梅 斯”(Hermes)等航天飞机计划相继下马。中国在 1988 年提出来的 4 种航天飞机方案和宇宙飞船方案,当年被誉为“五朵 金花”,最后选择了最右边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中国航天飞机计划 中国也曾有过航天飞机的研制计划。当时在载人航天方面有宇宙飞船与航天飞 机两条道路。美国在实现载人登月后放弃了飞船发展,转而研发可以反复使用 的航天飞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航天飞机无法克服在发射过程中因强烈 震动而造成隔热瓦脱落的问题,而相比于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则不存在上述情 况,因而要安全得多。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的过程中是走飞船的道路还是走航 天飞机的道路曾经产生过广泛的争论,以当时的主流意见来看,走航天飞机的 发展道路占了上风,因此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中我国也全力开始了航天飞机的预 研。我国的航天飞机研制计划最早提出于 80 年代中期,构想起于发展天军的战略, 最早将其归属于 863 计划子项目编号 204 的航天附属项目中,是一个由宇宙飞 船到航天飞机的渐进构想。当时,美国航天飞机成功首飞取得了巨大的轰动, 所以我国国内主导意见是上航天飞机项目,宇宙飞船当时根本排不上号。在整 整争论了三年后,1992 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工程正式制定,提出了研制和运行 以空间站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系统,而天地往返系统确定为宇宙飞船,即后来的 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当年力主宇宙飞船方案的航天专家王希季院士回想道:“如 果中国当时研制航天飞机,那么现在载人计划(神舟飞船)恐怕早就下马了。长城一号航天飞机风洞模型,经过了空气动力试验。 “863 计划”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开辟了道路航天技术是“863 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主 题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 “863 计划”出台后,航天领域成立了两个专家组,一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 运输系统,代号 863-204;二是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代号 863- 205。 1987 年,在原国防科工委的组织下,组建了“863 计划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会”和 主题项目专家组,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总体方案和具体途径进行全面论 证。“863—204”专家组在 1987 年 4 月发布《关于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 系统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的招标通知,以招标方式选择在技术方面有优 势的单位,按要求各自论证载人航天方案。航天部、航空部、国家教委、中科 院、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等系统 60 多家科研单位参加了这场大论证,仅航天 部所属的单位就有一、三、五、八等四家研究院分别参加了投标。由于是科学 界里的技术概念论证,没有太多的行政干预,所以这番讨论思想相当解放,视 野相当开阔,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前所末有的。在不到 2 个月的时间里,各竞标单位提出了 11 种技术方案。“863—204”专 家组筛选出 6 种方案,要求他们在 1988 年 6 月底前,完成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 以便参加高层专家的评审。虽然 1987 年的方案距今已有 22 年之久,但是我们 今天翻看它们,仍然不得不为我国科学家的大胆和卓识油生敬意。方案一: 航天部五院 508 所提出的载人飞船方案 方案一: 航天部五院 508 所提出的载人飞船方案。这个方案看起来不那么时髦, 似乎有些落伍。它用火箭把飞船发射升空,飞船靠降落个定点返回,类似苏联 使用的联盟号飞船。论证方认为,飞船是一种经济、技术难度都不很大的运输 器,在时间上能保证 21 世纪初期投入使用,经费上不会突破国家 2000 年前投 资的总盘子。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很长时间内航天运输的规模不会很大,使用 一次性飞船的投资效益比会比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好的多。飞船可为空间站 和航天飞机进行技术探路,空间站建成后还可作为太空救生艇,即使航天飞机、 空天飞机研制成功,飞船也可以与其大小搭配,成为其有益的补充。方案二: 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 方案二: 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它与方案三的长城 一号航天飞机接近,所不同的是轨道器不带主动力,返回时利用自身结构滑翔 着陆。天骄一号借助运载火箭送入轨道,即可载人又可载货,可部分重复使用,研制周期 15 年,它是当时世界拥有航空技术实力的国家正在发展和准备发展的 运输器。以法国为首的欧共体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力量,正在联合攻关赫尔墨 斯小型航天飞机,这种飞机以美国航天飞机为原型,缩比 1/6 研制。中国如完 成此方案,可以为发展空天飞机和火箭飞机解决许多技术难题。方案三: 航天部上海航天局 805 所与航空部 604 所共同提出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 方案 方案三: 航天部上海航天局 805 所与航空部 604 所共同提出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 方案。它垂直起飞,水平降落,部分重复使用,轨道器带主动力可自主飞行。 这个方案基本是以我国现有大型火箭为基础,虽有一定技术风险,但并非没有 可能解决。 方案四: 航天部北京 11 所提出的 V-2 两级火箭飞机的方案。它像火箭一样垂 直起飞,如飞机一样水平着陆,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可完全重复使用。这个 方案既有新型高空高速飞机的技术,又有新型氢、氧、烃火箭发动机技术,它 需要先搞二个初级型,后搞最重要的轨道器部分,再搞全尺寸的火箭飞机,时 间进度亦在 2015 年前后。方案五: 航空部 601 所提出的 H-2 空天飞机方案。 方案五: 航空部 601 所提出的 H-2 空天飞机方案。它可以像飞机一样水平起飞 和降落,使用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可完全重复使用。这是一种集航空、航 天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方案,技术难点较多,特别是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在 国外也是一个久攻不克的难关,英国曾经提出过这种方案,后来放弃了,所以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它符合瞄准世界前沿的战略思想,一旦 2015 年能获成 功,则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可一步到位世界先进水平,或大大缩小与世界先进 水平的距离。方案六: 航空部 611 所对法国正在研究的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的综合分析,论 证方认为法国搞的航天飞机在政治、经济、技术背景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其总 体技术与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类似,是航天飞机 诸方案中最省力、省时的方案。611 所正在与国外开展航空技术方面的合作, 可以一并引进国外的有关技术。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专家委员会于 1988 年 7 月在哈尔滨召开了评议会。航天专 家选取了五种方案进行深入论证和对比分析,分别是宇宙飞船、不带主动力的 小型航天飞机、带主动力的航天飞机、两级火箭飞机和空天飞机。1988 年 7 月 20 日至 31 日,上百位航天专家汇集哈尔滨,根据五种方案的主题报告,讨论 决定最终“机型”。专家们的主导意见是:航天飞机和火箭飞机虽然是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能 的发展方向,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和投资力度,尚不宜作为 21 世纪初的跟踪目标;带主动力的航天飞机要解决火箭发动机的重复使用问题, 难度比较大;可供进一步研究比较的是多用途飞船方案和不带主动力的小型航 天飞机方案。两种航天飞机风洞模型和关键材料样本 航天飞机与宇宙飞船之争 在仔细研究了材料后,“机型”之争最后集中到两个方案:一是原航天部下属的 上海八院和北京一院提交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二是北京五院提交的宇 宙飞船计划。在专家的评审表上,两个方案的得分非常接近,前者是 83.69 分, 后者是 84 分。此后,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飞船方案论证人员和航天飞机论证人员展 开了长达 3 年的学术争论。“863—204”专家组于 1989 年 7 月完成了《大型运载 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综合报告》。报告提出了由初级到 高级两步走的途径:第—步,充分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的技术,以较少的 经费和较短的周期(在 2000 年左右)研制出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多用途飞 船,使得我国尽快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解决有无问题,满足初期空间应用的要 求。第二步,在 2015 年左右研制出先进而经济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两级水平 起降的空天飞机,以适应未来空间站大系统发展的需要。1989 年 8 月,国家航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衡高收到了航空航天部火箭技术 研究院高技术论证组写来的一封信,信中的主要观点是“航天飞机方案” 大大优 于“多用途飞船方案”。信中提到:载人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手段已经处于衰 退阶段,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代表了国际航天发展潮流,中国的载人航天应 当有一个高起点。搞飞船做一个扔一个,不但不能争光,还会给国家抹黑。而 载人飞船方案论证组认为,载人飞船既可搭乘航天员,又可向空间站运输物资, 还能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用,且经费较低,更符合中国的国情。航天飞机无 论是造价还是维修费用以及发射场建设都相当昂贵,中国此时还不具备航天飞 机的生产工艺条件。1989 年,航空航天部党组专门委托庄逢甘、孙家栋两位专家主持召开飞船与小 型航天飞机比较论证会。论证会就在北京市阜成路 8 号的航天大院里进行。这 是两种思想的第一次面对面的交锋。航空航天部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高技术论 证组组长李颐黎作为载人飞船方案的代言人,从技术可行性、国家经济承受能 力和技术风险等方面将载人飞船方案与小型航天飞机方案作了比较。李颐黎毕 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是钱学森当年讲授《星际航行概论》时带的四大弟 子之一。对于比较论证会,他显然是有备而来:“欧洲发展小型航天飞机凭借的是航空技 术优势,而我国航空技术不具有优势。欧洲小型航天飞机这条路尚未走完,技 术风险大、投资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的弊病就已暴露出来了。”“美国有钱,他 们有 4 架航天飞机,每架回来后光检修就要半年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一 次就得 4 亿 5 亿美元;俄罗斯也有 3 架航天飞机,其中一架飞过一次,另一架 正准备飞,还有一架是做试验用的。因为没钱,现在也飞不起了。欧空局研制 的„赫尔墨斯号‟小型航天飞机也是方案一变再变,进度一拖再拖,经费一加再 加,盟国都不想干了,最后只好下马。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从国情出发, 绝不能搞航天飞机!”《航空航天重大情况(5)》报批件的批示上留下了一串国家领导人的名字《航空航天重大情况(5)》报批件的批示上留下了一串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中央 领导的批示下来后,航空航天部领导、部机关便着手研究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 分工问题。921 工程论证进入了快车道。这次比较论证后,航空航天部系统内逐渐达成共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 从载人飞船起步。论证组首席专家屠善澄院士向钱学森汇报了飞船的论证情况。钱学森很认真地 听取了屠善澄的汇报,并郑重地表示:“将来人上天这个事情,比民航飞机要复 杂得多,没有国际合作是不行的,哪个国家自己也干不起。这是国家最高决策。 在 50 年代要搞„两弹‟就是国家最高决策,那也不是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能定的, 而是中央定的。屠善澄问:“假如人要上天,飞船作为第一步,您的意见怎么样 呢?”。钱学森稍稍沉吟了一下:“假设要人上天,第一步可以是这样。如果说 要搞载人,那么用简单办法走一段路,保持发言权,是可以的。”虽然当时有许多人都支持航天飞机方案,但在综合考虑了自身的技术基础 和经济能力后,1990 年 5 月,“863—2”专家委员会最终确定了“投资较小,风险 也小,把握较大”的飞船方案,即利用我国现有的长征 2E 运载火箭发射一次性 使用的宇宙飞船,作为突破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 2010 年或稍后再建成载 人空间站大系统。中国在 70 年代进行的早期载人航天计划(曙光一号)注意上图中的模拟操作界面,颇似美国当年的航天飞机(曙光一号)宇航员在试吃太空食品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