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印光大师在《了凡四训》序文裡面,第一句话就提醒我们,「圣贤之道,唯诚与明」。这一句就把世出世间古圣先贤自己所学,以及一生教化众生的枢纽,给我们说出来了。诚与明是性德,是一切众生自性裡面本来具有的,本来具足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在儒家称之为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在佛法裡面称之为法性,称之为佛性,称之为自性,都是说的这桩事情。

人迷失了自性,时间太长了,迷得太深了,就是把诚跟明遗忘了、疏远了,一直到今天,几乎是完全不能够觉察,所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两个字都不见了。

「明」就是佛法裡面讲的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诚」就是性德。我们今天没有诚,没有诚当然没有明,没有明当然就没有诚,这两个字是有密切连带的关系。没有明,在佛法裡叫无明,无明生起来;没有诚,见思烦恼起来了,尘沙烦恼起来了。

我们要想一想曾国藩先生所说的一句话,我相信曾先生对佛法有相当深刻的研究,他对于「诚」这个字下了个定义,这意思是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话讲得好,这个话跟佛法讲的一样。什麽叫诚?你有分别,你没有诚意,诚没有了;你有执著,诚没有了;你起心动念,诚没有了。换句话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诚就现出来了。所以诚跟明都是被这三种烦恼障碍住。这三种烦恼起来,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德能相好,全都没有了。圣人的教诲没有别的,让我们从虚妄回归到真实,从虚伪回归到诚,从迷惑回归到明,如此而已。

十方三世,古今中外,真正做学问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成圣、成贤、成菩萨、成佛,没有别的,就在这两个字上用功夫。可是圣贤人话说得很多,我们也听得耳熟,为什麽功夫不能成就、不能进展?原因是放不下,这一定要知道。首先放下的是执著,因为烦恼是最粗,就是很粗的、很重的烦恼先放、先断,这叫见思烦恼,在《华严经》裡面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绝对不是好东西。可是世间人问:「我不执著不行,这怎麽可以放下?」所以永远不能见性。他为什麽迷得这麽深,这麽样执著?不了解事实真相。

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起佛陀的慈悲。世尊当年在世讲般若,般若就是讲这个「明」字,一个字讲了二十二年,你就晓得众生迷得多重。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的总结,般若的总纲领是什麽?就是说明「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还有什麽放不下,还有什麽好分别!佛说这个事情真的是难懂,一切事就摆在面前,怎麽说是毕竟空?怎麽说是无所有?众生回不了头来的因素就在此地。

「你说这个我不相信,明明有,我怎麽可以放下?」可是今天科学家发现了,给佛做了一个有力的证明。近代科学家不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物质境界是什麽东西?他说是波动的现象。这个讲的跟大乘教裡讲的太接近了,波动的现象。你看看前年锺茂森从网路上下载美国太空总署最近科学的报告,说明时间是假的,空间也是假的,在某种条件之下,空间跟时间都不存在。又说物质的来源是无中生有,有是从无来的,从空来的。这就是跟唯识裡面讲的物质,物质是相分,相分从哪裡来?相分从见分变现出来。这个见分、相分的体就是自证分,自证分就是佛法讲的法性。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精神、物质都是法性变现出来,那就是无中生有,法性不是物质。所以《心经》上讲得很清楚,「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那个空就是法性,色是法相,这讲到根源。

说到这个地方才晓得,一切万法、整个宇宙是自己,不是别人,整个宇宙是自己。所以永嘉大师讲「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整个宇宙,一切灵明众生都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跟梦中境界完全一样。你喜欢一个人,你喜欢你的自性;讨厌一个人,讨厌你的自性。喜欢、讨厌都是烦恼,都是错误,所以佛法用平等心。平等心是没有爱恶,没有爱恶的那种爱。所以佛家不讲爱,讲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裡面没有讨厌,没有差等,完全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没有喜怒哀乐。爱是凡情;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个爱叫做慈悲。

从什麽地方看?所以我教人看的时候,从婴儿,小孩二、三个月的时候最容易看出来,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对每个人都笑咪咪的,你从这个地方去看,这是什麽?这是本性。可是渐渐长大,这就迷失了,他就起分别、起执著,迷失了,这就是习性。习性取代了本性,这就堕落了,这就愈陷愈深,愈迷愈严重。

圣贤的教育,佛菩萨的教育,没有别的,回归自性。所以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佛教人不居功,没有功也没有过,有功就有过。没有功,没有过,完全是自然,完全是随顺自性的,这个道理要懂。懂得这个道理,才晓得诸佛菩萨、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为什麽完全不为自己去为别人,我们就明白,为别人就是真正为自己的法性。如果他不这麽做的话,他迷失了法性,纵然是个好人,他不作恶也不作善,他堕在无明裡面。佛家讲小乘很像圣人,就是对于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他自自然然是这个做法。你要问他什麽道理?没有道理,没有理由。加个道理,加个理由,已经有分别、有执著,已经不是真性。这个理很深,太深!

佛这些话,对一般初学的人不说,愈说他愈迷惑,愈说他愈偏激,愈说他愈排斥。所以佛接引初机,完全讲世间法。什麽叫世间法?恒顺众生的烦恼习气,这他懂;随顺他的常识,他很容易接受,事实真相他没法接受。这是我们要想在自己这一生当中,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你就不能不明白。你不明白,你永远不能向上提升。要想向上提升,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没有一样放不下的。因为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事物,「毕竟空,不可得」,你不放下,不放下你能得到吗?什麽都得不到。你所得到的,佛讲这是业,善业感善报,恶业感的是恶报。所以不但是六道,整个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统统是因果报应,这是佛家讲的不离因果。

真正佛法有没有说什麽?真正佛法「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是真的。凡是能够说得出、做出样子给你看的,都叫方便,都不是真实。所以从方便裡面,你要悟入真实。真实说不出来,真实表现不出来,你自己要去悟。什麽时候能悟?你放下多少,你就能悟出多少。放不下就是有障碍。

今天世界这样的混乱,人过得这麽苦,原因在哪裡?就是执著。谁执著?我自己执著,你就不要去以为别人,是我自己执著。我跟这个好,跟那个不好;这桩事情我认为对的,那个我认为不对的,实在讲,没有对与不对,一口气不来,什麽都没有。你只要能放下,你才能真正把事情看得清楚。你只要有一点点执著,你的眼睛就被障碍住了,你怎麽会看清楚?所以对于理讲得最透彻,对于事讲得最圆融,《大方广佛华严经》,真正是清凉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大乘经,佛说末法时期要讲大乘。小乘是封闭社会裡面,大家都欢迎。像从前专制时代,人民老死不相往来,也没有资讯,交通不便,你一生当中,生活范围很小,小乘心量小。今天要修学大乘,为什麽?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全世界发生事情,点点滴滴立刻就晓得了。所以今天一定要把心量拓开,要包容。

所有事情做不好,你就想想,归根结柢还是执著。我们求佛菩萨的感应,佛菩萨有没有感应?有,为什麽求不到?执著求不到,执著把你的感应障碍住;你不执著,这个感应就通了。就像鬼住在身上一样,他想不想出去?他想出去。他想出去,你一紧张,他出不去,就这个道理。我们的执著就是紧张,一执著,跟佛菩萨那个通路就阻塞了,对外出不去,放下执著就通了,才感应道交。头一关太难太难,这一关打破不容易。

所以在六道裡面的事情,十法界裡面的事情,总不离因果报应。这就是说明佛教人,看根性,所谓根性劣的(根性哪有什麽利钝,没有,都是一样的,就是迷得重,迷得轻),迷得重的人,佛说根性钝,佛对这些人说法有善巧方便,所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顺著他,慢慢帮助。

佛度众生不是急在一时,这个事情急不来的,什麽人都帮不上忙,这他自己的事情。佛菩萨再慈悲也没有办法帮助你开悟,没有办法帮助你放下,只有在旁边慢慢劝,不是劝一生,是生生世世。一个人真正在这一生看破放下,像惠能一样放下了,过去世不知道经多少劫佛菩萨劝导,你看到的是他今天真放下。我们没有成熟,还得慢慢来,总得还有生死轮迴,还不知道要搞多少次,哪有那麽简单的!一听,一下就觉悟,一下就放下,根利,那是无量劫薰修,这次一接触,豁然大悟,彻底放下,那就不容易。

真正放下了,那就是古人讲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两句话是佛菩萨的境界,是真正彻底觉悟人所说的,普通人说不出来。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说老实话,无事,你不要以为他有事,他无事。所以他的事,没有一样不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行善,随你行善;众生作恶,随你造恶,你有六道轮迴果报,他没有,这个重要。

所以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你要是能度别人的话,那我们就不要修行,佛都把我们度去了,不是,是度自己。我们要学佛菩萨才能度自己,这叫得度。佛菩萨在世间示现,不辞辛劳教化众生,是度自己,是在境界裡面历事鍊心,完全成就自己。就是把自己那个妄想分别执著磨得乾乾淨淨,磨得一丝毫都没有,你圆满成佛。所以在这个世间,圆满佛,有;分证佛,分证佛是法身大士,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法身大士表演给我们看,也是他自己真正在修行。要在事上、事裡面,最殊胜的原则,在人事裡头磨得乾乾淨淨,然后其他的自然环境跟九法界众生就容易了。

最难的这一关是我们眼前这个执著,这一关是最难的,这是最粗、最重的烦恼(这个粗是粗细的粗),最粗、最重的烦恼在执著,这是头一关。这一关磨掉了,证阿罗汉果,就是再不执著了。第二关就是不分别,一切不分别了,那你就是菩萨。最后学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法身大士,我们一般讲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还是有等级,佛是不起心、不动念,那个不起心、不动念有差别,所以《华严经》上讲四十一个阶级,这个是磨平之后,圆满了,圆满成佛了。圆满成就之后,普度众生,还是照样做,还是从《弟子规》做起,那是什麽?那就很自然,那连做作的痕迹都看不出来,可是他统统都做到了,照这个做。

《弟子规》裡头虽然讲了十几句,每一句裡头都无量义,深广无际。你不能把它看得太浅显,就这三百六十句裡头,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统统包在裡头,你就晓得这个妙,深妙。《华严经》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法便是一切法,华严境界。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