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整合型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摘要: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与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中相关支撑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合力的现状,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协调各部门教育力量,完善高校全方位支撑服务体系,构建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以实践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工作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扶持机制建设为辅助的资源整合型创业教育模式,通力协作,可以促进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模式;高校支撑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增大,加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能力。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落实,而且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符合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1],但是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仍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特别是高校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使得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本文重在探索协调教育资源、构建高效服务体系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而后在80年代,我国也逐渐出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1989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对“创业教育”给出正式定义[3],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4]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较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贯穿小学到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全国有五百多所的大学开设了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形成“一条龙”的创业教育体系。作为创业教育领域的引导者和领先者,哈佛商学院、美国加州大学、百森学院等不仅将创业教育扩展到两千多个课程,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视,立志于创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自组团队,申请相关的创业种子基金,得到数额不等的创业基金,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模拟注册成立公司[5],指导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除美国以外,其他发达国家对创业教育也是非常重视。德国大学校长会议联合全德雇主协会共同倡导“独立精神”,提出将高等学校作为“创业者的熔炉”,并且提出在随后的五至十年里,每年要有20%到30%的应届毕业生能够进行自主创业。法国举行的如“在中学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活动,在青少年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技能[5]。   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课题的成员国之一,相比于其他国家,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1991年,参加了联合国科教文亚太地区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改革合作项目”;1997年在西安由联合国全委会和国家教委职教联合举办了《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研讨会》;1999年我国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2001年,将创业教育列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内容;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九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2003年,将“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确定为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6]。   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和探寻阶段[7]。从理论角度出发,现有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基于分类的,如高职生创业教育模式探析、地方性综合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探析、论高等专科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等[8]。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虽然各高校的相关创业教育部门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业技能的提高[9-11],但是高校教育服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政,导致最终取得的效果有限。因此,本文基于高校支撑服务体系的视角,提出整合高校教育资源、构建全方位服务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路。   二、构建创业教育模式的意义   1.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针对这一战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进行创业教育,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最主要的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坚持科学创新,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2.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是知识创新和产学研以及校企合作的主力军,要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向前发展。因为,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高校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教育整体创新能力,从而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3.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将迎来劳动力供给高峰,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0.04亿,同时,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能促进劳动力就业率的提高。因此,构建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从而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资源整合型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原则   1.从部门职能集中向建立学科发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和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各高校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相关活动,如教务部门开设了创业教育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团委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成功企业家论坛、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培养和训练学生创业技能,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学生工作就业创业部门加强创业指导,提供创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创业园区提供实践平台,推行创业扶持政策。但是,这些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最终使得创业教育实际效果不佳。因此,开展创业教育要改变传统观念,要从各部门职能集中向建立学科发展,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辅相成,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2.从理论教学向创业实践发展   我国高校目前实行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创业课程理论教育、创业实践活动较少的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含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还应包含创业实践活动。在创业教育环节中不能局限于书面知识的灌输,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在课堂上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创业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创业技能。同时,通过部门协调开展相关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邀请创业教育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直接参与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从中汲取成功经验,为后期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创业教育取得实际效果,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是关键,因此,学校要积极与校外建立各项合作,尤其是要加大创业基地的建设,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创业能力。同时,高校应指派专业老师为创业学生进行相关咨询和指导,在实际创业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创业素质,明确创业目标。   3.从学校主导向社会参与发展   创业教育工程浩大,凭借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它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创业教育应当是一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开放式教育,在这过程中学生和学校要主动参与,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企业等社会各个方面也要积极参与。作为创业教育领跑者的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欧盟高校通过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社区,将四者之间的合力发挥到极致;美国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高校与社会的作用。相比于国外高校,国内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没能在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形成有效互动,高校不能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的创业教育资源,使得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效果,这三者之间没有形成较好的合作方式。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作为主体,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力量,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的合作,共同参与,促进创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构建资源整合型创业教育模式的路径   1.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教务部门   创业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以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依托的,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创业教育理论的普及。高校的教务部门要“立标准、强课程”以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教育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的教育,包含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方面,而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是不完善的,只是将对其中某个领域知识进行讲授,且所用教材也有待提高。因此,要明确标准,强化课程建设,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四个方面着手,循序渐进,向学生传授有关创业的知识,为创业奠定理论基础。在强化课程的同时要改进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   2.以实践平台建设为核心――团委部门   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文化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成为人的行为动力。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创业文化的推动,因此,学校的团委部门要重视创业文化氛围的培养。首先,应将创业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次,要开展相关专项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定期举办创业经验交流座谈会,加大宣传创业教育成果;最后,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调动学生的创业激情,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学生在这种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中,拥有正确的创业观念、创业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教育活动中,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   3.以工作队伍建设为保障――学生工作部门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保障。在国外,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是由具有创业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教,但在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不具有实际创业经历。因此,学生工作就创业部门既要强化本校教师的培训,又要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实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专家化。具体来讲,高校首先可以通过对本校老师进行专业培养,以拥有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其次,可以鼓励教师兼职于创业一线,通过实践活动熟悉市场经验,方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学校还可以外聘已经创业成功之士、相关专业人士作为特聘教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4.以扶持机制建设为辅助――创业园区   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创业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制定相关扶持机制,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创业园区作为高校科学技术的“孵化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实践,通过组建创业团队,确定创业计划,进行创业融资和财务分析,模拟创业管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效地将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同时,高校要善于凝聚各部门力量,全面制定教育计划,通力协作,有效推进,坚持落实基本扶持政策,辅以个性化的扶持政策,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以及创业过程中的咨询帮助。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凭一个部门、一个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要积极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各种相关资源的整合,在教务部门、团委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创业园区等高校支撑服务力量之间形成有效合力,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刘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北方经贸,2013,(1):110,115.   [2] 李影,胡孝忠.安徽省高职生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淮   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75-76..   [3] 蔡宗模.试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民办教   育研究,2010,(3):21-25.   [4] 朱顺德,杨鸿波.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J].民办教   育研究,2009,(1):48-52.   [5] 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6] 段婧,赵媛媛,姜雅菁.关于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议――   基于中外创业教育的现状比较[J].中国校外教育,   2009,(8):517,613.   [7] 邓芸.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可行性模式的探索[J].科教导   刊,2012,(3):73-74.   [8] 陈永秀.论高等专科学校“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的   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15-116.   [9] 刘博,袁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4):169-170.   [10] 卢俊义,王永贵,陈忠卫,等.基于社会全面参与的创业   教育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1,8(7):1051-1059.   [11] 罗月领,汪宜丹.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J].现代管理科学,2010,(7):74-75,9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