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大事记:02北洋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大事记

二、北洋政府时期

(1912.03~1928.12)

1、袁世凯执政时期

(1912.03~1916.06)

1912年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胜利果实。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开始。13日,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

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3月15日,袁世凯令各省督抚改称都督。

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

5月7日,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国会采取两院制,定名为参议院和众议院。

7月8日,《第三次日俄密约》,使日俄进一步把侵略势力伸入内蒙古,更加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主权。前两次日俄密约四在清朝手里签订的。

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小党合并为国民党,是日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

11月3日,沙俄强迫外蒙傀儡当局签订《俄蒙协约》。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概不承认俄国与外蒙叛乱集团所订任何条约。

1913年

1月10日,西藏宣布独立,中国政府不予承认。

2月1日,中国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

3月20日,国民党在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被暗杀。

3月,毛泽东以第一名成绩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

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4月26日,袁世凯北洋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

5月,国民党员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贷款。

6月,北洋政府免除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

7月12日,被免职的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二次革命爆发。

7月15日,黄兴抵达南京,组织讨袁,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都督柏文蔚、上海都督陈其美、湖南都督谭延闿、福建都督许崇智、四川都督熊克武亦宣布独立。浙江都督朱瑞、云南都督蔡锷中立。18日,广东都督陈炯明宣布独立。

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

9月1日,长江巡阅使张勋率军攻入南京,随后各地宣布取消独立。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国民党四分五裂。

10月6日,国会选出袁世凯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俄、法、日、英、意等13国驻京公使照会外交部,承认袁世凯政府。

10月~翌年7月,英国、中国和中国西藏地方三方代表在英属印度西姆拉开会,讨论西藏地位问题。

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

11月5日,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中俄声明文件》,中国承认外蒙自治权和沙俄在外蒙的特权。

12月8日,国民党人在云南大理策动驻军起义反袁。

1914年

2月7日,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形式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发行“袁大头”银币,以取代大清“龙洋”银币。

2月28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各省议会。

3月1日,中华民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5月1日,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扩大总统权限,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日,撤消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

6月30日,袁世凯将各省都督改称将军。

7月3日,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同西藏噶夏政权代表伦兴夏托拉擅自签订《西姆拉条约》。划定所谓“麦克马洪线”,即中印东段边界。当时,中国政府断然否认所谓“麦克马洪线”,却因无力管控西藏而留下隐患至今。

7月8日,孙中山召集部分国民党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任总理。入党时要求党员宣誓“服从党魁命令”并打手模。

8月1日~4日,德国对俄、法、英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6日,北京政府就欧战爆发发表中立宣言。

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

11月7日,日军攻占青岛。至此,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全部为日本控制。

12月29日,袁世凯炮制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中规定总统任期十年,且可以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1915年

1月18日,日本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诱饵,提出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要求绝对保密。

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5月9日午后六时前答复。

5月9日,袁世凯最后妥协,接受日本提出的大部分条件。25日,签订《民四条约》(即《二十一条》)。同时布置官员拖延时间抵制,故意泄露消息,导致各城市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使之成为废纸。

6月7日,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协约在形式上取消了外蒙“独立”,代之以“自治”。《协约》签定当天,袁世凯宣布册封库伦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所有外蒙王公喇嘛的爵职名号一仍其旧,赦免所有参加库伦独立之人。

7月,以黄兴为主的欧事研究会与中华革命党言和,结束了革命党内分裂的局面。

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9月1日改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创刊词,提出以西方文化为楷模改铸中国传统文化的六项主张,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飆。

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结婚典礼。

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引发了全国反复辟封建帝制的斗争。支持并怂恿袁世凯称帝的十三太保: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

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并建立护国军声讨袁世凯,发动护国运动。

12月31日,袁世凯正式登基称中华帝国大皇帝。翌年改元“洪宪”。同日,孙中山发布《第一次讨袁宣言》。

1916年

1月1日,云南护国军政府成立。唐继尧任都督,并组成护国军总司令部,蔡锷、李烈钧分别任第一、二军总司令,唐继尧兼第三军总司令。

1月16日,蔡锷率护国军出击四川。

1月27日,贵州都督刘显世宣告独立。

2月10日,冯国璋等5人联合发电给袁世凯,迫其退位,取消帝制。

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宣告独立,并通电加入反袁行列。

3月22日,袁世凯被迫撤消帝制(从1915.12.31~1916.03.22当了83天皇帝)。

4月6日,广东宣抚使龙济光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宣告独立。

4月12日,浙江宣告独立。

5月8日,段祺瑞逼袁世凯交权。段、袁矛盾益加深刻。

5月9日,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5月18日,袁世凯派人刺杀陈其美。

5月25日,陈宦宣布四川独立。 29日,汤芗铭宣布湖南独立,成为脱离袁世凯的第八个省。

6月6日,袁世凯去世。7日,黎元洪继任总统。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冯国璋)、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并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中国开始进入军阀混战时代。

2、军阀混战时期

(1916.06~1924.01)

1916年

6月9日,孙中山发表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言,并致电黎元洪,要求“恢复约法”、“尊重国会”。

6月29日,北京政府国务院被迫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月3日,《第四次日俄密约》,将日俄势力范围从中国东北和内﹑外蒙古扩大到整个中国,并准备相互以武力支持来保卫其侵华权益,从而日俄正式结为军事同盟。

7月25日,护国运动结束后,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一切党务。

10月31日,黄兴因操劳过度,旧病复发,溘然长逝。

11月,黎元洪与段祺瑞因为就中国是否向德国宣战,发生府院之争。

1917年

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腐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挥起文学革命大旗声援胡适。

3月14日,北京政府宣告:对德断绝外交关系,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赔款与欠款。

5月29日,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八省宣告与政府脱离关系。

6月7日,应黎元洪之请张勋率辫子军自徐州北上进京。

7月1日,张勋复辟,拥戴爱新觉罗·溥仪再次登基,颁布了多条新政,意图恢复大清。

7月6日,孙中山与廖仲恺、朱执信南下广州,决定在南方另行召集国会,组织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依靠西南各省的势力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始护法运动。

7月6日,冯国璋在南京宣布就任代理大总统,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7月12日,讨逆军进入北京,张勋逃入驻京荷兰公使馆。爱新觉罗·溥仪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再次写下了退位诏书。

8月14日,北京段祺瑞政府正式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废除中德、中奥条约。

9月 1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廷荣当选元帅。

9月18日,湘南宣告独立,组成护法军。至此以南北对峙为主要形式的护法战争拉开了战幕。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参与护法运动。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其中中国1500余名华工参加革命,编为“中国团”。同时也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如后来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1月9日,毛泽东举办的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校正式开学。

1918年

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大元帅,赴上海隐居,著述《建国方略》。

5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是国内首次发表白话小说。

5月16,《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签订。19日,《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签订。统称为《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签订该协定的目的,一方面是干涉苏俄革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特别是为巩固其在北满的统治。

5月20日,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职务,乘船离开广州赴上海。

6月6日,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1月15日,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预言社会主义旗帜一定会插遍全球。

12月22日,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

1919年

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首次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

1月18日~6月28日,英、法、美、意、日等27个战胜国(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派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5人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

2月20日,南北和平会议在上海开幕。

4月30日,在中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巴黎和会议定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承袭。

5月1日,中国代表抗议巴黎和会割山东权利给日本。

5月4日,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北京学生3000余人到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主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并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5月7日,五四爱国运动迅速向各地扩展。同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济南、太原、长沙、吉林、南京、广州、武汉、南昌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此外,东京留日中国学生也在本日集队向英、美、法、俄、意各国公使馆呈书,要求将胶州湾直接交还中国。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100多座城市。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凡尔赛宫签署和平条约《凡尔赛和约》,其中有出卖中国利益条款。在全国群众和旅欧学生、工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7月6日,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

7月14日,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

7月21日 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

7月25日,《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发表,宣布废除沙俄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废除俄国在中国的特权、放弃在华一切利益。

9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9月16日,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女)、刘清扬(女)、邓颖超(女)等在天津创办觉悟社。

10月10日,在上海法租界的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1月7日,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决定出兵外蒙,派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树铮上将(远威将军)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

11月22日,北京政府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同时取消《中俄声明文件》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

1920年

3月31日,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主要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张国焘等。

4月,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共情况,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5月,陈独秀发起成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7月14日~19日,段祺瑞皖系军阀与曹锟、吴佩孚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发生直皖战争。17日,张作霖奉系军阀亦投入支援直军,皖军大败。直系和奉系军阀共同控制北京政权。

8月11日~10月22日,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与陈炯明的粤军爆发第一次粤桂战争,又称两广战争。旧桂系失败。

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为负责人,沈玄庐、沈雁冰(茅盾)、邵力子、沈泽民、李中、李启汉、杨明斋、林伯渠、袁振英、李季等加入。此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原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上海小组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同时,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首次出版发行。

9月27日,《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发表。宣布“放弃侵占所得之中国领土及中国境内之俄国租界,并将俄皇政府及俄国资产阶级掠自中国者,皆无报酬的永久归还中国,凡从前与日本、中国及协约国所订的密约,一律取消。”

10月4日,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刘仁静、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何孟雄、张太雷、范鸿劼、黄日葵、李梅羹、李骏、朱务善、缪伯英(女)等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同月,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发起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包惠僧为书记,刘伯垂、郑凯卿、黄负生、赵子健、张国恩等加入。

11月,施存统、周佛海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1月11日,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向警予、蔡畅、郭隆真、李维汉、李立三、徐特立、张昆弟、罗学瓒、何长工、萧三、傅钟、刘伯坚、熊雄、萧朴生、李卓然等人赴法国勤工俭学。

11月,苏俄第三次声明废除帝俄时代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

12月,毛泽东、何叔衡、贺民范、彭璜、萧铮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月,毛泽东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

1921年

3月,在陈独秀的指导下,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阮啸仙、杨匏安在广州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3月13日,蒙古宣布脱离中国。

3月,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4月,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陈公培在巴黎建立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4月6日,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

1921年5月20日,中国北洋政府和德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德协约》。德国声明放弃其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这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上少见的平等条约之一,因战争而中断四年的中德关系得以恢复。

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6月13日~8月5日,广西军阀陆荣廷与粤军陈炯明爆发第二次粤桂战争。旧桂系彻底被击败。

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6月18日,孙中山下令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

7月11日,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

7月23日至3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7个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李汉俊、李达、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等13人。代表全国57名党员(一说53名是不算旅法小组成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宣传主任李达。旅法小组因路途遥远无法派遣代表赶回国内参加会议,而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失之交臂。

8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张国焘为总主任,毛泽东为湖南部主任。

11月12日~翌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召开。参加的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中国等九国。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2月5日,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

1922年

1月12日~3月8日,苏兆征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从此,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2月4日,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这样,山东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日本在山东仍继续保持相当大的势力。

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九国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2月28日,中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

3月4日,香港英军突然袭击罢工工人,制造沙田惨案。

4月29日~6月17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张作霖失败。直系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

5月4日,孙中山再次下令挥师北伐。5日,张作霖宣布满蒙独立。

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1925年1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6月16日,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所部4000余人围攻总统府,轰击孙中山的住所。孙中山乘“永丰舰”(1925年4月16日改称“中山舰”)逃离广州,于8月14日安抵上海。孙中山永丰舰蒙难逃亡,蒋介石随身护卫,从此青云直上。

7月2日,北伐军回师讨伐陈炯明。

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南成都路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以及《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党外联合”。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委员长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宣传主任蔡和森。

8月24日~26日,邓中夏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

8月28日~30日,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西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马林、张太雷7人。马林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再次提议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组织。

9月9日~28日,郭亮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9月14日~18日,毛泽东(前期工作)、刘少奇、李立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0月23日~11月15日,彭礼和、王尽美、邓培领导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2月12日~24日,张昆弟领导正太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

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

1月2日,《中国国民党党纲》公布。阐明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基本内容。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五权宪法即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考试权,并以五权分立作为五权宪法的原则。

1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月26日,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确立联俄政策,同时也表明苏俄政府对孙中山的支持。(从1923年至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广州国民政府累计接受苏联价值约300万卢布的军火,包括步枪26000支、子弹1600万发、机枪90挺、炮24门,财政支持1270万卢布。同时,整个大革命时期,苏联共向中国派遣了135名军事顾问。苏联军事顾问团协助国民党建校建军成绩斐然。)

2月4日~9日,张国焘、项英、罗章龙、林育南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武力镇压。亦称“二七惨案”。

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联名下《复工令》,工人忍痛复工。

3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重新组成大元帅府,并被推举为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5月6日,轰动国际的临城劫车案发生。山东峄县抱犊崮绿林好汉孙美瑶劫持了一列载有中外记者和外国旅客多名的列车,引发外交纠纷。最终谈判成功,人质被释放,土匪武装被招安改编为山东新编第11旅,孙美瑶担任旅长。半年后孙美瑶被官府枪毙,部队被解散。

6月12日~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会议。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局成员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会计罗章龙。

6月15日,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在《新青年》上发表。

9月2日~11月29日,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考察苏联政治、军事。(实际行程8月16日~12月15日)

10月5日,曹锟贿选为大总统。

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由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主办。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时期

(1924.01~1927.07)/(1924.09~1928.12)

1924年

1月20~30日,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65人,其中有共产党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罗迈、夏曦、毛泽东、王尽美、李立三、刘伯垂、廖乾吾等24人。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和其他决议案,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24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3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7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于方舟、沈定一、林伯渠、韩致祥7人。

1月21日,孙中山的良师益友列宁逝世。

1月31日,选举产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廖仲恺、戴季陶、谭平山,组织部部长谭平山,宣传部部长戴季陶/汪精卫继任,青年部部长邹鲁,工人部部长廖仲恺,农民部部长林伯渠,妇女部部长曾醒/(何香凝继任),军事部部长许崇智,海外部部长林森。

4月12日,孙中山提出《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将建设国家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军政时期(1917.09~1928.08)、训政时期(1928.08~1948.05)、宪政时期(1948.05~◎)。

5月3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廖乾吾、瞿秋白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5月31日,北京政府和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主要内容:①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②苏联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租界、租地;③苏联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④苏联取消帝俄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⑤中东铁路同意由中国赎回。⑥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权。确认帝俄时代有关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概为无效;承认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放弃俄罗斯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但是苏联政府并未完全履行其承诺。

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市长洲岛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三民主义歌》成为黄埔军校校歌,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7月3日,国共合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正式开学。

7月11日,孙中山参照苏联军制成规,正式成立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作为党的最高军事决策机关。

9月4日,孙中山组建北伐军,联合皖系卢永祥、奉系张作霖“共抗直系”。18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20日,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北伐,开始第一次北伐战争。22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各军改称建国军:建国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建国滇军总司令杨希闵,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钟秀。以谭延闿为北伐军总司令。

9月15日~10月31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战败。从此直系军阀基本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北洋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代。

10月23日,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

11月26日,蒙古人民革命党宣布外蒙古独立,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北洋政府发表严厉声明,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但由于当时中国陷入内战中,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收复外蒙古。

1925年

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虹口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中央组织部主任陈独秀(兼),中央宣传部主任彭述之,中央工农部主任张国焘,中央宣传部委员瞿秋白/蔡和森。

2月1日~3月20日,广州革命政府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爆发。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任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参谋长,周恩来兼任政治部主任。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临终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5月1日,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取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

6月19日~翌年10月,省港大罢工发生。

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蒋介石、谭延闿为军事委员会常委。许崇智为军事部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

7月,桂系三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先后击败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统一改称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第一军军长蒋介石(黄埔军校校军改编),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建国湘军改编),第三军军长杨希闵(建国滇军改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建国粤军改编),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福军改编)。

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被国民党右派暴徒刺杀。

10月1日~11月28日,广州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残部。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东征军总指挥,国民政府主席、军委会主席汪精卫兼东征军党代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东征军政治部主任,东征军中路指挥何应钦,右路指挥李济深,左路指挥程潜。

10月10日,由华侨社团发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

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后来成为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北伐先锋。

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6年

1月1~19日,中国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重申了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将反对国共合作的西山会议派主要成员谢持、邹鲁、居正、覃振等人开除党籍,给予张继、林森、戴季陶等警告处分。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36人,其中有共产党员谭平山、林伯渠、李大钊、于树德、吴玉章、杨匏安、恽代英7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4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毛泽东、夏曦、韩致祥、邓颖超(女)4人。

1月22日~25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汪精卫、谭延闿、胡汉民、蒋介石、林伯渠、谭平山、杨匏安、陈公博、甘乃光。通过《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组织条例》,确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隶属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特设的政治指导机关。推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为中政会主席。中政会委员有汪精卫、谭延闿、胡汉民、蒋介石、伍朝枢、孙科、谭平山、朱培德、宋子文,中政会候补委员有陈公博、甘乃光、林伯渠、邵力子。

1月,改编湖南“攻鄂军”为国军第六军,军长程潜。

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国军第七军,军长李宗仁。

6月,改编湖南唐生智部队为国军第八军。

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以便于打击共产党、篡夺领导权。

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通过蒋介石提出的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任命蒋介石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蒋又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垄断了党政军财大权。国民党开始调整全面亲苏的战略决策。

6月27日,黄埔同学会在广州正式成立。蒋中正任会长。

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再次发出《北伐宣言》,开始第二次北伐战争。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李济深,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党代表廖乾五,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8个军约10万人。此外,还有由8艘军舰组成的海军和拥有3架飞机的空军。苏联派驻广东国民政府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随军出征。

7月12日~18日,中共四届二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级要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任务,并第一次作出关于军事运动的决议。

10月23日~24日,罗亦农、赵世炎领导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

12月5日,国民党中央正式宣布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改称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

2月22日,罗亦农、赵世炎领导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再次失败。

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月21日,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顾顺章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迎接北伐军。

3月10日~17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举行。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免去了蒋介石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此前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发生以“清党”为名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事件。

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推选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史称宁汉分裂。

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下令免去蒋介石总司令职务,开除蒋介石的党籍并予以通缉。同时举行第二次誓师北伐典礼,任命唐生智任国民革命军总指挥。

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鲍罗廷等参加会议。大会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将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中央委员会,设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等。

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5月10日,中共五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中央政治局常委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李立三、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张太雷、苏兆征、陈延年,中央政治局秘书长周恩来(兼)/蔡和森(先代理后担任)。

5月,经过李宗仁及朱培德居中斡旋,武汉及南京避免开战,决定暂时分头继续北伐。

5月,中共中央军事部增设特务工作处。下设情报股、保卫股、特务股、匪运股。11月,特务工作处改组为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主要任务是保卫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了解和掌握敌人的动向,营救被捕同志和惩办叛徒特务。中央特科内设总务科/一科、情报科/二科、保卫科/三科、通讯科/四科。(后来演变成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中央社会部/中央情报部、中共中央调查部、国家安全部。)

5月17日,唐生智部下独立14师师长夏斗寅在宜昌发动兵变,攻打武汉,为叶挺独立团击败。

5月21日,第35军军长何键部下第33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这一事变是武汉汪精卫集团开始叛变,并准备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合流的信号。

6月6日,汪精卫解除苏联驻国民政府全权代表鲍罗廷的最高顾问职务并下令通缉。派驻中国的苏联军事顾问团成员亦被限期离境。国民党驱逐苏联顾问并终止联俄联共政策。

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布《统一本党政策案》,宣布进行“分共”,正式与共产党决裂,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7月24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找到贺龙、叶挺,将汪精卫密谋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他们上庐山开会以借机扣押的消息透露。

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

==================================================================================================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