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红岩少年网络知识竞赛复习资料

法律复习资料要点

一、基础知识要点

1、 法律体系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新型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原则的标准,安装法律规范调整对象和调整

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 一个国家职能有一个法律,我国的法律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 法律体系特征:a法律体系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b法律体系的内容取决于国家的国情。c法律体

系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7个法律部门:a宪法及其根本法。b民法商法。c行政法。d经济法。e社

会法。f刑法。g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

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生活的基本准则

和社会生活的根本准则,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统帅的作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6、 民法商法,又称民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 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9、 社会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0、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 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a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体现了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c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面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d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e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意义,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b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c

坚持以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d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e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15、 法治理念,是指对法治的性质、工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映。

16、 法治理念的内涵,包括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e党的领导。

17、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8、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

1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0、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1、 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

2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

23、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a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c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d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4、 依法治国的主要原则和要求,a完善法律体系;b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c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d完善

司法体系机制;e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25、 法律是指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6、 法律的基本特征,a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b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c是规定权力和义务的

行为规范;d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e对权力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7、 法律价值是只法律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工能或者积极意义。

28、 法律的具体价值,a有助于建立和维护社会的秩序;b有助于保障人们的自由;c确认和保障人与人的平等。

29、 法律的制定,就是指立法。具体指有关国家机关,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文件的

活动。

30、 我国的立法体制具体内容包括,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b国务院根据宪法和

法律制定行政法规;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制定相应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e海南省、深圳市、厦门市、珠海市、汕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可以制定法规,在各自的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f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具体规定,在本部门的法定选线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31、 法律制定程序也即立法的程序,是指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文件活动

中所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法。

32、 立法程序主要为4个阶段,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案的公布。

33、 法律实施的形式主要包括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34、 法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了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特定后果。

35、 法律责任有5个基本要素构成,a主体;b主观心理状态;c行为;d损害结果;e因果关系。

36、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不同,可以将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37、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a停止侵害;b排除妨碍;c消除危险;d返还财产;e恢复原状;f修理、重

作、更换;g赔偿损失;h支付违约金;i消除影响、恢复名誉;j赔礼道歉。

38、 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39、 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a警告;b记过;c降级;d降职;e撤职;f开除。

40、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a警告;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d责令停产停业;e暂扣或吊销

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f行政拘留;g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41、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a警告;b罚款;c行政拘留;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于违反治安管

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42、 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审判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已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43、 宪法是指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调整的是国家的根本社会关系,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

本任务。

44、 宪法的三个基本特征,a从规定的内容来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与一般法律规定的内容有所不同,是国家

最根本的内容;b从具有的法律效力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从涉及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来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

45、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

年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46、 我国宪法先后进行了4次修改,第一次是1988年4月12日,第二次是1993年3月29日,第三次是1999

年3月15日,第四次是2004年3月14日。

47、 国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性质,也叫国家的阶级本质。

48、 国家性质就是反映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的国家的根本制度。

49、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0、 政体是指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1、 公民是指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公民的唯一标准就是其是否具有该国国籍。

52、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身份。

53、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表明公民所享受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或重要意义的权利。

54、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a平等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e社

会经济权利。

55、 政治权利自由指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56、 人身自由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

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

57、 社会经济权利指公民享有物质经济方面的权利,包含a财产权;b劳动权;c休息权;d退休权;e获得物

质帮助权;f受教育的权利。

58、 财产权主要包含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

59、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含,a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b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c保守国家秘密,爱

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d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e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f依法纳税的义务。

60、 国旗是国家的重要象征,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红色象征革命,五颗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结。

61、 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我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要点

1、未成年人保护法与1991年9月4日通过,与2006年12月29日进行修订。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受的权利主要有,a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b受教育权;c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享受权利。

3、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4、家庭保护的主要内容,a要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履行法定监护职责与抚养义务;b要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c要尊重未成人受教育的权利。

5、学校保护的主要内容,a要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b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c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d要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e要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和配

备相应设施;f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

6、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a全社会应关心、爱护未成年人;b人民政府应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c国家鼓励创作或提供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d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e禁止制作、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毒害未成年人的作品;f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g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7、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a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有关未成年人的侵权案件;b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继承等方面的权利;c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d司法机关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e报道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有关资料。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1999年6月28日通过。

9、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是,a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b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c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0、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有,a制定预防规划的职责;b组织协调的职责;c执法检查的职责;d树立先进典型的职责。

1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为,a旷课、夜不归宿;b携带管制刀具;c打架斗殴、辱骂他人;d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e偷窃、故意毁坏财物;f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g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h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i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2、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预防包含,a应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b中小学生旷课等要与监护人保持联系;c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要制止;d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弃监护职责;e学校对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加强管理;f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g不得教唆实施的不良行为;h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违法读物;i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设禁止进入标志。

三、民事法律要点

1、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e公序良俗原则;f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3、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c无民事行为能力。

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的自然人。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两种情况,a是10岁以上18岁以下的;b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的精神病人。

6、无民事行为能力,有两种情况,a是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b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7、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8、如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以下有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a祖父母、外祖父母;b兄、姐;c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9、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以下人员担任监护人,a配偶;b父母;c成年子女;d其他近亲属;e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10、监护人的职责,a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b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c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d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e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f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11、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2、民事法律的分类,a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共同行为;b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c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d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13、无效的民事行为,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c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d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e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14、宣告死亡的条件,a下落不明满4年的;b因意外是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

15、法律规定结婚的条件,a行为主体必须为异性;b结婚行为严格受到法律规范,男不得早于22岁,女不得早于20岁;c结婚后的法律后果是建立夫妻关系,双方产生律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16、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均禁止结婚。

17、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与权利,a抚养教育义务;b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c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d继承遗产的权利。

18、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和权利,a赡养扶助的义务;b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c姓名权;d继承遗产的权利;e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的义务。

19、继承的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0、收养人的条件,a无子女;b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c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d年龄满30周岁。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且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年龄必须相差40岁以上。

21、物权法的基本原则,a物权平等原则;b物权法定原则;c公示、公信原则;d物权优先原则;e物权不得滥用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22、物权法规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3、合同的形式,a书面形式;b口头形式;c其他形式。

24、合同应包含的条款,a当事人的名称或则姓名和住所;b标的;c数量;d质量;e价款或报酬;f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g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25、合同法的原则,a平等原则;b自由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e公序良俗原则。

26、专利权的内容,a发明;b实用新型;c外观设计。

27、人身权的内容,a生命权;b健康权;c姓名权;d名称权;e肖像权;f名誉权。

28、消费者权利的内容,a安全权;b知情权;c自主选择权;d公平交易权;e获得赔偿权;f成立消费者协会权;g获取有关知识的权利;h维护尊严权;i监督批评权。

四、行政法律要点。

1、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a姓名;b性别;c民族;d出生日期;e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f公民身份证号;g本人相片;h证件的有效期;i签发机关。

2、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情况,a满16岁至25岁有效期为10年、26岁至45岁有效期为20年、46岁以上的有效期为长期;b未满16岁的,5年有效期。

五、劳动法要点。

1、劳动者的权利,a平等就业和全责职业的权利;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c休息休假的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f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g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i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劳动则的义务,a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b提高职业技能;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劳动合同的分类,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的试用期,a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b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c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

5、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a劳动合同期满;b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c劳动者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失踪;d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e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解散的;f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6、劳动者工时,a我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b每周至少休息1日;c享受节日休假(1元旦 2春节 3劳动节 4国庆节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节日)。

7、劳动者非正常工作的工资报酬,a延长劳动时间的,不低于150%的报酬;b休息日工作又不能补休的,不低于200%的报酬;c法定休假日工作的,不低于300%的报酬。

8、劳动者工作一年以上可以享受带薪年假。

9、劳动者社会保障待遇种类,a社保;b医保;c工伤;d失业;e生育。

六、刑事法律要点。

1、犯罪的基本特征,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当受到刑罚的惩罚。

2、犯罪的四个要件,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

3、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行为,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

4、犯罪的状态,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

5、共同犯罪的种类,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

6、刑罚的特征,a是强制措施,剥夺的是犯人的权益;b具有严厉性;c由司法机关来执行;d只适用于犯人。

7、刑罚的功能,a惩罚功能;b矫正功能;c教育功能;d威慑功能;e安抚功能。

8、刑罚的主刑,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e死刑。

9、刑罚的附加刑,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