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各章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康复:综合、协调 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三)言语残疾标准: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

一级:只能简单发音而言语能力完全丧失者

二级:指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言清晰度在10%~30%,言语能力等 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2、康复医学: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

3、康复护理学: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的目的,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它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

4、社区康复:从社区的层面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实施的,包括依靠有病损、弱能、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所有的家庭和社区。

二、简述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一)组成:1、理论基础:运动学、神经生理学、环境改造学;2、康复医学功能评定;3、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职业咨询、中国传统治疗。

(二)工作方式:康复医疗是由多种专业共同组成康复治疗组,致力于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方式。全面康复的实施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治疗组领导为康复医师(RD ),成员有物理治疗师(PT )、作业治疗师(OT )、言语治疗师(ST )、心理治疗师(Pay )、文体治疗师(RT )、假肢/矫形治疗师(RE )、职业咨询师(VC )、社会工作者(SW )和营养师。

三、康复护理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如何?

(一)康复护理的目的: 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使患者尽量减少继发性功能障碍,使残余的机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二)康复护理的原则:预防在先,早期介入,贯穿始终;功能为主,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以达到患者的生活自理;重视心理康复;提倡协作精神。 四、国际残疾、功能分类标准如何?

残损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残疾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残障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一)视力残疾标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盲: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10° 低视力: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 而低于0.3

(二)听力残疾标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聋: 一级聋: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1dB (听力级)

二级聋: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71dB ,或小于等于90dB 重听: 一级重听: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56dB ,或小于等于70dB 二级重听: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1dB ,或小于等于55dB 级测试可通过一级,但不能通过二级测试水平

三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言清晰度在31%~5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二级,但不能通过三级测试水平

四级: 指具有发音能力,语言清晰度在51%~7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三级,但不能通过四级测试水平

(四)精神残疾:指精神病患者病情持续1年以上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一级精神病残疾(极重度):有3个或3个以上问题被评为2分 二级精神病残疾(重度):有2个问题被评为2分 三级精神病残疾(中度):只有1个问题被评2分。 四级精神病残疾(轻度):有2个或2个以上问题被评为1分 五、何谓残疾预防三层次? (一)一级预防:

1、目的: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效果: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2、措施:预防性保健及咨询指导;预防接种;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源;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守安全规则和维护安全的环境;注意精神卫生,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二级预防:

1、目的: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效果: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一20%。 2、措施:早期发现;早期医护干预;早期康复治疗。 (三)三级预防:

1、目的: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效果: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2、措施:康复治疗;假肢、矫形器、轮椅等应用以改善功能;支持性医疗和护理;康复咨询,提高自我康复能力。

六、熟悉康复医学的分类、内容,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

(一)分类: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康复工程。

(二)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应付巨大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三)康复医学的对象:急性创伤或手术后患者;慢性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残疾患者。 七、掌握康复护理内容

观察患者的病 情并作好记录;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心理护理; 不同时期康复护理的重点:

急性期、早期——观察残疾情况;预防感染、压疮、 挛缩、畸形、萎缩。 功能恢复期——潜在能力的激发;残余机能的保持和强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再训练;康复辅助用具的使用指导等 八、社区康复的目标和内容

(一)社区康复的目标:使病残人和慢性病、老年病患者的身心得到康复;使病残

人在社会上能享受均等的机会;使病残人能融入社会,不受歧视、孤立和隔离,不与社会分开,并能得到必要的方便条件和支持以参加社会生活。

(二)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康复技术服务;训练指导服务;CBR 转介服务

第二章

一、运动制动对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

2、脊髓可塑性:在CNS 可塑性方面,大脑比脊髓大,原因主要因为脑的体积较

大,不容易造成完全性损伤,因此残留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功能重组来代偿。而脊髓则不然,其横断面比脑小得多,容易造成完全性损伤,一旦出现完全性损伤,代偿的机会就要小得多。主要依靠轴突长芽和神经移植的方法来解决。 三 、功能恢复训练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或) 突触的效率,重复训练是必不可少

第三章

110-120步每分,快走可到140步每分。

ADL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

PADL:基本的或躯体的ADL 指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如穿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等自理活动和坐、站、行走等身体活动。一般为比较粗大的、无需利用工卧床,2个月后肌容积将减少一半,横截面积减少,肌纤维纵向挛缩,承担重量和步

具的活动。 行(下肢肌) 以及维持姿势的肌肉(背肌) 制动后萎缩明显,伸肌萎缩超过屈肌.

10、IADL :工具性ADL 指为了在家庭和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的、较高级的技

还要评定认知功能和社会交流能力的评定, 从而为康复治疗最终回归社会得

PADL 能力等其他评估方法更接近康复的总体目标, 适用于

助诊断引起肌肉力量改变的原因,并指导康复治疗和评定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

为了主动适应和反映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神经系统能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13、(A 、P )ROM :关节活动范围(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并维持一定时间,这种变化就是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或可修饰性,这包括后天的差 1)、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 );2)、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 异、损伤及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决定了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二、步行周期的分期及各期的步态特征如何? 发生行为改变的反应能力和功能的代偿。 1、站立时相(站立期,也称支撑期)从足跟着地起,经历全足放平。足跟离地、膝 1、大脑可塑性:发育期 部屈曲,足趾离地等过程,又分成:中跟着地期、站立中期和蹬离期。摆动时相(摆 成年期损伤后:系统内的功能重组;系统间的功能重组;内、外界的其他动期)始于足趾离地后,并可分为加速期,摆动中期和摆动末期,在足跟重新着地影响因素;

三、试模拟常见异常步态,分析其步态特征。

1、短腿步态:肢体不等长,可出现短腿步态,如一腿短缩超过2.5cm 时,患肢在行走支撑时可见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有代偿性足下垂。

2、减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肢负重疼痛时,患者会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现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3、周围神经损伤步态: 1)、臀大肌步态:伸髋肌无力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2)、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无力时,患者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弯,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为了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两侧髋外展肌肉损害时,步行时上肢左右摇摆,状如鸭子,又称“鸭步”。 3)、股四头肌步态:当股四头肌无力时,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或患者常代偿性的使身体前倾,让使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帮助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严重者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顺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又称之扶膝步。 4)、跨栏步态:胫前肌无力时下垂,摆动期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数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栏步。

4、中枢神经损伤步态: 1)、偏瘫步态:典型的常表现为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由于下肢伸肌群痉挛,故膝不能放松屈曲,摆动时常使患者沿弧线往外侧回旋向前,又称回旋步,上肢常呈屈曲内收。轻症患者步态差异较大,可接近正常或仅有轻度垂足步态。 2)、帕金森步态: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有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立停或转向,行走时缺乏手臂摆动动作,称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3)、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步行摇晃不稳定,不能沿直线行走,犹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步态。 4)、剪刀步:又称交叉步。多见于脑瘫及高位截瘫患者。因内收肌痉挛,步行时两髋内收,两下肢交叉,又膝互相摩擦跳跃,呈现现步态不稳。 5)、关节挛缩步态:膝关节屈曲位挛缩,可能表现为类似于一侧肢体短缩的步态,而膝的伸直位挛缩者,摆动时可表现为类似于回旋步、或健侧踮足以代偿患肢过和的步态。

2 ADL范围及评定目的如何? 试述常用的ADL 评定量表及选用 3 FIM的评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肌力检查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如何?徒手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Lovett的6级分级法)?

(一)徒手肌力评定

(二)器械评定:1、等长肌力评定 2、等张肌力评定 3、等速肌力评定

分级 测试结果

5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最大阻力 4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中等阻力 2 消除重力下完成全关节活动

1 可见到或扪到微弱的肌肉收缩或肌腱活动,无可见的关节运动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四、ROM 的检查方法如何

五、平衡的分类及调节机制如何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疗法: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

2、代谢当量:简称梅脱(MET)。1梅脱代表机体静息状态下的代谢率,约为每kg 体重每分钟耗氧3.5ml(3.5ml/kg ·min)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日常生活活动、家务劳动、文娱活动、职业劳动中的代谢当量进行了测定,供制定治疗方案时参考。

二、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哪些?如何确定运动治疗量?代谢当量如何指导康复? (一)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度、运动进展速度。

(二)如何确定运动治疗量:

1、运动治疗强度:靶心率——大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以上;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小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 极量(最大) 心率=210—年龄; 亚极量心率=195—年龄;

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同年龄组预计的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X60%

以运动时耗氧量占机体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数(%v02max) 为指标。大强度运动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70%--80%;中等强度的运动量约为50%~60%;小强度运动约为40%;运动治疗的耗氧量一般占最大耗氧量的40%~60%。

极轻 〈3MET ;轻:3-5MET ;中等:5-7MET ;重度:7-9MET ;极重 〉9MET 2、运动时间:一次运动治疗时间可以分为准备、练习、结束3个部分。训练部分是一次治疗的主要部分,至少维持20~30分钟。准备部分通常采用小强度的活动,结束部分主要做一些放松性活动

3、运动治疗频度:一般小运动治疗量时每日一次,大运动治疗量时可隔日一次,如果间隔的时间超过3天,运动治疗效果的蓄积作用就会消失。

4、运动进展速度:开始阶段伸展体操\低强度有氧运动10-15分钟.4-6周 改善阶段60%-80%的最大功能水平,2-3周 维持阶段8月后运动负荷不变维持健康状况 三、各类康复治疗技术的护理要点如何?

(一)关节活动度训练护理要点:1、活动前后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2、运动出现疼痛时,酌情调整运动范围,改进训练方法;3、宣教:实施关节松动技术及软组织牵伸技术前;4、熟悉每一种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帮助患者作好治疗部位的

(二)肌力训练护理要点:应从助力活动、主动活动、抗阻活动逐步进行;肌力训练后应观察病人全身心血管反应及局部有否不适

(三)协调训练护理要点:指导患者利用一些生活动作来辅助强化协调动作;操练时切忌过分用力,以避免兴奋扩散。

(四)平衡训练护理要点:1、放松、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2、训练必须由易到难,注意保护,并逐步减少保护;3、训练时所取的体位应由最稳定的体位,逐渐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4、身体的重心由低到高;5、由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平衡训练。 (五)呼吸训练护理要点:1、注意不可在饭后或空腹时练;2、避免过深呼吸,以防引起一过性的呼吸停止;3、胸式呼吸和胸式分节呼吸训练适用于胸腹部手术的术前和术后;4、心肺手术者,应于术前1周开始预备训练。

(六)体位转换训练:每次训练时给予最小辅助,并依次减少辅助量;向患者分步解释动作顺序及要求。

(七)步行训练护理要点:提供必要保护,以免跌倒;掌握训练时机;凡病人能完成的动作,就鼓励患者自己完成,不要辅助过多。

(八)医疗体操护理要点:注意实施治疗时血压应平衡;疗后无过度疲劳感。 (九)易化技术护理要点:训练中要求患者主动注意训练的过程;强调重复学习;有顺序地组合其它方法;在动作进行 和完成后给予患者适当鼓励。 四、关节活动技术的常见类型及临床应用? (一)持续被动活动:(CPM )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手术肢体在术后能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改善关节营养状况,减少渗出、减轻伤口肿胀,促进伤口愈合,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和再生,快速恢复关节活动度

(二)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由肌肉随意收缩产生的关节活动范围,通常与肌力训练 进进行。

(三)关节松动技术:Ⅰ、Ⅱ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Ⅲ通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四)软组织牵伸技术: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五、怎样根据患者肌力来选择适宜的肌力训练方法

(一)等张性训练:肌张力不变,肌纤维长度改变,取决于病人的肌力和功能需要 (二)等长性训练:肌纤维长度不变,肌张力改变,用于关节疼痛和关节不允许活动情况下

(三)等速性训练:等速,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 六、常用理疗法的作用特点和护理要点?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主要特点:兼有药物与直流电的比重作用;导入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为组织和器官所吸收后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病灶局部浓度高,对表浅病灶的应用特别有利;药物离子在体内蓄积时间较长。导入的药量少,透入表浅。

2、护理要点:应保持皮肤完整;皮肤较干燥,疗后局部可应用润肤;皮肤过敏,而治疗必顺进行时,疗后局部回肤轻松软膏涂敷。 (二)低频电疗法

1、作用: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特别用于软组织操作疼痛。 2、护理要点:疗前宣教;帮助患者作好治疗部位的准备;治疗部位如有创伤、或遇(三)中频电疗法

1、特点:无电解作用;可以克服机体组织电阻,作用较深;兴奋运动神经;增加治疗效应。

(四)高频电疗法

1、特点: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内生热作用;无电解作用;多种能量输出方式。 2、护理要点:发热患者,当天体温超过38度者,应停止治疗;女性患者经期,下腹部不宜进行高频电疗;治疗部位如有创伤、或遇其他有创检查之后24小时内不宜进行;治疗部位伤口有渗出者,应先处理伤口后,再行治疗;治疗中注意特殊部位的保护。 (五)光疗法

1、红外线疗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护理要点:护眼;急性创伤24-48小时内局部不宜用红外线照射;防烫伤:植皮术后、新鲜瘢痕处、感觉障碍如老人儿童瘫痪患者。

2、紫外线疗法适用于风湿性疼痛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防治。护理要点:护眼:照射时应注意保护病人及操作者的眼睛,以免发生电光性眼炎;严密遮盖非照射部位,以免超面积超量照射。

3、激光疗法 热效应、机械效应、光化学效应、电磁效应。护理要点:烧灼治疗后应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局部摩擦;尽量使其自然脱痂;照射治疗时,不得直视光源。 (六)磁疗法 护理要点:眼部磁疗时,应采用小剂量,时间不宜过长;密切观察磁疗副作用的出现;对老年、体弱、小儿、急性病、头部病变者一般均以小剂量开始。 (七)超声波疗法

1、治疗作用:加速局部血循环,加强组织代谢,使神经兴奋性下降,降低肌张力,增强免疫力

2、护理要点:使病人了解治疗的正常感觉;观察疗后反应;体温38度以上者应暂时停止治疗;治疗部位进行有创检查之后24小时内停疗。

(八)温热疗法 护理要点:疗前检查局部有否感觉障碍;热空气治疗前应服适量盐开水;疗毕沐浴后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全身热疗时,可备冷毛巾敷于头部。 (九)冷疗法 护理要点:注意掌握治疗时间;非治疗部位注意保暖;观察全身反应。

(十)水疗法 护理要点:治疗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全身浸浴或水下运动时,防止溺水;冷水浴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出现发抖、口唇紫绀时,应停止治疗或调节水温;发热、全身不适或遇月经期等应暂停治疗;空腹或饱食后不宜进行治疗;有膀胱、直肠功能紊乱者应排空大、小便方可入浴;进行温热水浴时出汗较多可饮用盐汽水。

(十一)正负压疗法 护理要点:观察全身情况;观察肢体反应,及时调整肢体套的压力。

(十二)静电治疗 护理要点:治疗时患者不应佩戴或随身携带各种金属饰物或物品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治疗中监督昌都不要触摸任何能导电的物体;治疗中应经常询问患者感觉

(十三)生物反馈疗法 护理要点:疗前宣教;督促患者每天练习并持之以恒。 三、低中高频电疗法的不同特点?

四、作业疗法的定义和作用如何? 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定义:作业治疗OT 是指应用与日常生活及职业有关的各种作业活动或工艺过

程,指导残疾者或部分恢复功能的患者参与选择性活动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二)作用:增加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认知和感知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自理能力;改善参与社会及心理能力。

(三)注意事项:1、必须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作业内容的选择;2、作业治疗是从临床康复治疗向职业劳动过渡;3、尽量采用集体活动治疗的形式,以增强患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加强患者的社会参与和交往能力;4、尽可能让患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治疗方法;5、作业治疗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6、必须详细记录作业治疗的医嘱、处方、进度、反应、患者完成能力和阶段性的评估及治疗方案。 五、言语障碍的分类及训练原则如何?

(一)分类: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证

(二)治疗原则:早期开始;及时评估;循序渐进;及时反馈;主动参与。

第五章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

一、脑卒中的主要功能评定有哪些? 其中运动功能评定的常用量表如何?

(一)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对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可采用Brunnstrom 、Bobath 、上田敏、Fugl-Meyer 评估等方法; (二)感觉功能评估:痛温觉、触觉、运动觉、位置觉、实体觉、图形觉;认知功能评估:注意、识别、记忆、理解、思维;

(三)认知功能评估:注意、识别、记忆、理解、思维

(四)言语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发音情况及各种语言形式的表达能力,包括说、听、读、写和手势表达;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临床评估、实验室评估、咽部敏感试验;

(五)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

(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估:脑卒中患者由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等多种功能障碍并存,常导致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作和技巧能力的下降或丧失。常采用PULSES 评估法、Barthel 指数评估法或功能独立性评估法(FIM )。

(七)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与环境适应能力,了解有无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有效。

(八)社会活动参与能力评估:采用社会活动与参与量表评定。社会活动与参与量表立足于残存的功能与环境社会之间综合因素的关系,反映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脑卒中患者残疾的程度与回归社会的程度,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整体客观地分析,进行量化性的分值评定,该方法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试述各期康复护理主要措施.

(一)软瘫期的康复护理:发病1-3周内,目的是预防并发症以及继发性损害,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康复护理措施:良姿位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被动活动(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每日2-3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避免因粗暴动作造成软组织损伤(肩)要多做抗痉挛模式的活动)、按摩、主动活动(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单侧、双侧、动态)。

(二)痉挛期的康复护理:抗痉挛训练(卧位抗痉挛训练,被动活动肩关节和肩胛带,下肢控制能力训练:髋、膝屈曲练习,踝背屈练习,下肢内收、外展控制训练);坐位及坐位平衡(坐位耐力训练-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卧位到从床边坐起训练)。 (三)恢复期康复护理和训练:恢复期早期患侧肢体和躯干肌还没有足够的平衡能力,因此坐起后常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帮助患者坐稳的关键是先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①平衡训练(坐位左右平衡训练、坐位前后平衡、坐到站起转换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②步行训练:当健腿向前迈步时,患者躯干伸直,健手扶栏杆,重心前移,护士站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放置于患腿膝部,防止患者健腿迈步时膝关节突然屈曲以及发生膝反张;另一手放置于患侧骨盆部,以防其后缩。健腿开始只迈至与患腿平齐位,随着患腿负重能力的提高,健腿可适当超过患腿。

③上下楼梯训练:原则为上楼时健足先上,患足后上;下楼时患足先下,健足后下。上楼时,健足先放在上级台阶,伸直健腿,把患腿提到同一台阶;下楼时,患足先下到下一级台阶,然后健足迈下到同一级台阶。

④上肢控制能力训练: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肘的控制训练,腕指伸展训练。 ⑤改善手功能训练:作业性手功能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ADL 。

(四)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目的是指导患者继续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指导家属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1. 进行维持功能的各项训练。2. 加强健侧的训练,以增强其代偿能力。3. 指导正确使用辅助器,如手杖、步行器、轮椅、支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4. 改善步态训练,主要是加强站立平衡、屈膝和踝背屈训练,同时进一步完善下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步行效率。5. 对家庭环境做必要的改造,如门槛和台阶改成斜坡,蹲式便器改成坐式便器,厕所、浴室、走廊加扶手等。

(五)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失语症患者首先可进行听理解训练和阅读理解训练,以后逐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书写训练。构音障碍患者应先进行松弛训练和呼吸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发音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和语音训练等。

(六)摄食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1、摄食训练(体位、食物的选择、喂食方法、喂食工具的选择);2. 呼吸肌训练(1)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嗽,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2)咳嗽训练:努力咳嗽,提高呼吸系统的反应性,建立器官排除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3. 颈部旋转训练训练患者咽下时头部向麻痹侧旋转头向麻痹侧旋转能使咽腔的麻痹侧变小,健侧的食道口扩大,能使食团无障碍的通过梨状窝。4. 防止误咽训练训练(1)颈部的活动度训练(2)代偿方法 1)口唇闭合训练;2)颊肌功能训练;3)舌肌运动训练:代偿方法;4)吞咽反射的强化:5)鼻咽喉闭锁不全的训练 ;6)吞咽医疗操

(七)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认知功能障碍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所以认知训练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心理和情感障碍的康复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2、运用心理疏导,帮助病人从认识上进行重新调整;3、认知行为干预:放松技巧;音乐疗法训练要与患者的功能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配合。

(九)常见并发症的康复护理: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褥疮的康复护理;废用性肌萎缩;误用综合征

三、脑卒中康复教育健康指导主要原则及教育方法如何? (一)康复教育健康指导主要原则

1. 教育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并持之以恒;2.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 指导有规律的生活;

4. 指导病人修身养性,保持情绪稳定;5. 争取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系

(二)教育方法:1. 计划性教育 2.随机教育 3.交谈答疑式教育 4.示范性教育 5.出院教育

脑性瘫痪:

一、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和临床分型

(一)定义:CP 简称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病。 (二)临床分型:

1、根据运动障碍的特点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低张型、震颤型、混合型

2、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无需照顾,手功能不受限,IQ>70,能说完整的句子,能进普通学校)、中度(部分协助,或使 用支架和支具自己能驱动轮椅,极不稳定地走爬,手功能受限,IQ50-70,只能说短语单词,辅助下能进普通学校)和重度( 需终身照顾,完全不能自理,由他人推动轮椅IQ

健康状态评估、躯体功能评估、感知觉功能评估、言语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心理社会评估

三、小儿脑瘫的治疗原则及常用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一)治疗原则: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综合治疗;符合小儿年龄及发育特点;家属参与

(二)常用康复训练方法:运动疗法(头部控制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爬起训练,膝立位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上肢与手部训练);作业疗法(进食训练,大小便训练,穿脱衣训练,卫生梳洗训练);语言障碍的矫治;物理疗法。

1一般知识介绍;2介绍ADL 的方法和内容;3良姿位 ;4被抱姿势;5预防知识和措施

骨折: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断离 一、骨折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

(一)主要功能障碍:局部疼痛肿胀淤斑和关节功能受限;关节内粘连僵硬;肌肉萎缩、肌力/耐力下降;肢体负重能力下降,骨质疏松

(二)评估:全身及局部状况;关节活动度检查;徒手肌力检查;肢体长度;生活活动能力。

二、骨折的分期康复护理措施

根据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阶段。原则:固定是基础,训练要同步,重点各不同。目标:指导患者接受基本的康复训练;注重护理观察, 减少制动并发症;协助独立自我照料训练;心理护理, 环境支持

(一)康复训练早期(伤后1-2周)消除肿胀、缓解疼痛、稳定骨折

康复护理措施:被动主动训练;正常活动和呼吸训练;抬高患肢;物理治疗

(二)骨痂形成期(中期)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康复方法:维持及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

(三)临床愈合期(后期)防止瘢痕组织粘连;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耐力、协调性和灵巧性;提高ADL 能力

康复方法:恢复关节ROM (主动运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关节功能牵引);恢复肌力;物理治疗;作业疗法:ADL 、职业前训练 三、骨折的康复教育要点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早期握拳和屈伸腕肘关节:外展型—限制肩外展;内收型—限制肩内收;4-6周后,各向肩关节活动。

(二)肱骨干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早期握拳、屈伸手指、耸肩活动,理疗。 (三)肱骨髁上骨折:易缺血和正中神经损伤。固定后握拳、屈伸手指、肘肩活动,理疗,4-6周固定解除后,做肘关节活动。

(四)尺桡骨干骨折:固定后即可握拳、屈伸手指,当肿胀消除后即可肘肩活动。 (五)桡骨下端骨折:固定后即可握拳、屈伸手指、上肢肌肉活动,当肿胀消除后即可肘肩活动。

(六)股骨颈骨折:下肢肌力练习,髌骨被动活动及髋膝屈伸活动,3月后扶拐下地行走。内固定患者术后可在床上活动,2周后扶拐下地行走或坐轮椅活动,不宜过早负重。

(七)股骨干骨折:尽早股四头肌肌力练习及膝关节的功能训练,术后3-4天起,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小范围的膝关节伸展,内固定者可在膝下垫枕,逐步加高。未骨

2-3周做膝关节屈伸练习,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负重练习。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最常见;脊髓型——最严重;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型 二、颈椎病的常用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睡枕要求 ;纠正颈姿;颈椎操;手法按摩与足底按摩;饮食调理;佩戴颈围 三、颈椎病的康复教育如何

避免诱发因素;防止外伤;矫正不良姿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原则及常用康复措施?

(一)康复护理原则:防治结合、动静平衡。所谓防:要防止发生,特别是防止复发,因而功能训练是长期的。所谓动静平衡:强调恢复脊柱的协调性与稳定性,即:动态、静态的力学平衡。

(二)康复护理措施:体位疗法;肌力训练;牵引;手法;理疗;康复工程;药物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教育如何

(一)健康教育:良姿位;脊柱调衡;节能技术;避免二次伤害;肥胖者应适当减

(二)运动教育

(三)其他教育:营养;着装(避免着高跟鞋或缩短穿着时间,发作时选用低跟或坡跟轻便鞋);家具(卧具应选硬板床,硬木高靠背椅子中下三分之一处应加靠垫)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导致COPD 的最常见的疾病。

一、COPD 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常用护理措施如何?

(一)主要功能障碍:有效呼吸减低,病理式呼吸模式,呼吸肌无力,能耗增加和活动能力减退,心理障碍。

(二)康复护理措施:1、保持和改善呼吸道的通畅:良姿位—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有利于肺扩张;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胸部叩拍;体位引流(原则:应将病变部位置于高处,使引流支气管的开口方向向下)。

2、呼吸训练:放松呼吸(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肌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缓慢呼吸

3、提高活动能力:氧疗(每天持续低流量(小于5 L/min)吸氧15小时,可改善活动协调性、运动耐力和睡眠);步行为主的有氧训练;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二、COPD 的呼吸训练要点及康复教育内容有哪些?

(一) 呼吸肌力练习:指导患者取坐位,患者的嘴应与桌上烛火高度一致,相距20cm ;指导患者由鼻深吸气,同时紧闭嘴,然后缩唇缓慢对着烛火呼气;下次练习时患者与烛火的距离增加10cm ,直至90cm 为止。

(二)康复教育:1.呼吸道一般知识如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呼吸肌的功能;2.慢阻肺病因、病理生理、症状的正确评估等;3.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4.氧气的正确及安全使用 长期低流量吸氧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感冒的预防 可采用按摩,冷水洗脸,食醋熏蒸,增强体质等方法来预防感冒。6.戒烟 戒烟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减轻支气管壁的炎症,使支气管扩张剂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冠心病三期康复的分期,各期康复目标、康复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如何?

冠心病是由于血脂增高致使冠状动脉壁脂肪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逐步发展为血管狭窄乃至闭塞。 (一)临床分期

Ⅰ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

Ⅱ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

Ⅲ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期稳定状态,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及隐性冠心病。康复程序一般为2~3个月,自我锻炼应该持续终生。有人将终生维持的锻练列为第Ⅳ期。 (二)适应证

Ⅰ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心绞痛,安静心率

Ⅱ期:与I 期相似,患者病情稳定,运动能力达到3代谢当量(METs)以上,家庭活动时无显著症状和体征。 Ⅲ期:临床病情稳定者,

(三) 禁忌证:凡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诱发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都列为禁忌证,包括原发病临床病情不稳定或合并新临床病症。 (四) 康复护理措施

【Ⅰ、Ⅱ期康复】 主要是通过适当活动,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上、下肢被动、主动运动,坐椅子,床边、室内步行,床上或床边个人卫生活动,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能力达到Ⅰ期康复为2~3METs、Ⅱ期康复为4~6METs 。

1.活动 活动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先活动远端肢体的小关节。避免举重、攀高、挖掘等剧烈活动;避免各种比赛以及竞技性活动;避免长时间活动。

2.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的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的气体尽量排出

3.坐位训练:开始时可将床头抬高,把枕头或被子放在背后,让患者逐步过渡到无依托独立坐。 4.步行训练:步行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先克服直立性低血压。在站立无问题之后,开始床边步行(1.5-2.0METs)。避免高强度运动,例如患者自己手举盐水瓶上厕所。此类活动的心脏负荷增加很大,常是诱发意外的原因。

5.大便:患者大便务必保持通畅。在床边放置简易的坐便器,让患者坐位大便,其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均小于卧床大便(3.6METs),也比较容易排便。禁忌蹲位大便或在大便时过分用力。如果出现便秘,应该使用通便剂。

6.上下楼:可以缓慢上下楼,可以自己洗澡,但要避免过热、过冷的环境和洗澡水;可以做一些家务劳动及外出购物,但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活动强度为40%-50%HRmax 。

7.娱乐:可以进行有轻微体力活动的娱乐,可以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如降压舒心操、太极拳等) ,气功(以静功为主) ,园艺活动。

8.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运动或活动时心率增加

9.一般患者主张3~5天出院,但要确保患者可连续步行200m 无症状和无心电图异常。出院后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

【Ⅲ期康复】 巩固Ⅰ、Ⅱ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1.基本原则(1)个体化:因人而异地制定康复方案。(2)循序渐进:遵循学习适应和训练适应机制。(3)持之以恒:训练效应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训练效果的维持同样需要长期锻炼。(4)兴趣性: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顺应性。(5)全面性: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和功能障碍,同时患者也常有心理障碍和工作/娱乐、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冠心病的康复绝不仅仅是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对患者要从整体看待,进行全面康复。 2.康复

(1)有氧运动:通常为低、中等强度且持续较长的耐力运动,运动形式常为肢体大肌群参与且具有节律性、反复重复性质的运动,如步行、登山、游泳、骑车、中国传统形式的拳操等。(2)运动方式:分为间断性和连续性运动。间断性运动其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强的运动刺激,同时时间较短,不至于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主要缺点是需要不断调节运动强度,操作比较麻烦。连续性运动主要优点是简便,患者相对比较容易适应。(3)运动量:合理的每周总运动量为700卡~2000卡(相当于步行10~32公里) 。运动量

运动量>2000卡/周则不增加训练效应。运动总量无明显性别差异。运动量的基本要素为:强度、时间和频率。(4)训练实施:每次训练都必须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5)性功能障碍及康复:Ⅲ期康复应该将恢复性生活作为目标(除非患者没有需求) 。 (五)康复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脏结构、功能、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治疗的作用及运动的重要性;避免竞技性运动。运动中如发现心绞痛或其他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生活行为与冠心病的影响关系。

3.估测每天热量摄入,给予低脂、易消化饮食,合理安排营养,避免摄入酸、辣、刺激性食物;勿食或少食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饱餐,防止短时间心脏负荷过重。定时监测空腹血脂水平如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近期降脂药物治疗情况。测定体重指数,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

4、了解心理障碍程度;5、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6、识别心绞痛、心肌梗死临床表现;7、提供给冠心病患者有关性生活方面的指导。 骨质疏松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康复原则及目的如何?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基质、骨盐含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使患者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

(二)骨质疏松的康复原则: 1、强调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的重点随访

二级预防:如对绝经后的妇女,应及早的采取对策,积极防治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

三级预防: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防摔倒;对骨折者及时进行处理 2、对症处理 缓解骨痛:止痛药、理疗

矫正脊柱畸形:矫形器具,背带等矫正脊柱后凸、侧凸

3、降低骨折发生率 预防跌倒;骨折者牵引、固定、复位或手术治疗尽量避免卧床、多活动,及时给予被动活动;减少制动或废用所致的骨质疏松 二、骨质疏松症的运动护理要点如何?

1有氧运动 慢跑和步行为主要方法; 每日慢跑或步行2000~5000; 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质疏松;

2握力锻炼或上肢外展等长收缩, 防治肱桡骨质疏松 3下肢后伸等长运动, 防治股骨近端骨质疏松 4躯干伸肌等长运动训练, 防治胸腰椎骨质疏松 5蹬楼梯可预防股骨和髋部OP 造成的骨折

6冲击性运动(如踏步、跳跃) 对髋部是良好的骨源性刺激

7承重训练有利于腰椎骨密度的增加。体操训练可预防腰椎OP 所造成的骨折。 8运动量

(1)运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对骨的应力刺激也越大,也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和提高。

(2)运动时间: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但对一般有氧运动来说,运动强度大时间短一

些;运动强度小,时间可稍长一些。

(3)锻炼频率: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3--5d 为宜。

(4)锻炼的阶段性问题: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延缓骨质丢失确有一定作用。

三、骨质疏松症的康复预防要点如何? 强调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的重点随访 二级预防:

如对绝经后的妇女,应及早的采取对策,积极防治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 三级预防:

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防摔倒 对骨折者及时进行处理

四、骨质疏松症的的康复教育内容有哪些?

(一)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了解包括种族、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庭史等不可控制的因素;积极减少或消除可以控制的因素。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

(三)预防骨折:对已有骨质疏松症、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者,应接受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防止跌倒;运动不要过量,以免发生骨折。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