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此文章仅供参考不可全部抄袭

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2012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趋缓的一年,“外部经济的放缓与动荡”、“房地产市场的逆转”以及“金融风险与金融扭曲的加剧”等主导中国经济下行的力量。因此,2012年的工作重点应当从“控通胀”转移到“稳增长”、“控风险”与“纠扭曲”之上。政治上,各大国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在国际安全形势更趋复杂的今天,如何让已经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保续迅猛发展的势头继续在世界经济中领跑,如何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成为决策者们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一、2011年与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1、2012年GDP 增速将出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模式,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以及房地产的深度调整将导致2012年第一季度出现深度回落,但市场情绪的稳定、房地产政策的松动、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换届效应的全面显现将使宏观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明显反弹,但全年的宏观景气程度依然偏低。201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将出现持续回落,经济增速将跌破9%,但第四季度可能出现明显反弹,单季度同比增速可能达到9.4%左右,从而使全年增速回升到9.2%-9.3%的水平。

2、从供给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支农投入加大的作用下,增速将有明显提升,增速将从2011年的4.2%提升到4.4%;而第二产业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下出现持续下滑,增速从2011年的10.8%下滑到10.6%,与房地产相关的重工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而第三产业借助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和在服务业投入增加的作用下,改变了2011年大幅度回落的态势,增速达到9.1%,与2011年持平。

3、2012年消费将在两大类力量的作用下出现名义增速回落,但实际增速略有提升的局面。

4、2012年是政策性投资与市场性投资相互交替的一年。为寻求经济相对平

稳的运行,政府将出台放松政策,加大投资规划的实施,使政策性投资力度大幅度上扬,以弥补市场性投资在外需和房地产下滑的作用下大幅度下降的缺 口,全年预计增速为22.3%,实际增速比2011年略有下降。

5、2012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进一步受阻、贸易冲突和汇率冲突的加剧等原因,中国贸易总额增速出现进一步回落,仅为18.7%,比2011年下滑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为17.4%,进口增速为21.7%,贸易顺差为1490亿美元,比2011年减少8.9%,“贸易再平衡”速度加快。

6、2012年是中国“金融扭曲”加剧与金融风险进一步积累的一年。因此,纠正“金融扭曲”,疏通金融资源配置是2012年的重点。政府一方面在清理各种民间融资和表外融资的基础上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使资金循环出现政策性下滑的力量,但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的总量与结构性放松的并行,总体货币环境有所改善。预计全年信贷投放将保持在8万亿元左右,M1,M2在2012年的增速将有所上扬,预计为16.2%和17.1%。

7、2012年由于宏观经济的持续放缓、经济泡沫的逆转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回冷,物价水平将出现回落,CPI 为3.4%。产出缺口等指标表明,2012年中国实际GDP 增速及其绝对水平基本比其潜在产出水平略低,整体宏观经济景气状态有偏冷的取向。

二、我国当前政治形势

1、周边国家“合纵连横”,利用上安全议题制衡中国。 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合纵连横”,试图共同制衡中国。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矛头也直指中国。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积极配合,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未来,南海争端将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2、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地区军备竞赛加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是全球绝对的军事霸主,带给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正在不断建设和巩固军事强国地位;印度推动全方位进攻性军事战略,成为中国周边的“上升性威胁”因素;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尤其是海军军备。

美国是亚太地区绝对的军事霸权国家,对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和政治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加速东移,未来一段时间,东亚是美国军事战略关注的首要地区,中国是其防范的重点。

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周边国家眼里,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过快,而中国的意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焦虑感的上升。中国“军事威胁论”随着中国军力的增长而被放大。虽然美国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远远高于中国,但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更强,这主要表现为:澳大利亚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要的军事力量;东南亚国家加快军备建设,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关系,尤其是菲律宾和越南;日本将中国列为主要防卫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周边国家正加强军事合作,联合制衡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国虽然能一再宣称自己的军事现代化是防御性的,但是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持续增长,未来这一态势不会改变,这将损害国家间安全互信的建设,使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圈”之中。

3、中国政府面临换届,今年以来各种反动势力开始乘机作乱,扰乱社会秩序,混淆视听,企图以此达到扰乱中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发展。达赖喇嘛频频窜访英国、日本等国,发表反华言论,想借此加剧西藏动乱。

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一、周边国家“合纵连横”,利用上安全议题制衡中国。

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合纵连横”,试图共同制衡中国。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矛头也直指中国。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积极配合,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未来,南海争端将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地区军备竞赛加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是全球绝对的军事霸主,带给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正在不断建设和巩固军事强国地位;印度推动全方位进攻性军事战略,成为中国周边的“上升性威胁”因素;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尤其是海军军备。

美国是亚太地区绝对的军事霸权国家,对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和政治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加速东移,未来一段时间,东亚是美国军事战略关注的首要地区,中国是其防范的重点。

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周边国家眼里,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过快,而中国的意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焦虑感的上升。中国“军事威胁论”随着中国军力的增长而被放大。虽然美国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远远高于中国,但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更强,这主要表现为:澳大利亚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要的军事力量;东南亚国家加快军备建设,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关系,尤其是菲律宾和越南;日本将中国列为主要防卫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周边国家正加强军事合作,联合制衡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国虽然能一再宣称自己的军事现代化是防御性的,但是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持续增长,未来这一态势不会改变,这将损害国家间安全互信的建设,使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

圈”之中。

三、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态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趋势可以基本确定: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已开始小幅下降;二是物价上涨的内外压力交织并将较长时期存在。应对经济增长速度低一点、物价高一点可能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从长期看,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关键在于准确、辩证理解和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一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争取;一味求进,大局难稳;只稳不进,机遇错失。稳是为更好地进,进是为长远的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握好稳中求进,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

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牢牢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经济社会得以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

摘要:

国际形势发展、展示中国发展机遇、宣传形势与政策为导向,从当代世界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中国与国际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国情、时事热点等角度出发,梳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脉络。内容涵盖诸多涉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问题,如美、俄、日、欧的崛起与影响;亚洲、拉美、非洲及中东地区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发展成果及正在面对的社会热点问题;核武器、石油危机、恐怖主义等世界性的时事热点问题。

正文:

(2)维护和平的主要途径有:

①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③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

除战争隐患;④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⑥发挥联合国在协调和解决地区冲突中的

作用;⑦努力解决南穷北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3)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这主要是因为: ①第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影响发达国家的发展,因而也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需发展,但阻碍发展的危机也十分突出。

③第三,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向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

制约。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诠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

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

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

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条道路,是中国政府 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 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

(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

③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由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所决定的。

(7)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创新意义。

①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②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不走谋求世界霸权、侵略他国的道路,而是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

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从而走出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新路。

③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

国际新秩序。

⑤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

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

争端和冲突,实现各国和谐共处;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舍作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