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的启示

  摘 要: 思想巨人卢梭在其发表《爱弥儿》一书中, 系统论述了“自然教育思想”,可将这一重要思想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其不仅仅启迪着过去,更是这个新时代的精神旗帜,从而成为解答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一把思想钥匙,成为教育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积累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 《爱弥儿》 教育思想 启示      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大国崛起》      公元1762年,思想巨人卢梭发表了一篇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之一――《爱弥儿》。书中系统论述了“自然教育思想”,卢梭的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几百年以来的西方教育,在自然教育的绿荫下造就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天才。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维度来看这一教育思想,它仍然具有不朽的动人魅力,并且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一、人之初,性本善   《爱弥儿》开篇第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它的天性,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它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被弄死了。”[1]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这一点和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性善论”类似。古人在《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修身”,也就是说只有每个人都“和谐”了,才会有“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把这个道理运用于教育领域亦是如此,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而卢梭所提出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就为“和谐校园”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为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因为学生的本性善良的、纯洁的,老师就没有通过强制性管理和威胁来形成和维持这个环境,老师要懂得用爱、付出和奉献张扬学生良好的天性,去维持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巴格莱研究的那样:“一般的社会环境对智力的发展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环境显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刺激因素,同时一个不好的环境对智力的发展形成了压抑的力量。”[2]由此可见一个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   启迪一:不论我们的教育改革走向何方,我们不能把“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古谚丢失在遗忘的罅隙中,让每一个教育者都能用无私的爱,用辛勤的耕耘,用默默的奉献去呵护儿童那一丝无瑕的天性,给那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一个美好的未来,为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而不懈奋斗。这理所当然应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终极使命。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中强调要正确看待儿童,给儿童以自由。遵循自然,根据儿童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观察行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充分发展。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应属于了解儿童的兴趣。我们可以借鉴“科学教育学的奠基者”――赫尔巴特对学习兴趣的划分来认识兴趣。第一阶段:当儿童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时,他就开始对这个问题产生注意,进而产生认识这个问题的心理倾向;第二阶段,当儿童产生认识这个问题的心理倾向,便进一步产生了要认清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内在期望;第三阶段,当这些期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儿童心中便派生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即儿童想解决问题却得不到解决的不平衡的状态,从而便产生了儿童渴求解决问题的需要;第四阶段,需要是个体产生动机的内因,于是便产生了儿童解决问题的动机,动机又会直接影响儿童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不需要外界刻意的管理和压制,儿童照样能出色地完成工作。[3]因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儿童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让儿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并因此能让儿童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4]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一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无可辩驳地成为了儿童最好的老师。   启迪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要想创新,不可能易如反掌。在探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是勇敢地迎难而上,而非半途而废,学生这颗执著的心就来自于对问题的兴趣。   三、改变世界的支点   卢梭自然主义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即所谓的独立自主,能独立体现自己价值,并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自然而又是自由的人,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都极高的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这一培养目标最先在政治领域崭露头角。从英国议会的《权利法案》到除了在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均可看到“米”字旗飘扬的日不落帝国,从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号角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到那位在一瞬间就能决定整个欧洲大陆命运的“战争之神”――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从脱颖于莱克星顿的枪声中的《独立宣言》到当今世界的首号超级强国――美国,都无疑给卢梭的“自然人”思想授予了一枚又一枚肯定的勋章。而当这个支点出现在教育领域时,更是给人一种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式的震撼,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传到了20世纪初的德国,德国教育家巴西多提出的“泛爱学校”运动就是脱颖于卢梭的这一思想,“泛爱学校”运动的核心就是学术自由的理论,即要加强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从而促进了科学的一个历史性的大跃迁,使一个曾经四分五裂的小国成长为世界科技中心,一大批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家都出现在德国,那么当德国到了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手中有能力发动两次世界性的大战也就不足为奇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作为一个支点撬动起了整个地球。   启迪三: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要改革掉原来一贯坚持的“老师就是权威,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定势思维,真正地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加强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谁敢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伽利略?谁敢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哥白尼、第二个比尔・盖茨?只有教育真正做到“民主”,才会有一个国家在这个“支点”上展开丰满的羽翼,开始腾飞。   四、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某市一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只因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中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在寒假前的家长会上,这位老师哭着向家长鞠躬道歉,并在黑板上,痛下决心布置下一年未留的作业:每天至少阅读一篇课文,并标出生字词,每天至少做五十道口算题,每天至少阅读一篇作文,两篇课外文章,每天至少背一篇古诗词……[5]我看完时,掩卷沉思,咀嚼出一丝苦涩。按理来说,减负对学生来说是好事,对老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好事,那么老师为什么要“哭着鞠躬道歉”呢?难道做好事的结果是这样,这种逻辑太可怕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在事后的跟踪采访中,一位记者采访了这所学校的校长,校长一语道破天机:“尽管这位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表现突出,但学生的成绩确实‘差’了,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分数还是占了一定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家长对老师的评价也是建立在分数只能上、不能降的基础上。”对于校长的天机不能不说是我们素质教育改革的悲哀。用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看待这一现象,卢梭认为,自然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归于自然”的教育,即应让学生保持善良的天性和天生能力,使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看重学生认知发展和能力提高,而不应该是那个毫无意义数字――分数。   启迪四:我们一直在谈素质教育改革,改什么?归根结底,应改革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把那些在应试重压下沦为分数奴隶和考试机器的学生真正解放出来,还学生一颗纯真的心灵,还学生一块学习的净土,还学生一片蔚蓝的天空。   200多年以前,卢梭,这位思想巨人安详地离开了,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和真理的人。”这个“爱自然和真理的人”虽然远去了,但是在中国我们终于看见了一个期待已久的辉煌和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编纂出版委员会出版,1993:429.   [2]巴格莱著.袁桂林译.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5.   [3]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编纂出版委员会出版,1993:649.   [4]王耘,叶忠根,叶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79-87.   [5]教育专业考研试题研究组编著.教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琴工业出版社,2006:113-114.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