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发行信贷文化的构建

试论农发行信贷文化的构建

陈柏成

[摘 要] 企业文化有一套系统的体系,农发行信贷文化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农业发展银行是国家政策性银行,通过10多年来的发展,10多年的转型,信贷文化理念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抓住农发行信贷文化的特点,有的放矢,进行规划设计,银企共建提升信贷文化的层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活农发行信贷文化,呈现农发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 农业发展银行 信贷文化 特质 激励 银企共建 社会形象 企业文化是广为熟知的,并且有一套系统的科学。而作为信贷文化,其适用的单一性决定了他的认知度。网上百度一下,百度百科上的定义为“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 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信贷员、管理人员是信贷文化的载体, 信贷管理工作要用现代先进的信贷文化来规范信贷经营行为”。对信贷文化搜索出来的内容,可用来借鉴的不多,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并不是很广泛、层次也不是很深,更没有系统的定义,对我们工作的指导性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次农发行组织的“信贷文化大家谈”活动,从论文角度,有必要首先明确信贷文化的涵义, 而其关键又在于对文化这一概念的把握。

一、洞悉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 始源于拉丁文, 意为耕作、培养、教育与发展等, 后逐步衍化为个人素养与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的素养, 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以及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等等。而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则是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 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与习惯。至本世纪初, 仅用英语给出的文化定义就达160 种之多,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怀特

认为:传统的风尚习俗、典章制度、工具、哲学、语言等等都可统称为文化,其可分成三个部分:(1)经济与技术;(2)社会结构;(3)意识形态。奥斯古德认为: 文化有“感性”与“理性”的区别,感性是可以感觉的、具体实践中可以观察的文化作品和社会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等;理性可理解为那些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意识等。不少管理学家却认为:文化可以定义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它是由一代代传下来的对于存在、价值和行为的共识,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而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化则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体力和智力的劳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虽然对于文化这一概念,迄今为止人们仍未达成共识,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文化是一个没有严格定义的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不同学者、不同学科赋予了不同的范畴。”但这一概念所涵括的内容大体上可区分为“可感觉”和“可理解”的两大层面或由三个层次所构成的复合体,则是基本公认的。所谓的两大层面,就是显形和隐形的两个方面的文化。前者即为行为、行动的结果,是可观察到的感性文化,如艺术品、建筑设施、工具器皿、组织结构、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后者即为行为、行动的原因,通过行为行动的结果才能反映出来的理性文化,如哲学观、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宗教信仰、动机、情感、信念等。所谓的三个层次就是将两个层面的文化总体划分成物质、规范、精神三个文化层次,前者即为载体文化,是物质基础层;中者即为制度文化,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规范中介层;后者即为意识形态文化,是精神核心层。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是债权人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的一种方式。

由此,信贷活动过程中的借贷主体、借贷方式方法、风险规避以及实现双赢

的利益共同体,上升到文化层面,就是信贷和文化的交融,体现的是信贷载体、信贷制度、信贷人员、信贷服务、信贷营销、信贷效益等方面;具体到农发行,由于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信贷文化必须体现金融行业的共性,执行政策的刚性,服务“三农”的个性,促进发展的特性。

二、体现农发行信贷文化的独特面。

农发行信贷文化,体现金融行业的共性,就是要按照银行业的特点,遵循宏观经济规律的运行轨迹,在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框架下运作,资金营运必须依照银行业的规矩进行并接受央行及银监会的指导与监督。体现执行政策的刚性,就是要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支持涉农项目的开发,目前尤其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化,并逐步培育粮食市场成熟发展作出贡献。体现服务“三农”的个性,就是要求我们的服务要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农民生活的富裕。目前主要保障农民收益的实现,使农民生产的粮棉油等农产品能够顺利地转化商品,并使这些商品能够顺畅地在市场上流通。实现货币─商品─货币的转换。体现促进发展的特性,就是要求我们要高瞻远瞩,挖掘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支持能使农业产业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支持占我国绝大多数农业人口尽快实现小康,在不断完善信贷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提高信贷资金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对农业发展、对社会进步作贡献,要有大局观念,全局意识。

三、认识农发行信贷文化异同点

金融机构的信贷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已经形成一种定式,而农发行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农发行信贷业务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而不断更新,不断改变,其信贷文化也有其自身的需求。

1、相同点。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现代经营理念,打造现代银行,是银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商业性银行一样,农发行的信贷文化建设也必须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紧扣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个主旋律,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2)金融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的任务很重,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因此,与商业性银行一样,农发行的信贷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

(3)同商业性银行一样,农发行是一级法人,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奋斗目标,各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保持高度一致,全体信贷员要富有团队精神。

(4)农发行是面向粮棉油农副产品为主要产品的企业服务的特定窗口行业,与商业性银行一样,其信贷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必须与大众文化、农村文化等有机地融通。

(5)同商业性银行一样,信贷业务也是农发行的主体业务,其信贷文化又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

2、不同点。农发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其所担负的经营与管理职能的特殊性决定的。农发行经营业务的政策性——经营的贷款属国家政策性资金,在政策性任务定型后随之向商业性拓展;客户群体的特定性——开始仅限于国有粮棉购销企业,后来涉足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随之进入大农业范畴企业;资金来源的借款性——由成立时主要为中央财政借款,后来开始向社会发债筹集资金;与商业性银行经营业务的商业性、客户群体的广泛性、资金来源的吸储性相对应的。这体现在信贷文化上,商业性银行必然注重在外部文化环境上下功夫,将通过丰富的金融文化扩大“吸储”来源放在第一位;而农发行则把侧重点放在内部信贷管理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使命感上,以运用信贷文化规范信贷人员的管理行为、正确履行职责为第一目的。具体而言,农发行的信贷文化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

(1)突出执行政策的刚性。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必须把执行政策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农村经济与金融政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支持新农村、农村小康建设等,这是其立行之本,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办行方向始终不能动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政策指引》几经修订,都是围绕国家政策适时调整的,体现了执行政策的刚性。,

(2)凸现服务“三农”的特性。农发行信贷工作的重心就是服务“三农”,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农林牧副渔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

四、稳步推动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由来已久,但金融机构的信贷文化还鲜有人提及,对于农发行的信贷文化,更是少之又少。农发行目前处于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信贷文化就是农发行突出执行政策的刚性,凸现服务“三农”的特性,要在金融行业内保持优势地位,而且要能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其对于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良好外部形象的“金招牌”。因此,当前农发行的信贷文化,更有必要进行规划和设计,并稳步推进,把理念转化为农发行的信贷制度、流程、策略等各项行为。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超前规划,系统设计。要在农发行企业文化的架构下,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可考虑在物质、管理、精神三个层面上,由外向内,先试点后推广,分步推进:

1、信贷文化的基础是物质文化建设。结合农发行信贷文化理念,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CI 形象设计。像企业文化的“五小建设”一样,如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上要特色鲜明,在信贷产品的表述上要通俗易懂,在信贷人员的服务上要统一标准等。

2、信贷文化的落脚点是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依托学习培训逐步提高,

一是制订长期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提高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信贷人员的信用意识、风险意识、效率意识、学习意识;二是联系实际,根据需要,分年度制订信贷文化活动计划,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三是树立产品观念,即服务是产品,在服务过程中树立创品牌意识,力创“精品金融”,不断稳定和扩张市场份额,求得自身的发展。农发行信贷文化要在创新中实现品牌形象,要在创新中实现品牌经营。针对客户经理,要集趣味性、知识性、操纵性为一体;针对贷款客户要集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为一体,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信贷文化活动。

3、信贷文化的形式制度文化建设。随着政策形势变化,加强信贷制度创新,完善信贷制度规范体系,健全信贷制度运作链条,把信贷文化理念转化为制度、流程、策略等实践行为,把按信贷制度规范办事转化为信贷员工的共同习惯,推动信贷文化的认知进入“形神合一”的省悟阶段。农发行总行已经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并形成《信贷业务操作手册》,《尽职记录》、信贷核查系统的推广都无疑促进了信贷文化建设上台阶。

五、良好环境是构建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必要条件

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农发行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信贷业务与内外环境密不可分,信贷文化必须依托良好的环境来构建,因此培育良好的环境尤其重要。

一是培育和谐的群体环境。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道德标准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农发行自身特点、符合社会发展、具有时代气息的信贷文化。如果一味的强调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用道德规范来制约、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准则,就会传统有余、创新不足,不能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使信贷文化乏力无味,失去活力源泉。要通过制度建设、知识培训、激励约束,无形地培育信贷干部、职工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增强信贷团队的向心力,培育和谐的群体环境。

二是培育有序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优劣对信贷文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环境优美、有序的办公环境,能使客户产生归“家”的感觉,对促进信贷经营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外部环境的培育主要是要有个性,要有时代感,要具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时代魅力,要能体现农发行精神和风貌,并且能充分体现信贷团队凝聚力;要被认知、认同,要有一种祥和有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至高无上、向上奋发的时代气息。这样才能建立起心情舒畅、互相关爱、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序的经营秩序和良好的发展氛围。一个政府支持、部门配合、企业协调的外部环境,能使我们的信贷员有融入生活“大家”的感觉,对提高信贷业务快速有序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今年初银监会对农发行政府融资平台的整改过程中,我们有很深的感触,我们农发行的信贷政策是自上而下的,我们的业务开展也是按照年度资金计划和规划进行的,如果在此次的整改中,上级行能够同中央政府、省级和地方政府就此事达成共识,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我们基层支行的整改就水到渠成,就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业务工作,发展新业务;诸如财务挂账贷款的管理,财政补贴等方面,也有同样的功效。

六、银企共建是构建农发行信贷文化的重要手段

农发行作为承担“建设新农村的银行”职能的政策性银行,既决定了它与粮棉油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又决定了它与粮棉油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荣辱与共、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否把信贷文化建设与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有机结合起来,能否把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与粮棉油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检验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一条重要标准。特别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监管与被监管的矛盾日益突出;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出台,信贷资金规范使用,自由支配和监管使用的矛盾,银企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发行与贷款企业的良好的合作关系。要解决这一矛盾,塑造新型的银企关系,除了认真执

行政策外,还必须通过信贷文化银企共建的“桥梁”,促进沟通,达成共识。现阶段,一要结合信贷规范化管理活动,在推广网银结算、资金回笼比例、协调配合等方面与信用等级评定、综合授信活动结合起来,把企业经营数据的硬性指标与信贷管理结合起来,一年一度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的同时,也评定出重合同、守信用的贷款客户,并按此结果择优扶持,营造银企共信的氛围;二要开展评议监督。聘请地方行政长官、有关部门和企业员工为廉洁奉公、优质服务监督员,并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监督,营造银地共信的氛围;三要利用节日与贷款企业举办联谊活动,增进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信贷文化形式,充实信贷文化内容,营造银企共建的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健全的激励机制是农发行信贷文化的不竭动力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潜力的动力,是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农发行要根据现实情况研究信贷人员激励的层次、效用和方法,对单位和个体实施有效的激励,激活信贷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随着安全、社会、尊重等逐渐成为人更高层次的需求,信贷文化也将成为推进和完善农发行激励效用的载体。

一是建立严密科学的信贷文化建设量化考核机制。要结合农发行实际,与农发行当前实施的《尽职记录》、违规积分管理、信贷信息核查系统、综合报表平台非现场监管报表系统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与农发行等级行评定、绩效挂钩有机结合起来,对信贷文化建设细化考核项目、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动态检查、考核验收机制。要抓住各种可能机会庆祝、奖励、表彰员工符合信贷文化的行为。具体由人力资源部制订考核办法,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借鉴以前年度的全国信贷管理十佳行、全省信贷管理十岗百佳、信贷管理优秀能手等评比活动,以有效推动全系统信贷文化建设进程。

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专家认为:人才在工作中寻求的无非是三方面的回

报:现实收入、工作挑战、发展空间。农发行要留住并吸引信贷人才,就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优秀的信贷人才是农发行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未来希望。在现实收入方面,农发行已经推行的岗位评级,客户经理竞争上岗,岗位级别工资制,按岗取酬、绩效考核的方式效果正在逐步体现,但是还不是很明显;在工作挑战方面,要重视信贷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推行目标管理。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当每一个进入信贷工作岗位的人员开始信贷人生时,告知而且让他相信: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信贷生涯,通过他的努力,从操作型、到专业型的信贷员——一级二级三级客户经理至业务副经理,岗位相同,待遇不同,收入不同,发展也不同;经过若干年后,就有可能由业务副经理进入管理岗——副行长、行长。这样,就让每一位信贷人员都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并将个人奋斗目标同农发行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其努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与农发行价值观的统一。在发展空间方面,用业务技能鉴定和业绩考核等方法确定每个员工上岗的资格,信贷员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状况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岗位,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变对管理人员“相马”式的委任制为“赛马”式的竞争聘任制,为优秀信贷人才的成长、使用提供均等机遇,在全系统酝酿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竞争机制,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孝感市农发行2009年上半年进行公开考核选拔,选拔上岗的干部中信贷人员占比超过70%,对那些考核成绩优良但没有走上领导岗位,还通过交流、借调等方式,给予他们充分锻炼、提升素质的舞台,体现出了农发行信贷文化的魅力。

八、良好的社会形象是构建农发行信贷文化的最终目标。

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信贷文化的应达到的最终目标。农发行应树立五个形象:

一是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责任型、贡献型的形象。农发行必须树立依法经营的思想观念,在政策性银行商业化管理的进程中,制度、法规仍是调控农发行行为的准则,是调节农发行与客户、金融业同业以及农发行员工的行为规范。我国已

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需要用严明的金融法规和纪律来规范信贷经营活动。把制度和法规作为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制约信贷业务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内耗行为,有助于培养信贷员工的行为规范。

二是在客户中树立优质、诚信的形象。农发行的基本职责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粮棉油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农发行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直接影响人们对农发行的评价。信贷人员的优质服务是农发行提高信誉的重要途径,塑造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农发行信贷人员要建立“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廉洁从业、建功立业”的行为文化,在使用文明用语、改善服务态度、给客户送去真情和温暖的同时,还要提高办贷效率,给客户送去实惠。而提高办贷效率,除了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还必须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全方位地提高服务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客户对农发行的亲切感。

三是在信贷队伍内部树立爱岗敬业、勤勉高效的形象。金融业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信誉是极为重要的。信贷队伍必须重视与外部特定公众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信贷人员应快速、准确地搜集来自外部公众的信息,如外部公众对农发行的期望、意见和要求,客户的评价和投诉等;另一方面应及时、准确、有效地将农发行的信息送达公众。除了所有公众普遍关心的信息,诸如农发行的基本宗旨、经营决策、发展前景、人事变动和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外,还要根据各类公众的特殊要求,有选择地传递某些特殊信息,如向客户传递不同时期的贷款原则、审批程序等,这样农发行与客户、社会公众之间就能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关系。

四是在政府树立社会发展型、社会效益型形象。农发行政策性银行的特点是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成立之初专司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管理职能,既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逐步转型后,

国家粮棉油等储备资金的供应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支持,有效解决了粮棉油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农业增效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支持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改善了地方发展条件,通过不同时代的信贷支持,农发行的政府形象逐步提升。

五是在金融行业中树立守法经营、竞争双赢的形象。农发行既是政策性银行,也有商业性银行的共同特点,按照国家宏观政策,依法合规经营;同时,不与其他商业银行开展恶性竞争,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政策优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自身利润

树立这五个方面的形象就能够充分反映出农发行信贷文化的真谛,体现出农发行的社会责任,对国家的承诺,对客户的态度,对信贷员的关怀,对竞争的观点,也体现出农发行信贷文化的魅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城市支行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