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全区人民共克时艰、开拓奋进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苦干,全力以赴“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坚持危中求机、逆势作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两个10%、两个8%”的预期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40亿元,增长10%。区域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百亿元和三十亿元大关,达到112.3亿元和31.6亿元,增长24.5%和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556元和11318元,增长8.3%和11.8%。扩大投资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85亿元,增长29%,其中土地储备开发投资完成100亿元。建筑开复工面积达到1258万平方米。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143亿元,增长25%。工业形势企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60亿元,增长8%。旅游经营收入预计完成37亿元,增长10%。外经外贸平稳发展,预计进出口总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17.6亿美元和8800万美元,增长8%和6.2%。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二)坚持谋划长远、夯实基础,发展后劲与活力显著增强。七北路全线贯通,京北高科技产业走廊建设扎实推进。未来科技城正式落户,规划编制、村庄拆迁、项目融资等工作有序开展,14家中央企业初步确定入驻,神华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启动建设。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挂牌成立。昌平园东区、生命园二期和创新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快实施,京北物流中心、咨询产业集聚区等特色化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福田康明斯发动机、乐普医疗改扩建项目正式投产,九华国际会展中心竣工启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三一北京制造中心完成年度建设计划,中国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瑞士先正达生物技术北京研究中心、美国健赞医药北京研发及实验室生产基地等27个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制定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政策。成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1+5”文件,初步建立了发展实验室经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配套政策体系。专利申请总量、专利授权总量、技术交易总额分别达到1865件、747件和39亿元,位居全市前列。乐普医疗、探路者、北陆药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率先登陆创业板,北京利尔公司主板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深入推进,新组建了宏达兴资产经营公司。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0901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64亿元。

(三)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惠民助企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厉行节支、多方筹资,投入资金6.5亿元,出台了14项惠民助企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1+4”文件。为63家企业争取市级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资金6714万元。率先创建青年创业示范园,完善了鼓励创业的配套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45人。全面落实“六个一”社保惠民新政,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次预计达到98.9万,增长12.9%。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低保标准和新农合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慈善事

业和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成效。年初向群众承诺的19项、98件实事全部兑现。通过配备区内公交“一卡通”、实施小区水电气热路改造等举措,解决了一批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开工保障性住房125万平方米。城镇危房解危改造加快推进,翻建维修了300户农村特困和优抚家庭住房。全力帮扶企业发展,重点支持14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认定。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补贴,累计担保金额达到12.7亿元。采取将淘汰“黄标车”与福田汽车促销相结合等措施,实现了帮扶企业与促进消费的双赢。

(四)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新城控规和镇域规划全覆盖工作扎实开展,村庄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全部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城重点地区建设全面提速。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完成拆迁任务并启动建设。昌崔路、百沙路、昌平新城再生水厂、满井变电站等项目如期竣工。沙河、百善再生水厂和桃下路、水南路西延等33条道路全面开工。京包高速路六环至德胜口段通车运行。沙河巩华城征地拆迁工作有序开展,高教园区中财新校区率先入驻开学。新城东区土地一级开发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拆迁面积180万平方米,新建回(搬)迁楼95万平方米。探索建立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累计受理立案8624件。编制全区环境建设规划,城乡环境卫生实现一体化管理。环境建设和集中整治等工作深入开展。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项目正式启动,温榆河水系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快实施。阿苏卫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创建市级环境优美镇3个、文明生态村63个。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

(五)坚持城乡统筹、富民优先,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加快。全年共投入“三农”资金25.3亿元,增长35.3%。完善“一花三果”等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了百合种球国产化、柿子脱涩加工等一批新的富民产业项目。积极筹办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东部精品草莓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一场一园两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发展标准化果园3050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2万亩。制定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部分项目启动建设。山区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8212元,增长9.8%。投入6.7亿元推进110个村的“五+三”工程建设,实现农民投工投劳102万人次、增加劳务收入8099万元。大修乡村公路95公里。完成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2.5万亩。新建了一批农村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村全覆盖。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累计达到80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被确定为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成立了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全年办理涉农专项贷款7729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137个村、5472户。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开通启用。组建了全市首家农产品联销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农村集体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五步法”,“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六)坚持完善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举全区之力,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空军建军60周年的属地服务保障任务。防控甲型H1N1流感取得阶段性成果。“平安昌平”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稳,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总体稳定,安全监管防范体系更加严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行群众走访“一单式”工作法和“五访一恳谈”信访模式,妥善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成立区社会建设办,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志愿服务、社区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通过全市学习型城区先进区评估验收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考核。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服务部开业运营,上苑学校、昌平影剧

院主体工程完工,首师大附中北七家分校、区医院综合病房楼、北郊医院门诊病房楼等项目启动实施。组建成立了昌平职业教育集团。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及档案、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有序开展。“五五普法”和双拥共建工作持续深入。妇幼、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七)坚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昌平园管委会机构改革任务。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初步形成了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协调服务机制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调整组建区金融服务办、区重大办、区对外友协等机构,服务企业、群众和驻昌单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区委关于镇街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制定区镇财政体制改革方案,修订完善了镇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健全政府投融资平台,合理确定政府融资规模,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发展的资金支撑。成功举办温泉文化节、苹果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广泛宣传推介了昌平的资源和环境优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严格履行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区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了407项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政府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实现了在2008年基础上行政经费再压缩10%的目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深切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团结拼搏,是我们战胜困难、抵御风险、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昌中央、市属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驻昌部队,以及关心支持昌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很突出,科技创新潜能尚未充分释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发展环境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启“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不断加速;国家宏观调控持续发力,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目标,首都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步伐全面加快;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和落实“一三四七”工作思路,全区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前景更加清晰,基础更加牢固,后劲更加充足,即将进入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宏观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昌平自身还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总的来说,新的一年机遇空前、任务艰巨,全区上下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一三四七”工作思路不动摇,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懈怠,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精神,认真落实区委三

届九次全会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要求,紧紧围绕“一三四七”工作思路,坚持“创新强区、环境立区”,以落实“科技创新年”、“环境建设年”为主线,一心一意谋发展,开拓创新促改革,千方百计惠民生,凝心聚力创和谐,为加快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而努力奋斗。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调控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落实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投资和消费“两手抓”,着力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实力。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力度不减。深化完善“竣工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以上,建筑开复工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推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北京制造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一批优势项目,着力推出一批亮点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后劲项目,力争早完工、早投产、早见效,切实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借助未来科技城落户的集聚效应和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政策,力求在引进高端产业项目、上下游配套企业和知名企业地区总部上取得突破。用足用好国家和市政府的各项投资举措,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继续储备和实施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建立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社会资本有机衔接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多渠道集聚发展资金。坚持“多储快供”,把握好土地供应节奏,力争全年土地储备开发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探索建立产业用地和开发用地储备的平衡互补机制,抓紧启动一批产业用地储备项目。

规范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消费较快增长。以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为重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突出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大力开发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消费市场,提升特色消费水平。精心办好温泉文化节、苹果文化节、北京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等大型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推动体育文化等消费持续增长。推出昌平旅游“一卡通”,加强旅游整体宣传推介,积极促进旅游消费。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保持房地产等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做好各类工业品下乡、以旧换新等专项工作,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全面落实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比重,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帮扶企业持续发展,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全面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帮扶重点进一步转到“促强”上来。巩固企业综合服务和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上项目、扩规模、调结构,加快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完成百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50个以上。抓住国家推出创业板、中关村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金融改革试点等机遇,探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健全政企互动机制,认真研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实施符合昌平实际的规模企业培育计划,逐步造就一批对经济增长、财税增收和群众就业具有突出贡献的大企业集团。深化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探索区属国企与驻昌央企、大型民企融合对接的有效途径,

促进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把调结构、上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经济发展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

高举科技创新旗帜,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大会各项部署,以发展实验室经济为着力点,坚持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活动,全面打造京北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立集风险投资、科技研发、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努力推动符合昌平产业定位的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产品就地转化。支持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水平。确保完成10个产学研一体化项目。重点为北科大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等项目做好服务,继续争取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基础设施项目落户。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和北京市“海聚工程”等政策措施,探索创新聚才、育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加快构筑首都人才新高地。

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打造京北高科技产业走廊。努力破除束缚产业发展的行政区划、地域观念等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整合、壮大和提升重点产业功能区。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统筹海淀、昌平资源、建设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大机遇,抓紧做好相关园区的规划调整、产业用地储备等工作,争取将行政区域内、六环路以南至七北路沿线的平原地区全部纳入中关村核心区政策覆盖范围。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推进未来科技城建设,确保征地拆迁工作按期实施,农民回迁楼、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全面开工。按照“一城带两镇”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促进未来科技城与周边镇域在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机衔接。紧紧围绕中关村“一核两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扎实推进昌平园东区、生命园三期和创新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快打造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宏福创业园、国际信息园、咨询产业集聚区等园区的发展水平。 坚持走高端发展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深入对接全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立“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力争在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中抢占制高点。坚持以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功能区为依托,进一步强化能源科技、现代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主导地位,促进工业经济扩大规模、优化升级。坚持以新兴产业、新型业态优化提升服务业,大力发展适合昌平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总部实体经济。紧抓中国移动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的契机,着力吸引其战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和关联项目入区,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旅游经济集团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重点做强以九华山庄、温都水城为代表的旅游会展业,做实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户外体育休闲运动集聚区,努力形成旅游会展、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多种产业互促共融的发展新模式。加快京北物流中心建设,编制完善物流配送重点设施布局规划,促进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业。坚持以设施农业为龙头,以“一花三果”为主导,继续做精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释放世界草莓大会的会展效应,广泛聚集先进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加快树立一流新城形象

坚持大手笔规划,高品位设计,大力度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构建一流的现代

化宜居宜业新城。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营造高尚城市文化。认真实践商务花园城市建设理念,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高标准编制和完善新城各方面规划。突出抓好重点地区的控规编制和城市设计。筹建城乡公共艺术委员会,按照“厚重、大气、简朴、自然”的要求,着力提升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展现昌平城乡特色风貌。严格规划实施与管理,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力争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年底前开通运营,抓紧启动昌平线二期征地拆迁。积极谋划和推进轨道交通辐射区域的开发建设,确保地上、地下、周边同步到位。按照“打通大动脉、连接小动脉、促进微循环”的原则,围绕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道路建设统筹,加快打造对外交通联络线。突出抓好未来科技城和世界草莓大会涉及的8条道路,力争年内全部开工。认真做好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有机接驳,积极构建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启动实施松兰堡、流村、桃洼变电站等一批供电项目。稳步推进沙河巩华城和新城东区的土地一级开发。加快沙河高教园区高校新校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做好对已入驻师生的服务保障工作。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打造绿色宜居环境。巩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太平郊野公园、中直渠治理等重点工程。落实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任务,加快推进马池口再生水厂、蔺沟水网等项目。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抓紧启动阿苏卫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能源科技企业集聚的优势,持续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企业试点。大力开展“全民绿色”行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以上。

加强城乡管理工作,提升环境秩序水平。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区和“迎奥运”、“迎国庆”环境建设成果,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环境建设规划,细化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加快实施主要交通干线和重点地区周边的环境提升工程。持之以恒地开展整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盗采砂石、环境脏乱等专项工作,坚决防止顽症痼疾反弹。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着力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切实做到“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强化水电气热路等城市生命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一项长期重大任务,切实加大统筹力度,努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用足用好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紧抓市委、市政府推广城乡一体化试点经验的机遇,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全面推动东小口、回龙观地区的整治改造和配套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市级挂账难点村的综合治理,抓紧研究推进剩余村庄的“整建制”拆迁改造。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发展产业和稳定农民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争取配套改革政策支持,尽快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结合实际探索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土地利用、拆迁补偿安置新模式。规范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建租赁房、商业用房发展房产经济。重点鼓励两个地区依托大型社区和相关产业功能区,因地制宜发展适宜产业,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利益不受损、增收有保障。

落实镇街功能定位指导意见,着力促进镇域创新发展。巩固区镇财政体制改革成果,强化对镇街经济社会发展的分类指导和个性化考核,切实增强镇域发展活力。结合实施土地储备和推进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充分利用“三定三限”等政策,以农民合法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力争全年完成拆迁面积18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回(搬)迁楼100万平方米以上。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和筹办世界草莓大会的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调整完善镇域规划,加快推进各具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继续抓好南口、阳坊等镇的城镇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强化部门联动配合,全力落实世界草莓大会各项筹办任务。高标准建设东部精品草莓产业基地,抓紧启动“一场一园两中心”项目和整体环境建设工作。积极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试点,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新发展标准化果园4500亩,力争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2万亩以上。着力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启动中国现代食品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小汤山农业园高科技农业项目引进和落地。采取建立草莓医院、田间学校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沟域经济,突出抓好高口等沟域的规划建设,逐步打造一批标志性旅游名沟。全面完成新农村“五+三”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五项基础设施”全覆盖。继续实施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3万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累计达到100个,启动林权制度改革的村达到50个。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深入落实“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认真做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和第三轮对口支山收尾工作。

(五)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积极创建“和谐昌平”

坚持以实施“四大行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

加快推进“全民学习”和“全民健康”,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巩固学习型城区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全民学习我参与、全民学习我行动”系列主题活动。落实“全民健康”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广泛开展各类医疗保健行动,精心办好一批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推广项目。对中小学生及特定人群实行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常见病免费体检和肺结核病免费筛查。加快培育优质服务资源,全面抓好北大国际医院、安贞医院昌平分院、城关小学等在建项目,力争小汤山中心小学、清华长庚医院等项目年内开工。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加快推进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抓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一批基层科技文化服务设施。启动36个社区用房规范化试点。广泛开展服务下乡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积极鼓励“全民创业”,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巩固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1+4”文件,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以上,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7000人以上。依托昌平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创新就业培训和服务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加快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深化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扩面。落实低保边缘人群救助政策,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廉租房、限价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城镇危房解危任务。围绕就学、就医、就业、

出行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认真办好一批实事项目。

深入推进“平安昌平”建设,巩固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力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科学预防各类重大疫情和动植物疫病。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应急管理平台,不断增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防火、防汛、防震减灾等工作。巩固群众走访“一单式”工作法和“五访一恳谈”信访模式,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快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慈善公益、扶老助残等社团组织。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全面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及档案、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努力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区“五连冠”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六)推进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以“定位准、职能明、责任强、效率高”为目标,全面落实“环境建设年”要求,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优化发展“软环境”为核心,着力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关注热点、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适时推行由中介机构对政府部门实施考评,切实做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四个明确。深化完善“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协调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常态化、长效化。发扬“上山、下乡、进村、入户”的精神,继续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努力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二是以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为重点,探索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扎实做好后续管理工作。探索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启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着力优化结构、理顺关系、转变职能。扩大昌平园管委会机构改革成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入园企业的服务。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按时、高质量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三是以建设政务服务平台为着力点,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完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模式,积极推进区镇村“一站式”服务相互衔接和上下互动,继续筑牢以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发挥好区金融服务办、高校服务办等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驻昌中央和市属单位、部队、高校、科研院所的服务,密切和扩大与各单位的交流合作。

四是以发展电子政务为突破口,积极创新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标准编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积极推行网上互联审批。成立公众服务呼叫中心,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诉求表达机制。统筹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打造“数字昌平”。增强政府全体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创新意识,努力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为电子政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各位代表,今年区政府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将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努力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统筹性。衷心希望各位代表和全区人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虚心听取,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

各位代表,“十一五”决胜之年已经到来。面对发展的新形势、群众的新期待,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展望昌平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 我们信心百倍、激情满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为加快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而努力奋斗!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