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要点

第一组:人生感悟

一、《文言文两则》

1、《学奕》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奕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奕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是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学奕》译文:奕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奕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奕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4、《两小儿辩日》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二、《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三、《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

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客服依赖性对人的重要意义。

四、《顶碗少年》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五、《手指》是丰子恺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也就是“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

六、《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七、《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其他戏种有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等。

八、《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竹楼是傣族人们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其他民居还有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重庆的吊脚楼等。

九、《和田的维吾尔》向我们介绍了维吾尔人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的天性、能歌善舞的性格特点,文章运用了对比、反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三组: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十、《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本文采用倒叙的写法。

十一、《灯光》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本文也采用倒叙的写法。

十二、《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属于议论文。

十三、《一夜的工作》作者何其芳,文章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本文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

十四、《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丹麦作家安徒生,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有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第一个幸福的含义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的含义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十五、《凡卡》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俄国作家契诃夫。本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本文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

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十六、《鲁滨孙漂流记》是一篇长篇小说,作者英国作家笛福。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

十七、《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篇长篇小说,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其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汤姆的性格特征是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第五组:科学精神

十八、《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

十九、《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二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本文的写作方法是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二、运用事例,证明观点。三、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本文告诉我们的科学精神是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

二十一、《我最好的老师》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