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意义

第9卷第1期

2009年2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 9N o . 1

Journa l of G uangdong U ni vers ity o f Techno l ogy(Soci a l Sciences Editi on) Feb. 2009

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意义

李 琳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纵观历史, 各哲学派别对待幸福问题的总态度可集中地表现为:享乐主义幸福观、禁欲主义幸福观、功利主

义幸福观, 但究其实质, 却都未能给出幸福内涵的满意解答, 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始终困扰着人类。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 幸福问题更成为日渐富裕起来的人们所思考和追寻的焦点, 因而本文试图反思历史上主要幸福观的思想本质, 界定幸福的内涵, 倡导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人们追求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幸福观 享乐主义 禁欲主义 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B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 (2009) 01-0051-04

一、历史上主要的幸福观

1. 享乐主义幸福观

享乐主义主要观点是: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尘

世生活的快乐, 即现时精神和物欲的满足。人一生是如此短暂, 及时行乐才不愧对人生。西方享乐主义始祖伊壁鸠鲁说: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

[1]

发, 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 17-18世纪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说: 快乐和痛苦永远是支配人的行

[2]

动唯一原则。 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费尔巴哈认为一切人, 甚至一切生物, 其终极目的都是在追求快乐和幸福, 一个幼虫经历了长时间的寻觅和紧张的流浪以后, 终于安息在它所期望的适宜于它的植物上, 是什么驱使它采取行动, 是什么促使它作这样的苦难的流浪? , 那就是 对幸福的追

[3]

求。 同时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有追求幸福与感官上的快乐欲望, 大胆提出 我欲故我在 。在古代中国, 魏晋时代 列子 杨朱篇 写道: 十年亦死, 百年亦死; 仁圣亦死, 凶愚亦死。 人生有限, 活着应不失时机地享乐, 为美厚尔, 为声色尔 ; 人生别无他求, 为欲尽一生之欢, 穷当年之乐, 惟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 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 近代康有为大声疾呼: 普天之下, 有生之徒, 皆以求乐免苦而已, 无他道矣 , 夫天生人必有情, 圣人只有顺之而

[5]

不绝之。 严复提出, 人皆避苦趋乐, 凡属生人, 莫不有欲 。

2. 禁欲主义幸福观

禁欲主义主张最高的幸福在于精神。其根源在

收稿日期:2008-06-16

[6]

[4]

于人们曾极力想通过欲望满足来实现对幸福的体

验, 却发现欲望的满足通常无法穷尽, 通过欲望的满足最终无法达到幸福。因此, 须抛开一切欲望去追求精神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在西方, 柏拉图说: 每种快乐和痛苦都是把灵魂钉住在身体上的钉子。 埃皮克蒂塔认为: 使人扰乱和惊骇的不是物,

[7]

而是对物的意见和幻想。 禁欲主义认为肉体的物质欲望是卑贱的, 那是幸福的桎梏。视肉体为尘土和灰烬, 肉体只不过是背负着灵魂的一头 驮载的驴子 。中世纪神学倡导:人的最高幸福在来世, 尘世幸福绝不是最终目的, 更不是最幸福的, 它只是达到来世幸福天堂的手段和阶梯。 人们在尘世的幸福, 就其目的而论, 是导向我们有希望在天堂中享受幸福生活。 人在尘世生活之后还另有命运, 这就是他在死后所等待的上帝的最后的快乐。 在中国, 先秦思想家主张安贫乐道, 认为恬淡寡欲, 节制自足就是幸福。老子: 少私寡欲, 见素抱朴 , 孔子: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 不必强求; 一箪食, 一瓢饮 足矣。孟子 养心莫善于寡欲 。庄子 人为物役 以人顺物 堕肢体, 默聪明离形去智 。禅祖慧能 菩提只向心觅, 何苦向外求? 宋明理学二程: 人心私欲, 故危殆; 道心天理, 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朱熹: 圣贤千言万语, 只教人明

[10]

天理, 灭人欲。 革尽人欲, 复尽天理 。王阳

[11]

明: 学者学圣人, 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 其宗旨:存理灭欲才是幸福之所在。

3. 功利主义幸福观

功利主义主要思想是 趋利避害 。17世纪英

[9]

[8]

作者简介:李 琳(1968-), 女, 汉族, 讲师,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历史哲学。

51

哲学:

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意义

国霍布斯认为 趋利避害 是人的本性, 这一本性决定了追求利益成了人类一切行为的目的和归宿。荷兰斯宾诺沙认为 相害取小, 有利取大 是人的行为准则。法国爱尔维修认为, 人的判断和行为受利益支配, 最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是一切法律的基础。19世纪边沁说: 所谓功利, 意即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 由于这种特性, 该外物就趋于产生福泽、利益、快乐、善或幸福。或都防止对利益攸关之当事者之祸患、痛苦、恶或不幸。

[12]

享乐主义以个人利己主义为出发点来追求个人幸福是片面的, 事实上也是行不通的。在阶级社会里, 享乐只能是少数有钱阶级的特权: 享乐哲学一直是只有享有享乐特权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巧妙的说法, 至于他们享乐的方式和内容始终是由整个制度决定的, 而且要受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影响, 则已经不用说了; 一旦享乐哲学开始妄图具有普遍意义并且

宣布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人生观, 它就变成了空话。

[14]

人生

享乐主义在本质上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恩

追求快乐的根源在于利益的满足。密尔强调功利主义就是 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成比例; 行为的非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成比例。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苦; 不幸福是痛苦和丧失掉快乐。

[13]

格斯说: 享乐哲学是随同封建主义的崩溃以及封建地主贵族变成君主专制时期的贪图享乐和挥金如土的宫廷贵族而产生的。

[15]

享乐主义把人的劳动

中国, 功利主义思想也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出过 志功合一 的功利思想; 以后法家提出过权力功利主义; 北宋李觐的 利欲可言 ; 王安石的 理财乃所为谓义也 ; 南宋叶适的 以利与人, 而不居其功, 故道义光明 ; 清朝颜元的 正其谊以谋利, 明其道而计其功 ; 近代以龚自珍、康有为为功利主义

思想的卓越代表。功利主义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下愈演愈烈, 它以经济增加以及事业成功为鹄的。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后, 对等级特权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金钱的追求, 形成了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商业社会规则, 金钱成了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价值尺度, 高科技发展制造出大量奢侈品, 更加刺激了人们的金钱欲和权力欲, 对金钱数量的追求几乎变成现实生活的全部意义。

和创造活动排除在人生意义之外, 单纯地追求肉体感官方面的满足: 把丑恶的物质享受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 毁掉了人的一切精神内容。

[16]

吃、

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本能, 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活动, 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唯一的终极的目的, 那么在这种抽象中, 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17]

而且一旦全社会都追求享乐, 享乐也

就成为空谈。

功利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反映, 当然是以维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秩序为出发点的。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文中说: 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至今日的动力, 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财富, 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人的财富, 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

[18]

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

二、反思各类幸福观

每一种哲学都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生问题的探讨。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在社会各个时期都有表现, 对社会各阶级产生着独特的影响。但是, 它们能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 则是因为制约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

禁欲主义是人类物质生产能力相对低下时期的产物, 它只在人类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状况下占据统治地位, 也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而逐渐消亡。禁欲主义鄙视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只讲求精神满足。这种精神满足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 结果并没能使人们体验到多少幸福, 而其真正的后果是严重扭曲了人性, 甚或造成对人性的残害; 加之, 其虚伪性也略见一斑:对民众要求窒欲, 自身却在倾向另一极端 纵欲。

主义精神 一书中, 马克斯 韦伯大量引述了美国早期著名科学家本杰明 富兰克林对一些青年企业家所讲的带有训诫性的话: 时间就是金钱 、 信用就是金钱 、 金钱具有繁衍性 、 善付钱者是别人钱袋的主人 韦伯认为富兰克林说的全部内容是指:在现代经济制度下, 挣钱是人类能力、美德的表现; 目的在于弘扬挣钱不仅是一种发迹的方法, 更是一种精神气质; 获利并非是满足个人物质需要的手段, 而是最终目的。把获利认作人生最终目的是为资本主义金钱盘剥关系做理论辩护, 这种对实际利益的算计超过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尊重, 人变成了实现利益的手段。 人竟被赚钱动机所左右, 把获利作为人生最终的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 从一种朴素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

[19]

功利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把人看

第9卷第1期

2009年2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 9N o . 1

Journa l of G uangdong U ni vers ity o f Techno l ogy(Soci a l Sciences Editi on) Feb. 2009

作目的本身, 在一个公共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里, 人们将发现较难信任自己的价值。

[20]

幸福不仅是静态的享受, 更是动态的创造过程。享受并不是幸福的全部内容, 幸福的人不是不用干活的人, 而是不断追求有创造的人: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

[22]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集中体现为三大统一: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相统一, 享受和创造相统一, 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

1. 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在本质上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人不但是生物性、社会性的存在, 也是精神性的存在。幸福既不是超验的纯粹的精神体验, 也不是单纯的肉体感官满足。作为人, 除了外在的物质生活, 还有内在的精神生活。恩格斯说:人 他需要和外部世界来往, 需要满足这种欲望的食物、异性、书籍、谈话、辩论、活动、消费品和操作对象。

[21]

在创造中, 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

的需求才能得到完满。本质上享受只是暂时的放松, 幸福则是人们在投入精力和感情后的深刻体验; 最后, 唯有创造是幸福源泉。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 只有创造才能给人精神上的最高享受。创造使劳动者在 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 , 感觉到个人的乐趣

[23]

创造的精神享受是创造者莫大的幸

福, 这种幸福比其他幸福更深刻、更充分、更持久。创造对人生的意义在于:人不是因为有生命而不得不生活, 是因为有生命而拥有生活; 生命的意义不在

为生活而生活, 而在于创造生活。在创造过程中, 创造者不仅体验到生命的充实感、意义感, 更能超越现时、超越自我, 使生命得以连续和延伸。

3. 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个人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追求, 视物质利益为追求幸福的保证, 并辨证地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邓小平说 不讲多劳多得, 不重视物质利益, 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革命的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没有革命的精神将没有革命的行动, 但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 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论。

[24]

其中罗列的八项内容既有物质性的又有精神性的, 想获得现实意义上的幸福就不单要有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也需要有精神境界的追求。幸福是作为对生活的整体性感受和评价, 总是植根于现实又关注着人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理想是人最高的奋斗目标, 是人对未来生活的合乎规律的向往。

理想决定着人生主题的发展趋势, 人在向理想迈进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幸福的各种因素:理想不仅是理性化的, 而且还总是携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寄希望于未来, 对生活热情地向往希望, 激起人浓烈而丰富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 幸福可以说是实现了的或者是尚未实现的希望, 是人对理想和目标的不懈追求。理想作为人的需要, 又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 理想和目标越崇高, 精神领域和内容就越宽广, 精神感受就越快乐, 为达到预期的目的意志和毅力就越坚强, 在前进道路上体验到的幸福越强烈、深刻。

2. 享受和创造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肯定享受并不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正当权利, 只有劳动人民才能真正有权享受自己创造的劳动果实。首先, 创造是享受的前提, 享受是创造的结果。只有先创造, 后才有享受的可能, 享受层次的高低也是由创造性劳动所决定的。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就是劳动, 劳动使人类不断地实现着对外界和自身的创造:劳动创造了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更创造了能领悟幸福的精神境界的主体; 劳动把人提升为天使, 又能让天使充分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其次,

恩格斯说:

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生而就有的 , 而追求幸福欲望的 绝大部分要靠物质手段来实现, 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理想的权力来满足。

[25]

如果视个

人利益为一切行为的目的和归宿, 极易导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个人利益的一味追求必然导致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社会整体利益定会遭到损害,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效率, 还会迷失方向。 风气如果坏下去, 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会在另一方面变质, 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 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26]

整体利益是个人共

同利益的集体, 是个人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体现, 关注整体利益就是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发展; 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健全发展的基础, 它能肯定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追求, 并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个体利益的发展; 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又为整体利益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相互竞争、彼此发展的状态下, 既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从而

53

哲学:

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意义

[6]张锡勤, 等. 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69-70, 91

[7]恩斯特 卡西尔. 人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 1963. 34[8]阿奎那.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马清槐,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 83, 86-87

[9]程 颢, 程 颐. 二程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56[10]黎靖德. 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33[11]王阳明. 传习录[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1. 11

[12]边 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M]//周辅成.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

(下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212

[13]约翰 穆勒. 功利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 7[14][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89

[1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636

[1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94

[18][2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 173, 264[19]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 1987. 37[20]约翰 罗尔斯. 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173

[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31

[2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7

[2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927

[2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136

[2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54

在根本上也为整体利益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两者共存共荣相互促进, 两者在终极意义上是一致的。

四、结语

综观各个哲学在幸福问题的主要论证, 只有马

克思主义幸福观汲取了传统幸福观合理因素, 辨证地结合了各种幸福观理论之中的有效成份, 从而也较完整和深刻地挖掘出幸福的具体内容和实质。其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从人类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关注的是人民的苦难, 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幸福实现。因此,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种更贴近现实的人生哲学, 内容上更为科学, 更能集中地理解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 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人生, 会更有利于人们达到幸福愿望的实现。本文通过论证, 为人类追求幸福提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正确合理的理论依据, 进而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辅成.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上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103

[2]北京大学哲学系.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497

[3]选集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 [M].荣震华, 李金山, 译. 北

京:三联书店, 1962. 535-536

[4]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 [M].荣震华, 王太

庆, 刘 磊,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591[5]康有为. 大同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6. 6

The Si gn ificance of Pro moti ngM arxist V ie w of Happiness

L I L i n

(Schoo l of Human ities , South Chi na A gr i cultural U nivers it y , G uang z hou , G uangdong , 510642, P . R. Ch i na)

Abst ract :A co mprehensi v e survey of the h istory sho w s that the attitudes o f a ll schools o f philosophy to w ar ds happ-i ness genera ll y fa ll i n to such categories asH edon is m happiness outlook , Asceticis m H appi n ess outlook and U tilitar-i an is m happiness outlook . ButW hat s happ i n ess ? H o w to go after i? t These questions have been puzzling hum an because no one has ever found a satisfactory ans w er . W 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 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 i n today s society , happ i n ess has obviousl y beco m e the focus for w el-l to -do peop le to consider and pursue . Th is paper re flects upon the m ain happ i n ess outlooks in histo r y , defi n es happ i n ess and to supports t h e M arx ist v ie w o f happ-i ness as gu idance for peop l e to go after their o w n happi n ess .

K ey w ords :M arx i s m; v ie w o f happ i n ess ; hedon is m ; asceticis m; utilitarianis m;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庞龙斌)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