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_陈友华

2003年1月Jan. , 2003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19卷 第1期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 anagement Vol. 19 No.

1

人口研究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陈友华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在对南京市老年人口的文化构成与婚姻状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对未来人口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 并就数量、性别年龄结构、文化构成、预期寿命及社会经济意义等方面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 预测; 文化素质; 预期寿命; 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C924.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2X(2003) 01-0009-04

Abstract:Based on the fifth nationwide census in 2000,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and marital sta tes of aged people in Nanjing. Then it forecasts the futur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its amount, sex and age struc ture, cultural state, life expectancy as well as social and econom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Aging of Population; Aged Population; Forecast; Cultural Quality; Life Expec tancy; Nanjing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各国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出现了持续下降, 期望寿命一再延长, 其结果是人口出现老龄化, 并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鉴于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的社会经济后果,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并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1-3]。笔者利用南京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对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等, 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期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帮助。

一、老年人口状况

1. 老年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特点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计746835人, 占总人口的12. 19%。按照联合国给出的标准, 南京市早已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行列。由于死亡率性别年龄差异因素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 老年人口中以女性居多, 南京市的情况也不例外。在2000年的746835位老年人口

中, 老年男性有361599人, 老年妇女有385236人, 性别比为93. 86。分年龄考察, 低龄(60~69岁) 、中龄(70~79岁) 与高龄(80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分别为429604、250249与66982人, 分别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57. 52%、33. 51%与8. 97%。

2. 老年人口的婚姻状况

受结婚年龄与预期寿命性别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男女老年人口婚姻状况之间通常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一般情况下, 虽然在老年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加, 男女已婚有偶比例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 但相对于老年男性人口而言, 老年女性人口已婚有偶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得速度更快, 以至于男女老年人口已婚有偶比例之间的差距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速扩大, 男性老年人口已婚有偶比例高于或大大高于女性老年人口已婚有偶比例, 南京市的情况也不例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南京市60岁及以上男性与女性人口已婚有偶比例分别为81. 35%与58. 25%, 男性比女性高出23. 10个百分比点(见表1) 。由于女性老年丧偶率高, 因此, 老年妇女问题往往随着配偶的离去而变得更为突显, 社会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

[收稿日期]2002-10-08

[作者简介]陈友华(1962-) , 男, 江苏如东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哲学博士, 从事社会学、人口学与社会工作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表1:200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未婚已婚有偶离婚丧偶

合 计1. 4069. 441. 0228. 14

男2. 6681. 351. 5614. 44

女0. 2258. 250. 5141. 02

受人口迁移与建国后持续近10年的我国第一次出生高峰因素的影响, 在2000年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时, 40~59岁人口数量较多(与其他年龄组人数相比) , 这部分人将在未来20年时间内陆续进入老年人口行列,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也将呈现出持续快速的上升趋势, 到2020年时, 60

岁及以

3. 老年人口的文化构成

老年人口的文化程度对老年人口的经济状况及晚年生活质量等均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 由于历史的原因, 2000年时南京市老年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 /重男轻女0等因素导致以往男女在受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 ) ) 女性老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例大大高于男性人口所对应的比例, 而小学及以上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见表2) 。

表2:200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重(%)

图1 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变动趋势

上老年人数将是2000年时的一倍多(见图1) 。在此

合 计40. 9728. 5813. 868. 797. 79

男20. 4636. 6620. 0111. 4511. 43

女60. 2221. 008. 096. 314. 38

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

小学初中高中(中专) 大专及以上

期间, 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未来的20年时间内, 0~14岁少年儿童人数与比例稳中有降; 15~59岁劳动年龄人数与比例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基本稳定不变, 而第二个10年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与比例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倾向。到2020年时, 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到24. 18%(见图2)

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为了对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我们对2020年前南京市人口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在实际预测过程中所需的生育模式、死亡模式与死亡水平直接来自南京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鉴于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得到的南京市生育率过低, 因而笔者在实际预测过程中对南京市妇女生育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而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口的预测是建立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40岁及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不再随年龄而变化的假设基础上的, 虽然这一假设并不完全符合实际, 但相信40岁及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在未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也是笔者为什么仅预测到2020年的原因) , 因而在此假设基础上预测得到的各种文化程度老年人口数应该是基本可信的。此外, 作者在预测过程中未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从预测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

¹

¹

图2 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21老年人口高龄化发展迅速

老年人口的年龄跨度非常大, 而不同年龄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可能是很不相同的。例如60多岁的老年人一般都还有工作能力, 而80岁以上老年人可能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 最需要家人或社会的照顾, 而庞大的高龄老人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鉴于上述情况, 按年龄对老年人口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老年人划分成年轻老年

详见陈友华.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 ) 以南京市为例. 2002年两岸四地社会福利学

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香港:中华文化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 2002. 240-248.

人(60~69岁) 、中年老年人(70~79岁) 和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 三类。在21世纪开始的20年时间内, 南京市60~69岁年轻老年人数呈现出先慢后快、加速上升的趋势, 70~79岁中年老年人数稳步增加, 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数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到2020年时, 60~69岁、70~79岁与8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将分别是2000年时的2. 02倍、1. 89倍与2. 84倍。受各年龄组老年人数发展速度不一的影响, 老年人口内部的年龄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预计将由2000年时的8. 97%增加到2020年时12. 44%。南京市人口在不断老化的同时, 老年人口内部也存在不断老化的倾向,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见图3)

达国家相比, 在2000) 2020年间, 无论是从少年儿童抚养系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还是从总抚养系数看, 南京市都处在很低的水平, 这是否意味着在2020年前南京市人口负担真的很轻? 对此我们还需作进一步的分析。受城乡分体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影响与限制, 依据人口普查登记(常住人口) 资料计算得到的人口抚养系数与实际人口抚养系数间存在着一定的错位, 特别是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尤为明显。由于农村年轻人口的流入和早年流入城市的农村较年长人口的重返农村, 因而以常住人口作为登记口径的人口普查资料所得到的城市人口抚养比可能低于实际水平。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有理由认为南京市无论是少年儿童抚养负担、还是老年人口抚养负担都要比人口普查资料所显示的要略高一些。

41老年人口文化素质迅速提高

正如不同年龄老年人口对社会的需求会很不相同一样, 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或社会经济地位的老年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水平、经济承受能力、思想观念、甚至行为方式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他们的需求也因此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时必须考虑的。但遗憾的是, 我国以往对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的研

图3 南京市各年龄组老年人数变动趋势

31抚养比快速上升

人口老龄化的后果之一是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在未来的20年时间内, 南京市少年儿童抚养比的变化比较复杂, 在经历头几年的持续下降后, 大约从2008年开始将经历为期近10年的持续上升, 大约从2016年开始转呈下降的趋势。与此不同的是老年人口抚养比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受少年儿童与老年人口抚养比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影响, 南京市总抚养比在21世纪将经历头几年的稳步下降后, 大约从2006年开始转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见图4)

究中几乎忽略了不同社会阶层老年人口间需求的巨大差异和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或社会经济地位主要取决于其收入、受教育年限和职业类型, 而这三者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此, 我们着重从文化程度角度来对南京市老龄人口作进一步的分析。2000) 2020年间, 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随文化程度变化的情况很不相同。由于文盲半文盲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年以上、特别是老年人口中, 随着原有老年人口的消减和新进入的老年人口, 老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逐渐缩小, 呈快速下降的趋势, 到2020年时, 文盲半文盲人数只及2000年时的62. 47%; 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老年人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到2020年时, 小学、初中、高中与大专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分别是2000年时的2. 11倍、4. 12倍、5. 00倍与2. 28倍。总体上看, 南京市老龄人口文化素质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内将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提升(见图5) 。

5. 老年人口寿命不断延长

图4 南京市人口抚养比变动趋势

如果仅从数值上看, 与全国其他地区或西方发

与中国其他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 南京市在未来几十年时间内老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目前

较高的基础上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见图6) 。

与以往相比, 现今的老年人比以往任何时期老年人的健康化程度要高, 受教育时间更长, 而且经济状况更好, 因而存活的时间将更长。2020年时南京市存活到65岁的人口中, 男性与女性预期可分别再活16. 11年和19. 36年。在2000) 2020年的20年时间里65岁男女人口的平均余寿将分别

图5

南京市各种文化程度老年人数变动趋势

提高1. 22与1. 40年。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养老的时间将越来越长。

[参考文献]

[1]于学军. 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5.

[2]谢联辉, 宋玉华. 全球行动) ) ) 迎接人口老龄化(联合国老龄话题文件总汇) [M].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8. [3]姜向群, 杜鹏.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

图6 南京市人口65岁时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的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0, (2) .

(上接第8页) 居民委员会负责; 三是机关、部队、国营企事业单位内的临时工, 这部分人应由用工单位负责。

2. 在大城市的周围建设次级发展中心

在市郊城乡结合部兴建大型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等, 建设次级发展中心; 采取经济政策, 鼓励流动人口向城郊分散, 逐步发展/卫星城镇0, 缓解流动人口对大城市的压力。

3. 从有利于流动人口活动出发,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要考虑流动人口的增长趋势和活动规律, 规划和建设各种适合流动人口活动的场所, 包括住宅、商业、交通、邮电、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 为流动人口的正常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4.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建立/单位负责、社区管理0新体制; 改革以户籍人口为主的管理模式, 实现现居住地管理, 把计划生育纳入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强化行政手段控制的基础上, 完善法律手段, 改革经济手段。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应在完善政策管理的基础上, 逐步向法制管理转化。要在国家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6的原则基础上, 进一步制定规范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地方法规。同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要运用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经济手段约束流动人口的生育, 要渗透到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 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与经济收益挂钩。在这方面也要制定相应条款和法规, 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 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2]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统计年鉴2001[K].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3]回良玉. 在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口理论与实践, 2000(专) .

[4]可持续发展中的江苏人口课题组. 可持续发展中的江苏人口[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2.

[5]朱农, 王冰, 等. 长江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M]. 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9.

[6]陈惠仁, 等. 苏南人口现代化问题[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