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

专业:电 子 商 务

学号:[1**********]

试论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必要性

《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就业同样如此。但实际上,当站在就业的十字路口时,很多大学生却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大学期间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规划与准备。

1.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9月4日报道,今年暑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和法学院的学生对江苏省10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接近63%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有模糊的打算,22.8%的人有明确规划,12.2%的人没有任何打算。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职业指导研究中心主任顾雪英认为,由于缺乏理性的职业规划,不少学生都在盲目求职。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研问卷,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如在回答“你了解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吗”的问题时,有29.6%的人曾经向业内人士咨询过该行业的情况;有17.9%的人认为自己进入的行业是个热门行业,前景乐观;还有更多的人“没有研究过”,比例高达52.8%。① 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部分学生对以后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2.原因分析。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普遍薄弱,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职业规划行业才刚刚起步,缺少相应的服务机构或组织。2005年,我国获取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足3000人,加上职业指导师这一级人员,不过1.6万余人。也就是说,美国一位职业咨询师平均面对1250人,而我国一位指导师平均要面对8.5万人。② 在发达国家,职业规划已经成为一项产业,每3000名求职者有一名职业规划师。据一份调查显示,每年有近300万人到上海求职。如果按照国外的职业规划师与指导人员的平均服务人数进行计算(3000名求职者有一名职业规划师),上海至少需要一万名以上的职业规划师。③ 另一方面,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几近空白。国内的高校也有就业办公室这样的机构,但只是提供就业信息和办理手续,尚不能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实际上,一个优秀的职业指导师应该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相关经验,全面掌握大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动态,包括各个行业发展、各种专业岗位、各个年龄层次、各种学历层次等供需情况,并能预测出某一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给求职者提供具体的信息。报纸、图书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并不能够算作“专业的职业指导”,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得的职业指导主要来自于此。由于意识和资金的匮乏,多数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尚属萌芽,有的甚至一片空白。

3.众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和重要意义尚不明晰。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一项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④ 即使对职业规划有设计,也未免又过于理想化。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还停留在理想层面,目标远大但缺乏可操作性。

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产生的不利影响

专家认为,由于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可能出现盲目就业的现象,从而引发一些不利影响。一是降低要求,先求就业。一些高校迫于就业率的压力,大力宣传“先就业后择业”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得大学生对职业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低。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许庆红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确实能让大学生应对严峻的就业考验,但职业生涯前期的无谓尝试造成时间浪费。他认为,大学生缺少的不是职业能力,而是职业意识。⑤ 二是大学生希望每个岗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认为拥有的技能越多越好,甚至提前参加一些完全属于不同领域的技能层面的培训。部分大学生盲目地把证书作为求职的敲门砖,认为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同时又有一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受欢迎。但是,用人单位对此不以为然。江苏省某家电连锁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证书的价值已经降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本意。因此,与证书相比,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⑥ 三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弱,其职业稳定性不强。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大多在1~3年。当被问到“你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1.3%的人回答1~2年,34.4%的人回答2~3年,7.8%的人回答3~4年,还有15.7%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企业对大学生的忠诚度心存疑虑,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⑦ 四是错位就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除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还要承受因不解决户口、起薪点下降,以及自己无从业经验、专业不对口等求职中的各种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据北京市人才测评考试中心主任王拥军提供的信息,目前在职者中有55%左右的人群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其中主要原因是专业不对口、与兴趣爱好志向相去甚远等因素。另据一项对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认为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太对口”和“完全不对口”的人分别占15.7%和11.4%,两者总共比例为26.1%。⑧ 专业不对口,意味着人们在工作中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单位,非专业者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个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这种环境里,焦虑不安和自我否定便主宰了他们的情绪。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尤其突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势在必行。

1.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所以,大学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⑨ 因此,一定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2.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

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尽早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各种职业的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以及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从而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将来的就业更有成功的机会。

3.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职业指导研究中心主任顾雪英指出,所谓职业规划就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越高,职业生涯就越有可能取得极大的发展。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大学生正处于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的途径。首先,要让大学生尽早接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优势与劣势,借助多方面信息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冷静分析自己真正想要从事什么职业、适合什么职业,以及该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对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专家建议,社会实践应围绕将来可能要从事的职业展开,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要盲目追求经历和次数,因为用人单位更关心的是经验和能力是否适合要应聘的岗位。其次,对高校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在新生入校后,就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不是临近毕业时才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如校方的心理咨询部门等,来逐步地做好大学生的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测试,为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做好准备。第三,对招聘单位来说,可以给大学生适当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对具体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所了解。最后,可以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西方许多国家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职业教育,而且教育形式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他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邀请社会人士到学校介绍各自的工作,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年满14周岁的学生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工作资本。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企业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透明,是否与公司的发展一致。有一位毕业生在自己的求职资料中简要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涯规划——“乐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用三至五年时间熟悉业务,掌握相应经验,然后向高级主管职位挑战”,尽管其成绩在众多竞争者中很一般,但却应聘成功。只有少数求职者会写出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这些规划,让人觉得求职者的求职意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其生涯规划只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用于为本企业工作,用人单位也乐意聘请这种目标明确、规划透明的人。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