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精美的历史文化散文

  李运抟先生发表在《红豆》2013年第6期上的《山水人文总相关——胡适的一次遭遇》一文,是一篇精美的历史文化散文。作者以胡适于上个世纪30年代在广东和广西的不同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同属于岭南文化范畴中的两广在文化上的差异,读后令人十分感慨。掩卷沉思,不由使人联想到广西也曾在历史上有过文化上的开明、包容和宽容,这种文化上的开明、包容和宽容,为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为中国抗战文化软实力的展现,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潜移默化的文化生存发展的地域空间。   《山水人文总相关——胡适的一次遭遇》是一篇内容和文字都很好的文章,但美中不足之处是文中有几处史实不够准确的地方,我想在此对该文作些补正,以就教于李先生。   “1925年秋广西宣告地方统一后,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位广西首脑,提出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全省实行军事化管理,采取了自卫、自治、自给的‘三自’方针,施行了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募于征的‘三寓’政策……”此说不够准确。广西于1925年7月22日宣告重新统一。当时的新桂系首脑人物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1930年,新桂系响应冯(玉祥)、阎(锡山)反蒋失败后,黄绍竑与李宗仁、白崇禧分手,从南宁取道龙州,经越南转往香港到南京投奔蒋介石。1931年6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根据李宗仁的建议,任命黄旭初为广西省主席,黄于同年7月1日就职,从此他进入新桂系集团最高领导层。广西开始了由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为一体”的长期统治,并以广西为基地,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政治主张和“三自”、“三寓”政策。① 李、白、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全面建设。在政治上,从省以至乡村推行政、军、学的“三为一体制”,使各项政令的贯彻执行直接通达村甲基层。在军事上,除加强正规军外,还大搞民团建设,实行“全省皆兵”。在经济上,农业、工业、矿业、交通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文教事业的发展也比较突出,特别是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从广西的实际出发,推行以“救亡”、“救贫”、“救愚”为目的的各种类型的国民教育,尤具特色。这些在广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使广西取得了“中国模范省”的美名,为广西投入30年代后期的抗日战争,在组织和人力、物力上奠定了基础,在抗战中作出了引人瞩目的贡献,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好评。在广西的近现代史上,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当时两广联合在广州组织西南政务委员会,拥护胡汉民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对峙。桂系的第一把手李宗仁常驻广州,与广东的实力派陈济棠共撑西南局面,在广西主持全面工作的是第二把手白崇禧。白崇禧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在广西搞建设,获得了一些中外人士的赞誉。恰于此时胡适在广州受了陈济棠的一番窝囊气,原定在中山大学的演讲也被迫取消。正准备打道回府之时,接到了白崇禧和黄旭初热情洋溢的邀请电,白、黄十分谦恭地请胡适到广西来考察指导工作。胡适出于礼貌,接受邀请,原打算也就在广西停留两天,他已和正在香港的他的广西籍学生、后来成为著名太平天国史学家的罗尔纲约定一同北返,并已预订好了船票。不料,胡适在广西游览考察中,被广西的一番新气象所吸引,足足停留了十二天,使得在香港等候他一同北返的学生罗尔纲不得不将已订的船票改期。   胡适离开广西前夕,白崇禧设宴款待。他命人将500大洋放在餐桌上,对胡适说:“胡先生,我们这次请你到广西来,是盼望你回去之后写文章骂我们的。我们广西落后呀,特别是文化上落后,你骂我们,我们才会进步。这500块大洋,是预付你写文章骂我们的润笔费!”   胡适回去之后,不但没有骂广西,还写文章赞扬了广西一番,他说:   “广西给我的第一个好印象,是全省没有迷信的恋古的反动空气。”② 胡适的这句话,除了表扬广西之外,大约也是针对陈济棠在广东大肆提倡“尊孔读经”的不满而来的。“尊孔读经”到底是不是“迷信的恋古的反动空气”,我们暂且不说,但是陈济棠在广东大搞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却也是有目共睹的。陈济棠将军的老家是现在的广西防城港市,也算我们广西老乡了。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也曾当过广东第一把手,广东人把他主政广东的时期,赞誉为“陈济棠时代”。甚至在50多年过后的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接见陈济棠的儿子、著名教育家陈树柏时,还赞扬过陈济棠在广东主政时的政绩。   胡适还说:“广西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俭朴的风气,一进了广西境内,到处都是所谓‘灰布化’。”③ 白崇禧为了提振广西军政人员的俭朴风气,下令无论将军还是士兵,行政主官还是小公务员,一律穿广西产的粗布灰色服装,打绑腿,人人都剃光头,无尊卑之分,他本人也一样,看上去和一般的军政人员毫无特殊之处,这一点给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适又说:“广西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治安,广西全省只有十七团兵,但全省无盗匪,人民能享受治安的幸福。”④ 胡适说的是事实,广西由于实行民团制度,平时仅养很少的正规军,社会治安良好。但到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抗战军兴,广西一经动员,立即编组了数十万组训良好的正规军队开赴抗日战场。1939年2月,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军政部报告各省出兵人数,广西为最多者之一,共49万。以人口比较,广西实为出兵最多之一省。⑤ 又据广西省政府在抗战中的历年征兵人数统计,八年抗战,广西共出兵946715人,所征兵员多为受过民团训练的团兵。⑥   李运抟先生说:“胡适说马君武先生是他的老师,我没有去查这种师生关系的出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对师生在文学方面还有共同话题。”   据《民国广西人物传》所载《马君武》:“由于反清运动在中国留日学生中蓬勃发展,一九○五年底,日本政府应清政府之请,颁布所谓《取缔清、韩学生规则》,限制留日学生的反清运动。留日学生纷纷离日,马君武也激于义愤回国。后来,马君武在上海公学任总教习(教务长)兼理化教授,但懋辛、胡适、朱经农、杨杏佛、熊克武等当时都是他的学生。” ⑦ 但据马君武儿子马卫之回忆:“1906年先父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日本文部省取缔中国留学生一系列推翻清廷行动,先父偕同一部分留日学生回国,在上海创立中国公学,自任教务长,培植出一大批人才。”⑧ 《又据马君武年谱简编》:“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26岁,夏,马君武毕业于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工艺化学专业,旋与曹亚伯等归国被聘为中国公学总教习(教务长)兼理化教授,并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主盟。” ⑨ 马君武从日本回国的时间应为1906年。1930年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辞职,马君武被校董会推举续任校长,兼主讲《世界文化发展史》。马君武与胡适由24年前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前后任校长的关系,但胡适仍一如继往地尊崇马君武。这次胡适被白崇禧邀请到广西考察指导工作,马君武正担任广西大学校长,这一对当年的师生相逢,他们的“共同话题”,并非李运抟先生所肯定的是“在文学方面”,而是他们都碰上了相同的遭遇。   胡适在广州由于反对陈济棠提倡的“尊孔读经”,而被“禁言”,被迫取消原定在中山大学的演讲,心中窝了一肚子的气。而此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因不满白崇禧所倡导的“三自”、“三寓”政策,正被白崇禧排挤,心中也窝着一肚子的气。因为“寓将于学”一项规定,必须在学生中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那些被派到广西大学担任军训教官的桂系军官态度粗暴恶劣,马君武非常反感,他在白崇禧主持的一次高级会议上公开指责军人不懂教育,蹂躏学界,只顾军事,不顾其他,有如头重脚轻,欲行不得。但是白崇禧却强调:“如果离开军事而妄谈教育……那是一种自杀政策。” ⑩ 马君武却反唇相讥说:“‘三自’政策应该再加一‘自’。”有人问:“应该加什么?”马君武道:“应该再加一个‘自杀’。” {11}   白崇禧听到马君武竟然公开反对军训的言论,心里十分气愤,本想把马“修理”一番,但因马君武资格太老,名望太高,一时也不好动他。于是,白崇禧开始谋划改组广西大学,赶走马君武校长,而这时正好胡适来了。胡适得知马君武的遭遇,虽然爱莫能助,但却在白崇禧面前十分推崇他的老师马君武先生。白崇禧也不得不暂时给胡适一个面子。但胡适离开广西后不久,白崇禧便强行改组广西大学,免去马君武校长的职务,由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兼任广西大学校长,只给马君武挂一个广西省政府高等顾问的空衔。马君武便离开广西,到安徽与人合伙办农场去了。1937年7月,抗战爆发,蒋介石在庐山办高级军官训练团,黄旭初应召到庐山担任训练团工作,蒋介石对黄旭初说:“西大校长仍请马君武先生担任,较好。”黄旭初敷衍蒋介石:“好吧,待我回去报告李、白副总司令,然后决定。” {12} 言下之意,你老蒋是不能插手广西的事务的。一直到了1939年暑假过后,广西大学正式改为国立,马君武才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广西大学的第一任校长。1940年7月26日,马君武因胃病复发,胃穿孔医治无效,于8月1日病逝于桂林良丰园国立广西大学校舍,享年60岁。{13} 李运抟先生文中“在日本参加过同盟会的马君武,民国成立时任过孙中山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可惜1939年就去世了”。对马君武逝世的时间所记有误。   注:   ①:钟文典主编《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第20—2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   ②、③、④:赖彦于主编《广西一览》附录“游桂名人评语摘要”,广西印刷厂1936年版。   ⑤:孙仁林、龙家骧、叶贻政等编著《桂政纪实》第五篇《军事建设》第34页,桂林: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纂委员会,1946年版。   ⑥:广西省政府统计室编印《广西统计数字提要》第20—21页,1946年版。   ⑦:《民国广西人物传》(一)广西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第23页。   ⑧、⑨:《回忆马君武》第63页、第223页,桂林文史资料第四十三辑,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⑩:《白副总司令演讲集》,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1935年,第100页。   {11}《回忆马君武》第91页,桂林文史资料第四十三辑,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2}:同上第92页。   {13}:同上第244页。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