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_徐春燕

《心灵的慰藉》教案设计

徐春燕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一、课题:《心灵的慰藉》(四大石窟部分)

二、课时:1

三、教材:1、教材版本:湘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章节: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三课

四、教学背景:宗教雕塑是中国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青年一代应当了解这部分优秀文化遗产,并肩负起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职责。本课根据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用“现代旅游”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在欣赏四大石窟优秀作品的同时掌握宗教雕塑的相关知识。

五、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雕塑群作品的介绍,分析它们的艺术特点,让学生能够掌握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而教材中的内容非常简略,不便于学生的认知和了解,因此,本课的很多内容都需要教师借助互联网上的资料进行充实,以便于学生的学习。

六、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和判断,对本课内容已有常识性了解,部分学生可能随家人外出旅游,现场参观过本课的“景点”。为了更加直观的让所有学生了解四大石窟的艺术魅力,课前搜集了有关四大石窟的视频资料并进行了剪辑整合, 便于学生欣赏。

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理解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四大石窟的学习,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同时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关注及热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八、教法:直观演示法 活动探究法 总结反思法

九、学法:合作探究法 集体讨论法 分析归纳法

十、教学过程:

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6——7人,小组组长1人,负责组织小组内成员的学习和讨论,反馈学习情况。

1、导入:很多同学小时候听过《九色鹿》的故事,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引起学生思考和兴趣)

教师:同学们很喜欢这个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出自佛本生故事吧!这个故事来自敦煌莫高窟的一处佛本生故事画(PPT出示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大石窟的知识,欣赏石窟寺雕塑群的优秀作品。(板书课题)

2、导入正题:教师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

3、学生自主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同时参考【百度百科】对四大石窟有关知识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41806.htm)

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PPT展示)

① 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② 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

③ 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

④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

⑤ 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如:1、修建石窟供教徒瞻仰与活动。2、塑造佛像。3、绘制壁画表现佛教故事。)

⑥ 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⑦ 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怎样看待佛教?

4、下边老师就带领大家参观四大石窟,领略一下我国的石窟艺术。

第一站:敦煌石窟(黑板板书)

教师简单讲解敦煌石窟的有关知识:

※ 敦煌石窟:敦煌莫高窟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欣赏敦煌石窟中的优秀作品: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nc=1&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pv=&z=0&ie=utf-8&word=%E6%95%A6%E7%85%8C%E7%9F%B3%E7%AA%9F 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仔细观察课本P28页敦煌莫高窟四幅不同时期的菩萨塑像,找出造型上的变通过对敦煌莫高窟里的四尊菩萨像风格的变化,你发现了唐代佛像的什么风格特点?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通过与当时的仕女画的比较,唐代佛像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

第二站:云冈石窟(黑板板书)

教师介绍云冈石窟的有关情况后,让学生带着2个问题欣赏一段相关的视频:

※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创建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主要建窟时代是至北魏太和十八年的40余年间,以北魏孝文帝命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昙曜五窟”最具代表性。 (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RaV-NrKurw(利用视频编辑器将此视频剪辑合成为7:15分钟的教学欣赏视频,在课堂播放)

【思考】1、皇权(人)与神权(神)的关系?(皇权与神权相结合,将人神化)

2、云冈石窟佛像(北魏前期)雕刻的风格?(直眉高鼻、大耳垂轮、露肩袈裟——印度式的偏袒右肩袈裟,衣褶紧密贴体)犍陀罗风格

第三站:龙门石窟(黑板板书)

教师简单介绍龙门石窟的一些情况:

(1)※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东山。创建于北魏,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其中以北魏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和唐代的奉先寺为典型。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龙门石窟的视频,并思考下面的问题,看完后请学生回答。

(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zzi_AW18WM(利用视频编辑器将此视频剪辑合成为3:52分钟的教学欣赏视频,在课堂播放)

【思考】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的佛像相比,风格有怎样的变化?

(北魏后期,汉化,出现了本土化倾向。)

(2)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视频:

龙门石窟 (唐代奉先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zzi_AW18WM(利用视频编辑器将此视频剪辑合成为11:03分钟的教学欣赏视频,在课堂播放)

【合作探究二】:

(找不同)

比较分析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释迦牟尼形象和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形象各有何特

(进一步本土化、汉化)

第四站:麦积山石窟(黑板板书)

教师介绍麦积山石窟的情况,让学生欣赏部分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word=%E9%BA)

※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因形如麦垛而得名。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历经北魏、西魏至北周近两个世纪,其中以北魏、西魏时期的彩塑最具代表性。麦积山造像以泥彩塑像为主,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5、【研究总结】中国佛像雕刻风格的演变?(PPT展示每个时期典型的佛像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异域风格——本土化——世俗化——平民化

6、情感升华:对四大石窟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思考

通过敦煌石窟历史上被盗事件,引发学生关注民族文化遗产,提高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优秀民族文化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传承,面对石窟艺术的现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让学生思考、建言献策。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旅游的方式,教师对四大石窟进行介绍,学生通过视频的自主学习,对所设计问题的思考回答,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四大石窟中的艺术作品,了解知识,学会欣赏这类艺术品的方法,同时在感情方面进行了升华,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青年一代责无旁贷。对本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内容如果单凭介绍,学生很难感兴趣,尤其是大多数没参观过石窟的学生,鉴于此,我搜集了有关四大石窟的视频资料和许多优秀的图片,并对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环节进行了剪辑整合,学生通过观看,了解的很好,也很直观,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是在环节的设置方面还有欠缺,环环相扣体现的不足,还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下衔接方面下功夫,力求前后照应,把握全局。另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的还不够,今后还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要求,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落到实处,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发挥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和审美能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