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概况

一、吉林省民营经济动力十足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致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在推进民营项目建设、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出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全省建设发展的大潮中努力拼搏,不断培育壮大企业,民营经济正以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的良好成绩,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吉林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十分突出。2012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和全省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 833.9亿元,同比增长22.7%;累计实现增加值2 282.5亿元,同比增长18.7%,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 245.7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70.9亿元,同比增长21.8%,户均实现利润420.6万元。

为促进民营经济茁壮成长,近年来,吉林省工商局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民营企业创业、创新的热土。在前些年省局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先后出台了《吉林省工商局贯彻落实富民工程实施意见》、《吉林省工商局促进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推进“三化”统筹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各地工商机关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在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投资领域、推动全民创业、支持农村发展等方面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市(州)和县(市)局出台了150余条措施。截至2012年9月底,全省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95.3万户,私营企业15.5万户。

二、吉林省县级“数字城市”建设全面展开

2012年11月1日,吉林省测绘局分别与公主岭市政府、汪清县政府签署“数字公主岭”、“数字汪清”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吉林省县级“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开展。

签署仪式前,吉林省测绘局分别组织召开了“数字公主岭”、“数字汪清”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设计汇报,审阅了项目设计书,经过质询和讨论后,一致同意“数字公主岭”、“数字汪清”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通过评审。据了解,“数字公主岭”、“数字汪清”建成后,将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城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为两座城市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次重要机遇。

根据工作安排,在2012年年底前,吉林省将完成全省地级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立项工作,2015年完成所有地级市及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从而形成全省互联互通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网络,切实提升吉林省信息化建设水平,将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服务。

三、探索“城乡一体化”——吉林省加快推进农村社保体系建设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吉林省各级社会保险部门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努力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体系迈进。

近年来,吉林省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落后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

从2012年年初开始,吉林省社保局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力度,把农村社会保险确定为全年工作重点,制定了农村社会保险工作规划,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全省及时召开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现场会,推广了长春、九台等地开展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做法,带动了全省20多个市、县出台了办法。目前,全省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达2 257人,有793人领取养老金。2012年6月12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又在和龙市正式启动试点。近期准备在16个市、县启动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试点。

为了加强农村养老保险队伍建设,吉林省社保局在各市、县专门设立了农村养老保险机构,设专人负责经办工作,并建立市、县重点联系制度,加强调度、沟通协调、交流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省还积极组织部分农保工作开展好的市、县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到外地取经,为探索建立农保制度模式提供有 吉林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递降趋势,地貌分为东部长白山区,中部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全省主要河流有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辽河和绥芬河5个水系。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落叶松、樟子松、柞树、桦树、椴树、榆树、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杨树等。

一、林地资源

截至2004年底,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2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0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7%。在有林地中,用材林641.6万公顷, 防护林115.1万公顷,特用林35.4万公顷,薪炭林1.6万公顷, 经济林12.3万公顷。有林地由东部山地、中部丘陵和西部平原三大区系构成。

二、林木资源

截至2004年底,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8.7611亿立方米,有林地蓄积8.5631亿立方米。在有林地蓄积中,幼龄林5911万立方米,占7%,中龄林3.4362亿立方米,占40%,近熟林2.1483亿立方米,占25%,成熟林1.959亿立方米,占23%,过熟林4205万立方米,占5%。森林覆盖率42.5%。

三、林业企业

吉林省现有18个森工企业局,其中直属8个,延边州林业直属10个。4个森林经营局。63个县(市、区)地方林业局。1个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

四、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3个。

五、林业工程建设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吉林省于1998年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2000年开始在临江、三岔子、湾沟、松江河、泉阳、露水河、白石山、红石、黄泥河、敦化、大石头、八家子、和龙、白河、天桥岭、大兴沟、汪清、珲春18个国有林业局,安图、长白、辉南、上营子4个森林经营局和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期为2000-2010年。主要内容:一是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划定禁伐区134.1万公顷,限伐区154.4万公顷,商品林经营区106.1万公顷。二是调减木材产量,到2003年将工程区的木材产量调减到217.5万立方米。三是分流富余人员,到2003年累计分流富余人员9.5万人,其中转向森林管护2万人,一次性安置5万人。工程总投资76.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61.1亿元。

截止到2002年底,我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共完成造林11.6万公顷,封山育林31.8万公顷,中幼龄抚育19.4万公顷。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52.7万立方米。安置富余人员 50692人,其中一次性安置33163人(2001年底)。已累计投资32.1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1.56万元。

(二)“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吉林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是抑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之一。国家林业局于5月以林计发[2002]106号文件正式批复了吉林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并于2001年开始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在原中西部白城、松原、长春、四平等4个市22个县的基础上,增加了中东部吉林、辽源、通化、白山市和延边州的敦化、安图共24个县(市),使建设范围增加到9个市(州)的46个县(市、

区)。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等原则。建设重点为科尔沁地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松花江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鸭绿江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辽河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同时为提高“三北”四期工程建设效益和质量,在短期有新的突破和较大的发展,确定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为示范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规划期限为10年(2001年-2010年)。全省建设任务7150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93000公顷、飞播造林(草)115000公顷、封山育林(草)107000公顷。新增林草植被面积715000公顷,其中新增森林面积455000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3.33%。工程建设期限为2001年至2010年。工程建设的总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大力推进植树种草,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显著提高林草植被质量和数量,推动我省防风固沙、防止耕地盐渍化和草原“三化”,治理水土流失,全面改善全省的生态环境质量。

截止2003年底,全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共完成造林14.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1万公顷、飞播造林(草)0.3万公顷、封山育林(草)7.1万公顷。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