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货币

浅谈数字货币

XXXX 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3级 一班 XXX

指导教师 XXX

中文摘要:数字货币的出现带动了支付的创新,比特币、Ripple 等在支付功能上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对完善现有支付体系、促进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数字货币本身的属性特征也使得其在实现支付功能时面临一些阻碍。本文从数字货币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网络支付的差异性,最后总结数字货币的利与弊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数字货币 传统支付 网络支付 利与弊 挑战

一、引言

当我们用支付宝为一顿丰盛的早餐付费,当我们用微信钱包给亲朋好友发去代表节日祝福的红包,我们不禁想到:终于某一天,纸币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沉甸甸的手感、清脆的点钞声也将离我们而去,同时一种风靡一时的炫富方式——晒现金也将成为记忆;代替纸币的将是无影无形的数字货币。尽管是那样的不舍,但正如金银代替了实物,纸币代替了金银,货币进化的脚步从不停歇,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的更迭,看看未来的数字货币。

二、数字货币的概念及特征

1、数字货币的概念

(1)理论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数字货币尚未形成专门的学术定义,但对数字货币基本形成三种认识:一是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二是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的一种;三是数字货币是一种独立的支付工具。不同的认识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数字货币是新兴事物,且主要是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使得其被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二是数字货币早期的理念创立者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而技术的长期价值让数字货币展现于世人面前,显现出其蕴藏的巨大能量。

2. 实践概念

从最早的 Bit Gold、B- money 等数字货币实验,到将数字货币概念首次大规模引入公众视野的比特币,显现出数字货币发展的速度之快。基于此,数字货币可以定义为

依靠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实现流通的电子货币,它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目前,流行于世界各国的数字货币有上百种,如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元宝币等。

2、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化

与传统货币不同,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征十分突出。一是数字货币运行、发行不依赖于中央银行、政府、企业等机构组织的支持或信用担保,而是依赖信息技术、密码算法、网络协议等来实现,理论上确保了任何个人、机构、政府等都不可能操控数字货币总量或制造人为通货膨胀。以比特币为例,它的货币总量按照预定设计的速率逐年增加,并最终在 2140 年达到 2100万个的上限。二是数字货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通过网络节点的计算产生,理论上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参与制造数字货币,如比特币每 10 分钟向网络中释放 50 个(后调整为 25 个),并逐步减半。

(2)匿名性强

不同于以法定货币为基础的电子交易时身份的验证,数字货币具有较强的匿名性特征。一是数字货币交易可以在购买初期就实现匿名,用户仅需提供资金或通过信用卡就可以购买数字货币,交易过程中较少涉及到用户的身份信息。二是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还在于其有不同于传统电子交易的替代支付方式,使得整个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如在 Ukash支付平台,用户申请时不需拥有银行卡或账户,也不需要注册和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即可将现金兑换成 19 位编码的代金券,在所有支持 Ukash 支付系统的国际网站上均可以使用,较好地实现了数字货币交易过程的匿名性。

(3)支付便捷

数字货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且低成本的实现境内外资金的快速转移,整个支付过程更加便捷有效。以货币跨境转汇为例,传统货币转汇境外需要通过银行机构进行较为复杂的手续,如金融电信协会的业务识别码、特定收款地的国际银行账户号码等,同时,完成整个资金转移过程耗时较长,一般为 1- 8 个工作日,并且需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而数字货币则能实现境外转汇的低成本便捷化服务,如通过Paypal 办理境外转汇业务时,可以在接受支付命令后即时将转汇金额记入到收款人的 Paypal 账户,实现业务交易的即时性。

三、数字货币支付与各类支付的比较

1、数字货币支付与传统支付的差异

数字货币以分布式支付系统为基础,试图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支付体系,与传统支

付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付系统

数字货币支付是基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平台运作,能够在全球范围进行支付,不受时间、区域的限制;传统支付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行,支付行为多以境内为主,且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提供全天候、跨境的一些支付服务。

(2)交易媒介

从流转媒介来看,数字货币支付是利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而传统支付是通过现金、票据、银行卡等物理实体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从支付媒介来看,数字货币支付以最先进的网络为基础,而传统支付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

(3)支付效率

数字货币支付流程较为简单,用户只需要一台连接网络的 PC 机,就能够方便、快捷、高效的完成支付行为;而传统的支付受限时间、空间以及操作流程等多重限制,难以实时完成资金支付流转,尤其是应对跨境交易和支付的时候。以比特币跨境支付为例,它可以实现实时到账,而使用 Visa、Master 等支付工具则需要1- 3 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账,同时,在提现时间上比特币也有优越性,能够从 5- 7 天缩短到 2- 3 天。

(4)支付成本

数字货币支付的流程简单化、操作便捷化以及支付的实时性、跨区域等特征,使得数字货币的运作成本、交易成本等都比较低,因此,整个支付成本也会相应大幅的降低。对应地,传统支付由于依赖传统银行及支付网络,需要缴纳由银行及其他支付网络收取的跨境费,支付成本相对较高。仍以比特币跨境支付来看,发送比特币只需要支付 0.001 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仅需几毛钱,且与支付额度大小无关),而使用 Visa、Master 等则需要支付总金额 5~8%的高额手续费。

2、数字货币支付与网络支付的差异

网络支付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支付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其在支付体系、交易媒介、支付效率等方面有着传统支付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某些属性特征与数字货币支付较为相似。对比来看,数字货币支付与网络支付最大的差异集中在两个方面:支付成本与跨境支付。

(1)支付成本

数字货币通过互联网绕开某些来自传统银行体系与国家边界的资金流动障碍尤其是在进行跨境贸易的时候,资金划拨与支付仅承担少量的费用,潜在地为商家与客户节省手续费。反观网络支付,尽管相较传统支付已经节约了很大的支付成本,但费

用的节省相对有限。

2013年比特币与主流支付平台收费比较

(2)跨境支付

2013 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后,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开始试点,允许参加试点的支付机构集中为电子商务客户办理跨境收汇和结售汇业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跨境业务支付,但《指导意见》同时对跨境业务范围、交易金额等做出了规定和限制。但数字货币支付则不受时间、区域、金额的限制,能够实时完成跨国贸易和跨境支付,显示出其在跨境支付的优越性。

四、数字货币的利弊

1、数字货币之利

数字货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生命力正在展现,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简单讲其主要的“利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降低纸币管理成本

我国目前每年流通的纸币为 6 万亿元左右,虽然这个数字在逐年降低,但其包括了印制、发行、更换、销毁,以及银行自动取款机和柜台的现金服务和企业、商户的现金管理等的管理成本,每年约超千亿元人民币,如果采用数字货币,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2)有利于货币监管

数字货币体系数据维度丰富,数据完整准确,可以及时统计宏观经济数据。央行可以及时掌握金融市场情况,根据完整和全面数据及时制定相关货币政策,及时实施到消费者和企业,达到货币监管的主要目的。

(3)有利于加快金融市场信息传导,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和经济数据统计效率

数字货币系统体系中,数字货币的交易去向用途可以及时统计,并且可能被所有参

与者知晓,这有助于金融市场交易信息快速传递,提升金融产品交易效率。及时准确的金融产品交易汇总信息也可以帮助金融产品交易者控制风险,制定恰当的交易策略,明智进行投资。

(4) 有利于反洗钱监测

数字货币在技术上记录了货币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信息,包含数字货币产生的原因、支付理由、支付发起人和受益人,过去支付的历史信息等。从数字货币中可以了解到货币流向和环节,以及涉及到的人、商品、服务、企业、金额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解释真实的货币用途和走向,有利于预防和监测各种经济犯罪。

(5)有利于交易信息完整透明

数字货币可以记录包含货币起源、支付原因、支付路径等交易信息,数据的完整和开放,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从中找到具有价值的统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交易的公平和效率,调节资源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6)有利于促进货币向医疗、教育、公共福利等领域流动

在数字货币体系下,货币的支付环节被完整记录下来,关键支付信息会被记录、存储、统计上传,货币流转信息完整透明。财政可以依据这些信息来监控货币流向,确保货币流向计划领域。另外从技术手段上来看,数字货币可以被停用,当数字货币流向错误时,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控制,让其回到正确流通方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数字货币之弊

(1)数字货币衍生进化较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在成本、效率、存储、安全等方面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2)数字货币如果被投入使用,将涉及到包括收单系统和商户收单设备在内的所有金融支付系统的改造。其数据计算和存储的系统投入巨大,估计其基础投入将在千亿元人民币之上,这还不包括国家之间数字货币体系的建设;

(3)相对于现在的货币支付系统,数字货币系统有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特别是来自互联网的危险,例如黑客的入侵,数据混淆等。

五、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

虽说从很多方面来讲,数字货币相比纸币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推出数字货币仍面临不少挑战,诸如法律问题、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数字货币本身的安全技术、数字货币如何调节流动性等。

关于推出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应该不是个大问题,实际上在更多的大城市,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现金”

生活,纸币的电子化给数字货币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实践。

真正最关键的,是处理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创造出一套独立发行数字货币的技术,而对私人技术形成强大的隔绝或壁垒。美国已经明确了比特币属于大宗商品,也就是说,以后在美国,无论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影响力多大,依然要用美元去计价,这就为推出法定数字货币之后,处理法定数字货币跟私人数字货币的关系提供了方向。

另外一个挑战在于,如何在多中心化的条件下,调节数字货币的流动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监管。从近几年的数字货币发展情况看,由于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数字货币在提升交易活动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在监控洗钱、资金跨境流动、逃税漏税等方面违法犯罪行为也屡见不鲜。

如果要达到未来的监管要求,多中心化之下的数字货币,还需要攻克两点技术,一是数字货币的锚如何基于实体经济,而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中,数字货币如何利用价格工具或量化工具来调节货币的流动性,技术方面如何实现;二是交易的可逆性,以及交易数据的可追踪、可追回,且要有非常畅通的查询和公布渠道,以达到纠正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目前比特币市场加密和交易的不可逆,导致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终止比特币的交易,除非出于交易者的自愿。

六、结束语

数字货币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不仅在携带、支付、流通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捷,对于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精准扶贫也有重要作用。从宏观经济来说,发行数字货币不仅可以降低发行、流通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而且有助于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作为上一代的货币,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未来,数字货币在期待中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蒲成毅.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2(5):81-89.

[2]郑昊宁.周小川提到的“数字货币”意味着什么[OL].新华网,2016-2-17.

[3]谢平,石午光. 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1):1-15.

[4]蔡制宏. 数字货币发展状况、可能影响及监管进展[J].金融发展评论,2015(3):133-138.

目录

中文摘要 ................................................................ 1 关键词 . .................................................................. 1

一、引言 ................................................................ 1

二、数字货币的概念及特征 . ............................................. 1

1、数字货币的概念 ..................................................... 1

2、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 2

三、数字货币支付与各类支付的比较 .................................... 2

1、数字货币支付与传统支付的差异 ....................................... 2

2、数字货币支付与网络支付的差异 ....................................... 3

四、数字货币的利弊 . .................................................... 4

1、数字货币之利 ....................................................... 4

2、数字货币之弊 ....................................................... 5

五、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 ................................................ 5

六、结束语 .............................................................. 6 参考文献 ................................................................ 6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