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叙事 每篇3000字上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

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

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等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认知总结的学习

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能最真切的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

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是我

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教育

的要求——科学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

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

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

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醍、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

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途径1:导课激趣

导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有人

说导言应有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功能的宽度、表达的精度、色彩的亮度,要完成这种

要求,就必须用浓厚的兴趣来支撑。教育家布卢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

材料本身具有的兴趣,因此教师用将要在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吸引学生,导言在其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途径2:情境激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的知识,从知识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在

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是我们现有知识所不能解

决的,以这样的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上的有些问题,对于学生有一

定难度,使学生既感到熟悉而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

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当学生的

心理活动已处于“愤”和“悱”的阶段时,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进而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指挥

交通的红绿灯,为什么用红色表示停止、禁止,用绿色表示安静与安全,用黄色表示有危险

呢?在学习完日界线的教学内容后,我立即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对双胞胎,由于她们出生的

地点稍有变化,姐姐比妹妹后出生,可能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都在思考,都在比划,

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途径3:活动激趣

让地理知识走近学生,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效用,而且学生参与活动的

成功感会进一步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地球的运动》一节后,我请同学

说出自己的生日,然后描述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运动方向,昼夜长短的情况以及变

化趋势。通过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了。总之,兴趣是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

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

去认识它、掌握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

二、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

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

“地理味”。所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现象来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

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

生要把语言描述变成表象,就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种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

和记忆信息,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自己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理解。很显然,学生画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画出的示意图,

就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例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

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

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找出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

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印象。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

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老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

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途径1:学会提炼规律

在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

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

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地质演

变规律、城市演变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

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途径2:学会学法总结

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精心总结解题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

碍,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

越。

四、启发思维方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还能够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各种地理思维方式进行有意识的训

练,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则能够促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分析问题,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发现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能

够得到很快得提高,进而还有助于学生逐步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

好的思维习惯。

五、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

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其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

是进一步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对于

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来讲是极为有益的,可以说这种地理认知结构的

建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这一结构的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

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灵活运用知识,建立知识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

能够达到知识联系紧密、思维培养深入的目的。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在每一单元学完以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逐步实现知

识向技能化、能力化发展,并加强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深深体会到学生能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由“他主

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飞跃,学生不待老师教而能自学是最成功的教育。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

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教学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

获取知识的,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我们应认真

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真正解决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理念

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

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爱心是照亮孩子未来的灯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初为人师,在教坛

上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

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

悟至深。

当初刚来学校就担任班班主任,自己刚从学校毕业一时还没有适应新的身

份,,心中没有一点底,就硬着头皮上阵了。开学之后,我第一次怯怯地站上讲

台,同时感触到几十双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目光,那一瞬间,我把所有希望

就化成七彩粉笔,孩子的心,是稚嫩的、纯净的。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必须要

有爱心。必须贴近他们、了解他们,自己的心也要像孩子一样清纯、端正。作为

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爱心,不热爱学生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学生们也绝不

会欢迎他。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

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地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

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

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

们教师最大的乐趣。我知道,这便是我的起点,慢慢地就进入了教师的角色。

班上有一个叫李某的学生,引起了我的重视。课间喜欢各个楼层串门,特别喜欢

到初三教室去聊天,预备铃响了不动身,上课铃响了才慢吞吞的往教室走,每节

课都迟到,上课总是不能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小动作特别多,有时还扰乱课堂,

成绩也令任课老师很头痛。

有一天早上上课后,我去教室检查卫生,在楼道巡视时,看到她又一次慢慢

悠悠的从楼下上来,我就在教室门口等着,等她上来后就问:“刚才忙什么去了

呀?”她左脚在地上颠着,双手插在裤兜里,扬着头,蛮不在乎的回答到:“我

去上厕所了啊,回来晚了。”看到她这样的神态、语言,我很气愤,真想把她批

评一顿,让她知道老师的威严,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转念一想,她这样做,是

不是有意为之?想令我在学生面前失态?或者真是因为上厕所回来晚了?还是

有其他的原因?于是我就问她说:“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有,就是上

来晚了。”看到她这样的态度,我就明白了,她根本就没有想和我沟通,或者说

他觉得这样的沟通没有必要。我意识到现在还在上课,不允许我们深入交谈,就

让她回教室上课。我回到办公室后想,这样的学生怎样才能把她转化过来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想必须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有所对策。

第一步,向学生了解。放学后在年级组找了两个小学与李某交好的同学,了解她

在小学时的生活状态,经过了解得知:她在小学已经养成了现在各种各样的习惯,

老师的批评对她没有什么用,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起作用了,家长和老师感到

束手无策,到最后老师就放任自流了。

第二步,向家长了解。父母都是质朴勤劳的农民,他们一再强调自己没文化,

希望孩子多学些知识,以后的生活不用像他们一样艰辛,所以孩子不管有什么要

求都尽量满足。李某身体素质出色,小学、经常参加市县各类体育赛事,但由于

年龄小、自制力差、家长缺乏相应的监管,在参加集训时,跟着其他同学慢慢地

学了些对自己成长发展不利的习惯,到初中后想着年龄大了些,会懂事点,没想

到依然是老样子。

第三步,向本人了解。看与我前面了解的情况是否相符,以此了解学生的品

质。下午第四节课后,我把她请到办公室,开始还不配合,在我细心的引导下,

她把在初中的表现告诉我了一部分,我想她是有顾忌的,担心全部告诉老师后会

遭到更多的斥责,不过第一次谈话已基本得到了我想要的信息。

其次:“心病还要心药医”,了解情况后那就要对症下药。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得出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自己的情况能如实相告,证明

孩子的品质没有任何问题;刚来班级好多学生不认识,又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

巧,经常到初三教室去玩,是集训队中和她关系较好的几个朋友在,证明孩子重

感情;只是自制力差,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鼓励,感觉不到成

就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惯性思维。

第一步,找她在初三的朋友谈话。希望她们在与李某交往中多和她谈一谈初

三的学习压力和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使李某明白此时的贪玩会带来最直接的

后果就是初三一年不好过,然后多督促她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

第二步,找本人谈心。把与家长交换信息后的感触告诉她,让她知道父母的

不易和对她的期望,这时她开始有所触动。我便顺势列举了班上几名与她关系较

好的同学的表现及其家庭情况,通过对比,她认识到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

习惯,还有父母对她的付出,觉得愧对父母、甚至愧对自己。

第三步,交换承诺。看到她能有这样的感受,我知道她还是一个上进、自尊

的孩子,于是我向她承诺:对她永不放弃、永不抛弃,耐心地陪着她一起进步,

直到走向成功的彼岸。同时提出要求,她也能对我做出相应的承诺。听完我真诚

的谈话后,她眼眶有些湿润,她告诉我,从小学到现在,我是第一个能够如此坦

诚的和她谈话、把她当做朋友的老师,她愿意向我保证,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

尽量不迟到、不扰乱课堂,向合格的初中生迈进。

第四步,请家长配合。针对前面所了解的情况,我与她父母(电话沟通)进

行了协调,制定了下一步的家庭教育措施。

通过大量、细致而又有针对性的工作,李某在班上能做到不迟到、不扰乱课堂,

同时能自己完成作业,看到每前进一步我都会给她鼓励,有时是口头上的,有时

是一个棒棒糖,或者一支笔,让她知道老师在时刻关注她成长的每一步。到学期

结束,她在写临别赠言中写到:

“杨老师,您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真心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我是个不听话

的学生,为了让我学好您费了不少心,这些我都知道。人最主要的是要懂得感恩,

您对我的照顾、对我的好,我会一辈子记在心里。”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

动肝火;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

我犹豫过,有时候问自己,和干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

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

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班级取得成绩

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

这时我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的

并不优秀,离“名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

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我的工作充满着希望,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

心去做,用爱心耕耘终生。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

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他鼓励、鞭策

孩子,大大推动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

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

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死钻牛角尖,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

的帮助他们,忌怒忌燥,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

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

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

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心。只有用爱心善待每一位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

获丰收。

“绿帽子”引发的思考

个人教学叙事

我的个人教学叙事题目是“绿帽子”引发的思考。

我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已近30年了,可称得上是老教师了。但随着社会的发

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在飞跃的深入与提高,尤其新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的全面

铺开,这对我来说,老教师遇到新问题。所以,也得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努力

奋进,跟上教改的潮流,不断前进。在教学的实践中,就得弃旧创新,渴望上好

每节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为了上好每一课,我在课前总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

练法。但是,课堂教学并非时时处处都会按照自己设计的程序一步一步顺 利进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我们面对的是

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随时有可能出现各种让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情,所以这就要

求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机智,来妥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否则,纵有高超的

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这些突发事件,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

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利用好了,便会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给课堂增添

色彩,是师生得到“意外”收获;不会利用或者利用不好,就不仅失掉了教育的

时机,而且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甚至使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付之东流,

学生毫无收获。

下边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课堂上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年四月的一天,我在电教室组织七年二班同学,学习人教版八年级

下册地理教材中的,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圣神领土——台湾省。

为了让学生怀着极大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教学使学生了

解宝岛台湾,热爱台湾,经过构思与设计,决定采用角色表演形式,在编剧本、

做道具、做课件等一切就绪后,正式开课,首先有六名女同学表演了《阿里山的

姑娘》舞蹈,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优美的舞姿博得了在场全体师生的掌声,与

此同时大屏幕出现了宝岛台湾的图像,紧接着六名女同学转身拿出事先准备好的

道具及物品,用不同风格的表演形式分别展示了台湾的的山脉、港口、森林、矿

产、农产、特色水果和岛上风景名胜。最后,六名同学齐声说出:“台湾宝岛被

世人誉为‘祖国东南海上明珠’! ”为了使在场的所有学生发出内心的喜悦,加深

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与想往。主持人问到:“同学们我们祖国拥有这样的宝岛,是

不是很自豪?”全班同学呼应:“是”接着继续问:“两岸同胞早日团员,两岸早

日实现统一对不对?”“对”呼应声更加振奋。操作电脑的我,深感课堂气氛热

烈,情不自禁高兴地扬扬得意。主持人接着说到:“同学们台湾确有一个跳梁小

丑坚决反对统一,他是谁呢?”同学们异口同声:“陈水扁”“对,让我们把这个

小丑带上来,看看他的丑样。”两名同学把头戴绿色帽子、身穿黑西装、鼻梁上

架着一副眼镜扮演矮小的陈水扁的同学押上台,这位同学却在狰狞的嚎叫:“我

是阿扁,我要台独!”全体同学无不义愤填膺,振臂高呼“打到陈水扁!打到台

独分子阿扁!”。正在群情激昂的时刻,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名男生突然喊

到:“李强带绿帽子了!”,紧接着一部分男生也肆无忌惮的跟着大声喊叫起哄,

扮演陈水扁的同学木呆地站在那里,节目进行不下去了,我也惊呆了,课堂中突

然发生这样的事件,我立马一下子站了起来,很恼火地对那名喊叫的同学厉声斥

责:“林峰你喊什么?闭上你的嘴!”而林峰竟不服气的依然小声嘟囔:“本来嘛

他带的就是绿帽子”,跟着起哄的同学看到我发火,没敢再继续大声喊叫,但还

有个别学生小声切切私语讥笑,此时大部分同学已把目光从演员身上转移到我这,李强更是求救般的注视着我,这让我意识到,作为老师应该从容面对,我当机立断走到台前,先安排所有同学回到座位上,同时为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脑子迅速思考,急中生智一个好主意在脑子里产生,我决定把坏事变为好事,一改刚才怒气冲天的脸,微笑的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的政治现状吗?听说过两大阵营吗?由于本节课时间有限,我提议在我们这个年级组搞一次有关《宝岛台湾》专题的手抄报,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同学们都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只有林峰默默低着头。

本节课尽管出现这样一段不和谐的小插曲,主要的教学任务还是顺利完成了。课后,我主动找了林峰同学,和他进行了促膝谈心,诚恳的向他道歉:“老师不该冲你发火,希望你原谅老师,同时老师也请你好好想想你这样做有没有错呢?”……在我真诚耐心启发教育下,林峰终于认识到自己虽然不是故意,但也确实起到不好的作用,并表示再不犯类似错误。对那些故意捣乱起哄的同学,我及时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些同学接受了批评教育,并给我送来了保证书。

通过“绿帽子”事件,使我深刻的认识到:

1、自己的不妥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来自社会、网络、影视等方方面面因素影响,七年级学生难免思想复杂。如果课前备课再细致些,想到“绿帽子”会引发这样的事件,我把“绿帽子”换成“绿旗”,让陈水扁摇旗呐喊,或课前就让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陈水扁是绿营的,就可完全避免出现“绿帽子”事件。

2、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 “ 多用情,少用气 ” 。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能说得人跳。 ” 即使有学生犯错误,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学生是故意捣乱,更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采取简单化地呵斥、赶出教室之类的处理办法。那样去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对课堂气氛、师生情绪的影响很大,因而对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不可取的。

3、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也是富有个性的,在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课堂中出现“突发事件”是非常正常的事,它是对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把握能力的考验,若处理的好,将会为课堂增添不少光彩,甚至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但若处理的不好则会让教师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几乎所有的课堂突发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冲击我们的原有教学设想,对课堂教学形成干扰。所以,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尽可能的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事先想好应对措施。同时,由于课堂具备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点,许多时候,教师还是得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原有设计进行一定的弹性调整与变通,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化尴尬为契机,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感觉更真实和自然,使课堂在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中得到升华并精彩纷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

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总之,处理突发事件,一要做到冷静沉着,不急不燥,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把突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短的时间内。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突发事件所包含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即使进行批评也不能埋没了闪光点。教师用自己热切的情感去影响着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其乐融融,兴高采烈,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高二地理教学叙事

一、课程安排方面

绥化市高二上期的联考范围是必修三和世界地理的全部内容,高二下期的联考范围是选修五和中国地理的全部内容。但是必修三选择的八个案例中就有五个案例是中国的,而选修五则涉及到世界各大洲的灾害情况。所以我个人觉得高二上期教学内容应调整为必修三和中国地理,高二下期上选修五和世界地理。而且中国地理的内容比世界地理更少,这样安排还可以缓解上期时间紧迫而下期时间又太宽松的情况。在顺序安排上建议先上区域地理,后上必修三或选修五,充分发挥区域地理“平台”的作用。

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对区域不能准确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会发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准确了。所以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区域地理的学习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简单的机械式记忆那么简单。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高考题,让学生体会自己去体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议老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读图或画图的活动。

2.认识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区域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地理位置: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范围等

(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地形地势概况、气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资源等

(3)人文地理环境差异:工业生产及区位分析、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和优劣分析等、交通运输与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格局等

(4)综合探究: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联系实际和时事综合分析、探索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等

建议老师们以第一个区域为例,分析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其它的区域则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

3.充分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区域地理

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在学生的导学学案中,建议老师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区域特征的比较,比如在学习南美洲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南美洲和非洲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三、必修三教学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将这些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教材内容编排特色

本册教材共5章10节。全书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组织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节内容都冠以“以XX 区域为案例”的副标题。既有国内的案例,也有国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内容又并不拘泥于副标题所限的地区,而是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就某一个主题向其他区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西非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案例扩展到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的开发。教材内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对“必修3”内容的编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和说明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分析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必须对这些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与教师的教学选择存在矛盾

新课程的实施,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课标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虽然这样的现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中教师都曾经遇到过,但由于这两个模块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处理上还相对容易。但由于“必修3”教材的编写基本都是围绕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现形式也存在差异。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在编写思路及选择案例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上则更显困难。

4.对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策略的探究

(1)作好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

面对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关区域背景知识缺失的现状,要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区域地理知识加以补充和进行必要的铺垫。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为例,教材选择的大多都是中国不同地区的案例,因此,学生学习案例的基础就是对中国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的了解。所以我刚才建议高二上期安排中国地理的教学内容,并且先上中国地理,后上必修三。

(2)案例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

综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因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

“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一高度上来。

比如通过对“西气东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在分析资源调配时,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于资源分布不均与需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地质、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双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输出地和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形成了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分析同类型的案例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

(3)配合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对学生学习地理“必修3”情况进行评价,应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案例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运动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加上面积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气候具有昼夜和季节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特点。例如许多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间;在具有干旱沙漠气候特征的吐鲁番,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十四点八度,最大气温日较差曾达五十度。

1. 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2.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据新疆地理条件的特点,你认为新疆可以发展哪些特色农业生产?并说明原因。

4.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通过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分析,请你归纳出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东北地区”的任何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地区、新案例。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专门学习过新疆农业发展的内容,但该案例并没有考查区域中记忆性的内容。学生要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在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在前面两个模块中学习的地理原理,并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是必修3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的主要形式。

地理必修教材中有许多的活动栏目,一些活动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案例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内容的精心组织,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运用已有的方法储备来解决新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呈现教材之外的自己精选的案例来实现这一目标。

高一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本周是我们高一年段教学公开周。在这次年段公开周中,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讲授的内容是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由于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在教学结束后得到了本组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同行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也将近十年了,在这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生涯中,本人总是不断地探索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确实达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并且要落实到位。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仅有的45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各个重要的环节。

一 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以更好地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

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在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只有“课程标准”。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标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可以知道,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① 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 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

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①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

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

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 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

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在第三章的地位以及我们年段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要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可以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还可以创设新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

山东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进行本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通过网上参考了其他三个版本关于本节课内容的体现,从而有效地对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洋流对地理环境各方面的影响都详细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的内容既是整个高中地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就重点跟一起探讨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学生通过分析不同海区不同洋流对沿岸气候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得出了洋流对气候影响一般规律,如大陆沿岸暖流会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而寒流却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再让学生对照刚刚分析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探讨方法去分析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这样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十分深刻。至于洋流海洋航运及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可以以练习巩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依据新课程有关理论,我们教师要时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是电影的导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就是演员,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上课前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对学生什么时候动脑、动手、动口等都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调控,并避免流于形式。例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避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提问时也要注意技巧,可以多一些个别提问,少一些集体提问,让学生精神集中,避免滥竽充数。在让学生讨论问题时,也不能一句“开始讨论”就让课堂变成了集市,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讨论的目的,选出陈述结论的小组长,在小组长回答后还要让组员加以补充,尽可能让多数的学生参与学习。故而进行本课教学我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又如我在讲授“洋流分布规律”时,我是先让学生根据洋流成因自己分析得出洋流的分布模式图 ,让学生明确了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探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洋流的实际分布情况,并要求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各大洋环流的分布示意图。让学

生到黑板上绘图,比单纯的口头表述更有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存在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点拨。而当学生在黑板进行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其他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同步落实,不能让学生活动变成一个学生的事情。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大可不用急着评价学生是否正确,可以再叫一名学生评价前面学生的绘图是否正确,并让他做简单分析。通过老师的精心引导,使全体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四、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点拨以真正培养学生地理的学科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规律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我在上本节地理公开课时,我准备了有关明朝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美洲的两次不同航线的航行、俄罗斯境内两大港口有不同的结冰期、世界十大海难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等五个案例材料。如果单纯的引导学生把材料一个接一个地讲练完毕,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只是掌握了这些案例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案例材料的方法,而不仅限于了解材料本身。因此,我先选取了其中一个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解决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相应习题后,我还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同学们又可以怎样来命题呢?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可见,教师如果重视方法和规律的点拨,学生不但掌握了材料信息,更具备了分析同类时事案例材料题的能力,

课堂更具实效,真正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五、课后要及时进行有效的练习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要及时布置作业但布置的作业不宜多,应宜精。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表述为主的思考题为主,例如在上完本节公开课后结合本节课特点,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道问题,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题来完成。

第一题 台湾小朋友小东在台东附近海滩上拾到一只漂流瓶,打开一看,瓶内有一封来自美国旧金山小朋友的祝愿信。请问:1. 漂流瓶从美国旧金山到达台东海滩沿途依次经过哪些洋流?

2. 如果小东也写一封信,将漂流瓶扔到台东附近海中,你认为旧金山的小朋友有没有可能收到该封信?为什么?

第二题 阅读课本P60“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完成下表:

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术语规范表述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来获取有效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我们教师从学生作业的存在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能让我们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的要求。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