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欧盟MRL标准对我国茶叶出口欧盟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发达国家运用农残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越来越多。文章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打破欧盟农残壁垒、妥善解决贸易纠纷的策略和措施。认为不仅政府应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并且茶叶出口企业也必须从源头抓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真正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的国际化。   关键词:欧盟MRL标准;茶叶出口;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   一、前言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与周边少数民族开展了茶马互市。改革开放后,我国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出口贸易和国际茶叶贸易中名列前茅。然而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呈现出口量小幅增长的徘徊趋势,欧盟历来是我国茶叶出口主销市场之一,近年来,标准不断变严的欧盟市场却使得中国茶企的拓展步履越来越艰难。   二、 我国茶叶出口欧盟遭受MRL标准影响的原因分析   近日,吴裕泰等茶企卷入农药残留风波,知名茶叶品牌立顿被指农药残留过高。2009年6月份波兰召回了我国产普洱茶,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普洱茶中检查出了死螨虫。2008年欧盟通报我国有12批次的茶叶不符合农残标准。中国茶叶出口欧盟却屡屡被召回和通报,当中的因素有很多。   1.外部原因   (1)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国际上的食品污染事件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越发重视。而欧盟茶叶进口国消费水平较高,其国内的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也较为强烈。一方面,他们要求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质量安全,对于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十分关注,有所挑剔也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大量不实的报道扭曲了欧盟消费者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客观认识。不可否认,部分茶叶有时确实出现农残超标等问题,但绝大部分茶叶都是优质的。然而一些当地媒体夸大、渲染、炒作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造成了欧盟进口国对我国茶叶的消费恐慌。   (2)欧盟政府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从世界范围来看,茶叶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形成了有利于茶叶进口国的买方市场。欧盟是我国主要的茶叶进口国,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随着中欧双边双边贸易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一些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或出于某些政治因素,打着安全环保的幌子,制定了大量限制我国茶叶出口欧盟的标准。这些标准中还有些内容是专门针对我国茶叶生产中的农药使用情况而设置的,此举正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表现。   2.内部原因   (1)部分茶叶质量存在问题。茶叶质量是源头。在我国,广大茶农分散生产经营,在一些盛产茶叶的偏远地区,极少有茶农了解欧盟MRL标准,造成茶叶中农残水平不符合欧盟MRL标准。   (2)茶叶生产和农残检测的技术落后。一方面,我国茶园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落后而成本却较高,部分茶企的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茶农在安全用药技术上存在盲点。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我国生产的茶叶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下,农残超标较为严重,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日益剧烈的竞争要求,更谈不上突破欧盟严格设定的农残标准了。另一方面,我国茶叶农残检测条件落后,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也就限制了检测范围的拓宽,阻碍了检测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质检中心检测工作的开展,也就难以达到欧盟农残检测标准规定的要求。   (3)信息不对称。我国的茶叶生产正处于产业升级期, 茶叶生产方式仍然落后, 不够重视茶叶生产的质量效益, 而在偏远山区的茶农对欧盟MRL标准也了解极少,茶叶质量难以符合欧盟农残限量这一明确标准。当出口遭遇欧盟农残壁垒后, 主管部门才开始重视茶叶质量效益, 但广大茶农还是缺乏对欧盟MRL标准的充分了解。   (4)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落后于欧盟。2008年10月1日,我国首个出口茶叶国际标准制定并实施,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已经渐成体系,但与欧盟相比,我国标准体系仍然相对落后。   (5)茶叶企业缺少自主品牌产品。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叶产品品种繁多,但是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茶叶品牌。我国有名茶但无名牌,厂家多品牌少,品牌竞争意识比较薄弱。茶叶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低,出口到欧盟的茶叶基本上以散装为主,出口的价格始终处于原料级别。据统计,到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欧盟的平均单价为3,654.3美元/吨,仅仅是充当了国外品牌茶叶的原料,一旦欧盟修改标准,茶叶出口便受制于人,难以形成自身品牌和技术优势。   三、提升我国茶叶出口欧盟竞争力的对策   欧盟MRL标准实质上是一种绿色贸易壁垒,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茶叶出口欧盟,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1.政府对策   (1)充分利用WTO规则和国际谈判,抵制欧盟滥用绿色壁垒。首先,政府要深入研究WTO规则,特别是SPS协议,有效利用WTO 规则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正确引导茶叶出口欧盟企业,努力为我国茶叶产品出口欧盟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坚决捍卫我国茶企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国茶农的正当利益。   (2)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相应标准,完善茶叶出口预警机制。欧盟MRL标准具有多变性和信息收集的艰难性。政府应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来完善现行的出口预警机制,设立收集、咨询和管理贸易壁垒信息的专门机构,及时发布欧盟有关茶叶农残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最新动态。创造条件向国际高标准看齐,实现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使茶叶出口满足欧盟标准和进口国的要求,从而提高茶叶在产、供、销出现问题时的反应速度,尽早防范,突破农残壁垒。   (3)加强茶叶整体形象宣传,打造中国茶叶国家名片。制作宣传册,拍摄宣传片,组织茶企在在欧盟消费国进行有针对性的茶产品宣传推广,资助茶企参加国外展览,树立中国茶叶质量的正面形象,恢复国外消费者的信心。同时,落实“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强与进口国茶商、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并推广国家或民族品牌茶叶,使我国具有区域优势茶产品、风味独特茶产品,形成新的市场战略格局。   2.行业对策   (1)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茶叶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行业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信息、标准、信用、采购和展览等的公共服务平台,帮助茶叶中小企业和农户低成本地获得这些服务。   (2)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当前,国际市场产生全球性的生产过剩现象,茶叶亦如此。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茶叶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我国大量茶企竞相在欧盟低价抢市,严重损害了我国茶叶的整体形象。这就迫切地需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明确茶叶出口欧盟的市场准入、贸易监管、投资管理和违规查处等调控措施,避免低价竞销。   (3)组建新型生产经营模式,走“科技兴茶”之路。随着中欧茶叶贸易不断扩大,笔者认为,“科技兴茶” 已不是单个茶叶企业的任务,而应该上升到整个茶叶行业。通过行业组织将中小茶企组织起来,推行集约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个体茶农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高茶业产业化水平。努力实现茶叶生产龙头化、基地化和规模化。   (4)引导茶企开展电子商务,推进茶叶出口渠道便利化。2011年欧盟出台新农残标准2011/978/EU,致使输欧茶叶面临严检,欧盟茶叶进口商承担的相关费用大增,从而使我国茶叶出口的价格优势丧失,进而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欧盟。为此需要在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刺激欧盟对中国茶叶的进口。在中欧茶叶贸易中,茶业协会可以积极引导茶企开展电子商务,推动欧盟对中国茶叶进口渠道的便利化、低成本化和正规化。   3.企业对策   (1)提高茶叶质量,注重茶叶卫生。茶企必须从源头抓起。一方面,对基地茶农开展“绿色培训”,指导茶农科学种茶和科学管理茶园,清洁生产,绿色包装储运,实施绿色营销。同时,建立全面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制,生产厂家实行单独收购、存放和加工,把出口检验延伸到生产及加工各个环节,跟单作业,批批检测,使整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出口茶叶尽量不受污染。   (2)打造茶叶品牌,提升品牌效益。企业,一方面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迅速提高中国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进行企业资源整合,投入资金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对茶叶味道、颜色、包装形式的喜好,如何沏茶等进行详细调查,并且探索出欧盟市场饮茶流行趋势,打造具有个性化茶产品和区域特色茶品牌。   (3)努力实施国际标准,积极进行国际认证。当前,我国茶企要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只有在内部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逐渐突破欧盟农残壁垒。一方面,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应当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 优化自身产品的生产标准,努力符合欧盟农残标准;另一方面,还应当积极开展国际公关活动,获得茶叶出口“绿色通行证”,例如ISO14000和绿色标志认证等。   (4)创新茶叶交易方式,实行茶叶拍卖交易。当前,采用一对一合同订购方式的传统茶叶交易,已经阻碍了我国现代茶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出口欧盟茶企不断增多,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这一传统交易方式的弊端更加凸显。为此我国需借鉴国外茶叶交易经验,创新茶叶交易方式,尝试大型国际茶叶拍卖交易。在这种拍卖市场,中小客商均可参与,能够避免绿色壁垒的影响,同时价格信息公开,能较好地防范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杀价、竞相压价等行为,能有效提升我国茶叶对欧的出口竞争力。   总之,只要政府、行业、企业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抵制欧盟以MRL标准为幌子而采取的歧视性政策,就一定能够保证我国茶叶对欧盟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宗懋.茶叶中农药残留将有新转机[J].中国茶叶,2006(02):4.   [2]陈宗懋.解读世界各国制订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7(09):30-33.   [3]陈宗懋.2008年欧盟发布茶叶中农药残留新标准[J].中国茶叶,2008(04):7.   [4]陈宗懋.中国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状况[J].中国茶叶,2008(06):7-8.   [5]陈宗懋.茶叶中农药残留标准又有新规定[J].中国茶叶,2009(07):17-18.   [6]陈宗懋.2010年欧盟茶叶中农药残留新标准[J].中国茶叶,2010(08):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