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活动作文

一、要认真回忆。比较选材。活动与游戏都是群体行为,写作前,应认真回忆哪次活动、哪个游戏使自己印象深、最愉快,当时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收获,要进行必要的比较和筛选。

二、要讲求顺序,列出提纲。活动与游戏有始终,如何开始、怎么结束、哪些人参加、在什么地点,游戏是什么名称、如何玩法、有哪些规则,都要一一交代清楚。写作时要将材料排个队,列个简要提纲。这样,才能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有条理。

三、要重点突出,描写得当。场面描写有点有面,气氛渲染要再现场面情绪。把精彩的地方展示给读者,而不是浮光掠影,一味平铺直叙。

四、要展现“自我”。把自己置于活动或游戏过程之中,把从情趣中激发的特有感受表达出来,那么,点明意义、揭示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锤词炼句

同步训练

1. “捉迷藏”是小朋友熟悉的游戏,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想象,在下列语段中填上合适的词和句子,使它成为精彩有趣的片段。

我被手帕( )眼睛,大家把我( )中间。顿时,( ),什么也看不见,我唯恐摔倒,( )。我伸出双臂,( ),突然,( )是谁呢?( ),噢,( )。不对,( )我肯定地说。( )手帕一看,( )原来是( ),气得我( )。

2. 阅读下面写军事游戏活动的一段话,把写错的字和句子有毛病的地方改过来。

活动开了,总指挥严肃地说:“敌人潜入我国领土,敌人的司令部和军旗就隐蔽在山顶上,周围布满了‘地雷’和‘手榴弹’。我们要排除它。给大部队开劈道路,以便全歼敌人。”总指挥刚落的话音,立刻生龙活虎似的冲向山坡,分散到各处搜寻和寻找。

老鹰捉小鸡

“哈——又做游戏了!”老师的话刚说完,操场上顿时沸腾起来,欢笑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我们班又要做游戏了。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活动在阵阵欢呼声中开始了。周老师做“老鹰”,十个小同学做“小鸡”,中队长陆倩做“老母鸡”。只见“老鹰”扇动着有力的翅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盘算着怎样才能把“小鸡”捉到手。突然,“老鹰”猛一转身,扑向“小鸡”,善良的“母鸡”连忙张开双臂,用整个身体挡住“老鹰”的去路。“老鹰”扑向哪里,“母鸡”就挡到哪里,机警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小鸡”一个拉一个,跟在“母鸡”背后,敏捷地左躲右闪,蹦来跳去,不让“老鹰”捉住。“老鹰”几次没捉到小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老鹰”假装休息,趁“母鸡”不防,一下子从“母鸡”的手臂下钻了过去,来了个“海底捞月”。“小鸡”一看“母鸡”没有挡住“老鹰”,慌了手脚,向四处逃散。一只“小鸡”跑慢了一步,被“老鹰”抓住了,成了“俘虏”。

“老鹰”就这样一只一只,把十只“小鸡”全抓走了,并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我们围着她,一个劲地对她拍手叫好。

点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能每个人都玩过,但是小作者把它写得妙趣横生。你看“老鹰”多狡猾,“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假装休息”......来了个“海底捞月”,“母鸡”呢,“机警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小鸡”们则“一个拉一个,跟在‘母鸡’背后,敏捷地左躲在冈,蹦来跳去”。师生们打成一片,玩得多欢畅!

建校捐款记

清晨,树上的小鸟刚唱出第一声歌,我就穿戴整齐地来到了学校。今天是我们村不平常的一天,为修建学校的捐款活动将在学校举行。

我们学校是10年前盖的,已经很久没有整修了,每天下雨的日子,课都上不下去,满教室都是漏雨的滴哒声和同学们的叹气声。村民委员会经过协商决定,在全村搞一次集资捐款活动,捐款仪式就在学校举行。 今天校园里打扫得特别于净,花儿摇摆着手,小鸟唱着歌,都在欢迎乡亲们的到来。主席台是用两张课桌拼起来的,书记和张老师站在桌子后边墙上张贴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标语,桌子上放着一红纸箱,上面写着“建校捐款箱”几个字。 乡亲们三三两两地走来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

容。第一个走上台来的是五保户李奶奶。她把一篮子鸡蛋放在主席台上,说:“我虽然没儿没女,可我老婆子盼着全村的娃子都能成才。我没有几个钱,把这些鸡蛋捐上吧。”书记和张老师给李奶奶一个深深的鞠躬。

第二个走上台的是4岁的小英子,她是由她妈妈领来的。小英子是王二叔的女儿,王二步在东北当兵。王二婶说:“从今年起,俺和小英子应去东北随军了,户口虽然迁去了,但俺的根还在这里。这里俺准备翻修房子用的300元钱,捐上吧。”话还没说完,小英子把“瓷老虎”存钱罐“啪”地放在桌子上,说:“这是我平时节省下来的25元钱,也捐给咱学校。”

第三个走上台来的是“钱大叔”。“钱大叔”姓李,村里不管有什么事,他从未捐过一分钱,“钱公鸡”的外号就这样叫起来了。乡亲们都说:“看,怎么飞来一只‘钱公鸡’。”“铁大叔”脸一红,对众人说:“你们别拿老眼光看人,这几年这外号压得我抬不起头来,两个儿子一对光棍。我想透了,人的名,树的影,没有好名声,光攒钱有什么用?”说着他把500元大票“啪”地放在桌上,大喊一声:“我‘铁公鸡’今天要拔毛了!”话音未落,院子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乡亲们争先恐后地向主席台拥去。院墙上“人民

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标语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格外醒目......

点评:开头先简略地介绍了集资捐款的背景,然后详写捐款过程,着重描写了李奶奶、小英子、王二婶、“铁大叔”等代表人物,表现了乡亲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对话描写各具特色,符合人物身份,确为一篇佳作。

“猫”捉“老鼠”

下午最后一节是课外活动。

老师把我们四十多名同学带到操场,告诉我们这节课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老师让我们排成一个圆圈儿。两手侧平举,手扣手地挽成一个大圆圈儿。比赛规则是:一人当“猫”,一个人当“老鼠”,在两圈内,捉住“老鼠”为赢,否则算输,输了要答题。(点明游戏名称、规则及玩法。) 游戏开始了。第一轮是调皮的小亮当“老鼠”,李晓红当“猫”。

只见“猫”和“老鼠”都躬着腰,左手撑着膝盖,右手向前伸着,像在摸索什么似的。机灵的小亮探头探脑,躲躲闪闪,一内一外地窜进窜出,嘴里偶尔还发出“吱吱”的叫声,活像一只老鼠。而李晓红在后面一声小跑,紧追不舍。(角色的动作描写有声有色,突出了趣味性。)我们牵着手,一齐唱啦啦词:“小老鼠,真讨厌,要想捉住你,转眼就不见。”“老鼠”钻进钻出,“猫”则紧追不舍,越追越紧张。我们的手拉得更

紧,啦啦词也越唱越响亮。(场面描写,烘托气氛。) 追呀,追呀“老鼠”贪玩,精力不集中,“猫”一扑而上,捉住了“老鼠”,“猫”赢了!

圆圈中,事先准备好了一叠题单。“猫”拿起一张由“老鼠”来完成。第一个题目是:朗读《亡羊补牢》。平常,小亮的朗读能力较差,我真替他捏把汗。可真没想到,他今天却读得非常流利,还很有感情。(照应前文,印证游戏规则。)尤其是他最后那句“我也要去补牢了”的话和扮的那个鬼脸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激发情趣,渲染气氛。)

游戏结束了,大家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小老鼠,真讨厌......”仍荡漾在我的脑海里。(余兴未尽,抒发感情。)

总评:习作通过人物角色动作及场面描写,把游戏过程写得具体生动。做到了点面结合,既烘托了气氛,又显示了童趣,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技法点拔:

活动与游戏都重在写事,而不重在写人。然而“事不离人”,写事必须写人。如果活动与游戏没有群体参加,简直不可想象。

《建校捐款记》《老鹰捉小鸡》都是重在写事的文章,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两相比较,二

者都选择了有意义的材料,表现积极健康的主题。都把事情整个过程写得很清楚。然而,写活动重在以事情线索,或以空间位置转换体现发展过程;写游戏重在突出怎么玩,通过活动场面激发情趣,体现发展过程。因此,在写法上有所不同。

《建校捐款记》是以捐款建校为线索展开活动的。学校陈旧漏雨,需要修建,这是原因;五保户李奶奶捐鸡蛋,活动开始;4岁的小英子和她妈妈捐款,活动发展;“铁公鸡”——李大叔捐款,活动高潮。通过三个典型材料及人物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了捐款人高贵的思想品格。同时对捐款环境布置的描写,以及群众情绪的表现烘托了捐款的场面气氛,揭示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深刻主题。

此外,参观游览活动往往则以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交换表现事情发展过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第十册)按游览时间地点的变化(去游双龙洞——路上见闻——游洞外——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来写的。此外写活动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写,要详略得当,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激发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揭示活动意义的目的,使人从中受到教育。

写游戏要把游戏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要交代参加游戏的人、地点和方法,又要交代游戏规则。重点要写出游戏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的,从准备到开始、怎么进行、怎么结束,要按顺序写清楚。同时,还要突出游戏的趣味性,通过描写反映游戏者的动作、神态,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在《老鹰捉小鸡》,中游戏过程侧重抓住“老鹰”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其凶猛、狡猾;“母鸡”也正是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其善良、慈爱,从而激发出游戏的情趣。再如《猫捉老鼠》既对人物动作做点的描写,又对观众的情绪作面的表现,从而渲染场面气氛,突出了趣味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家长参与

1. 双休日,有准备地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和孩子一同做游戏,并邀请亲友的孩子一同参加。从准备到开始,要引导孩子注意游戏变化过程,完成习作,要写出趣味来。

2.

家长有目的地编写童话剧或文艺小品,让自己和孩子一同担任角色,邀请邻居和亲友参加“家庭晚会”。指导孩子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对白,帮助他演好角色。邻居、亲友也要营造气氛。表演之后,完成习

作。

发散题库

1. “将军”,我赢了

下象棋是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棋场如战场,小小棋盘变化莫测。交战双方,既斗智,又斗勇。课余可以和家长、同学杀上几盘,别有一番情趣。“观棋不语真君子”,说不定观棋者还会插上三言两语,往往会给棋战平添几分乐趣。以三局两胜进行比赛,之后写出精彩的习作。

2. 啊,家乡变了

这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久别故乡,你一定耳闻目睹许多新鲜事:宽阔的马路在延伸,一排排农民新居展新姿,新建的小学传来悠扬的琴声,敬老院里老人们在愉快地休闲娱乐......这美好祥和的情景怎能不使人感慨?以空间位置转换为线索,可以完成一篇《XX参观记》。

3. 知识竞答真有趣

澳门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回归,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让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迎回归、庆回归,学校一定组织了有关澳门知识竞答活动,场面精彩纷呈、激动人心。回味一下,以事情发展为线索,突出主持人对节目的串连,写出精彩的活动来。

迁移训练

1. 阅读《“猫”捉“老鼠”》,找出文中描写“猫”“老鼠”动作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用曲线划出来。

2. 照样子各写出四个叠词。

探头探脑( )( )( )( )

躲躲闪闪( )( )( )( )

3. 阅读《建校捐款记》,将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和词语的正确意思选填在括号内。

(1).俺的根还在这里。( )

A.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的部分。

B.比喻子孙后代。

C.家乡是养育“我”的地方,“我”永远不忘。

(2).“铁公鸡”的外号就这样叫起来了。( )

A.用铁制作的公鸡

B.比喻吝啬、舍不得花钱。

C.大家给他另起了一个名字。

名师范文

风筝

最后一场春雪刚刚从枯黄转青的草地上融化,风,开始从尖利转得柔和,最早的几只风筝就出现在天空。

在我的童年,生活是那样困苦,能吃饱肚子已是最大的幸福,玩具是根本没有的。唯一的例外是在春天,我们可以玩风筝。

在六岁以前,我没有独立地放过风筝,妈妈怕我在山岗上摔断腿,只让我跟着隔壁的贵松哥哥,做他的“跟昆虫”。

贵松哥哥比我大三岁,在村里以掏鸟巢和打架著名,大人们甚至把他作为顽皮的典型来告诫自己的孩子。但他从来不欺负我,相反的,倒是我的保护人。“跟我去玩好了,”他总是这样对我的妈妈说,“我会管他的。”真的,跟着他,我从来没有吃过亏。

跟贵松哥哥去放风筝,我的任务是用两手捧住风筝,平直地举着,只等他大叫一声:“放!”我就赶紧松开

手,让他把风筝拉着向前冲去,越冲得快,风筝越易飞高,等他跑开三四丈路模样,在山岗尽头收住脚步,风筝往往已经飞到天空,“站稳”了。这时,我就欢呼着,奔跑过去,贵松哥哥就让我拿一根儿绕线的竹筷。竹筷是重重的,拿在手上,就像拿着只宝贵的野白鸽,稍稍疏忽它就会飞走。贵松哥可用一只脚擦另一只脚(他终年赤脚),得意地望着他的风筝,一面叮嘱我:“拿牢啊!拿牢啊!”遇到风大时,我更是用全部精力来拿牢这根竹

筷,连心也激奋地跳动起来。——这一刻,我体会到放风筝的真正乐处。

我七岁那年,有了第一只风筝,这是一只最简陋的小小的“衣鹞”(鹞就是风筝)于是,我和童年伙伴们一块举着风筝,在村中走过,看到有些孩子羡慕得把手指放在嘴里,有些孩子用绳拖着块碎纸,也当风筝在放,心里不觉充满了自豪感。我在高低不平的山岗上奔跑,亲手把风筝放上天空,学着贵松哥哥的样,把绕线的竹筷插在地上,自己躺在旁边,悠闲地嚼着“酸茎草”。有时候,贵松哥哥还敢来一手冒险勾当:故意让竹筷脱手,风筝就像断线似的飘去,竹筷像野兔一样,在地上一跳一跳地逃去,等它跳得相当远,他才

发一声喊,追上去补住竹筷。——不过那时我还不敢这样冒险。

在春天明朗的蓝天中,风筝是各色各样的:从四角方方的“瓦片鹞”,到气概华美的“老鹰鹞”和“蝴蝶鹞”,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地在空中飘荡。我的“衣鹞”,只有半张报纸那么大,在两边用红水印着“福”字,这种风筝是最普通的,你只要花三个铜子就可以在杂货铺里买一只。我的童年伙伴们大都是放这种风筝的,仅仅在尾部的装饰上有些不同:有的挂上一丝细纸条,有的贴上一串彩纸圈。对着那些华丽的风筝,我们只能用羡慕的眼光,久久地望着,欣赏、评论、叫好。

赏析:春雪,融化了;春风,柔和了;风筝,飞起来了。“我”跟着贵松哥,亲手把风筝送上天空,拿着绕线的竹筷飞快地奔跑,或把竹筷插在地上,悠闲地嚼着“酸茎草”;大风时,“我更是用全部精力来拿牢这根竹筷,连心也激奋地跳动起来”,这就是放风筝真正的乐趣。“我”的童年是属于风筝的,属于天空的,属于那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

知识点睛

写出场面 烘托气氛

没有艳丽的花朵,便没有花园;没有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就没有春色满园。写活动与游戏,进行场面描写,表现主要人物活动与群体的关系,不就像一种花和百花的关系那样相互映衬吗?

开展一项活动,进行一个游戏,总是围绕着一定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人物活动过程,把集体精神风貌形象地展现出来。显然,场面描写就显得极为重要。怎么进行场面描写呢?

一、抓住人物特征。突出人物形象,尤其重要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要细致、逼真,使活动和游戏的过程生动地再现出来。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显示不同人物的个性。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势必杂乱无章,令人乏味。如《建校捐款记》写的是乡亲们为修建学校进行的有意义的捐款活动。作者抓住典型人物五保户李奶奶、军属王二婶及四岁的女儿小英子,以及外号叫“铁公鸡”的李大叔的动作、语言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突出了人物个性,活跃了捐款场面的热烈气 氛。

二、要点面结合。“点”指活动过程中突出的人或事物。“面”是措整个场面。二者结合,相互映衬。既要统览整体,勾画活动全貌,又要着力描写其中某个精彩动人的镜头,这样写既不空泛,又能显示人物个性特征。如《“猫”捉“老鼠”》,通过“猫”“躬着腰”“撑着膝盖”“紧追不舍”;“老鼠”“探头探脑”“躲躲闪闪”,还发出“吱吱”的叫声等“点”的动作描写,显示了“猫”的机灵、“老鼠”的狡猾个性特征;对场面中的群体,通过“我们牵着手,一齐唱啦啦词:‘小老鼠,真讨厌,要想捉住你,转眼就不见’......我们的手拉得更紧,啦啦词也越唱越响亮”等描写,渲染了游戏的氛围。

三、要烘托气氛。场面描写,往往通过说、笑、鼓掌、喝彩等声音的描绘、灯光布景的运用、服装道具的配合,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像《建校捐款记》中的典型人物,4岁的小英子把“瓷老虎”存钱罐“啪”地放在桌子上;“铁公鸡”李大叔把500元大票“啪”地放在桌上,又大喊一声:“我‘铁公鸡’今天要拔毛了!”话音未落,院子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些绘声绘色的描写,既能渲染气氛又能造出声势。

拓展训练

1. 阅读《风筝》,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我”和贵松哥哥的活动的。

2. 你有没有放过风筝?如果有,也写一篇《风筝》;如果没有,写一次给你深刻印象的活动或游戏。注意吸取范文优点,写好场面和气氛。

, 相关作文教学讲座 : 影视图画观后感 名著作品读后感 读一篇课文有感 我爱...... 我的小家当 家庭新成员 我来到了XX建筑物前 XXX(植物)赞

我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我爱...... 家乡的...... 秋天的景色 游...... XXX的一角 记一次制作(或实验) 写特定环境下的事

写节假日发生的事 写有趣的事 写难忘(或印象深刻)的事 写有意义的事 写家务劳动 难忘的一位校园人物 夸爸爸(或妈妈) 我敬佩的一个人

写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人 记一个熟悉的人 记一位伙伴 他(她)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序——致小读者与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