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5月第27卷第5期总第308期

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

文①

摘要: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决定了其社会作用的重要性,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进程显示了其迅速发展的必然性,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凸现出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紧迫性。目前国内医务社会工作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水

平,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各项政策法规,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促进医务社会工

作的发展。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医疗卫生服务,社会需求,医学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6)05—0041—03

TANGWen.N衄njmgIVhlicalNniversity,Nanjing210029,China

neces—

Mh晒I

sity

Social、^h●汀:m曙霹I窜叮of

I幢删hm蜘【妇国re

Abstract:Theconnotation

ofthemedicalsocialworkdecidesitsimportantroleinthesociety.Itshistoricalprocessshowsthe

ofitsrapiddevelopment.ThereformofChinesemedicalsanitarysystememphasizestheurgencyofdevelopingthemedical

area

SO—

cialwork.Atpresent。there

awarenessof

lotofquestionsaboutit

to

hesolvedurgently

in

China.Thus,itisnecessaryfor

UStOraisethe

knowledge。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professionalteams,perfectvariouspoliciesandroles。carryoutpracticeand

research,buildupthemedicalsocialworkpatternofChinesecharacteristics,promotethedevelopmentofmedicalsocialwork.

Key

Words:medicalsocialworklmedical

sanitary

service。socialdemand,medicalhumanism

care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机构中,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为患者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以利他主义精神和专业工作方法,为在生命历程中遭遇困难,受到疾病困扰的社会成员提供助人服务,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效果。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能是关注病人的社会属性,把握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解决患者因疾病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分担患者和家属在接受预防、医疗、康复等健康照顾过程中医护技术之外的各项社会服务工作,主要包括:第一,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调节患者和家属因疾病引起的惶恐、沮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增进患者对疾病和医疗环境的适应。第二,促进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病情和医疗程序的理解,增进相互的配合与支持。第三,协调患者和家属与医疗系统的关系,为患者提供经济、福利、法律等相关医疗信息,协助患者家属了解医院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及设备等社会资源的应用。第四,提供出院后续服务,为患者和制定出院计划,指导家属照顾病人,协助家属与患者一起设计出院后检查方案,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并相当普

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决定了其社会作用的重要性

由于医务社会工作需求的增加和职能的扩大,现代医务社

会工作职责已由完全依赖医生、护士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领域。

(1)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医务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开展患者心理卫生咨询、社会适应指导、健康科普知识传授以及病人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病人对面临问题的适应能力,调动病人机体内在的自愈力,促进病人尽快康复,实现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

(2)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医疗资讯,指导病人选择确定最佳的就医计划,帮助病人获得相关的卫生法律、医疗价格、保险权益的保障。可促进医患勾通,倾听患者的要求与意见,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协调医疗资源,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建立与医疗技术协同的社会服务途径,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的优质医疗服务。

(3)树立医疗单位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医疗过程中实施医务社会工作是现代医疗服务的标志之一。医务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参与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管理工作,提供专业的医务社会服务,促进医疗单位各项服务功能的实现,有效缓解医患冲突,增加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树立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争取医疗服务对象,提高医疗单位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

(4)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务社会工作为病人提供的疾病和健康风险的预防服务、疾病的医疗服务、治疗后期的康复服务以及社区服务、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及,成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

这一工作还在起步阶段。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医疗体制的变革、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已逐步凸显。努力构建我国特定文化背景和医疗条件下的医务社会工作理论,积极开展各个层面的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探索,充分发挥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作用,对于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文关怀,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都有着十分现实与深远的重要意义。

等超越医院的延伸性连续性健康照顾,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了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实现了单纯临床医疗模式向预防、医疗、康复、保健的大卫生服务模式转变。

①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基金项目:江省教育规划办公室“十五”重点项目“社会需求与医学人才培养”,项卧编号:007

Medicineand

(5)推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可在为患者

提供各项专业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提倡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

Ph,c)sophylI-lum∞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May

2006,V01.27。No.5。TotalNo

308

41

匿堂皇蜇堂(厶塞垫金匿堂堑22塑§生§旦箜!!鲞筮§塑璺筮3Q§塑

贫救困”传统美德的倡导功能,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协调,减少

冲突矛盾的沟通功能和减轻社会压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社会稳定功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进程显示了其迅速发展的必然性

病人的疾病求治过程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时代的医疗服务水平均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同时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历程中,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经历了医疗救助、医院社会服务、医务社会工作和健康照顾社会工作四个阶段【2J,已成为现代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1工业化、城市化是医务社会工作产生的重要因素

医务社会工作起源英国济贫法时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个体、家庭独自抵卸疾病灾难的能力下降,为通过社会医疗救助服务模式帮助患病穷人,以弥补家庭服务模式和政府服务模式的不足,医务社会工作应运而生。1895年英国上议院批准了罗查理等人的报告,在伦敦皇家医院开始聘用社会工作者,采用个案工作,调查访视等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患者解决医疗相关问题。19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开始为病人提供社

务社会工作被视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务社会工作者由医务卫生署直接聘请。从1982年10月开始,政府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被纳入社会福利署的管辖范围uJ。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地区北京朝阳医院、上海东方医院等医院相继开展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3|,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较好地顺应了人们对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人力援助模式和医患关系发展趋势的需求。顺应了现代医学和社会学交互发展的共同需要。

医务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城市化、健康照顾体系现代化的产

物,是现代医学模式及疾病谱变化、健康观念转变和健康需求结构变化导致的制度化创新标志,是医学现代化、健康照顾体系现代化和医疗专业分工协作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加入WTO,应对合资、独资医院进入市场竞争的挑战,实现医疗卫生国际化的现实需要,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医务社会工作是顺应社会需求的最佳途径。

3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凸现出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面临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过度医疗盛行、个人疾病负担过重、因病致贫因素增加、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显著等诸多难题,尤其是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低、缺乏普及型医疗保险、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深层次体制性制度性原因,导致卫生健康服务不平等现象突出。如何建立公平的卫生社会服务体系,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的人文关怀,缓和紧张对立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卫生决策者、医疗机构管理者、医护人员和医学教育者的当务之急。抓住机遇,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增强医疗机构的人文社会功能,是在医疗卫生服务的特定层面内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方法。

3.1

会服务工作,总医院卡博特医生鼓励支持医院雇请首位社会工

作者,使志愿服务为主的医疗救助转入专业服务为主的医院社会服务阶段。

2.2

医疗卫生模式的转变促使医务社会工作迅速发展

1909年之后,经过专业协会的成立、服务机构的建立、专业课

程的开设、专业内容的扩大等全方位的发展,医院社会服务部制度迅速传至英国、法国、德国、中国等国家。1921年由美国罗氏基金会选派爱德女士来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社会服务部。至1936

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H

年巴克在美国儿童福利局开设医务社会工作课程,标志着医院服

务阶段已转入医务社会工作阶段。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

(1)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医务社会工作的宣传报导较少,政府及医疗主管部门领导还未把医务社会工作当作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来发展,医院管理者对医务社会工作认识不足,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人士很少且大多为非专业人员,所能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有限,远不能满足患者多层次和高水平的服务需求。社会成员对医务社会工作较为陌生,大多数社会成员不了解医务社会工作,不知道在寻求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可求助社会工作者。

(2)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我国全民健康保障体系还未建成,全面规范的医疗服务政策法规,如“医疗法”等也未出台,医

维健康概念,特别是1970年以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已由单纯医护服务扩大到所有与生物、心理、社会健康有关的领域,进入了

健康照顾处境下社会工作阶段。医务社会工作以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基础,以担当医生与病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职责,并以其工作范围、服务内容的不断扩大,扮演的角色和工作领域日趋多样化,显示出医务社会工作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3社会需求是医务社会工作作发展的良好契机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现代医学理念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务社会工作。如今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己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区。在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按医院规模比例配置,和医生护士一样是医院的正式雇员。医院设有社会工作部,门诊、急诊、病房都有社会工作者忙碌的身影。仅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医院就有100多名社会工作者。他们针对病人的需要提供各种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现在NASW(全美社会工作学会)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专业组织,其中40%以上的成员将精神卫生作为自己主要工作领域。根据美国药物滥用以及精神卫生管理局的统计,在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有执照的社会工作者超过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以及心理治疗护士的总和。

我国台湾地区各类医院普遍设立社会服务部,1983年成立医务社会服务协会,1985年卫生行政署将社会工作纳入医院考核评估指标中,有力地推动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香港的医

42

Medicineand

务社会工作的职责权限和待遇,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地位作用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得医务社会工作开展缺乏法

律依据,不利于吸引人才和安排就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3)缺少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还不成熟,医务社会工作课程还刚刚开始开设,从业人员大多数未接受正规社会工作教育和训练,而社会工作教育培养出的专业人员又没有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在医疗机构工作影响了他们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和服务。3.2促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思考

(1)提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认识、认同医务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是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前

提。首先应通过理论探讨、新闻报导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医务

社会工作的理论,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实践经验。使政府管理机构、职能部门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相关人员以及广大社会成员都能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内

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May

2006.V01.27.No.5。TotalNo.308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5月第27卷第5期总第308期

容和相应职责,深刻认识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确立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卫生体制中应有的地位。

(2)加强专业医务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是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加速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学校,由社会学专业和医学专业联合举办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开设专业课程、编写系列教材,探索科学的教育模式,系

及时总结典型实践经验,加大在医院及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投入力度,鼓励在医疗基础和社会声誉好的医疗单位积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不断摸索积累有益经验,逐步普及推广,加快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步伐。

(5)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社会福利机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医务社会工作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照搬硬套西方模式并不可取。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理论上积极建设发展医学与社会工作的交界学科,拓展医学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丰富医学人文社会学科。在实践中尽可能将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与专业医务社会工作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原有医疗行政机构和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作用,在系统建设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探索构建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独具中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宋林飞,朱力.社会工作概论E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及其史命[J].医院管理论坛,2005,(2):9—15.[3]张一奇,黄庆恒.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探讨[J].中

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2):84—86.[4]

王卫平.医疗体制改革呼唤医务社会工作[J].医学与社会,2004,(2):1—4.

作者简介:唐文,女,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

统地培养高层次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同时,可培养大专、中专等

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并借助继续教育形式如短期培训等方式,尽可能提升就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可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选送专业人员到国外、港台地区学习进修,迅速建立起一支专业性和职业性强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尤其是师资队伍,在医疗服务行业中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开展高质量的医务社会工作。

(3)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和政策法规【4|。建立医务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政策与法规是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应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确定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地位和作用,使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具有儿童保护、老人照顾等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依据。应规定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的准人制度,颁发医

务社会工作资格执照,在医院评估指标中加人医务社会工作的

项目,从制度和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拓展空间和提供保障。

(4)鼓励支持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推广。因起步较晚,我国成熟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很少。政府职能部门应采取各种鼓励政策和措施,在加速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应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收稿日期:2006一01—20修回日期:2006—04—19

(责任编辑:张斌)

b滂谤3,3,),妨,7妨o,o’、>737、>,b,,37070,’7b》,070,o,07协,,b,,o,07e’o,o,沿o,70709》,^b>,,,b073,c》》,o’协

(上接第36页)当前,可以指称四种对象:癌症晚期,痛苦难忍的临终病人;严重畸形或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脑死亡病人;无法医治的“植物人”。(2)安乐死行为的时机条件:安乐死是仁慈杀人,其选择适用时应具有手段上的最后性和迫不得已。日本与荷兰法院允许对安乐死进行出罪处理的判例与比利时的安

构应由医疗机构的专家和有医学知识的司法行政人员如法医联

合组成,执行人员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医疗程序操作,安乐死实施

完毕应建立完备的档案,档案包括:濒死者的病历资料、安乐死申请书、医院意见、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记录等等。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德沃金.自由的法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M].刘丽

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05.

[2][美]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261.

乐死法案均将“没有什么其他可能的合理的替代性治疗方案或

者减缓痛苦的医疗措施”作为允许实施安乐死的先决条件。(3)安乐死行为的动机必须基于患者的真实、真诚、真正的请求。对

于死亡的要求不能推测,因而第三人的嘱托和承诺,包括病人家

属的请求,都不能作为安乐死行为的依据。这样一来,除前述严重缺陷的新生儿和长期处于植物性状态的植物人外,对于严重精神病患者以及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均不能施行安乐死。(4)安乐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患者肉体上难以忍受的痛苦,不能是为了解除其精神上的痛苦,更不能是为了其亲属的利益或者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对出于占有住房、继承遗产等目的,绕

[3]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2,13(2):

56.

[4]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一人权哲学EM].夏勇,张志铭,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21.

[5]蔡孝恒.246名医科硕士生对安乐死态度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

学,1999,20(2):17.[6]

梁根林.事实上的非犯罪化与期待可能性[J].刑事法学,2003,38(9):34.

[7]单艳华,张大庆.从大众传媒看公众对安乐死态度的嬗变[J].医学

与哲学,2005,26(4):61.

[8]田宏杰.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514.

开病人意愿的行为,或者未经患者委托医师而由家庭集体决定

安乐死的行为,均应属于故意杀人性质。(5)安乐死行为的手段必须妥当,符合社会一般伦理道德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安乐死应由医生采用缓和的医学措施来实现,如考虑用冬眠、麻醉、气体吸入等方法,通过上述方法要达到使患者“无痛苦、安乐”致死的基本要求。(6)安乐死的实施必经由主治医师的专业诊断,

确信符合安乐死的条件,并经过同行专家会诊予以书面确认。

(7)安乐死的执行主体只能是医师,而且应当是负责收治患者的主治医师。安乐死行为在实践中应成立专门的执行机构,该机

作者简介:刘燕(1973一),女,安徽颍上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法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卫生法学和法理学。

收稿日期:2006—03—02修回日期:2006—03—31

(责任编辑:张斌)

Medicineand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

MedicineEdition).May2006.V01.27。No

5。TotalNo.308

43

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唐文, TANG Wen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医学与哲学

MEDICINE AND PHILOSOPHY2006,27(9)18次

参考文献(4条)

1.宋林飞;朱力 社会工作概论 2002

2.刘继同 医务社会工作及其史命[期刊论文]-医院管理论坛 2005(02)

3.张一奇;黄庆恒 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02)4.王卫平 医疗体制改革呼唤医务社会工作[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04(02)

引证文献(18条)

1.甄红菊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13(1)

2.黎小群.卓美容.尹杰英.庄新耘 医务社工在介入急诊"三无"病人服务中的作用[期刊论文]-现代临床护理2011(7)

3.宋玲.赵桂绒.严健.姚冲华 志愿服务在医院人文关怀促和谐[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9)4.王喜辉.李秋屏.张红.聂咏梅.黄翠娟 医务社会工作者在肿瘤病房工作的方式与体会[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09(5)

5.谢春艳 对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问题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3)6.郭永松 关于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经济学思考[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10(6)

7.郭永松.吴水珍.张良吉.骆啸.戴羽.何晓凯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现状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09(2)8.郭永松 医务社会工作职能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9(11)9.尹记远 浅论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11(15)

10.张研.史云雅.刘忻.齐海波 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几点建议[期刊论文]-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2)

11.郭永松.吴水珍.张良吉.骆啸.张晓红 美国及中国港台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状况及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医院管理 2009(2)

12.郭永松 医学整合与医务社会工作在社区的发展[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9(9)

13.孟馥.张一奇 论医院人文服务体系格局中的医务社会工作[期刊论文]-现代医院管理 2009(3)14.王丽 医院设置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相关问题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医院管理 2013(4)

15.王卫平.许丽英 关于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协调医患关系中角色定位的思考——以福建省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为例[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0)

16.刘继同.严俊.孔灵芝 中国医学人文内涵结构与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10(7)17.张斌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基于医务社会工作视角[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 2011(7)18.范明林.徐迎春 中国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本土化和专业化[期刊论文]-社会 2007(2)

引用本文格式:唐文.TANG Wen 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6(9)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