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北京

中国现代作家与地域文化

老舍的北京

院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141180147 姓名:杨雄

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并且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老城古都。老舍深爱着北京,爱她的城巷墙道,爱她的风情习俗,更爱那些和她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老舍的大部分作品反映的都是北京底层老百姓的声音,有着十足的“京味”。

老舍出生时,已是清朝末期。他的家在京师内城西北部的小羊圈胡同。老舍的父亲是当时京都正红旗下的一名护军士兵,小羊圈胡同距离由正红旗所驻守的西直门,也只有三五里地。入关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旗族人氏,越来越分明地将北京认作自己的家乡,“京师即故乡”的观念深入每一个旗族人氏心里,老舍一家人也不例外。1

老舍和北京城的不解情缘,还由于他有着一位为国捐躯的旗兵父亲。在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及其之后的几十年间,八旗的将士们前仆后继、浴血抗敌。在当时的京师八旗营房中,旗族士兵在家徒四壁的境况下还是要按照规定自购兵器和战马,他们嘴上常常挂着的口头禅,还是那么一句掷地有声的硬话:“旗兵的全部家当,就是打仗用的家伙和浑身的疙瘩肉。”2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了抵抗八国联军的入侵,八旗军人誓死守卫京都,老舍的父亲就是在这一战斗中尽忠殉国的。对于这片洒下父辈们鲜血的土地,老舍持有并在笔下展现出来的情感,我们不难想象。

老舍先生有着很深的恋京情节。从他的《想北平》一文中我们可以窥知一二,短短两千字多字的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其真挚、深沉异乎寻常: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3

老舍很注重从北京老百姓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并且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问题。他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嬉笑怒骂、城乡哩语皆入文章,他的作品,就是一个“京味”十足的世界。《四世同堂》的语言炉火纯青,将北京生活中的普通语言加以组合却营造出耐人寻味的生活韵味,在用修辞手法表达具体事物事,不止于生动形象,他还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合进去,表明自己鲜明的态度,使是非善恶清楚明白地溢于言表,读来仿佛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老舍在《四世同堂》开篇写到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爷子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祁老爷什么

4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用老年人常见的心态来展示时代的意义,祁老太爷做为封

建家族制的族长,是传统宗法制的拥护者,庆八十大寿便成为他四世同堂的理想的一种表现。 1

2关纪新.老舍与北京[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4期,2006年7月 舒乙.散记老舍[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87页

3老舍.老舍文集,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62页

4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第2页

在老舍的许多叙事作品中,有许多借用人物思想来表达满人恋京情节的。《骆驼祥子》里面的祥子,本来只是一个来自“乡间”的青年,却那样执着地将北平当做“他的唯一的朋友”,一度被抓到远郊去,仍“渴望”着这座“没有父母兄弟,没有本家亲戚”的旧都,认定“全个城都是他的家”。每逢在城里贫困潦倒到了极点,他总是反复提醒自己:“再分能 在北平,还是在北平!”以至“他不能走,他愿死在这儿”。5从当时定居在北京的旗族人们的心里和文化上讲,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一种自己是属于这座故都的归属感。

老舍自幼生活在北京的满族社区,从他的精神世界到他的艺术根基,不可避免地被打下了种种京城旗人文化的烙印。老舍的创作风格之一是“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用幽默笔法写悲剧,是老舍的专长。老舍的这一风格,也起源于满民族的历史悲剧以及北京旗族的精神气质。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满族人普遍养成了夹杂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天性,而这一点尤以京城旗人为甚。老舍就是在这种融汇着复杂生活情调的现实中长大的,也被浓重地染上了倾向幽默的思维习性。

直到今天,一提到老舍,就不能不令我们想起那些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国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等巨著,想起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自然就会想起北京,因为这些作品全是以北京为地理和人文背景的,正如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所总结的那样:“老舍作品

6 中最精采的部分是写北京的”。

5

6老舍.老舍集,骆驼祥子[M].上海:南海出版社,2010年3月 舒乙.理解老舍先生其人其文的五把钥匙[J].新文化史料,1999年01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