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知识(1)

议论文知识(一)

序 论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 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什么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篇议论文,无论它属于哪一种类型、是立论还是驳论,它的议论主体,都是由论点、论据、论证这样三部分内容构成的。议论文的这三种不可或缺的成分,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也叫论断,是作者在议论文中提出的观点、见解或主张。它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是需要在文章中加以阐述、说明和证实,以使读者接受的成分。

论据,是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引言、数字、科学公理等等。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它要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证实由这一论据,必然得出这一论点。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论点提出“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回答“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三者互相关联,不可或缺。

在立论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因此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比较容易看出。

二、对论点的要求

论点,在一篇议论文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因为议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阐明和证实作者的论点,使读者接受;文章的论据和论证,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围绕论点而展开的,论点能否“立住”,直接关系到全篇文章的成败。因此,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如何提出论点,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么,对于论点,应当提出一些什么样的要求呢?

第一、论点要正确

第二、论点要严密

第三、论点要鲜明

第四、论点要集中

第五、论点要深刻

三、提出论点的方式

议论文论点的提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在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论点,然后围绕这一论点提出论据、进而论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开门见山”的方法;另一种是在文章的开头先叙述,抒情,然后归纳引申,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得出论点。

在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论点,可以使论点更加鲜明,让读者一开始就清楚地了解全篇文章论述的中心;同时,也便于作者围绕这一论点来选择论据、展开论证,容易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具体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解题式

有时候,一篇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论述的论点本身.文章的开头,只要对题目的含义加以解释、阐发,就可以了。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篇文章的开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说要走完很远的路程,必须从迈第一步开始。借此比喻要实现多么远大的抱负、宏伟的目标,都必须从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开始;只有点滴劳动的积累,才有伟大事业的成功……

二、定义式

有些文章的论点,属于“是什么”的判断形式,需要在文章开头对所论述的概念加以准确的说明,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定义式”。比如《自尊与自大》一文的开头:

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自

己。自大,则是自以为了不起,严重自大的人会发展到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

三、设问式

如果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紧接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形式来表述论点,这种方式,就叫做“设问式”。比如《成材的关键》一文的开头:

成材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人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无论在什么境遇中,始终勇往直前、奋斗不息,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四、比喻式

有时候,一个意思直接表达比较抽象,需要进一步加以具体形象的解释,这就可以采用“比喻式”。例如《谈理想》一文的开头:

每一个革命青年,都应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就象一只航船,如果不扬起风帆,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五、对举式

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本质特征十分鲜明。当议论的问题牵涉到两种不同的观点,需要让两种对立的思想交锋时,可以考虑采用“对举”的方法提出论点:

人生在世,总有忧乐,但不同的阶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忧乐观。无产阶级的忧乐,是为了天下人,而资产阶级的忧乐,却只是为了自己。

六、引言式

引用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作为开头,导出论点,说明在此问题上,早有至理名言在,这样做,可以使文章的论点在一开始

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例如《话时间抓今天》一文的开头: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常常记起富立克林的这段话,也常常思考着时间的真正价值。

是啊,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

提出论点的另外一种类型,是在文章的开头先叙述或抒情,然后归纳引申、得出论点。这样来提出论点,可以使议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增加文章论点的说服力。下面举出一些大家常见的方式:

一、略述式

在文章的开头,简略地叙述一个事实,然后由这一事实,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可以叫“略述式”。例如:

英国著名的精神生理学家谢灵顿,年轻时曾是个‚浪荡子‛,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常常惹是生非。有一次,他对一位牛奶女工产生了爱情,向他求婚,不料那女工断然拒绝道:‚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淹死,也决不嫁给你!‛这当头一棒使他在迷途中猛醒,为自己的过去感到羞耻。他悄悄地离开了伦敦,决心重新做人。从此他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神经心理学,终于在中枢神经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担任了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利物浦大学的教授,并获得了一九三二年的诺贝尔奖金。

这个故事说明,人的一生道路是可以改变的,能否弃恶从善,是奋起还是沉沦,关键在于自己的决心……

二、列举式

列举式。是在文章的开头列举一连串的事实,通过这些同类的事物,显示一种规律一个道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水道渠成地归纳出论点来。比如《说“专注”》这篇文章: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科学家们,无不是以高度专注的精神从事工作的。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考虑他的浮力定律时,昼思夜想寝食不安。有一次他在浴池中一边洗澡,一边思考,忽然有所得,竟忘记穿衣服就跑到大街上,欣喜若狂地叫喊:‚我成功啦!‛弄得街上的人以为他是‚着了魔‛。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有一次在街上边走路边思考,忽然发现前面有一块小黑板,连忙跑过去,掏出粉笔在上面演算起来。谁知这块黑板不断地向前移动,他只好跟在后面演算,若得路上的人都哈哈大笑:原来那块‚黑板‛是一辆马车的车厢后背!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杂货铺当学徒时,常常没日没夜,着了魔似的演算一道又一道数学难题,以至顾客来问货价时,竟把在香烟盒上演算出的数字脱口说出来,得到了一个‚罗呆子‛的称号。

自学成材的江西下乡知识青年段元星,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天文观察,夜里连走路时也抬头看着星星,有时掉进了水沟,从水沟里爬出来仍然边走边看。后来他终于用肉眼在天鹅星座附近发现一颗新星,轰动了全世界。 这些科学家们,对工作都是如痴如醉、专注到了‚着魔‛的程度,以

至身寒腹饥、生死荣辱,一切皆忘。而恰恰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发现事物的秘密、掌握事物的规律,取得最后的成功。由此可见:专注,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分析式

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质疑、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论点,这种方法叫做分析式。例如《小议“谦虚”》一文:

中国人向来以谦虚为贵:遇事总是以自谦开始,凡事总要退让再三;取得了成绩。也不敢有喜悦的表示,怕扣上‚骄傲‛的帽子;在强于自己的人面前更是自愧不如,敬而畏之。而长者却正好喜欢这一类青年,以为‚孺子可教‛。于是,这种风气便代代相传,延及今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才不露、有能不施、默默无闻者,常常被公认为‚歉虚‛,当做当代青年的‚楷模‛;而激流勇进、好强争胜者,则往往被视为‚目中无人‛而遭到指责——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种风气仍然得不到改变,这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

谦虚当然是一种美德,但它的含义中不能有‚虚伪‛,更不能有‚自卑‛;谦虚的目的是使人上进,而不是使人胆小心虚,更不是使人自暴自弃!因此,我认为:抛弃那种千百年来被人们吹捧的‚唯唯诺诺‛式的‚谦虚‛,培养起建立在自尊心和自信心基础上的真正的‚谦虚‛来,是我们当代青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引申式

在文章的开头,叙述一个故事或一种事实,然后通过联想,引申发挥,提出论点,这叫做引申式。例如《拿来“点石成金”的手指》一文:

有一则故事,说一个乞丐遇到一位银须鹤发的神仙。神仙见他落魄的样子,大发慈悲,用手一点,一块石头便成了金子,可乞丐一动不动,神仙以为他嫌少,便又点出一大堆金子,乞丐还是不动声色,眼睛只是盯着神仙的手指。神仙奇怪了,问:‚这么多金子,还不够吗?‛乞丐说:‚我不要这金子,要你那手指。‛

这个故事里的乞丐,妄想得到神仙点石成金的手指以便随时点出大量的金子,人们自然会嘲笑他的贪得无厌。然而,在我们的学习上,我却认为应该向他学习——不要别人‚点‛出的大堆‚金子‛而要拿来那‚点石成金‛的‚手指‛……

五、抒情式

就所议论的问题抒发感情,当感情发展到最高点时,转为议论,使论点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方式,可以叫“抒情式”。例如下文:

翻开杂志的书页,我看到一张照片,那是一个手弹六弦琴,在欢笑在歌唱的姑娘;这就是张海迪。她笑得那样美,唱得那样甜,看不出一丝感伤,找不到一缕忧愁。有谁能相信这是一个高位截瘫、生命垂危的病人呢?然而她却在轮椅上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疼痛、麻木,以及先后四次大手

术带来的痛苦,是一个健康人所难以想象的,那对于一个年轻的姑娘来说,,是多么大的折磨!然而张海迪在笑!她以惊人的毅力战胜着病痛,她用微笑迎接着生活中的一切不幸——有谁能说她不是生活的强者呢?

以上,是对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具体方式所做的简单介绍,并举出了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在实际写作中,提出论点的方式当然不止以上几种,还应当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和内容,灵活掌握和运用.

四、使用论据的意义

在议论文中,论据,是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一篇议论文,只有做到“言必有据”,才能具有说服力。如果提出论点之后,拿不出证据,或证据不充足,就很难有力地证明论点,读者也就不会信服了。

可以做为论据的材料很多,包括具体的事实、概括的事实、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统计数字、科学公理„„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事实材料。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无论是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正确,还是要证明论敌的观点荒谬,都必须考虑首先让事实来说话。如果我们提出一个论点之后,能够立刻举出大量生动的事例,说明在生活中事实确实如此,那就使论点立于无可争辩的地位,大大加强了它的说服力。

在一篇议论文中,论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使用足够的事实、引言和数字作为论据,文章的论点才能有牢固的基础,内容才充实,整个议论才会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如果一篇议论文中没有论据,或者论据干瘪,

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在文章中重复论点、空喊口号,大发那种“·······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式的议论,那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不能使读者信服。

五、对论据的要求

写作议论文时,为了更准确、更有力的证明文章的论点,应该对作为论据的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一篇议论文的论据,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真实

论据是作者提出观点和主张的依据。论据不真实、不可靠,论点立刻会发生动摇,甚至整个议论也因此而不能成立。这就如同盖房,地基不牢靠,房子就不会稳固,甚至会发生倒塌一样。所以,真实,是对论据提出的第一个要求。造成论据不真实的原因,通常有这样几个:

一种是道听途说,张冠李戴,随手引来,造成论据的失实。

造成论据失实的另一中情况,是作者“想当然”把主观臆造的材料当成了事实。

论据失实的第三种原因,是不注意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犯了“知识性错误”。

论据不真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将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材料当成了事实。 总之,为了能够证明论点,论据首先必须真实,论据不真实,不确凿、不可靠,不仅对证明论点无益,还会使读者产生不必要的怀疑,起到相反的、有害的作用,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注意。

第二、典型

典型的论据,首先要求作为论据的材料能够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深刻地显示事物的规律,而不应该是“一般化”的例子。

典型的论据,还要求作为论据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而不应该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不能是“过偏”的例子。

第三、恰当

论据要恰当,是说论据和论点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选作论据的材料,必须能够准确地、恰倒好处地证明论点,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张冠李戴。

引言作为论据,也同样要注意“恰当”,所引的话,要能恰如其分地说明论点,而不能生拉硬拽,“牛头不对马嘴”。

第四、新鲜

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别人”,如果一篇议论文中所举的事实,是人人都知道的“陈谷子、烂芝麻”,那就很难使读者发生兴趣,更谈不到让读者信服和接受作者的观点了。所以,在议论中,应当尽量选择新鲜的论据。

新鲜的论据,首先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

新鲜的论据,还可以选择那些虽然发生在过去,但却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

此外,有些材料虽然是大家所熟知的,并不“新鲜”,但如果改变一下阐述的角度,也同样能给人以新鲜感,给人以新的启迪。这种论据,也可以叫做“新鲜的论据”。

六、进行论证的意义和要求

一篇议论文,有了论点和论据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释为什么由这一论据,必然得出这一论据,必然得出这一论点。简单地说,就是在“摆事实”之后,还需要有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论证。

在议论文中,论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篇议论文,无论提出的论点多么正确、摆出的论据多么充足,只要没有论证,就无法形成完整的议论。在没有“论证”的议论文中,论点只是一个孤立的观点,论据只是一堆零散的材料,两者互相游离,对于读者是不会有什么说服力的。

比如一位同学,写一篇题为《虚心使人进步》的文章。在提出了论点之后,他举出了这样两个事例做为论椐;

……牛顿,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科学伟人‛,他一生真中确立了力学三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光的微粒说、数学上的微积分等等,取得了极其光辉的成就。可是,牛顿对于自己的成绩从来没有满足过。他在临终时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是炸药的发明者。他成功以后,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记者纷至沓来,要把他的照片登在报上、印在书里,这使诺贝尔十分反感。他意味深长地说:‚银河里那些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星球,

如果它们知道这个宇宙的范围,它们就要惭愧自己的无足轻重了。‛显然,诺贝尔是在以星比人。

举了上面两个例子后,这位同学说:“由此可以看出,在科学领域里,那些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十分谦虚的。因此我们今天也应当注意培养自己谦虚的美德„„”

这位同学提出的论点,无疑是正确的;他举出的牛顿、诺贝尔的事例,也是说明“谦虚”的比较典型的论据。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牛顿、诺贝尔的例子,只能说明他们是“谦虚”的,却不能直接说明为什么我们“也应当谦虚”,也就是说,用“他们是怎样”的论据,不能直接证明“我们应该怎样”的论点。因此,在这里,还需要有一个论证的过程,比如在举例之后,加上这样的话:

牛顿和诺贝尔,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辉煌成就当成骄傲的资本,在赞扬声中停下脚步。正是由于他们的谦虚,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已经取得的成就,因而永不满足、永远奋斗,不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这正是他们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与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相比,我们今天在学习、工作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就太微不足道了。如果有了这一点成绩也觉得了不起,从此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起来,那不是太渺小、太可笑了吗?所以,我们应当认真向牛顿、诺贝尔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学习,注意培养自己的美德。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不断进步……

有了这样一段话,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便明却了。论证,就象一座“桥梁”,把论点和论据联系在一起,用牛顿、诺贝尔的事例来说明我们今天应怎样,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议论文中,进行论证,是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这不仅因为它是 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写出的东西,而且因为议论文的理论性、逻辑性等特点,主要是在论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论证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篇议论文的成败。所以,对于议论文来说,写好论证,是一件重要的、也是艰巨的工作。

对于论证,我们针对同学们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第一、把道理讲透

在写议论文时,有很多同学只重论点论据,忽视论证环节。他们认为:既然“事实胜于雄辩”,那么,只要在文章中多摆事实、多举论据,论点自然“不言而喻”,道理也就是“明摆着”的了。因此他们提出论据之后,便急于引出结论,他们的“论证”过程,往往是“由此可见······”、“总而言之······”等等几句简单的话,道理说得不深不透,很难使人信服。 例如一位同学,写了《论“学贵有恒”》这样一篇文字,在提出论点之后,他这样写道:

……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有一千多种,多数发明都是经过几百次实验才成功的。仅发明电灯一项,他就实验了一千六百多种物质。如果说,

一项发明要经过几百次实验,那么,一千项发明就要经过几十万次实验,在这几十万次实验中,他付出的劳动和经受的失败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德国医生欧立希,为了制服人体内的锤虫和螺旋体病菌,和同事们以惊人的毅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新药实验,一直进行到第九百一十四次,才获成功,故为新药取名‚914‛。

由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恒心,确实是从事任何事业的成功之本,我们要想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也必须具有恒心……

象上面这样的“论证”,显然就是不成功的。因为它并没有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把道理说清。爱迪生、欧立希的实验为什么说明他们有“恒心”?他们的恒心又为什么是“成功之本”?在科学实验中贵有恒心,为什么在学习上也贵有恒心······这些问题,是必须一一进行分析、作出回答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由论据一步一步地推导出论点,使整个论证成为一个完整的逻辑推理过程;才能透彻地说明道理,使读者信服。相反,如果不回答这些问题,丢掉这些逻辑推理的必要环节,从论据直接跳到论点上来,那就不可能把道理说透。尽管作者说:“由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我们却是什么也看不出的!

第二、“据”和“证”要结合

在不少同学的作文中,论证与论据是互相脱节的。他们把“一论点、二论据、三论证”当成了一种八股式,不管写什么样的文章,都按这个公式去“套”。写出的文章,一律都是论点、论据、论证三大块,使论证与论据完全机械地割裂开来。这样做的缺点,一是不利于更深入、更细致的对

论据作出分析,不利于更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论证部分容易流于形式;三是作者的思路容易僵化。如果用高一些的标准来要求,这就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了。

一篇好的议论文,论证与论据应当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作者应当在举出论据的同时,及时地加以分析、论证,使论据和论证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使每一个论据都紧紧地和论点联系起来,使论点得到更有力地证明。

请大家看下面这篇文章:

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对齐宣王就‚不能‛与‚不为‛之别的问题,发表了这样的见解:‚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形象生动的比喻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不能‛与‚不为‛的区别。

‚不能‛,指的是客观条件不具备或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而‚不为‛,却是指客观条件允许、有能力做到却不去做的事。如‚为长者折枝‛之类。‚不能‛与‚不为‛似乎相似,但本质却大相径庭,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早已对二者作出了区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有时还将二者混淆,把‚不为‛当作‚不能‛。

譬如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对‚振兴中华、勤奋读书‛的热潮臵若罔闻,虽然一味怨恨十年动乱夺取了他们的青春韶华,却并不抓紧时间将失去的光阴补回来,还振振有词地说:‚书嘛,我读不来了。‛果真是‚读不来‛吗?恐怕是‚不来读‛吧!这些年轻人正是混淆了‚不能‛与‚不为‛,

将后者当作前者了。君不闻:‚事在人为’,关键在于自己是否下功夫去做。象读书、学习这样的事情,古代的晋平公年逾七十尚以‚炳烛之明‛自励,何况我们年轻人,怎能以‚不能‛搪塞呢?且看我们周围,自学成才的青年不乏其例,而张海迪在逆境中奋发学习的事迹更是感人至深!近据报载,北京市一位副市长,为了掌握更多知识以适应改革需要,报考电大,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听了这则消息,那些对读书持‚不能‛论的年轻人应当有所省悟吧?已愈不惑之年的副市长尚视读书学习为‚可为‛之事,我们年轻人有什么理由说‚不能‛呢?由此看来,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我们不否认‚不能‛之事的存在,但却不能将’不为‛说成‚不能‛。其实,有许多人把一些事看成‚不能’,而他们自己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只是由于主观上消极怠惰,便妄下断语。大家也许知道‚蜀鄙二僧‛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富僧并没有亲身尝试过是否可以徒步去南海,却在那里踟蹰不前,而贫僧经过亲身实践,靠着主观努力,证实了富僧所认为的‚不能‛之事乃是‚可为‛之事,只不过富僧‚不为‛罢了。古人说得好:‚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从这里,我们不也可以看到‚不为‛与‚不能‛的关系了吗?我们应当鄙弃无所为的保守思想,提倡顽强拼博的精神,树立信心,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勇于实践,同时也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到,某些暂时‚不能‛的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变成可能之事,这样,我们就大有可为。 世界上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在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之后说:‚凡是我能够做的我都想尝试。‛我们正应当学习这种精神,勇于开拓,使由于‚不为‛而导致的‚不能‛之事,少些,再少些!

这篇文章的一个优点,就是把论证与论据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分不出哪一个自然段是“论据”,哪一个自然段是“论证”,作者边举出事例(古代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和引言,边加以分析和论证,使得“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变得十分有力。

当然,我们提倡论据论证结合,并不等于说,“三大块”式的文章就绝对不可以写。只不过随着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应当尽量摆脱议论文写作的“格式化”的束缚,使自己具有真正的论辩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