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戏剧传统(20**年文化中国关键词)

傅 谨

《 人民日报 》( 2013年01月18日   24 版)

传统文化复苏为中国戏剧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语境,2012年中国戏剧正因此呈现许多新景象,令人欣喜,也令人深思。

评奖机制向保留剧目倾斜

这一年最值得肯定的是文化部的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和巡演活动。这是文化部对文艺评奖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更是促进我国舞台艺术繁荣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2012年,有20部戏剧作品获奖,其中京剧《杨门女将》、昆曲《十五贯》、黄梅戏《天仙配》、豫剧《朝阳沟》、越剧《红楼梦》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的深受观众喜爱、久演不衰的优秀作品,代表了我国戏剧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衡量表演艺术某一时期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并不是至少并不主要是新作品的创作,而是实际舞台的呈现状态;衡量一时期戏剧繁荣程度的指标,也不是或主要不是新剧目,而是实际舞台演出的数量与质量。对于包括戏剧在内的表演艺术,观众是通过欣赏实际演出满足精神需求,他们固然并不排斥新剧目,但是那些久经检验的经典剧目的演出,因为积淀了许多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努力,往往更容易达到较高演出水平,也更能代表一个时代戏剧达到的艺术与思想高度。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不断创作新作品,更表现为经典剧目演出水平的稳定与提升;对一个表演团体而言,是否拥有一批保留剧目,也是剧团水平的主要标志。遗憾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纷繁的戏剧评奖均旨在鼓励新剧目创作,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剧团重创作轻演出的倾向,同时挫伤剧团上演经典剧目和形成保留剧目的积极性,在演出市场迅速萎缩的背景下,其负面效应被无限放大。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悠长的进程,中国戏剧在当代史上几度遭受重创,它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在正确与健康的政策举措的前提下,经过许多年的持续努力,才能达成理想。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设立,标志着国家在戏剧发展领域的工作重心逐渐回归戏剧本体,它以国家大奖的形式,鼓励各表演团体致力于通过优秀剧目经常性的演出,在舞台上锤炼出一批能够传之久远的新经典,推动戏剧艺术的有效传承。

重视传统剧目整理改编

2012年政府主办的戏剧活动中,第五届中国昆剧节令人瞩目。荣登优秀剧目奖榜首的是《景阳钟变》(由上海昆剧院创作)。在经典折子戏的基础上,通过有节制的连缀手法与适度的删削或增益,整理成为故事相对完整的新的“全本戏”,是历来昆曲演员和戏班继承其传统的重要方式。《景阳钟变》的整理和改编充分体现了当代昆曲演员继承和接续传统的能力。昆剧节上演的另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是山东柳子戏剧团极其别致的《富春梦》。这部戏由画家陈平编剧,完全按照杂剧体制撰写,导演于少非则力图仿照宋元杂剧的舞台形制,戏剧人物的上下场、乐队的位置以及音乐的配置、剧情间歇的演奏等部分,都让人依稀感到宋元时代的古意。中国昆剧节从单纯接受各昆剧团的新剧目演出,转而更重视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与演出,昆曲面貌得到更加全面和多层次呈现。

传统剧目在历届中国评剧节都是最受观众欢迎的部分。今年的第八届评剧节首场演出,是天津评剧院曾昭娟领衔主演的《赵锦棠》,改编自花派代表剧目《朱痕记》;天津评剧白派艺术剧团演出的《珍珠衫》堪称评剧的看家戏,近年经过细致加工与整编,更有舞台感染力。

第六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尽管只有西北五省区秦腔院团10台剧目参演,但是对西部地区的戏剧发展有重要意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推出的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在全国巡演中受到热烈欢迎,为现实题材戏曲剧目创作,提供了难得的范例。

民间戏剧活动值得注意

随着剧团体制改革的推进,2012年各地政府对戏剧的投入有明显增长,地方性的戏剧节成为检阅投入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非官方举办的戏剧展演活动也值得充分注意,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林兆华戏剧邀请展”。

今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最具吸引力的仍是裴艳玲的演出。如果说2011年邀请展上,林兆华依然试图让裴艳玲的表演成为体现他的戏剧理念的工具,那么,今年“甲子四折:裴艳玲从艺六十周年戏曲专场”推出的《浣纱记·寄子》、《翠屏山》、《平贵别窑》、《武松醉打蒋门神》四个经典折子戏,最大限度地展现裴艳玲允文允武的功力,为当代戏剧提供了真正具有标杆性的作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话剧发展一直由所谓“主流话剧”和民间力量共同推进,除了民间主办的邀请展外,民间力量还包括此起彼伏的校园戏剧。2012年南京大学戏剧影视专业学生创作演出的话剧《蒋公的面子》,以南京大学校史为题材,通过1943年蒋介石兼任南大前身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三位中文系教授赴宴的史实,形象地揭示了知识分子面对强权时的复杂心态。特殊的题材与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令该剧破天荒地连演35场,创造了校园戏剧演出奇迹。《蒋公的面子》继承了“五四”以来启蒙戏剧的脉络,拥有开阔的表现空间,给当代戏剧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启示。

2012年的戏剧创作与演出,让我们看到戏剧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有了更多的领悟,这一年里戏剧界出现的多次论争,都在不断深化我们对传统的情感与文化认同。2012年的戏剧舞台,正因其闪耀着传统之光而精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努力继承与弘扬中国戏剧的伟大传统,包括借鉴近代以来戏剧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戏剧持续繁荣的不二法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