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2014——2015学年)水田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一、培训对象

水田小学学科教师36名。 二、培训目标

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各参训角色培训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帮助教师形成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校本教研的研修意识,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如下:

四、研修活动及内容 (一)研修活动流程

项目安排五项研修活动,研修流程如下图: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 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 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 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上表所列五项研修任务的具体活动安排见下表:

(三)预设课程设置(以小学语文为例)

五、考核评价

培训测评重在衡量教师参训成效,包括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成效。测评内容 包括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效、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等。具体考评标准见表: (一)学员

(二)坊主

六、组织保障

省教育厅是省国培项目的领导机构,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全面领导与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制订项目规划,遴选培训机构,健全工作机制,监督检查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等。各管理分支的构成及主要职责是:

(一)地方组织管理系统 1.省项目办

在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国培办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省国培项目的方案设计、过程管控、组织协调、支持服务、测评监管、绩效评估等项目组织与过程管理。

2.地方教育部门

负责本市、县参训学员的遴选;组建域内专家和工作坊坊主团队;支持、督促学员按要求参训;会同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进行培训测评;及时解决项目实施和学员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保证项目有序、有效实施。

3.学校

根据分配名额选派学员、督促参训;提供校本平台,支持学员的校本研修活动;支持培训成果在本校实践、推广;促进校内、外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二)“继教网”培训管理系统 1.项目领导小组

由继教网主管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选聘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组,指导、督促、支持项目组的全面工作,检查、评估项目实施情况及项目组的工作绩效等,负责项目策划到实施的全程领导。

2.项目组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协调各有关方面搞好项目实施,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依据项目方案做好执行计划,搭建项目平台,备好培训资源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搞好培训者培训、项目启动、教学活动安排、工作坊坊主指导、学情通报、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在项目结束时协调各职能部门搞好学业成绩审核、结业证书发放、项目活动总结与评优等工作。

(三)专家组织管理系统

实行项目首席专家制,在首席专家主持下,组建项目专家、信息技术与学科专家、工作坊坊主三结合专业引领团队,团队构成及主要职责是:

1.项目首席专家

项目首席专家由国内知名学科兼教师培训专家承担,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家(省区)要求与项目定位研制培训方案;根据项目要求推荐专家团队;对项目资源建设提出建议;对项目实施过程统筹指导;参与重要项目活动等。

2.信息技术与学科专家团队

由国内知名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开发网络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答疑解难;研制作业题目,部分点评作业;指导工作坊坊主,搞好培训辅导;编制学科综述,强化专业引领等。

3.工作坊坊主团队

工作坊坊主团队由相关学科教研员及一线优秀教师组成,配合学科专家团队开展远程培训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进行工作坊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依据培训计划,组织交流研讨;进行作业评阅,推荐优秀成果;编制工作坊简报,交流有益信息;优化学习氛围,搞好总结评优等。

七、项目总结、评优与成果 (一)项目总结

项目结束前,各工作坊要做好总结,并将总结提交贵州省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报继教网项目组。

(二)相关角色评优

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工作坊坊主、优秀组织机构,并对优秀个人和单位颁发证书,具体评选办法另定。

(三)项目成果梳理

培训结束后,按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大系列梳理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在推动培训成果实际应用的同时,对其中优秀成果进一步加工提炼,在全区乃至全省范围内推广辐射。

辉南二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任务与目标 (一)目标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自2015年3月起至2015年12月我校对36名任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按要求完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工作,确保培训质量与数量达到上级标准。 (二)培训任务

我校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全体任课教师计36人。 二、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组 长:颜丽(校长) 负责人:龙飞朵

成 员:刘建国(教务主任) 赵光平(继教主任) 各学科科组长

(二)明确工作职责

校长是本次培训工作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 负责人主抓具体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的各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次培训学员的学习工作进行监督、测评考核等工作。 三、明确培训重点

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必修学时,达到培训标准。

四、培训模式: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 五、开展测评工作,激发学用动力 (一)制订测评实施细则

及时召开动员会,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激励原则,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过程中,学校针对网络研修的内容对学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

行测评,及时向学员通报学习情况,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二)有效应用测评数据

有效利用测评数据,对教师培训过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督促,查漏补缺,保证学员按照培训项目进行学习,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六、推动教师应用,营造应用氛围 (一)建立评估与应用机制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晋升和考核奖励、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纳入学校年终考核。 (三)营造应用氛围

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及时召开动员会对教师细致讲解文件要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学习,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健全制度与保障,确保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校为培训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有必要将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确保教师培训质量,让教师培训更有保障,增强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

总之,我校对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会严格要求,利用“提 - 4 -

升工程”培训任务作为教师学习的良好契机,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但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校将全面督促教师的学习任务,及时对测评结果向上级汇报,为保证培训全局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辉南二中 2014年10月18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