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

马千喜

2010.05.

⏹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

⏹好的老师解释知识,

⏹优秀的老师演示知识,

⏹卓越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

⏹ ——[美]Frederick J. Stephenson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 ——《学记》

⏹一、什么是学习能力?

⏹二、中学生学习诊断

⏹三、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

⏹四、“四环节,九管理”学习法

⏹案例:

⏹马志国,1976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秀林镇西柏山

⏹1991年6月初二期末各科考试均不及格。到唐山机车车辆工厂中学借读。降级到初二,第一次月考一半科目不及格,期中考试全部及格,期末进入全班前20名,其二学期期末,采用“系统复习法”,期末考试获年级第一名:总分570,最低分88(语文),其余各科均超90分,获奖励——免除初三学费、豪华笔记本三个。

⏹“系统复习法”简介

⏹1,订立学习公约:期末考试成绩目标;奖励

⏹2,制定复习计划:第一,每天完成作业后复习考试内容;第二,将复习内容写在复习本上;第三,查漏补缺。

⏹一、学习能力

⏹《学会生存》:“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的人”

⏹学习才能保证21世纪竞争中的优势。—— [英]Colin Rose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18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能力的构成:五种积极性, 五种智力,三种能力,两种承受力。

⏹五种积极性 :向上积极性;兴趣的积极性;自信积极性;注意力积极;毅力的积极性。 ⏹五种智力:第一,感受观察能力;第二,记忆能力;第三,逻辑思维能力;第四,形象思维能力;第五,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作为一种综合的能力,学习还需要由这样三种能力来构成:

第一,听讲与阅读的接受能力。

第二,语言和操作的表达能力。

第三,学习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

五种智力加上三种能力,也可以通称八种智能

⏹学习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还有两种承受力作为基础

第一,身体的承受能力。

第二,心理的承受能力。

两种承受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两种承受力,身体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在下面;五种智力、 三种能力所构成的八种智能在中间;五种积极性在最上面,就是综合的学习能力。

二、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

健康的学习心理;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中学生的学习管理

1,预习管理;2,上课管理;3,复习管理;4,作业管理;5,错题管理;6,难题管理;7,好题管理;8,考试管理;9,情绪管理

⏹四、中学生的学习诊断

⏹迄今为止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教师管理的方便而设置的,并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设置的。 ⏹ ——托尔斯泰

⏹中学生学习问题诊断测验 (LPD)

Learning Problem Diagnosis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学习成绩落后的中学生,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本测验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四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问题的根源,以帮助学生本人、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对症下药,以便对解决学习困难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测验维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学习价值观、学习坚持性、学习计划性、阅读习惯、参考书、自信心、预习习惯、学习交流、记忆力、错题态度、听课习惯、审题习惯、作业习惯、复习习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问题

中学生学习诊断

学生姓名

问题表现

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

效果

反思

⏹中学生学习问题种类

⏹1,厌学问题

⏹2,学习坚持性问题

⏹3,粗心马虎问题

⏹4,预习问题

⏹5,复习问题

⏹6,作业问题

⏹7,时间问题

⏹8,阅读问题

⏹9,上课问题

⏹10,情绪问题

⏹11,考试问题

五、中学生学习管理

1、情绪管理

⏹ 人的生物钟节律是按照人出生开始的,每个月都不一样;

⏹ 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节律来安排学习和复习进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 学习的关键在兴趣、习惯和方法,而不是外界的因素。

一个月的生物钟变化图

2,预习管理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的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

⏹ 预习的作用

⏹ ⑪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

⑫ 预习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⑬ 预习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 预习的种类、任务和方法

⏹ ⑪ 预习的种类

⏹ ①学期预习; ② 阶段预习; ③ 课前预习

⏹预习的任务

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复习、巩固和预习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教材的重点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预习笔记。

⏹预习的方法

⏹边看边想。查找阅读有关的学习资料。 再看再想。 回想一遍。 适当做点预习笔记。 ⏹思考:

⏹1.预习有哪些好处?

⏹2.预习分为哪几种?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3.预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上课问题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基本要点:

⏹1,课前自学;2,扫除学习障碍;3,做好笔记;4,积极提问;5,认真思考

⏹4,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第一,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立思考,多方查阅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与同学,使通过课堂教学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学的新知识准确地指导并独立完成作业。

⏹第二,抓住新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讲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新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尽可能通过理解加以记忆。

⏹第四,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习成果写在复习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

⏹五、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条件:

⏹有效作业研究

如何防止遗忘

⏹改变学习方法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24小时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留度,从5%——90%不等。

⏹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

⏹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

⏹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

⏹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

⏹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如在班级组织小老师,开展同学辅导同学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这理论并不复杂,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在教学活动中一试。当然,更好的办法,就是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6、错题管理

⏹在日常的练习、作业和考试中,所有学生都会出现一些错题。对待错题的态度不同,学习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有效且值得提倡的方法:让学生用好错题本。

⏹一、 让学生认识到错题本的重要性

⏹ 错误也是财富。发现错误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很多人来说,做题的时候,错的虽然很少,但是,我们往往因为错题少或者错误原因简单而忽视了它。一个错误就是一个盲点,减少错误的关键是改变对待错误的态度。所以对错误一定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错误才会越来越少。用好错题本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思维品质、改正粗心的毛病,准确理解知识、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二、 教学生如何建立错题本

⏹ 建立错题本,包括以下内容

⏹ 1.随错随改

⏹ 要求学生把平常练习和测试的错题都摘录在错题本上,错题不过夜。一两周以后,把错题分类,通过分类整理,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 2.分析错因

⏹ 明确是由于审题不准确,还是根本不会;是由于马虎(计算出错、看错单位等),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改掉学生不良做题习惯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为子女建一个错题库,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位老师、学生、家长:

您好

您愿意为您的孩子(学生)从初一到高三,建立一个本人的数理化错题库,供其在每个教学单元或各学期末;在中考/高考前复习使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吗

为每个学生提供的功能有

⏹1.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哪个单元,哪个知识点薄弱,通过有针对性做题,对薄弱点进行补足、加固。

⏹2.学生的复习作业,以本人的错题为主;或以本人的错题所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为主;

3.避免学生重复做那些已掌握的知识点的题目。

4.避免学生重复做那些已掌握的知识点的基础类题目,将作业重点转向中高难度题目,并建立自己的个人错体库供考试前复习使用。

5.节约时间精力,获得最高的学习成绩。

⏹每个教师提供的功能有:提供的功能1.老师布置日常作业功能;可以更快捷的为学生定制日常作业练习。

2.老师与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进度成绩沟通功能,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薄弱的比较多。

3.班级作业的统计分析功能,使老师家长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弱点、空白点,实现对每个学生的精细教学。

⏹4.老师编制考卷功能;不需要为找不到好题目而发愁。方便老师在本网的多本书的全部题目中自由选题,布置作业,减少老师在选题、打印排版、及改作业的工作量。

5.试卷的题目范围可平衡覆盖所选的各单元或知识点,并防止重复出学生已做过的题目。

6.了解各个学生在各时段中,已做题目量、正确率、老师布置题目完成率。

7.根据每次作业的统计,建立各班级的错题库。用于今后复习使用。

⏹对家长带来的帮助

⏹1.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成绩。

2.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个人的题库,让他们知道:在老师布置作业中,在国家的统一教材中,自己已做了多少题目,错了多少题,对题是多少,还有多少题未做,哪个单元成绩最差,哪个知识点成绩最差。让子女有独立单独学习、复习的方向。

3.为子女量身定做习题,对子女的学习薄弱点进行加强、加固。

4.帮助子女明确学习方向,为将来的中考、高考复习做准备。

⏹8、好题和难题管理

⏹9、考试管理

⏹培养的应试能力

魏书生

⏹我注意引导学生做五件实事:

⏹一、 出题 ;二、 答题 ;三、 评卷 ;四、 补考 ;五、 。

⏹第二,从个体反应的性质看,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例如都是分泌唾液);但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这两种反射却截然不同,如在斯金纳箱中的白鼠,条件反射是按杠杆,而无条件反射却是吃食物。

⏹ 第三,从条件反射的发生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是诱发性的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则属自发性行为;前者是被动的,所以被称为反应性行为,后者是主动的,所以又被称为操作行为。

当然,这两种条件反射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截然划分,因为在学与教的情境中绝少是单纯的经典或操作条件反射式学习的形式。

⏹(二)理论应用

具体而言,两种条件反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于以下三个方面:

⏹ 1.情绪学习

实验和经验都表明,学生对于学习、课堂、教师、学校和社会的许多情绪反应倾向是通过条件反射,尤其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形成的。

⏹ 2.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

课堂或学校规则的遵循,学生练习或作业正确反应倾向,很多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的结果。最常见的如课堂常规的履行,对上课铃声、红绿灯信号意义的辨认等,都是强化的结果。

行为纠正是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运用于教育的另一个领域。

柯比和希尔兹(F.D.Kirby and F.Shields,1927)进行的实验

实验目的帮助七年级学生汤姆提高解算术题的速度。实验开始时,给汤姆的卷子有许多道乘法题,规定在20分钟内他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已往知道,汤姆平均两分钟正确做完一道题。在实验中,教师要求汤姆一次做两道题。—旦他完成了这项工作,教师就高度赞扬他的正确解答。在20分钟的学习期限内,对于每次正确做两道题时就给予即时反馈和表扬的做法持续了两天。以后每次给予的问题不断增加,从3题、4题、8题到16题。实验结果发现,汤姆由于受到即时正强化,每两分钟平均能正确完成3道题了,效率提高到300%。同时,汤姆在实验期间的注意力指向学习的时间从50%提高到100%。

⏹ (四)程序教学

⏹斯金纳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 ⏹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极为复杂的行为模式并且每个阶段保持行为的强度。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第三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一)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认知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把特定反应和特定刺激联系起来的过程。 ⏹ (二)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儿童心理发展以信息的处理和储存系统为基础,这一系统能对代表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作出反应。

⏹ (三)重视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重要的不在于铭记多少事实,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学习结构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编码系统组成。教学中学习结构的意义可概括如下: ⏹ 1 .懂得课题的基本结构能使课题更容易被理解,如果材料合乎逻辑,对材料的理解会更好。

⏹ 2 .结构能缩小基础知识和高级知识的距离。如果给予适当的学习经验,甚至幼儿也能

理解各种学科领域中某些基本的概念。

⏹ 3. 合理,学生对材料的记忆会更好,记忆的丧失不会是全部丧失。

⏹ 4 .对基本原理和思想的理解,可以促进适当的迁移。

(五)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 直觉思维则是“以熟悉有关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依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

(六)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 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的最好的激发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而不是那些外部因素,诸如等级、奖赏、竞争等。

(七)强调基础学科早期学习

⏹ 认为只要把有关知识转变成适合于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方式(动作表现、肖象表征、符号表征)的形式,并采取一定的教法,就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教给儿童,使其对学习早有准备。

(八)强调信息提取

⏹ 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在贮存信息的同时,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

(九)提倡发现学习

⏹ 认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强调课题的学习结构,在强调分析性推理的同时注意直觉思维以及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等几方面,都可体现在一种教学方法中,这就是发现学习。 ⏹ 发现学习有以下四点作用:

⏹1.发挥智力潜力

⏹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3.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

⏹ 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

⏹ 第一,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所以,发现学习—般在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才好使用,而且,发展水平低,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难以跟上。

⏹ 第二,教师方面,要求救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 第三,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二、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 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

(二)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 第一条标准,也就是“建立实质性联系”,其含义为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语言不同的话表达,其关系不变。

⏹ 第二个标准是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非任意)的,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是一种合理的、别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们主观强加的关系。

(三)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 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四)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代表性学习

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代表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

⏹ 2.概念学习

⏹ 概念学习既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同时也意味着能区分概念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

⏹ 概念形成——是指一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它是通过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去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概念形成包括下列有次序的心理过程:

⏹ ①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 知觉水平的分析) ;

⏹ 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关于它们的共同关键属性的种种假设; ⏹ ③在特定环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

⏹ ④从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范畴或者一套共同的属性,纳入附属于它们的一切变式;

⏹ ⑤把这一套属性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

⏹ ⑥使新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

⏹ ⑦把新概念的关键属性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

⏹ ⑧用符号习惯用法的语言符号去代替这一新范畴的内容。

3.命题学习

⏹ 命题学习实际上是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命题学习包含了代表性学习,并且要以概念学习为前提,因为命题由单词联合组成的句子所代表而组成句子的单词一般不是代表一些个别的具体事物,而是代表概念。

(五)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

⏹同化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概念、命题)理解新知识。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模式有以下几种: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下位学习又分为二类, 即:

⏹ ①派生类属学习

⏹ ②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三、发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区别及教学应用

(—)区别及意义

⏹第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材料意义发生的程度而划分。

⏹第二个维度是根据学习的途径或方式划分。

⏹第二种模式是有意义发现学习。

⏹第三种模式是机械发现学习。

⏹最后一种模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沦在理论上的独到之处表现在:

⏹ 第一,指明了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符号言语进行的主动的学习。

⏹ 第二,提出了有特色的认知同化理论,认为学习的心理机制是新旧知识和认知结构相互作用所致,是认知结构改组重建的结果;他对学习进行了分类,并指明了各类学习同化过程的方式,其理论令人信服,并完全可以在实际中应用。

⏹ 第三,用同化论解释了学习的保持和遗忘,建立了有意义保持及遗忘的理论。 ⏹ 第四,指明了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 第五,指明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揭示了获得心理意义的机制。

⏹ 第六,区别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揭示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都可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关键在于是否为有意义学习。具有重大价值。

⏹ 第七,提出和总结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教学原则,使应用其理论有了基本的方法。 ⏹ 第八,对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进行了探讨,特别对有意义迁移的实质、种类和作用的探讨,填补了空白,对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的分析观点独到。

⏹ 第九,重视学习材料的组织,强调逻辑意义,并把它与主体认知过程连在一起,很有价值。

⏹ 第十,在方法论上有贡献。他不但总结和利用了过去和现代认知派的成果,而且联系学校实际,实验研究。对教育心理学脱离和不能用于教学实际是一个突破,变纯基础研究为外推的基础研究。

⏹ 最后,奥苏贝尔的理论是完全的认知论;通过其同化论,他的理论与认知发展学说融为一体,使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实例

⏹1.发现学习的教学实例

在课堂情境中的发现学习例子如下;

课题: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材料一:1=1×1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2×1 2是质数

3=3×1 3是(质)数 √

4=4×1二2×2 4是合数

5=5×1 5质数

6=6×1=2×3 6是(合)数 √

7=7×l 7是质数

8=8×1 8是(质)数 ×

9=9×1 9是合数

提问:为什么你说8是质数?

答:一个等号的是质数,8后面是一个等号,8是质数。(学习时间6分钟)

材料二:10=10×1=5×2 (合)

11=11×1 质

12=12×l=3×4=6×2 合

13=13×l (质)

14=14×1 (合)

15=15×1 合

16=16×1=4×4=8×2 (合)

17=17×1 (质)

18=18×1=6×3=9×2 合

(学习时间共8分钟)

材料三:质数后作记号“ √ ”

√ √ √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5分钟正确完成)

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意义及例证

意义 ① 由于阐明了课堂情境中学习的实质、条件、过程、原则、影响因素及策略,使其不但可以作为实用的科学的教学原理基础和教学方法基础,而且利于教师掌握运用,有利于教材组织。

② 由于对传统的讲授手段和观代发观学习方法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能较令人信服地稳妥地解决传统到现代教学方式的过渡,使教改不致产生混乱而取得实质性进展。

③ 区别了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实质,尤其有利于克服我国当前学校教学中由于对理论理解错误而造成的混乱,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④ 直接给教师以理论和方法,便于教师自己进行教育心理的研究。但应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奥苏贝尔理论只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它必然有其缺陷的一面,这是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的规律所决定的,因而不能因学习和应用这种理论而否定和拒绝其它观点,乃至堵塞研究的多样性。

奥苏贝尔理论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 ①缺少和较难对德育现象解释。

⏹ ②对影响学习的人格、情感因素,注意到了但研究不够,而且未被看作直接教学目标研究;对动机因素虽有研究但仍觉不够。

⏹ ③对动作技能学习研究较少。

⏹ ④对课堂教学中尚存在的机械学习和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中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够。

⏹ ⑤对社会和其他学校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研究很少。

⏹ 初中三年级地理课关于“地形”的教学实例

①出现组织者(可以多种形式,可以是概括的说明或定义,等等):

地形的定义:地形是具有特殊形状和构造的陆地。

然后出现另一个组织者:地形的模型

②呈现下位内容:

首先,比较模型中的三座山,然后交待三种地形( 高原、丘和高山) ;让大家举出各种实例。相互影响和相互讨论。

这一阶段的讲话— 定要面对面,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讲话时都要互相看得见。为此,可短时调整座位。

③小结。

指出三种地形的相同与不同点,与已知旧知识( 如陆地) 的不同点。这样,既充实了原有的陆地概念,又学会了新的概念 。

⏹ 圆周角的教学②

⏹ ①复习旧课关于圆心角的知识。

⏹ ②出现组织者,看书 ,“ 顶点在圆上而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 学生自答上位观

⏹ ③举出下位实例让学生判断。

⏹ ④小结:强调关于圆周角的两个条件,又举例判断。

⏹ ⑤提问:“ 圆周上的角可以有多少个?”( 无数个)

② 见《 上海教育》 ,1980 (12 )。

⏹ 分析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可找出以下要点:

⏹ 第一,要找到新知识的同化点;

⏹ 第二,新旧知识要相互作用;

⏹ 第三,要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显然,这是个认知过程,是积极的思维过程,但不是发现的过程。

⏹在解决语文教学“的、地、得”问题中的应用③

⏹ 通过测试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地、得”错误使用率达47%。有其它调查证实,错误率在小学高年级更大,达70%,乃至不少语法专家和教师主张不加区别使用,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③ 参见李小融:《小学三年级应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进行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验》,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4);《人大复印资料》(小学各科教学),1989(6)。

⏹ “的、地、得”的使用属规则学习(命题学习),正确使用的前提需掌握两类规则: ①句法规则:凡在主语前的修饰语用“的”。

主 语 谓 语 宾 语 补 语

的 地 的 得

②词法规则。

主 语 谓 语 宾 语 工补语

(名、代) (形、动) (名、代) (动)

的 地 的 得

为此。教学要进行以下分析:

⏹教学步骤:

⏹ 建立句子概念(上位学习)

⏹①老鼠偷吃干粮 谁 什么 干什么 怎么样

⏹②我学会了打枪

⏹③我和妹妹一起玩

⏹④这本书太好了

⏹⑤他很漂亮

⏹⑥桃花散发出一阵清香

⏹⑦我们高高兴兴上学去 ⏹⑧爸爸和妈妈都认识他 ⏹⑨东方红 ⏹⑩小鸟在天上飞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练习,指出下列句子的主语和谓语部分:略

指出下列不完整的句子:略

⏹ 讲解规则、深化句子认知。 主语—定由名词或代词组成,谓语一定由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宾语—定由名词或代词组成。

学习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修饰语特征。

用各种编排和组合,通过练习20个句子,使学生已有下位概念和上述上位观念结合。 造句、扩句练习,照规则进行下位学习,正确使用“的、地、得”。

第四节 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及掌握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①

⏹ ①知识。

⏹ ②理解。

⏹ ③应用。

⏹ ④分析。

⏹ ⑤综合。

⏹ ⑥评价。

⏹① 参见布鲁姆著,罗黎辉等译:《教育目标分类——第一册:认知领域》,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 。

⏹2.情意领域教学目标

⏹①接受。

⏹②反应

⏹②反应

⏹④组织

⏹⑤价值的性格化。

⏹ 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

⏹①整个身体的运动

⏹②协调细致的动作

⏹③非言语交流。

⏹④言语行为。

(二)掌握学习的理论

⏹掌握学习的要点如下:

⏹ 第一,几乎所有学生(90%以上。智力低下者除外),都能达到掌握90%以上学习材料的目标,其区别仅仅是所花费时间有长有短。

⏹ 第二,一般地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测验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提出用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结合总结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测验方法。

⏹ 掌握学习的方法基础主要是程序教学的技术,其步骤如下:

⏹ ①确定目标;

⏹ ②根据目标,设计教材,分成细小的学习单元;

⏹ ③小步子学习。每步学习都进行测验,达到掌握后再进入下一步;

⏹ ④及时反馈,即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反馈;

⏹ ⑤矫正。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指导学习理论

⏹(一)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 加涅的阶梯式学习分类最初分为八类,以后又缩减为五类,

⏹均列于下:

⏹ 1.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

⏹ ①信号学习。

⏹ ②刺激反应联结学习。

⏹ ③连锁。

⏹ ④言语联想学习。

⏹⑤多重识别学习。

⏹⑥概念学习。

⏹⑦原则学习。

⏹⑧问题解决学习。

⏹ 2.五阶段学习分类

⏹ ①智慧技能(心智技能)

⏹ ②言语信息

⏹ ③认知策略

⏹ ④态度

⏹ ⑤动作技能

(二)加涅的指导学习理论

⏹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

⏹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

⏹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加涅提出的指导学习的程序如下:

⏹1.引起动机

⏹2 .理解

⏹3 .获得

⏹4 .保持

⏹5 .回忆

⏹6 .概括

⏹7 .作业

⏹8. 反馈

第五节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近三十年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自认为是在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理论之一,没有确切定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认为人有决定自己行为的力量,个人不是被动的环境的接受者或牺牲者。他们有选择和影响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二、罗杰斯关于人格与行为的部分观点

⏹(一)强调个人与个人的主观经验

⏹(二)有机体有努力实现、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倾向

⏹(三)自我结构不断发展是人与环境尤其是与人交往的结果

(四)关于教育的部分观点

⏹ 强调师生关系中的信任、真诚、互相尊重、移情作用和交往的效用。他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这些东西基本对人无影响,能影响人行为的知识只有他自己发现并将是同化( 内化) 的知识。

⏹ 必须在教育中创造一种为自由而学习的条件和心理气氛。为此,他指出,第一,必须面临— 个真正问题,使学生自己想象,教师仅只提供条件;第二,教师应该诚实、真实,无一点虚假,他可以不喜欢学生的作业,但不能不喜欢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和潜力,应提供各种材料使学生为自由而学。他强调教师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应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①

① Carl Rogers,Leaming To Bfree,1971.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主张

⏹(一)开放学校和开放课堂

⏹(二)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 1 .教学更多的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 2 .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 3 .强调交往

⏹ 4 .强调发展价值观

主张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如: ⏹ 小学低年级 好孩子,坏孩子的教育

⏹ 小学高年级 规则和纪律教育,强调行为服从规则 ⏹ 中 学 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教育

⏹(三)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

⏹ l.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 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 3.增加创造性。

⏹ 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

⏹ 5.增强好奇心。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