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现状

一、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先导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航天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群,荟萃了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许多最新成果。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水平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卫星气象观测能获取全球范围昼夜连续的气象资料,为气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和气候信息,改变了传统手段观测的落后状态,使现代气象学进入到以全球大气为研究对象,以气象卫星为主要观测工具的新阶段。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球资源勘测,为大面积普查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新手段。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产石油资源普查、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土壤与森林资源调查、洪涝灾害与森林火灾监测、海洋与水利资源调查、地壳活动监视、地质分析与地震预报、环境监测、地图测绘、城市规划等。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可以为地面人员、陆上车辆、海面舰船、空中飞行器以及天上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目标提供全天时、全天候、连续、实时的高精度定位和测速信息。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二、我国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一)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料,对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为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于1999年发射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卫星,已成为中国卫星资源的一个新的数据源。

中国发射了4颗“风云”1号和2颗“风云”2号气象卫星,现已建立了由北京气象卫星资料处理中心和北京、乌鲁木齐、广州3个气象卫星资料站组成的具有国内外兼容性的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该系统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时云图。尤其是气象卫星系统的业务运行,大大提高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每年减少经济损失几十亿元。

(二)卫星通信

过去近20年,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全国共有卫星通信地球站71个。近年来,VSAT通信发展较快,已在邮电、金融、气象、新闻、交通、石油、水利、电力等几十个部门建立了120多个专用网,终端约2万多个。在卫星广播电视方面,开通了47套电视节目和70多路语音广播,使我国卫星电视和广播覆盖率达90%以上,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使我国3000多万人利用这所“空中”学校接受了教育和培训。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进步,使广播和电视传输的落后状况得到明显改观,促进了通信事业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三)卫星导航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在我国的应用迅速发展。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开始为公共汽车、出租车安装GPS指挥监控系统。我国有数万条渔船装备了GPS接收机。毫无疑问,智能交通是一个大规模的潜在市场。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测绘的各个方面。GPS的应用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热点之一。

2000年,“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并完成双星组网。我国自主建立了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用星基定位导航系统,将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和组织,也是世界上少数拥有进行空间微重力实验手段的国家之一。如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正迎来一个大跨越发展的春天。21世纪头10年,又发生了中国航空航天史的两件大事:在航天方面,2003年10月15日9

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在航空方面,2007年2月,对国计民生的意义不次于“两弹一星”的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还有最近倍受国人瞩目的“嫦娥一号”、“神七”等等……这些成就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增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从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从国防意义上讲,在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像军用飞机、导弹、航母这些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和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历史上,航空航天技术的每一项突破几乎都源于军事目的。比如“两弹一星”,对于弹和星,应该结合起来看,如果火箭中的卫星换成了核弹头,就成了洲际核导弹了。为什么新中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要上“两弹一星”工程?这正是为了拥有中国自己的核武器。同样,拥有航天火箭的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慑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以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三、航空航天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军事应用联系紧密,相互促进。

航空武器装备是空军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航空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强击机、轰炸机、预警飞机、电子战飞机、军用运输机、军用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类特种飞机和机载武器等。航空武器装备的作用是对敌空中力量进行空战,夺取和捍卫制空权;对敌人地面、海面军事目标进行攻击;执行侦察、通信和预警指挥任务,空中电子战任务以及各种战斗支援和保障任务。航空武器装备是空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间发生的局部战争,初步显示了空中力量对战争的重大影响。朝鲜战争是喷气式战斗机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使用,空战和空中打击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越南战争后期,美军使用包括 B— 52在内的各种作战飞机对越南北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了“地毯式”轰炸,给北越方面造成了巨大损失,实现了美国的所谓体面撤退。在 1967年 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三小时内使埃及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同时还严重打击了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的空军目标,在短短的 6天内就达成了其预定的战略目标。英阿马岛战争和 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实施的“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都进一步确立了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1991 年的海湾战争是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标志,空中战争的雏形在这次战争中第一次、 展现出来。在 42天的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占了 38天,基本上靠空中作战就达到了取胜的目的。

8 年后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然选用了空中打击方案,历时 79天的战争完全由空中力量进行,使得科索沃战争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战争。这次战争具有一些新特点,无人驾驶飞机被大规模使用,为提高空中打击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准精确和精确制导武器占据了总投弹量的绝大部分。

“ 9. 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针对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反恐战争,依然是借助空中打击力量。这次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次向目标发射了武器,标志着无人航空作战平台的概念已经进入了实战阶段。 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还是以隐身战斗机和远程巡航导弹轰炸巴格达郊区的军事和政治目标拉开战争的序幕。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随着战争目标朝着政治化方向发展,空中力量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的战争势必围绕空中打击来进行,谁拥有更强大的空军,谁将在未来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卫星侦察具有面积大、速度快、可定期或连续监视一个地区、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

等优点,已成为当今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和军用气象卫星都可直接应用于军事。由侦察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以及空中预警和指挥飞机构成的系统,是国家现代防务系统的神经中枢。只需在普通炸弹上安装一个卫星制导装置,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就能极大地改善常规炸弹的轰炸精度。其他航天器可作为太空武器平台,在未来的制天权争夺中发挥作用。 2007-12-28 21:47 回复 ☆猪的骄傲☆ 37楼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对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空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空中运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安全和舒适的旅行手段,国际航班已经取代了远洋客轮,成为人们洲际往来的主要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国内航线的航空运输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已经可以和铁路运输相抗衡,而且加快了发展中国家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通信卫星和大型客机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支柱。航空在工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飞机广泛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探和资源调查,还可用于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与保护等。

航天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创了许多新的商业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卫星通信,这种方式具有距离远、容量大、质量好、可靠性高和灵活机动的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 20世纪 80年代初,通信卫星就承担了一半多的国际电信业务和几乎全部的洲际电视传输业务。在我国,通信卫星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得以实现,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民听到了广播,看到了电视。卫星导航技术除军事用途外,利用其全天候、全球和高精度的优势,广泛地用于船舶导航、海洋调查、海上石油钻探、大地测绘和搜索驾救等民用领域。气象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气象预报,对预防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有着非常积极 的作用,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他测地和海洋卫星已成为普查

地球和海洋资源的最迅速、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还能协助监视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 航空航天技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管理方式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转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十分可观的间接经济效益。

航空航天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航空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从空中观察自然界的条件。航天揭开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通过航天活动获得的有关地球空间、行星际空间、太阳系和宇宙天体的丰富信息,更新了人类对地球、行星和宇宙的认识,推动了天文学、空间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空间实验室的特殊环境,可以被用于开展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工作。

航空航天产品是附加值很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就航空产品而言,美国 F— 16战斗机 1 kg 质量的价格是 1kg白银价格的 20倍,相当了 1kg黄金的 25%,远高于船舶、汽车和计算机的单位价格。如果按美国 B— 2A战略轰炸机的价格来算,飞机空重 50 oookg,单价 20亿美元,折算单位价格为黄金的三倍。

航空航天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中,航空航天业对美国的贸易平衡贡献最大,每年达到 21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航空工业是美国国防工业的核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工业部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把航空航天工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