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阅读写作语文讲义

第一章 宏观认识 微观重视

第一节 语文·作文·阅读

一、语文

语言: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文学:时空:古代文学(~1919年)现代文学(1919年~1949年)当代文学(1949年

后)外国文学

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作文

(一) 内涵

一般作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实用文体(学生)

文学创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作品(社会)

(二) 体系

作文过程(基本能力):标题(眼睛),主题(灵魂),材料(血肉),思路(组织),

结构(骨架),语言(细胞),技巧(形体),修改(美容)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说明文),议论(议论文),抒情(抒情文、记叙)

(三) 标准

传统标准:“铁三角”——主题,结构,语言

高考标准:基础等级,发展等级

(四) 特注

文章四大要素:主题,材料(内容),结构,语言(形式)

三、阅读

(一)内涵:说明文(自然科学类),议论文(社会科学类—直白),记叙文(文学作品

类—含蓄)

(二)步骤

一看标题定文体——文体

二寻标志结构理——结构

三找抒议明主题——主题

四定范围析字句——语言

第二节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

(一) 口诀

叙述粗略陈经过,人物经历事过程。

描写详细重细节,绘声绘色又绘形。

说明形性构因功,平实为先次生动。

议论评价好坏等,抒情抒发喜怒情。

(二) 简释

记实 叙述——表达事实,记人叙事,侧重陈述过程

描写——表达形象,描形写神,侧重描绘形象

说明——表达知况,说物明理,侧重解说性状

写虚 议论——表达理论,发表评论,侧重表明观点

抒情——表达情感,表露感情,侧重抒发感情

(三) 虚实

记实:对客观的,实在的人、事、景、物的记叙、描写、说明

写虚:对主观的虚拟的感情、道理的议论与抒情

诗、散文最基本的构思方法都是虚实结合

三、表现手法

(一)口诀

修辞夸拟对比兴,

抒情直借托交融,

描写白描渲染烘,

虚实抑扬与动静,

以小见大联想像,

卒章显志典象征。

(二)注释

1、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3、描写手法:白描,渲染,烘托,虚实,抑扬,动静

4、其他手法:联想,想象,象征,用典,以小见大,卒章显志

第二章 写作过程 基本能力

写作过程

1、 标题——眼睛

2、 主题——灵魂

3、 材料——血肉

4、 思路——组织

5、 结构——骨架

6、 语言——细胞

7、 技巧——形体

8、 修改——美容

第一节 标题——文章的眼睛

高考标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偏离题意

一、标题

(一) 口诀

人事景物时地细——内容

引拟化对比设喻——修辞

揭概交表展设疑——作用

含义标题及主题——含义

(二) 解释

「内容」

1、 人名为题:《邓稼先》

2、 事件为题:《海上救援》《一面》《挖芥菜》

3、 景物为题:《都市日出》

4、 物名为题:《小麻雀》《荔枝蜜》

5、 时间为题:《长大的一刻》

6、 地点为题:《故乡》

7、 细节为题:细节:《背影》《大胡子》

语言:《应该的》《你们想错了》

动作:《甩》

神态:《微笑》《羞愧》《流泪》

性格:《淘气包》《小钢炮》

「修辞」

1、 引用:《今年花胜去年红》

2、 化用:《大话西游》

3、 对比:《诚信与虚伪》《自尊?自辱》

4、 对偶:《金钱诚可贵·诚信价更高》

5、 设问:《谁是最可爱的人》

6、 拟人:《小蝌蚪找妈妈》

7、 比喻:《上帝的馈赠》

「作用」

1、 揭示主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2、 概括事件:《散步》

3、 交代线索:《羚羊木雕》

4、 表示关系:《我与青春痘》

5、 展示环境:《故乡》

6、 设置疑问:《世界是什么》

「含义」

标题——主题

二、审题

(一) 特别强调

1、 体型演变: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2、 提法注意:为题,为主题,为话题

3、 题面含义:一般类(显性)——直白性

比喻类(隐形)——含蓄性

(二) 审题步骤

1、 口诀

一辩题型:命题材料与话题

二定文体:说明议论与记叙

三析题境:表层及其隐含义

2、 注释

题型:命题作文(选题,半命题)

材料作文(看图,图表)

话题作文

文体:记叙文——标志 要素 有“我” 寓意

议论文——标志 话题 论点 要求

说明文——标志 实物 事理 要求

3、 题意

看表层:看范围:时间,地点,对象,人称,数量

抓题眼:词语中心语,短语修饰语,句子动谓语,注意变式句

明寓意:象征义,比喻义,引用义,多义

(三) 话题作文

1、 话题的构成

材料——引子(叙)

提示——阐释(议)

话题——中心(题)

要求——三自(限)

2、 话题的变化

材料+提示+话题+要求

提示+话题+要求

材料+话题+要求

直白式话题

(四) 文题特点及审题方法

1、 含义

显题——显题抓眼(抓关键词)

隐题——隐题明含(抓隐含义)

2、 形式

短题——短题补长(前后增加)

长题——长题析辨(辨析范围)

3、 内容

大题——大题小做(化大为小)

小题——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虚题——虚题实作(化虚为实)

实题——实题虚做(具物及人)

4、 其他

设想——想象虚拟(想象拓展)

标志——标示定体(注意标志)

三、拟题

(一) 四个层次

1、 直用:“亲情”“桥”

2、 添用:“父子亲情”“家乡的桥”

3、 改用:“父子情深”“连接心灵的桥”

4、 暗用:“背影”“心灵的彩虹”

(二) 基本要求

1、 多描写:多描写少陈述(形象,生动,传神)

《杜鹃的传说》——《杜鹃枝上杜鹃鸣》

《雨中江南》——《烟雨蒙蒙读江南》

2、 多动态:多动态少静态(动态,直观,壮势)

《春天来了》——《奔跑的春天》

3、 多含蓄:多含蓄少直白(形象,含蓄,艺术)

《我们的友谊》——《春风扑面而来》

(三) 常用方法

1、 一般方法:人事景物时地细

2、 修辞运用:

3、 其他方法:(1)添加法 (2)想象法 (3)悬念法 (4)拟人法 (5)引用法

四、跑题(如何避免跑题)

反复点题忌含蓄

抓住时代主旋律

第二节 主题 文章的灵魂

高考标准:基础等级,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或立意不明

一、含义

1、 记叙文2、 说明文中心思想

3、 议论文——中心论点 统称:主题

4、 文学作品——主旨、主题

二、要求

1、 正确(健康)——符合时代主旋律

2、 集中(明确)——反复点题忌含蓄

3、 新 颖 ——真实感受与感悟

4、 深 刻 ——由物及人及人生

三、表现

1、 明点(直率添饰):标题点题、开宗明义、片言居要、卒章显志

主要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现出来

2、 暗点(委婉含蓄):双关、喻指、象征、反讽

主要用写景、写物的语句表现出来

3、 不点(文艺性强):让形象说话(人)——性格特征

让事实说话(事)——社会意义

让意境说话(量)——景中之情

让意象说话(物)——物中之志

主要用作者不告诉来表现出来

发展等级:深刻,由表及里,由果及因,由小及大,由物及人,由小己及他人、及社会、及

人生——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四、升华主题:深化主题

就是把有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或提高的部分,在结局表达出来。写出感想、感受、感悟,意义是让我们不断提高思想意识,懂得更多人生道理,学会为人处世。

1、议论升华 2、抒情升华 3、引诗升华 4、联想升华 5、景物升华

6、背景升华

五、归纳(阅读)

(一) 概括主要内容

1、 写人记事:谁,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大要素

简化之: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写景状物: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是什么样子(特征是什么)

(二) 概括中心思想

题头抒议尾段意,人事是物背景析

(三) 概括中心的格式

中心内容+中心思想

强化知识点:文章:内容:主题、材料+标题、感情

形式:结构、语言+书写、体裁

归纳主题六句话:议论抒情,景情物情,事件意义,性格特征,题头尾渡,反复

背景

中心句:1)内容上:段篇——中心意思,中心思想

2)结构上:段篇——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3)方位上:段首,段中,段尾,篇首,篇中,篇尾

4)表达上:问题回答句,表示判断的句子,概抽内容句

第三节 材料 文章的血肉

关于材料: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没有什么内容。感情真挚;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一、材料内涵

1、直接材料

2、间接材料

二、材料积累(广义:无,选取)

1、多观察(人、事、景物)——直接材料

2、多阅读(古今中外,必读书目)——间接材料

3、多练笔(日记,笔记)——积累经验

三、材料选择(狭义:有,选用)

1、紧扣中心

2、熟悉真实

3、内涵新颖

4、注意范围

四、材料组织

1、先后顺序 2、详略安排 3、编写提纲

五、口诀

围绕中心典型新

男女老少中古今

好的细节赛黄金

六、训练

(一) 记事文章巧构思两法

1、 记一件事—— 一则材料法(顺应时空法)

2、 记几件事——片段组合法(镜头型记事)

(二) 写人文章巧安排

1、 内容:一人一事

一人多事

多人一事

多人多事

2、 结构:先概括后具体

中心事件法

并列事件法

物件线索法

对比衬托法

第四章 思路 文章的组织

一、联想

是一种心理活动方式,也是一种构思方式

(一) 口诀

联想实质此及彼——概念

抓住联点才合理——关键

同相接对因推测——类型

汇材拓思弘主题——作用

(二) 解释

1、 概念:是由有联系的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其实质是由此及彼

2、 关键:抓住联系点

3、 类型:同类联想(同类同档)

相似联想(形似神似)

接近联想(时间、空间)

对比联想(自比、互比)

因果联想(因果、果因)

4、 作用:汇集材料,拓展思路,弘扬主题

5、 特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反衬等手法均是联想

(三) 训练

连锁式,辐射式,升华式

1、 快速写景三句话(材料)

立即抓住主体——主体物

迅速辐射联系——联系物

尽快展开联想——联想物

2、 写景文章结构方法

定点定景 定点换景 移步定景 移步换景 散点组接 易时变景 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3、 景物描写方法(口诀)

视角远近仰俯平,五觉触嗅味视听。

绘声绘色形动静,拟喻衬比排引用。

大笔勾勒工笔摹,物言志来景抒情。

(四) 升华式联想训练

口诀:看听闻尝感想到

拓展思路真需要

感悟升华更奇妙

1、 观察事物

狭义观察:看;广义观察:五觉并用

五觉:视,听,味,嗅,触——固定提法

六到:看,听,闻,尝,感,想(到)——引申说法

七角:上,下,左,右,仰,俯,平——观察角度

2、 有所感悟

感:感悟——感到了什么——五觉并用——重在外形(形)

悟:领悟——想到了什么——联想升华——提取内在的神(神)

3、 联想升华

物——物,景物,事物,人物——普通联想

物——人,人生,精神,哲理——深刻联想

二、想象

(一)口诀

已有表象基础上,

加工改造新形象,

再造创造与幻想。

(二)解释

1、概念:它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分类

再造想象:《三国演义》

幻想:《卖火柴的小女孩》

创造想象:《西游记》

4、 作用

充实内容:《李自成》

深化主题:《荔枝蜜》

联想:甲事物(存在)——乙事物(存在)

想象:甲事物(存在)——乙事物(不存在)

特注:联想、想象都是表现手法

第五节 结构 文章的骨架

——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高考标准: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结构:篇章结构

语段结构(小)

结构:段落层次

过渡照应

开头结尾

一、文体与标志

(一)文体

1、记叙文(写人、记事)

初中教材:横式,纵式,纵横式

常见结构:总分变化

表达变化

感情变化

情节变化

内容变化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2、议论文(立论、驳论)

基本结构:提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常见结构:总分式 并列式 递进式 连贯式

特注:说明方法 分列作下,举打作画

类数诠定,列比比图

别字释义,子方较表

(二)标志

位并标承感时空

位序性标志:首先,其次,第一,第二…(公文)

并列性标志:一方面,另一方面…

标志性标志:分号,句号,破折号…

承接性标志:起先,接着,然后…

感情性标志:讨厌,赞叹,提倡,反对…

时间性标志:早晨,中午,晚上…

空间性标志:左边,右边…

另外,其实,此外,因此,所以,感到,以为,我认为,总之,总而言之,实际上,由此看来,这样一来,这就是说,综上所述…

二、段落与层次

段落——着眼于文字停顿,具有明显的换行标志(自然段)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与段一致或包括几段或段内几层(意义段)

(一) 语段结构(段内层次)

1、 中心句

内容上:段篇——中心思想,中心意思

结构上:段篇——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方位上:段首,段中,段尾,篇首,篇中,篇尾

表达上:问题问答句,表示判断句,内容概括句

作用:内容上:点明中心

结构上:点明思路

2、 规范段(总分总的段落)

起始层——点明中心意思

展开层——阐明中心意思

始终层——深化中心意思

3、 提段意

提取总句法:总分式

总叙式

联合串取法:并列式

承接式

因果取果法:因果式

转折取后法:转折式

递进取后法:递进式

选主舍次法:主次式

(二) 篇章结构(全篇层次)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

口诀:自身标志:小题等,总表感情内时空,注意过渡问句段,小结归上引下层。 注释:1、总:总分变化《答谢中书书》

2、表:表达方式变化《记承天寺夜游》

3、感:感情变化《阿长与山海经》(常是欲扬先抑)

4、情:情节变化《丑小鸭》《乡村的孩子》

5、内:内容变化《春》

6、时:时间变化《芦花荡》

7、空:空间变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赋:1、文学表现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赋:叙述,比:比喻,

兴:联想,托物起兴)

2、汉代,借于诗散文之间的文体,叙事为主:大赋;抒情为主:小

赋,接近散文:称“文赋”

3、今,散文标题“赋”,是“赞颂”的意思。纯写物的赋即托物言志,

伴写物的赋即借物喻人

三、过渡于照应

过渡——上下文的连接与转换

照应——前后内容的关照与呼应

(一) 过渡(承上启下)

1、 常见类型

形式:词语过渡 句子过渡 段落过渡 小标题过渡

内容:设问过渡 转折过渡 承接过渡 时间过渡

2、 过渡作用

连接不同时间

连接不同物景

3、 三法:开篇过渡重点题

二段过渡承上意

续用主要词与句

这天一天有一次——时间性过渡

结尾过渡不用愁

呼应开头写感受

常见过渡词口诀:三是三然因所以

尽管那么综即使

三是:但是,还是,可是

三然:既然,虽然,然而

因:因此 综:综上所述

(二) 照应(结构严谨)

1、 常见类型

点题照应(题首照应,题头呼应)

首尾照应

前后照应

伏笔照应

反复照应(复叠照应)

悬念照应(设问照应)

2、 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

反复照应的作用:突出标题,突出主题,突出线索,突出强调

悬念照应:增强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使行文不呆板

三、开头与结尾

(一) 开头

1、类型

(1)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点题式(点示标题)

设问式(依题设问)

交待式(人时地因)

抒情式(直抒胸臆)

议论式(哲理议论)

(2)进门向壁(委婉含蓄)

描写式(肖像,景,场,细)

衬托式(许多,个别)

倒叙式(设置悬念)

联想式(托物起兴)

引用式(诗词名言)

2、作用

内容上:点明中心,统领全文,开篇点题,交待起因

结构上:铺垫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二) 结尾

1、 类型

(1)自然收来(简洁明了)

点题式(点明主题)

呼应式(呼应开篇)

自然式(即结束法)——叙述

抒情式(增感染力)——抒情

总结式(议论升华)——议论

(2)巧蓄余韵(委婉含蓄)

描写式(景物描写)

悬念式(无尾之尾)

意外式(出乎意料)

启发式(象征双关)

引用式(诗词名言)

2、作用

(1)内容上:揭示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启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2)结构上:呼应前文

3、不会或无时间结尾怎么办:把开头略加改造

五、线索与顺序

(一)口诀

人物时事空间情——形式

单复主副明暗行——种类

标题反复抒议等——显处

(二) 注释

1、形式:人物 物 时间 事 空间 某一问题 感情变化

特注:时间标志 具体地写:2007年5月11日晚7时

笼统地写:2007年5月11日 景令交待:桃红了

2、种类

线索:单线

复线:主线

副线

明线 《藤野先生》

暗线

3、处:大小标题交待线索

间融反复表明线索

抒情议论显示线索

(三)顺序:叙述顺序=记叙顺序=叙述方法=记叙方法

1、顺叙:时间推移 空间变化 时空结合 情节发展

作用:脉络清晰,易于理解

注意:a. 努力追求波澜,添加描写,抒情议论,设置悬念

b. 注意材料,详略处理

2、倒叙:结局提前 高潮提前 后事提前 回忆倒叙

作用:造成悬念,声场波澜,引起兴趣

注意:结果照应开头,注意衔接过渡

3、插叙:插入内容或是过去的一件事或是另外一件事,有回忆,追溯,身份,性

格,原因来历,解释说明

作用:补充了…内容,使内容丰富

补充了…情节,使情节曲折存致

注意:不宜多用,避免到处乱插,喧宾夺主

4、补叙(补充说明):补入内容,同插入的内容

作用:有意省略前的内容,故设疑团,增强文章的曲折性,扣人心弦

5、平叙(分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1)平行式分叙《中国人民解放军》

(2)并列交叉式《飞夺泸定桥》

作用:眉目清晰,有条不紊

特注:线索与顺序的区别与联系

线索在记叙文散文中顺序

顺序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

线索中的时间,空间,时空交叉与顺序的时间,空间,时空交叉判断尺度是一致的。

第六节 语言 文章的细胞

一、语言: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

二、风格

雅俗共赏 大白话——通俗,直白,朴素,清新,豪放,现实,下里巴人

太美了——典雅,含蓄,华丽,凝重,婉约,浪漫,阳春白雪

三、特征

说明文的语言追求说明的准确

议论文的语言追求说理的严谨

记叙文是语言追求描述的形象

四、要求

基础等级——通顺(改病句,修短文)

发展等级——有文采(词,句,段)

五、训练

(一)写作点(有文采)

1、词语生动 2、句式灵活 3、善用修辞 4、文句有意蕴

(二)阅读点

1、理解词语 2、理解句子 3、筛选信息

附录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重要词语

1、主题:立场观点词,主题思想词

2、结构:上下过渡词,前后(首尾)照应词

结构:段落层次

过渡照应

开头结尾

3、语言:深层含义词,特定含义词

二、词语含义

1、本身义:多层次,词典义

2、文中义:语境义

3、比喻义

4、象征义

5、指代义

6、言外义:反语,双关,借代(例:标致)

三、词语作用(为啥用这个词,好处?表达效果,删掉?换掉?)

1、靠在主题上:点明主题,突出主题,强调主题,深化主题(概括内容)

2、靠在结构上:统领全文,照应题目,前后呼应,衔接过渡

3、靠在语言上:说明——准确

议论——严密

记叙——形象

四、答题方法

特指删换或说好处题

1、步骤:回答不能删换

回答本义和中文义

解说文中作用

删换后有什么不好

2、 用词(作用)

概括(主旨语) 衔接(过渡) 限制(数量) 强调(副词)

指代(代词临时具有指代意义) 突出(特征) 体现(性格)

3、表述

说明:准确地说明……特点,否则不符合实际

议论:严密地阐明……观点,否则不符合文意

记叙:形象地体现……性格,否则不表现性格(人物)

形象地突出……特征,否则不突出特征(景物)

(一)词语生动——理解词语

(二)句式灵活

句式:主动句,肯定句,陈述句,感叹句,长句,整句,常式句

被动句,否定句,疑问句,祈使句,短句,散句,变式句

1、常式句与变式句

变式=倒装:主调倒装(冲啊!同志们)

定语后置(他吃了一个苹果,红红的)

状语后置(春雨渐渐沥沥地下着,春雨不停地下着,渐渐沥沥地下

着)

作用:强调变化成分,提高语言的表现

2、整句与散句

3、长句与短句

(三)巧形修辞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使形象特点更

突出,更具体

作用:增强语言的主动性,形象性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将物人格化,形象化,增加亲切感

排比:加强语势,表达更有气魄,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四)文句有意蕴

意蕴——内在含义,文句有意蕴即语言有丰富的内容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具

有言外之旨和言外之意,领人玩之无穷,味之不厌。

1、深刻,警句 2、言外,含蓄 3、历史,引用 4、托物,象征

5、哲理,感悟 6、悬念

附二:阅读点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义

一、重要句子

1、主题:中心句,主旨句,议论句,抒情句

2、结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

3、语言:修辞句,描写句,精警句,含蓄句

二、句子含义

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深层含义——即语境义(常与比喻和象征有关)

3、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常与反语和双关有关)

答法:由喻体及本体,由含蓄及具体

由物及人生,由问题及主题

三、分析作用

(一)注意位置

1、文首,靠开头的作用上去

内容上:点明中心,统领全文,开篇点题

结构上:铺垫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注意:环境描写句,靠到环境描写句的作用上去(交待时间,节令,烘托气氛,

铺垫下文)

2、文尾,靠结尾的作用上去

内容上:揭示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启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结构上:呼应全文

注意:环境描写句靠到环境描写句的作用上去(渲染气氛,升华主题)

3、中间:靠到中间的过渡照应上去

过渡作用:内容上:点明中心,层层深入

结构上:承上启下

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

4、段首:总领全文,承上启下

5、段尾:总结全文,承上启下

(二)紧扣“铁三角”

1、主旨:点明主题,突出主题,强调主题,深化主题

2、结构:统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前文,衔接过渡

3、语言:修辞句,描写句

四、重点训练

1、描写类——生动形象

比喻: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将物人格化,形象化,增加亲切感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氛围,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以创意境

借代: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2、结构类——突出强调

排比:加强语气,表达更有气魄,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反复:强调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式,以突出主要内容

对比:形成反差,加深印象,突出中心

对偶:使语言形式整齐,音律铿锵

3、语言类——增强语气

设问:提请注意,引人思考,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口诀)

反问: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加强语气

附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

重要信息

1、基本内涵:表露文中重要内容的词语过语句可以是:

重要知识,重要概念及阐释——说明文,议论文

最能表达主旨的语句——文学作品

2、具体代为:标题语,标志语,概括语(类似中心句)主旨语,感情语,过渡语,反

语语,注释语

第三章 表达方式 专项能力

第一节 叙述 表达事实

一、要素

记叙文的要素是指所写中心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 六要素是记叙文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六要素都俱全。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起因),在干什么(经过),结果怎样

但并非所有的记叙文都如此,有的记叙文,特别是某个具体事件,如果有的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如时间,地点,起因),而且不交待不影响表达效果,也可以省略一两个要素,但必须是文中有暗示的,或者是巧妙的间接交待。

二、角度(即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还适于心

理描写(我,我们)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便于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你,你们)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有比较大的活动范围(他 ,

他们)

交替使用:开始用第一人称,后来用其他人称

三、线索

人物时事空间情,大小标题交待线索

单复住副明暗行,间隔反复交待线索

标题反复抒议等,抒情议论显示主线

四、顺序

顺叙:1)时间推移 2)空间变化 3)时空结合 4)情节发展

作用:脉络清晰,易于理解

注意:1)努力追求波澜,添加描写、抒情、议论设置悬念等

2)注意材料,详略处理

倒叙:1)结局提前 2)高潮提前 3)后事提前 4)回忆倒叙

作用:造成悬念,生成波澜,引起兴趣

注意:结尾照应开头,注意衔接过渡

插叙:插入内容或是过去的一件事或是另外的一件事,有回忆,追溯身份、性格、原因来历、解释说明

作用:补充了……内容,使内容丰富

补充了……情节,使情节曲折有致

注意:不宜多用,避免到处乱插,喧宾夺主

补叙(补充说明):补入内容,同插入的内容

作用:有意省略前的内容,故设疑团,增强文章的曲折性,扣人心弦

平叙(分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1) 平行式分叙:《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

2) 并列交叉式:《飞夺泸定桥》

作用:眉目清晰,有条不紊

五、详略

详写作用:内容上:为突出重要人物,突出主要事件,突出文章中心服务

形式上:使文章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第二节 描写 表达形象

叙述:要素 描写:对象:人物,环境,细节,场面

角度 角度:正面(直接),侧面(间接)

线索 风格:白格(写意)细节(工笔)

顺序 状态:动态,静态

详略

一、人物描写

1、内涵: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2、作用:表现是什么人,发觉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反映人物性别、年龄、身份地位、职业文化、生活状态 、内心世界 精神面貌、思想品质、性格特点

简化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性格品格,使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一)外貌描写:身材,服饰,容貌,神情

五官:眼,耳,口,舌,鼻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二)神态描写

概念:把神情,态度,做事的样子写出来

作用:总作用+使形象丰满、突出性格

注意: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二、语言描写

概念:又叫“语言描写”,包括:独自,对话,会话

作用:总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活用一个公式:人+动作+心理+神态+语气+说=形象

三、动作描写

概念:单项动作 连续动作 交互动作

作用:总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四、心理描写

1、分类及方法

直接:直接吐露法(独白):我想 猜

作者旁述法(旁白):他想,他的心飞向了远方

侧面:面部表情提情法(神态)

语言表现法(语言)

动作表现法(动作)

环境烘托法(环境)

梦幻:梦境写作法(梦境)

幻觉描写法(幻觉)

五、环境描写

(一)内涵

内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地位:主体地位,从属地位

(二)作用

1、主体地位(整体)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寄情,含蓄隽永

2、从属地位(局部)烘托心情,深化主题

附:交待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文章中心,铺垫下文,照应上文,过渡,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结合开头结尾作用

(三)方法(结合抒情散文)

1、选材方法

立即抓住主体——主体物

迅速辐射联系——联系物

尽快展开联想——联想物

2、布局方法

定点定景 定点换景 移步换景 移步定景 散点组接 易时变景

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3、描写方法

视角远近仰俯平——视角

五觉触嗅味视听——观察

绘声绘色形动静——描写

拟喻衬比排引用——修辞

大笔勾勒工笔摹

物言志来是抒情

六、细节描写

1、概念:细枝末节的描写

2、作用:使人事景物更生动、更真实

3、分类: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环境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事物细节描写

公式:人物+动作+神态+……+说明=形象

4、区别:细节描写≠细描

细描:用笔墨多,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求完美,求全面

细节描写:用笔墨少,起物辅作用,求小巧,求精美

七、场面描写

1、公式:环境(特定地点+一定景物)+人的活动=场面

2、作用:渲染气氛,表现群众行动和情绪

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关系与冲突

推动情节波澜起伏

丰富内容,突出主题思想

3、方法

交待背景 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有条不紊

八、静态、动态

常用方法:动词法(动态文字) 拟人法 比喻法

九、正面、侧面

写人:正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侧面:物衬,景衬,人衬,谈话

十、议论——主要是强调主题

1、议论文不谈

2、记叙文中的议论

先叙后议 先议后叙 首尾议论 夹叙夹议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在主题方面:强调中心,深化主题,点染人物,丰满形象,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在结构方面:强调线索,表明思路,统领全篇,归纳全文,承上启下,前后呼应 十一、抒情——主要是强调主题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情于人 借情于事 借情于景 借情于物 借情于理

抒情的作用:开头:渲染气氛,扣人心弦

穿插:表明思路,增强意脉

结尾:激人奋进,增感染力

注意:开拓意境,深化主题

十二、说明

说明文分类:分列作下举打作画

第四章 一般作文 实用文体

第一节 记叙文

记叙文:一般类:写人 记事 描景 状物 夹叙夹议

文学类:散文 小说 童话 寓言 民间故事

传闻类:新闻 通讯 游记 传记 报告文学

一、写人记叙文

(一)对象(小学)

自我介绍(自己) 亲人画像(家庭) 师生素描(学校) 群众百态(社会)

(二)内容(初中)

一人一事 一人多事 多人一事 多人多事

(三)结构(中学)

先概括后具体 中心事件法 并列事件法 物件线索法 对比衬托法

(四)技法(高中)

正面写人 侧面写人 对比写人 抑扬写人 以景衬人 借件喻人

二、叙事记叙文

(一)写一件事——一则材料法(顺应时空法)

1、情节型记事——单纯记事

2、对话型记事——单纯记事

3、场面型记事——单纯记事

4、议论型记事(附加记事)增感染力

5、抒情型记事

6、景情型记事

7、物联型记事

(二)记几件事——片段组合法(镜头型记事)

三、写人、叙事的区别

写人:表达多描写;写人,浓黑重发;叙事,两件以上,概括,标题,叙与人相关物 叙事:表达多叙述;写人,轻描淡写;叙事,围绕一件事,完整,标题,时间活动及意义

生动说明技法:内容上:穿插,传说,趣闻

表达方式上:适当运用描写

语言上:巧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读写知识框架

一、写作过程

标题——主题——材料——结构——语言(5个)

二、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 (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

三、技巧鉴赏

1、注意两方面

书写

2、紧扣“铁三角”

主旨,结构,语言

技巧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

技巧:表达方式(叙述,顺序,人称,描写人物、景物)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抑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材料安排:详略

结构安排:开头作用,结尾作用,过渡,照应作用,铺垫,伏笔作用,设置悬念,制造波澜,首尾照应,前景后情,卒章显志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一、形象: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自我形象

二、语言:遣词造句

个性语言

修辞特点

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豪放雄浑,平淡自然,绚烂华丽,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三、技巧: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材料安排

结构安排

修辞手法

散文的阅读和鉴赏

一、概念:美文

二、特点:形散神不散 立意深远 语言优美

三、分类

(一)表达方式:叙事(写人记事)——叙事散文——以小见大

抒情(绘景状物)——写景散文——借景抒情 文艺性散文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

议论(议论随笔)——哲理散文——形象明理——非文艺性散文

(二)题材来源:乡土散文

城市散文

校园散文

文化散文

回忆散文

(三)文化散文

女性散文

(四)鉴赏:三要素:点,情,线

小说阅读与鉴赏

一、三要素

人物——直接提示主题

情节——常常表现主题

环境——一般烘托强化主题

二、鉴赏

抓住三要素:人物

情节

环境

紧扣铁三角

侧重三重点:细节

环境

语言

三、区别

主题:小说多补点,散文多明点、暗点

结构:小说结尾多意外结局,散文结尾多卒章显志

语言:小说多平易通俗,散文多典雅优美

内容:小说虚构人事,散文多真实景物

讲究:小说多以情节取胜,散文以意境取胜

叙事:小说多为一个完整事,散文多为个人的片段组合

铺垫知识

(一)

用物体作标题的文体

1介绍该物的说明文 ○

2以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 ○

3借物喻人的记叙文 ○

4托物言志的散文 ○

(二)

一、抓住特点写外形

二、写生长过程

三、点主题抒感情

(三)

1表层含义 句子含义:○

2深层含义 ○

3言外之意 ○

(四)

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环境:自我环境(景物),社会环境(人文)

描写句:人物描写句

环境描写句

人物描写句作用:揭示:内心世界,性格品格

1交待背景○2渲染气氛○3表现人物性格○4衬托人物心情○5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句作用:○

6点明和突出文章中心 ○

(五)

词语作用

记叙————生动

议论————严密 准确

说明————准确

(六)

小说三要素

情节:三分法:起因,经过,结果

事前,事中,事后

四分法:(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七)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

1补充了……的内容,是文章内容更充实 插叙作用:○

2补充了……的情节,使文章情节起伏 ○

3为突出文章中心服务 ○

(八)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

一、议论

1、直接议论(作者直接议论)

1先叙后议○2先议后叙○3夹叙夹议○4首尾议论 ○

2、间接议论(借人间接议论)

二、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直用文字表明○2直呼抒情对象 ○

2、间接抒情

1寄情于人○2寄情于事○3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4寄情于物(借物抒情) ○

5寄情于理 ○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一、主题:强调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二、结构:强调线索,表明思路,统领全篇,归纳全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议论)和感染

力(抒情),承上启下,前呼后应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开头:渲染气氛,扣人心弦

穿插:表明思路,增强意脉

结尾:激人奋进,增感染力

有时:开拓意境,深化主题

(九)

设问的作用

提请注意,引人思考,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标题设问悬念树,置段首尾承启度,记证说理层深入,行之文中线索露

(十)

常见记事文章类型

1、单事:

1情节型记事 (1)单纯记事:○

2对话型记事 ○

3场面型记事 ○

4议论型记事:增说服力 (2)附加记事:○

5抒情型记事:增感染力 ○

6景描型记事:景描作用 ○

7物联型记事:表明线索 ○

8镜头型记事 2、多事:(3)组合记事:○

(十一)

1身材○2服饰○3脸○4神情 肖像:○

(十二)

五官:眼、耳、口、舌、鼻

(十三)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十四)

1时间推移○2空间变幻○3时空结合○4情节发展 顺叙:○

(十五)

过渡的作用:

1点明中心(段或篇)○2层层深入(议论文) (1)内容上:○

(2)结构上:承上启下

1连接不同事件○2连接不同场景○3转换表达方式○4转换记叙方式○5交待记叙情况 ○

(十六)

细节: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使人事景物更真实,更生动

(十七)

第二人称的作用:便于感情交流,便于直接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十八)

词语含义

1本义○引引申义○喻比喻义 (1)词典义:○

(2)语境义:感情义、隐义

(十九)

拟人的作用:将物人格化,增加生动性,亲切感

(二十)

优化结构,用句策略

1首尾呼应式用句○2承上启下式用句○3段首排比式用句 ○

(二十一)

1内容上:补充内容,使内容丰富充实 插叙作用:○

2形式上:补充情节,使情节曲折有致 ○

(二十二)

开头的作用:

(1)内容上:点明中心,统领全文,开篇点题,交待起因

(2)结构上:铺垫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二十三)

消息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二十四)

描写句:

(1)人物描写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

作用:揭示人物,性格品格,内心世界

(2)环境描写句:自然环境(景物)社会环境

作用:交待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

明和突出文章中心

注意:环境在开头要结合开头作用

1铺垫下文 ○

2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

3交代时间、地点、节气 ○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