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坚强意志教学实录

《磨砺意志,学会坚强》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命运》

引课:

师:谁知道刚才课前这首乐曲叫什么?

生:贝多芬的乐曲;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师:谁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了这首乐曲?

生:耳朵聋了。

师:(归纳并引入新课)

新课:

活动一:采访未来名人。

教师抽到了班长。

师:你有什么特长自己比较满意?

班长:国际象棋。

师:你在学习国际象棋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班长:开始时下棋下不过别的同学,经常输,后来我努力的学习,思考,终于把他赢了。 师:你在下不过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放弃?

班长:没有,当时,只是想一定要赢人家。

师:遇到困难不放弃,这是坚强的表现。(对刚才的采访作进一步的点评)

师:大家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过半途而废的情况?

生:(一名学生说了自己学下象棋时,半途而废的现象)

(点评:这一个环节的活动设计意图是不错的,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作为一种鲜活的素材引入课堂教学,本节课完全可以从这里作为一个切入点。但在实际中,老师只采访了一名同学,抽了一名同学说了自己半途而废的经历。)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神六”发射的情景和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的情景。) (点评:这一情景选用了学生熟悉而引以自豪的“神六”飞船,从单独来看是不错的,但从上一个活动活生生地引到这个情境,感觉有点生硬。如果没有上一个活动,直接进入这个情境,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师:看到这两幅图片,大家最想说什么?

生:祖国的伟大;宇航员的伟大;„„

(学生对于这两幅图的感受是集中在国家自豪感方面,与老师预设的答案有距离。) 师:你们想不想当宇航员?

(由于学生没能进入预定状态,老师抛出这一问题让学生进入状态。)

生:想当。

师:当宇航员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训练,下面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宇航员艰苦。

活动二:意志加油站。

(幻灯片展示:模拟训练——扩眩晕训练及操作要求)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

教师抽了一名同学上台尝试并安排两名同学在边上保护。

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老师与学生一起数转的圈数。

学生做了18圈后就站不稳,停止了训练。教师对学生作采访(略)。同时教师介绍宇航员的训练要求,如抗眩晕训练和超重训练等。

(点评:活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没有很好的被利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教师如果能利用这一活动很好的展开讨论,这也能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相关的杨利伟的故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杨利伟要到特别艰苦的环境中训练?

学生讨论回答: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教师引导并指出:在艰苦中锻炼更能磨砺意志。

(到这里,本堂课的时间过去了半节课。)

活动三:坚强意志大家说

幻灯展示活动要求:请你讲讲你知道的古今中外或身边坚强者的故事。

口头提出补充要求:男女同学分成两大组,看看哪组能讲出更多这样的故事。

(男女同学分别讲坚强者的故事,老师在学生讲完一个故事后,都作一点简要的点评的引领。有六七位同学起来讲了故事。)

(点评:这个活动的设计如果改成“让学生讲一个自己最欢的故事、名言或成语,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活动四:意志竞技场

多媒体展示一幅漫画,创设活动情境。(漫画中是一位学生,在头一天写下计划,准备在第二天早起,可第二天又是睡懒觉。)

提出活动要求:根据漫画中的问题,请同学们提一些解决的方法。

学生回答:(这里抽了四位同学回答,答案主要集中于:自我暗示、让父母监督、自我激励等)

(点评:这个活动的情境设置很好,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如果能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一活动会成为本课的亮点,而且也会取得很好的实效,在操作中,老师可能因时间问题,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就开始抽答,这样不能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在这环节是,如果采用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活动的更充分,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实效。)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预设的方法。

(点评:教师生活经验进入课堂,体现教师引领。)

活动五:意志处方。

(这一活动其实包含两个活动,这时离下课的时间已不到5分钟)

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

1.分小组讨论,提出一个自己意志力薄弱、很难克服的例子或场景,并把它写下来。

2.把写出的问题交给别组同学,让别组的同学给出解决的办法。

(点评:这一活动设计很好,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磨砺意志的方法来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是一个内化过程,应该是本课的高潮之一。但很可惜这节课的时间已经不多。)

各小组将写好的问题进行交换。并分别进行思考、讨论。

教师抽几个小组回答,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略)

活动六:意志训练营

(这时已经下课3分多钟)

多媒展示活动要求:自我完善行动:《培养意志品质实践表》(具体内容略)

师:这一活动作为大家的课外任务去完成。

结束语:学生齐读:“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教学实录评议

在本节课中,老师所设计的六七个活动都非常好,贴近学生的实际,而且又切合教学目标,便于操作,然而这一节课下来,每一个活动很都让人感觉很匆忙,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参与到老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活动之间的衔接也让人感觉不流畅。本课例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好的活动设计却没有形成课堂的亮点呢?最后两个活动应该是本课的重点之笔,是本堂课的高潮之处,为什么又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示高潮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下面几个方面:

1.活动没有优化组合。本节课是一堂展示课,教师在课前的确是作了精心准备,所以每一个活动设计都很好,独具匠心,但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本节课中,共安排了七个活动,平均每一个活动的时间不到六分钟,这样大容量的活动,必然是“蜻蜓点水”,每一个活动都会显得很匆忙,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要充分考虑活动的时间安排,给活动留有足够的时间。当我们有很多好的设计意图时,就应该学会大胆取舍,“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我们要好中选优,实现活动的最佳组合。我认为,一堂课中哪怕只有一个活动,如果能很好的让学生参与体验,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引发学生的互动和共鸣,同样是一堂优秀的课。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活动设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过多的活动,只会使一堂课成为简单的活动堆砌而变得毫无生气。活动要注重整合,以教学主题契领提纲,不要因为活动而将课堂割裂开来。

2.活动中,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广泛、充分参与活动,才能真正获得活动的实效。学生参与活动要有一个过程,也要有相应的氛围,因此,要让学生参与活动,除了活动本身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外,还必须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的时间。在本课例中,老师设计的活动都不错,既有可操作性,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每一个活动都感觉不充分,活动中只是小部分学生参与了,有的活动甚至是学生刚刚进入状态,却被老师硬生生地拉到下一个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并不只是形式上的参与,更重要的是需要思维的参与,如果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的参与活动,这样的活动也是缺乏实效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往往是先形式,再深入到思维;学生在活动中先是达到形式上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再是进入思维的互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思维上的互动,才教学活动教学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认识、感悟价值。

3.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一堂课的课程资源中,既有预设性的课程资源,也有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活动的设计是预设的,而活动设计的目的则是为了生成。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生成性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提出的观点、方法以及生活经验。这些生成性的资源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它贴近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拓宽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和思维空间,与预设的教学资源是相辅

相成。在本节课中,老师没有很好的关注和利用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浪费。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还是在于本课中安排了太多的活动,所以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的资源不是很丰富,同时,老师也没能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加以发挥,在有的环节中,只是比较匆忙的展示了自己预设的内容。在以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中,预设是必要的,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独具匠心。一个好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个好的预设,但不能把活动的过程也全部纳入预设当中。预设应该为生成服务,对生成起铺垫作用。因此我们在设计一个活动中,应更多的去关注生成,预设中要为生成留下空间。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我认为,在开展活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体验中提升情认识。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一、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强调实效性;二、活动要求必须要明确具体,强调可操作性;三、活动环节必须要精简优化,强调针对性;四、活动过程必须要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强调学生主体性;五、必须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体现教师的价值引领。只要教师能注意上面这些细节,我相信活动教学一定能成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