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结业论文--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党校第十二期学习班结业论文

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单位:

班级:

姓名:

学员编号:

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已不再像新文化运动时期那么强烈,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不熟悉、外国文化的流入,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分析产生信仰危机的根源,寻求解决的对策,坚定青年大学生的信仰,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危机; 对策

一、 产生信仰危机的根源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它使人的精神得到安宁,使人的生活充满意义和希望,并且它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信仰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等等,而我们这里谈论的是政治信仰,具体到我国国情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信仰发生危机等不可忽视的倾性思想问题,若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国家前途命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追溯到其根源,对症下药,解决其存在问题。

从建国到现在的几十年发展,我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体系的改变、改革开放的洗礼、网络的普及等等,这些改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可是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后,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别开来,相反地却极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造成大学生在接受时的错误观念,形成一种信仰上的危机。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网络的普及和外来文化的引进,青年大学生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共产主义产生困惑;加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弥漫,大学生更是感到迷茫,因为那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大学生很难体验到当时人们对那种信仰的高涨热情,他们更多的是接触互相竞争,自我完善的当今社会,所以要当代大学生找回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热情,更是难上加难。

过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热情,我们无法体验,但对于现在人们的政治信仰我们还是有目共睹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开始,孩子观念的形成已根深蒂固,很难去改变;学校教育由于课程的安排的紧密,也很难再腾出多余的时间给学生接触更多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知识,他们只能断断续续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相反,社会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可是非常强烈。过去的年代里,人们热衷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大学生谈论的是他们对这些理论的认识和个人见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如今,科技社会的发展,各种书籍、各种娱乐充斥了市场,人们变得急功近利,目光变得短浅,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也渐渐地淡化。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很多青年人都变得浮躁,对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这些需要长时间理解的理论,他们更是不愿意去接触,所以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坚定的大学生的信仰,才能使得社会主义快速稳定地发展。

二、 坚定青年大学生的信仰

经济体制的改变,改革开放的实施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社会变化当中坚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才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上述根源的探讨,可以有以下对策:

(一) 发挥党的先进性,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路线方针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导航,对于文化建设,党也明确提出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用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对于文化建设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活动来进行的,但是如何通过文化建设来坚定大学生的信仰呢?那就要求党通过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宣扬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了。新的时代就要使用新的方法,可以通过在校园放映相关的免费励志电影,派发有特色的书籍,举办论文竞赛、辩论会等等都可以让大学生多接触这些方面的内容,不至于使得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再而通过党校学习坚定他们的信仰,培养他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识,使得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有更深的体会。

另一方面,当合国家领导人也要大力发展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使得人们对我们国家有信心,让大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要渠道。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只重视课堂上简单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思想了解,教师跟学生之间存在思想上的隔阂。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同学在台下听、做笔记,但这种方式略显沉闷,且学生理解能力不一,很难在学生里面普及这些理论。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抛弃自己对学生固有的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到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这样才有利于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建议,教师在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对此提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课后跟学生交流,让理论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知识是固定的,关键是教学的方法,寻求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还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环节,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互联网,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体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没有足够的理论和学识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没有崇高的理想,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端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心理。“随着我们自我意识和强烈的生存发展欲望的增长,过去那种理想型的、奉献型的、无条件服从社会与国家需要的单一的人生追求,正在为一种现实的、具有明确功利

倾向、个人色彩突出的多样化的人生追求所取代”。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集中体现在他们价值观的利己性上。主要表现为:价值目标选择的功利化,价值评价标准的功利化,价值实现手段的功利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大学生的思想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独立人格、自由发展、平等权益等观念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并在其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注重自身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追求。但是,广大青年学生由于缺乏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自律意识差,缺少社会经验,过分强调自我,把个人利益绝对化和扩大化,群体意识淡薄,缺少社会责任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表现为急功近利。

应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学校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教育指导,如实现人生价值的专题讲座、电影欣赏,对于过分追求功利的同学应及时给予批评指正,耐心教导。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分清权重。而学生本身也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不要停留在狭隘的个人主义,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 为信仰而奋斗

邓小平曾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共产主义作为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即使我们这一代等不到共产主义的到来,我们也要坚定我们的信仰。只要每个人心中怀揣着这个信仰,并为之付出,相信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后代就可以赶上我们梦寐以求的时代,而作为曾经付出过的一员,我们也是无比的荣幸的。

参考文献

[1] 周小玲,唐经纬. 变革、功利、迷茫:新时期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探源[J]. 《文学界(理论版)》,20109(11)

[2] 张瑾,陈秀兰. 在情感沟通中化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J].《文教资

料》,2007(21)

[3] 刘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D]. 山东:曲阜师范

大学,2010

单位:

班级:

姓名:

学员编号: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