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问答题

四、简答题

1.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 汉大赋兴盛的原因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4.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5.《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6.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7.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书211)

(1)他以自然山水为独立的描写对象,力求形似逼真,为刘宋诗坛开启了自然清新的诗风。

(2)从艺术表现上,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

(3)谢诗语言追求选声练字,讲究丽典新声。

虽然谢诗有很高的成就,但也有一些缺点。

(1)玄言语句多,大大损害了山水诗恬淡自然的意境。

(2)使用典故过多,失去了诗歌所应有的谐畅情味。

(3)过分追求句子的对偶和文字的雕饰。

(4)结构多半是叙事—写景—说理三段式,前后部分往往枯燥乏味。

8. 杜诗 “诗史”的特点。(书363)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关口,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也是自己的一部传记。他的喜怒哀乐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诗人的生活和内心的表达,与时代的社会写真交织在一起,个人的命运、遭遇和人民、国家的命运、遭遇交织在一起,所以他的诗善陈时事,世号“诗史”。它具有以下意义:①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②历史的广阔性,形象性,提供了比著作更为生动丰富的生活图画;③历史的深刻性,预见性,揭露了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

9. 简析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崔莺莺是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柔端庄,勇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子。

一、执着追求和张生的爱情,追求婚姻自主的幸福爱情生活

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 ,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背纲常 ,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莺莺执著热烈地追求心中的爱恋。她对张生的爱 ,纯洁透明 ,没有一丝杂质。

二、乖性儿,假意儿

她孝顺老夫人,不想当不孝之女,但她又不愿意把自己的终身幸福寄托在父母指定的人选上,这些使她对自己的行为反复无常。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 “简帖儿” ,勃然变色 ,还声称要拿简帖儿 “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 ,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 ,她又忽然变卦 ,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这种种表现 ,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 ,连红娘也昏头转向。

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具有软弱性

崔莺莺在科举这一事情上是让步的、妥协的。老夫人默许她与张生的婚事,但前提必须是张生得中状元。崔莺莺内心并不想让张生远赴京城赶考,但为了能得到母亲的许可,她也只能妥协。她的反抗是很有限度,她不可能做出更强烈的反抗

行为,只能等待张生得中归来。

10. 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五、论述题

1. 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2.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对这句话是如何认识的?

鲁迅的这句话是从史学和文学的方面来评价《史记》的成就的。

《史记》的史学精神

(1)、实录精神 不虚美,不隐恶

《史记》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实的记载历史,而且还体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敢于暴露和批判现实中各种丑恶、腐朽、黑暗的东西。同时还体现出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不以统治者的是非标准为标准。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更表现在他对汉武帝的批判。他在《史记》的《武帝本纪》中记载了很多的事情。专门记他是如何的迷信,如何的自私。不仅写这些东西,他还大胆的批评当时的政治。对当时的酷吏政治提出批判,实际上是表达对汉武帝政治的不满。

司马迁还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社会,大胆的暴露社会现实的不公,对于统治者所宣扬的所谓“天道”提出怀疑和质问。《史记》中的《伯夷叔齐列传》就是这样进行批判的篇章。

(2)、人本精神

《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

《史记》所记人物,虽然仍以上层人物为主,但其范围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包括社会中下层人物和非政治性人物。

司马迁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历史是由英雄和平民百姓共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由少数英雄创造的。 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

史记的文学特点

(一)抒情性

一是在每篇传记的最后一段都有“太史公曰……”的文字,作者直接对所记人和事议论,抒情;二是在叙事中抒情,即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叙事中。

(二)叙事艺术

1. 人物传记的安排巧妙,传主的选择以尊重历史为戏剧,各层次人物排列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

2. 善于揭示事件的因果关系,叙事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本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详写与略写往往和因果关系的揭示密切相关。

3. 情节曲折,刻画细致,故事性强,运用铺垫,渲染,伏笔,照应等手法,大胆设悬念,制造波澜造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人物塑造

1. 善于选择与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环境,突出表现传主的主导性格。

2. 渲染细节,雕琢对话,精细刻画人物的个性。

3. 同类合传,比照衬托,在比较中显示个性。合传是两人以上合一篇传记,如《屈原贾生列传》;类传则是同类之人合为一篇,如《滑稽列传》。

4. 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个性。常用方法有独白,如《李斯列传》中李斯入仓见鼠感慨而作的独白;对话,如陈涉与佣耕者的对话;啸歌,如荆轲的《易水歌》。从心理描写直抒传主胸臆,窥其理想志趣。

3.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4. 试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5.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6. 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杜丽娘——“情”的化身

她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

她出生于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父母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 她的反抗性格的形成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

(一)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游园惊梦标志着杜丽娘青春意识的觉醒。

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古典文学中爱情描写的诗情画意,三是大自然中的美好春光。美好的自然和古代文学中的诗意描写是外因,而生理的成熟则是内因。

她对爱情的追求来自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欲”的追求,是“欲”——“情”,蕴含的个性解放精神,更具时代色彩。

(二)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她经历了由梦怀情、因情而死、由情复生的过程。

杜丽娘顽强地追求梦境中的异性,在现实生活中她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自己的欲望不敢有任何公开的流露,于是,她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和个人的封建礼教意识发生了不可调合的冲突,只能以死殉情。

汤显祖肯定了由“欲”到“情”的自然合理要求,表现了由“欲”到“情”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

7. 《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

借三国历史舞台寄托仁君贤相的治国理想。

第一,强化刘备与曹操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的对立。鲜明的 “拥刘反曹”倾向。 刘备 ——“仁君”典范:“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 曹操 ——“奸雄”代表,“奸绝”: 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血洗徐州;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第二,突出军师孔明的作用。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第三,强调刘备集团君臣上下的关系情同手足,颂扬刘、关、张的结义精神。 突破了封建式的君臣关系,而以刘、关、张桃园结义为基础,表现为一种理想的明君贤臣如同兄弟般的平等友爱关系。这种关系不限于刘、关、张,也包括孔明、

赵云等。最突出的例子是,曹吴共伐荆州,关羽被东吴生擒斩首,刘备举兵伐吴。 第四,小说整个布局,也为表现作者的政治理想而作了相应的调整。

表面上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矛盾冲突,实际上东吴只是作为刘、曹斗争的中间势力。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小说因“拥刘反曹”而重新作了安排。全书120回,有近百回涉及蜀汉集团人物,其中仅回目上标明写蜀汉人物事件的就有80多回目,所占篇幅之多,是曹魏、孙吴两集团不能比拟的。

第五,三国归司马,但唯独将刘备集团的结局处理成悲剧,表现出对仁政理想未能实现的深深遗憾。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视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凉。孔明泪流满面,长叹曰:“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曷我其极?”

8. 试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1. 紧扣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挖掘其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

李逵是雇农出身,一贫如洗,故无所畏惧,无法无天,宋江出身于中等地主人家,本人又是小官吏,具有忠义思想。

2. 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甚至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表现其性格。 何九叔是个团头,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圆滑世故。作者把他放在武松与西门庆两大强人中间,逼他着他行动,于是他的性格就被逼出来了。

3、在对比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差异和性格发展

李逵与鲁达

相同:粗中有细。

不同:李逵粗中有野气,是“粗野”。

鲁达粗中有豪气,是“粗豪”。

4. 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富于动作性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5. 精心设计人物的绰号和出场。

取其性格:霹雳火秦明,拼命三郎石秀;

是取其长相:鬼脸儿杜兴,美髯公朱仝,青面兽杨志,矮脚虎王英;

取其武艺或特长: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鼓上蚤时迁。

二、《水浒传》的艺术结构

第一部分:71回以前,以人为单元。写诸多英雄先后造反,像众虎归山、百川聚海。

第二部分:71回以后,以事为顺序。写义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悲剧告终。

整体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俱备,结构完整。

分开说:多有如“林冲传”、“鲁达传”、“武松传”、“李逵传”、“宋江传”、“三阮传”等精彩片断。

全书结构:珠串式线性结构。

结构线索:梁山起义由分散反抗到联合聚义、最后接受招安的全部过程 。

三、成熟的白话语体

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

吸取民间说唱文学的成就,带有浓烈的民间文学色彩,生动泼辣,酣畅淋漓。 人物语言个性化,“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金人瑞《读第五才子书法》),从对话中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9. 试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林黛玉: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其性格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孤高乖僻,幼稚天真。

姓名系统

林黛玉的前身为绛珠仙草, 具有南国香草美人的韵味,绛珠谐降珠, 珠者泪也, 隐喻其以泪还债也。

黛玉者, 天然的未经雕琢的墨玉也,青黑色的玉极为罕见, 有天然之性, 无雕琢之俗, 自然会被世俗之人视为异物异类。

潇湘妃子,“斑竹一枝潇湘泪”,“林潇湘”都带有悲剧色彩, 即以湘妃哭舜之典暗喻黛玉的爱哭性格和泪尽而逝的结局。

中国文学史上最感人的女性形象

(1)清贵之家的贵族小姐

父亲林如海,已降落为扬州盐政官。所谓“书香门第”,其实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中等人家,是不能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相比的。

(2)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

孤高自许,目下无人,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人格,很敏感。

她有一颗敏感自尊的心,她的个性脆弱而倔强,她时时处处都在防范自卫,连好意的关怀和体谅都会引起她的伤感。

(3)未经世俗雕琢的灵魂

没城府,没社会关系,不讲究人际关系,心地很好,在实际生活中碰壁。 从不逢迎讨好封建家长,也从不四处活动,笼络人心。她憎恨生活中的庸俗、污秽,几乎想用“死”来避开。

林黛玉向人们展示的本来性格是善良、率直、热情和胸怀坦荡。

(4)风神灵秀的抒情诗人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一生“与诗书结了闺中伴,与笔墨结了骨肉情” 。

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

(5)理想爱情的追求者

在婚姻命定的时代,那“金玉良缘”当然是公众所承认的一种权威,林黛玉终于自己是毫无凭藉的。可是她的感情不容许她退让,她要坚持赢得贾宝玉,就是要以自己的生命与那天定的“金玉良缘”作斗争。

她唯一的能力,就是用锋利的言辞去刺激竞争者,伤害中立者。

1. 论《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708)

叙事脉络基本遵循“治—乱—治,合—分—合”的线索结构全书,这既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儒家的历史观念。小说以黄巾起义为引线,以三国归晋为结局,中间以魏,蜀,吴的辫状纽结为中轴,详细述说了魏,蜀,吴三国的争斗与兴衰。

(1)虚实结合,据实演义。《三国演义》虽然叙述历史,但更是小说。它的成功之处就是据于史而不泥于史。“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虚实结合就是在处理史实与人物关系时移花接木,如史实“怒鞭督邮”本为刘备,小说改为张飞,斩华雄者史实上是孙坚,小说中为关羽。另外小说中在细枝末节上会无中生有,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华容道放走曹德,这些手段都是提升主题,丰满人物必不可少的方法,也是小说区别历史之所在。

(2)辫状编结,突出主干。汉末动乱至西晋统一天下的拜百年历史是以三国的

建立与互相争斗的叙述为重心的。三个国家,三条线索,两两发生关系,如发辫之三股,为了突出主题,三股发辫中,蜀汉为主,曹魏次之,孙吴又次之。

(3)战争谋略,各尽其宜。叙写战争之胜负,必写战争双方运筹的谋略;叙写谋略之成败,必写攻战的实践,而每战之双方,必运筹在先。所以三国之间的争斗,又是人的争斗,智的争斗,这部小说描写了战争的宏伟,将士的勇武,也歌颂了人的智慧。

(4)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如料事如神的孔明,义重神勇的关羽,懦弱昏庸的刘禅,胆大心细的赵云。

(5)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它的语言为浅近文言文体,雅致、洗练,与历史氛围极为合拍。

2. 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征。(715)

(1)自觉地遵守了生活与艺术的规律

(2)深得典型化的神髓

5.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特征,说明这一形象表现了汤显祖怎样的文学思想?

6. 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827)

(1)文体特色:亦虚亦实,有长有短。极短的不超过百字,如《瓜异》去掉标点只有26个字。

(2)结构特色:人以统事,单线结事。有的从篇名就能看出端倪,有的一看就是叙人的,一开头就写主人公的姓名籍贯,甚至是性格,接着以主人公为中心,围绕单一线索进入情节。

(3)情节特色:简而曲折,变而近理。

(4)环境特色:亦真亦幻,表幻里真。如《席方平》中叙述的一些丑恶现象,比现实社会更真实,更典型。所以,表象是虚幻的,事理是真实的。

(5)人物特色:风采各具,群像环列。其中每篇都有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同是青年女子,婴宁清纯烂漫,连锁瘦怯犹忧郁;同是书呆子,郎玉柱迂腐中有坦诚,孙子楚执着中含痴迷。

(6)语言特色:简练淡雅,灵活多样。它比古文辞平易一些,句子较短,务求达意,极少堆砌。

8. 曹雪芹《红楼梦》中是如何揭示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

9.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悲剧意识?今天有何认识意义?

一、爱情和婚姻悲剧:

宝、黛爱情及宝、钗婚姻悲剧,是《红》的主线和灵魂。所谓“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黛重“情”,钗守“礼”,宝玉“重情不重礼”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有爱无婚”;金玉良缘“有婚无爱”。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到底意难平”,宝钗“婚后守活寡”。

二、人生悲剧:

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 。第3回《西江月》词称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还称他“于国于家无望”。

庚辰本第21 回脂评宝玉有“三大病”:“恶劝”;“重情不重礼”;“有情极之毒”。

“重情不重礼”即以“情’’抗“礼”,追求叛逆;“恶劝”即厌恶别人对他进行仕

途经济、读书明理之类说教;“情极之毒”,即当“情”无法战胜“礼”、理想终归幻灭时,宁可弃绝尘寰,“撒手悬崖”,不愿与世随波逐流。

三、女子的悲剧: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黛玉葬花:诸艳悲剧序曲。

大观园遭抄检:“悲凉之雾,遍披华林”。

婢女悲剧 :晴雯冤屈而死;袭人青春耗尽;司棋自撞身亡;芳官等十二女伶 “斩情归水月”;香菱被拐卖……

小姐悲剧:黛玉为情死;宝钗守活寡;四艳(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凤姐 “家亡人散各奔腾”;李纨年轻守寡……

四、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贾府衰败原因:

1、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主子们养尊处优,无所用心;下人们得过且过,离心离德;凤姐中饱私囊。

2、奢侈浮华,出多入少。修建大观园奢华糜费;秦可卿之死盛大排场;贾母的螃蟹宴等。

3、“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宁荣二公创贾府基业; “人”字辈(代善、代化)尚可守成;“文”字辈退化为昏聩无能(贾敬烧丹炼汞,贾赦贪婪荒淫,贾政庸碌古板);“玉”字辈(贾珍、贾琏、贾环)、“草’’字辈(贾蓉等)聚赌嫖娼、淫纵放荡。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