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收缩现象_过程与问题_杨振山

文章编号:1003-2398(2015)04-0006-05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5.04.002

城市收缩现象、过程与问题

杨振山1,孙艺芸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实验室,北京100101;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CITY SHRINKING:PHENOMENON, PROGRESS AND PROBLEMS

YANG Zhen-shan 1, SUN Yi-yun 2

(1.KeyLab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odell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Cities are not always growing. In particular, population is likely to peak very soon and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are inclined to agglomerate in several region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some cities have faced population decline, which is an irritable trend for both the world and China. More and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shrinkage in cities, and this phenomenon triggered a series of complex social problems. Western countries had studied extensively about the issue of shrinking city, but in China, the study of shrinking city is still in a shallow stage. Drawing on very recent studies on urban shrink-ag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rigins and phenomena of shrinking cities. For the cities facing the population loss more than two years, and undergo the structural economic crisis, we could call them "shrink-ing city". It divided the reasons of shrinking to three causes, de-industrialization (mostlyin Britain), system adjustment (mostlyin Germany) and suburbanization (mostlyin America). It further described the proces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 shrinkage. To be specific, the paper considered the factors influenced shrink-ing cities are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population structure, the chang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resource depletion and political factors. Urban shrinkage process cannot be planned, so the policy decisions is naturally unpredictable. Moreover, urban shrinkag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cities show different phenomenon and levels. Furthermore, by introducing the respons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ncluding aspects of land use, life quality, managing strategy and planning practice, this paper shows a multiple choice for Chines cities which are experiencing or about to experience Shrink-age.

Key words:city shrinking; urban trajectory; population; urba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age

提要:城市并不总是增长。在人口峰值过去后人

学地对待。初步介绍和探讨了国外城市在人口减少时采取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方法,包括如何通过公众参与、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交通住房改造等措施,来促进城市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和转型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城市收缩;城市轨迹;人口;城市管

口收缩将是部分城市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将是我国和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议题。根据国际上的最新进展,阐释了收缩城市的概念、起源和影响因素,描述了城市收缩的过程及表现,介绍了国外城市的应对措施;指出国内研究主要还集中于资源型城市的衰退方向;强调城市收缩作为客观的城市发展过程,具有不可避免性,也有别于城市衰退,需要更加客观科

理;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面上连续项目(41371008);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研究会基金项目(2014042)作者简介:杨振山(1979—),男,天津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email protected]。收稿日期:2014-08-15;修订日期:2015-03-31

杨振山,孙艺芸:城市收缩现象、过程与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的快速前进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的扩张。但是随着我国人口高峰期的临近,特别是经济发展整体步入较平稳的调整过程,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疏过程表现的越来越强烈。可以预计某些城市将面临人口减少,城市收缩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纵观历史长河,城市历史并不完全由城市增长所主宰。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经历了繁荣和衰退的循环;而在某些地区,衰落和人口萎缩造成了城市结构的永久性变化。正如美国城市地理学家描述那样,城市也会经历“生”与“死”的发展历程[1]。二战后,全球和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都经历了一个高峰期,使人们往往忽视了城市人口的减少等问题。事实上,大量证据表明,世界上很多地区,即使在发达地区中,很多城市正在经历收缩。从英国、比利时、芬兰到意大利,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到中国,城市收缩现象已无处不在,收缩地带正在全球蔓延[2]。

近年来西方城市研究者、地方政府和规划机构针对这些“收缩城市”所引发的问题和挑战,逐步开始了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如2012年,德意志联邦文化基金会牵头启动了“收缩的城市”研究计划。相比之下,我国学界针对城市收缩现象的认识还十分浅显。现有研究成果多局限于资源型城市或老工业城市的振兴等较为零散的经验案例分析[3,4]。近年来,国外一些城市收缩的案例开始引起关注[5,6],然而对于中国收缩城市的理论研究,中西方的收缩城市比较,收缩城市未来的发展出路等这些问题还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增长整体趋缓,收缩将成为相对于世界城市和城市增长外的一个重要议题,将有利于全方位思考城市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西方关于“收缩城市”这一议题的文献资料和案例的总结和分析,提出城市收缩必然会成为今后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希望在这一新的研究议题中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历史上并不乏收缩城市的先例。如战争、大灾难和传染病能将城市甚至整片区域的人口迅速毁灭,比如公元前9世纪的亚特兰蒂斯、特洛伊和玛雅。有些城市则经历过较长的衰败过程,比如古罗马城和19世纪中叶的东京。与这些相比,20世纪的收缩城市有其自身的特点:人口流失相对缓慢、发生在财富日益增长的和平年代,并且没有外部突发事件的干涉。尽管如此,在工业化和其引发的快速城镇化兴起100多年之后,全球收缩城市数量开始增加,并且大多分布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如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2.1经济结构的调整

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原有的贸易路线开始改变,工业、资本、劳动力也随之迁移。老工业基地集中反映了聚集经济的缺点,比如土地和劳动力的高成本和新增业务空间的缺乏。同时,技术创新也使得企业越来越自由,交通和资源对区位的影响力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搬出了老工业基地。这些大规模的经济结构改变造成了欧洲地区的“去工业化”[9],典型城市如英国的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格拉斯哥、谢菲尔德和纽卡斯尔等。在撒切尔主义时代,利物浦的就业率下降了18%。到了1990年代,失业率随着利物浦制造业基础的破坏和市区人口外迁而飞速上升。工作的缺乏和社区的瓦解导致了人们的贫困和健康情况的恶化[2]。另外,美国的“锈带”也属于这一情况[10]。2.2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

社会结构的改变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即是人口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伴随人口老化带来的的生产能力和需求下降,城市也会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乏力而出现收缩,这一点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十分普遍。而日本也是因为全国性的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再加上不少年轻人在就业的吸引下移入工作机会更多、生活水平更

城市收缩是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遇到问题,失去增长动能的综合表现。尽管目前国际上对城市收缩的定义还尚未达成一致[7],但是普遍认为人口减少是城市收缩的主要标志。城市收缩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阶段和形态,它是与城市增长、平稳发展和复兴相连的一个发展阶段。了解城市收缩的原因、过程和表现形式对于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收缩不简单地等同于城市衰退。城市衰退从根本上否定了城市发展动力,具有消极性;而城市收缩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概念更加有利于动态地考察一个城市在其发展轨迹中的位置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城市衰退必然会造成城市收缩。一个城市如出现衰退,就会陷入丧失人口和就业量、房屋弃置、犯罪率增高、政府财政的恶性循环。反之,城市收缩不一定导致城市衰退。因为

[8]

2现代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原因

1收缩城市的概念

高的大城市,从而使得不少城镇面临着收缩的局面[10]。2.3城市空间结构改变

城市空间结构改变和城市人口下降是互相影响的。在美国,“白人群飞(white flight )①”和“汽车文化(car cul-ture )”导致美国大城市郊区化的两个重要原因[11]。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心城区的衰退和城市的无序蔓延,使得城市的居住环境大打折扣,人们也随之迁移。还有学者认为城市扩张和人口减少可以并存,如英格兰的利物浦和德国的莱比锡。期间伴随着城市形态和城市政策的变化[12]。2.4资源的枯竭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萎缩和衰落是常见的现象也是当资源耗尽后可以预见的结果。矿业城市一般都会依赖一个城市中具有统治地位的矿产公司来带动发展,而国际矿产市场的起落决定了公司的命运甚至城市的盛衰。气候条件、知识教育、卫生服务以及交通运输是影响矿业城市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对矿业城市人口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13]。当

城市收缩强调的是以人口减少为表征的所引发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城市收缩更为客观地指示出城市的发展进程。

国际能源资源市场出现大的变动,或者城市本身的资源即将耗尽,那么只有成功地抓住机会进行转型才能使城市高质量的收缩甚至增长。2.5政治因素

德国的城市收缩现象集中在原民主德国所辖区内。这一地区的城市大多出现于19世纪开始的德国工业化时代,并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前民主德国的战后重建策略进行了较大的调整。1989年两德合并后,原东德人口开始大量迁入西德各州。在1990年代中期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下,德国许多制造企业都开始向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新联邦州地区的工业城市产业功能全面萎缩和人口迅速下降[14]。另外,行政区划的调整也可能造成一些城市在人口数据上的缩减。

择性的外迁和老龄化改变了家庭结构,本地劳动力供给下降,再加上经济转型、对工商业的服务需求降低导致的就业岗位缩减,最终城市税收的收益减少,市政预算削减。这时原有的以增长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不再适用于人口不断减少的城市,城市亟需新的规划来应对收缩的现象。

4城市收缩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城市收缩是产业结构变化,城市自身发展规律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在人口和经济之间竞争的必然写照。因为城市收缩原因和过程的复杂性,所以城市收缩的应对措施不可能一刀切。考虑到城市收缩过程中人口、住宅需求、土地利用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这三方面给出城市收缩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关于收缩城市的土地利用

一般认为土地利用是理解城市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然而,在欧洲、北美、日本的收缩城市的研究案例都表明,现有常见的4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城市交通连接模型、元胞自动机和个体为本模型,都不能满足收缩城市形成的过程与机理研究,也无法用来建立城市收缩和再增长的反馈机制[16]。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将废弃的空间有效利用,建设高质量的绿色空间,以此来提高生活质量并吸引退休人员入住,从而促进收缩城市的更新[17]。

4.2关于收缩城市的生活改善

收缩城市中的人口缩减往往意味着城市税收的缩减。

3城市收缩的过程及表现

城市的收缩过程具有非计划性或表现为政策决策的不可预期性。“收缩”并不简简单单是“增长”的对立面,而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阶段,但它往往被以增长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政策所忽略[13]。

城市收缩的过程表现在不同方面,可以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见表1和图1)。在人口减少这一根本特征下,外在过程表现为:城市的住宅、基础设施、商服设施供过于求,建筑密度降低,住房空置率增高,土地浪费现象严重,这又导致了城市部分地区出现“结构穿孔”和“棕色地带”等问题,城市社会空间出现分裂和隔离(如前文中提到的“白人群飞”现象)。而内在过程表现为,人口有选

表1城市收缩的过程和具体表现

Tab.1Th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of Shrinking Cities

形式

外在物质变化

过程建筑密度的降低

城市内部的住房移动

具体内容

人口减少和向外迁移导致居民数量的降低,继而导致居住区和商业区建筑密度的下降。住房的供过于求可能导致频繁的更换住房。人们有更多的机来选择搬到城市更好的地方。空置住房为短暂居住者提供了机会。

城市结构“穿孔”

城市内部拆迁的地方和废弃的功能会使街道和街区的边界溶解,绿地隔离并划分了建筑用地。

“穿孔”地区的特征是在一个城市内存在高百分比的空置地区。

表现住宅和商业设施空置率

的提高

城市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浪费

无用的城市用地增加

需求的降低导致供过于求,住房和商业设施的利用不充分。

供给(投资)和真实需求(使用)的不协调,影响城市更新和新建建筑储备。

城市人口和密度的减少导致城市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比如学校、公共交通)的过剩。大量未被充分使用的基础设施依然需要维持造成闲置浪费。拆迁势在必行。

用地包括空置的建筑和原有工业、商业、铁路用地上的城市棕色地带。这些用地可能成为“新的城市荒地”甚至“森林”。

内在变化过程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

市政预算的削减表现当地劳动力市场的萎缩

对新的规划方案的需求

注:参考文献[15]修改。

人口减少和有选择地向外迁移导致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人口流失加速地区的税收减少,造成对公款的依赖增加。就业岗位的减少导致对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需求降低。城市收缩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问题。

杨振山,孙艺芸:城市收缩现象、过程与问题

图1城市收缩的驱动力、过程和影响

Fig.1Drivers, Process and Impacts of Shrinking City

因此,一般认为城市收缩可能会造成公共服务和福利的下降。但Hollander 研究发现人口下降与生活质量下降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相反有些城市在人口收缩的同时却提高了社区的生活质量[18]。事实上,城市收缩因为人口的减少和城市用地的压力降低,城市收缩为城市景观规划的改进提供了很好契机。政府可以利用城市收缩的机会促进城市向着环保、和谐和多样化方向发展[19]。4.3关于城市收缩的治理战略与规划实践

如何在工业衰退或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对城市进行管理,可能是比如何让城市增长更为严峻的问题[20]。城市收缩的治理往往包括对公共资金的拓展与控制、住宅建设与改造、交通规划的调整、景观与开放空间政治几个方面[14]。常见的应对公共政策可以归纳为抵抗收缩和接受收缩两种方式。抵抗性收缩政策的代表如美国汽车城底特律,随着汽车生产在全球贡献率的下降,正在通过部署来重新定位为全球的移动技术中心,并围绕这一定位从教育、住房、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接受性

[21]

5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及城市研究的启示

随着人口增长高峰期即将结束,以及全球化背景中,城市间的竞争加剧,部分城市无法获得持续的人口增长。因此,城市收缩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以及区域科学中新的重要研究议题。

我国对“收缩城市”的研究从近年来才开始,数量上相对较少,关注点多集中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虽然总体上我国还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也存在城市收缩的动因。本文引用国际案例对于这一问题发出了警告,也为立足于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城镇化道路提供了借鉴。如美国中西部五十年代以来以制造业衰退为特征的“冰雪带”现象与我国九十年代末出现的“东北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24]。美国扬斯敦城市收缩规划(2010规划)的精明收缩的规划策略,包括集中增长发展、注重合理城市尺度、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土地银行及公众参与等对我国一些不可避免出现的收缩城市具有参考意义[6]。解决城市收缩这一议题,亟需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1)鉴别我国城市所处的不同的收缩类型。不同类型的收缩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目前已有研究已经指明的是资源枯竭型,对于其它类型还鲜有研究,如老龄化和城市扩张等;正确鉴别收缩类型是采取不同措施的前提。

(2)鉴别我国城市收缩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及其影响。

在省、市和城市内部等不同尺度上鉴别城市收缩预测城市

策略或许对某些城市更加理智,如前所述,如果一些城市不可避免的面对人口减少,就应该充分利用人口和土地压力的降低,提高城市的生态和生活质量。

与城市增长管理的政策不同,应对城市收缩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又需要公众的参与,以重新获得发展动力。例如,在英国的格拉斯哥的振兴中,中央政府长期支持发挥了关键作用[22]。在美国的扬斯敦中强调公共参与和政府决策的一致性,以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23]。

收缩可能的时间点,以及对地方社会经济和空间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及时合理地采取应对措施。

(3)科学合理地采取抵制或是接受收缩性措施。理性地具体分析城市是否可以避免人口收缩,从观念上转变,勇敢地面对城市收缩这一问题。

(4)积极地应对城市收缩的过程,采取科学的应对途径避免链式反应。城市收缩会带来经济、人口、资金管理等许多问题,如何在具体的收缩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方式,避免链式反映将是摆在城市理论和实践面前迫切亟需解决的问题。

(5)采取具体的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收缩并不都是坏事。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既然收缩是不可避免的,收缩未必意味着彻底的衰退。在接受性战略中,充分利用人口减少和土地利用的腾退提高城市居住质量。在抵制性战略中,积极探讨新的城镇增长模式,如利用新兴产业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来充分吸引人口。抵制或是接受收缩性措施并不相互排斥,可以在不同尺度和不同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达到在城市收缩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最终目的。

注释:

①Whiteflight,“白人群飞”,是指20世纪60年代,在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黑人和白人混居。由于黑人学生的学术表现差、犯罪率高,或者有白人家长所认为的劣等品质,白人如同候鸟群飞一样,纷纷离开大都市中的学校,搬到黑人住不起的郊区。

[10]Martinez-FernandezC, Audirac I, Fol S, Cunningham E. Shrinking

cities:Urban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12,36(2):213-225.

[11]MorckelV C. Design after decline:How America rebuilds shrink-ing cities[J].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2013,28(1):32-33.[12]CouchC, Karecha J, Nuissl H, Rink D. Decline and sprawl:An

evolving type of urban development -observed in Liverpool and Leipzig[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5,13(1):117-136.[13]Martinez-FernandezC, Wu C-T, Schatz L K, Taria N, Vargas J G.

The shrinking mining city:Urban dynamics and contested territor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12,36(2):245-260.

[14]董楠楠. 浅析德国经济萎缩地区的城市更新[J].国际城市规划,

2009(1):103-6.

[15]HaaseD.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of Shrinking Landscapes[M].New York:Springer New York, 2012:5835-5855.

[16]SchwarzN, Haase D, Seppelt R. Omnipresent sprawl? A review of

urban simulation models with respect to urban shrinkag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Design, 2010,37(2):265-283.[17]NefsM, Alves S, Zasada I, Haase D. Shrinking cities as retirement

cities? Opportunities for shrinking cities as green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older individual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13, 45(6):1455-1473.

[18]HollanderJ B. Can a city successfully shrink? Evidence from sur-vey data on neighborhood quality[J].Urban Affairs Review, 2011, 47(1):129-141.

[19]HaaseD. Urbanizati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Shrinking Citie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M].Netherlands:Springer Netherlands, 2013:253-274.

[20]BerntM. Partnerships for demolition:The governance of urban re-newal in East Germany's shrinking c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9,33(3):754-769.

[21]PedroniT C. Urban shrinkage as a performance of whiteness:Neo-liberal urban restructuring, education, and racial containment in the post-industrial, global niche city[J].Discourse-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011,32(2):203-215.

[22]TurokI, 邢铭. 老工业城市的复兴:格拉斯哥的经验及对中国东北

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5(1):60-64.

[23]HospersG J. Coping with shrinkage in Europe's cities and towns

[J].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2013,18(1):78-89.

[24]韩宇. 美国中西部城市的衰落及其对策——兼议中国“东北现象”

[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5):43-9.

参考文献

[1]Jacobs J.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New

York:Vintage Books, 1961:25-78.

[2]Oswalt P. Shrinking Cities:International Resesarch[M].Berlin:

Kunst-Werke Berlin, 2005:8-12.

[3]郑重, 于光. 转型期资源型城市再生及其规制与治理研究——国内

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课题与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8-10.

[4]赵景海.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

2006(3):86-91.

[5]杨东峰, 殷成志. 如何拯救收缩的城市:英国老工业城市转型经验

及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3(6):50-56.

[6]黄鹤. 精明收缩:应对城市衰退的规划策略及其在美国的实践[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3):157-168.

[7]Olsen A K. Shrinking cities:Fuzzy concept or useful framework?[J].

Berkeley Planning Journal, 2013,26(1):105-132.

[8]杨叙. 美国的城市衰退及对策[J].城市问题,1988(3):13-16.[9]Reckien D, Martinez-Fernandez C. Why do cities shrink?[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1,19(8):1375-1397.

责任编辑:梁璐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