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有感

遥远的救世主,遥远的不是救世主,是自己。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

还是先从我的角度看看主人公吧。

丁元英

他是女人的梦想,也是男人的梦想。 他的地位和品位,让叶晓天,刘冰艳羡;他的知识和觉悟力,让芮小丹痴迷;他的睿智和远见,让韩楚风和詹妮臣服。他是神一般的人物,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他所向披靡,他能在商场中杀出一条血路,也能带领王庙村的人摆脱贫困。他是神,所以知道自己。有足够高的思想水平的女人被他吸引,够聪明的女人对他敬而远之。他的成熟、睿智、博识、深沉、远见足以对贪嗔痴的女人产生致命的诱惑,而女人都会贪嗔痴。这些品质也是男人的梦想达到的高度。在男人眼里,具有他的品质,然后征服世界,但是他偏选择独居一隅。在韩楚风的眼里,他不近女色,那是因为他没碰到芮小丹。他最后也是败在芮小丹,为了给她一份礼物,背上了全世界的骂名。他可以叫做高级腹黑男。

芮小丹

自小父母离异的孤儿,称她为孤儿,是因为她具有孤儿的品质:坚强、睿智、独立。在我眼里看来,她是女神,所以她也才能配得上丁元英。她一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她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走,所以她很成功。她不违背自己的心,爱了,那就爱吧。她从丁元英那里获得的除了生理上的需求,更是精神上的满足。丁元英让她看到了不一样

的世界,觉悟到了更高的哲理,她为此着迷。她是幸福的,虽然最后去了天国,但是找到了自己,救赎了自己。她和丁元英的爱情,就像最后那个道别,那份默契大概是所有女人期盼的默契的爱情。

韩楚风

他是丁元英的反面,具有同样的才智,具有相同的品质和地位,唯一不同的是他沉醉于尘世,而丁元英追求精神的救赎。

叶晓天、刘冰、徐世杰

他们三个是社会底层的典型代表,是悲剧的象征。他们的悲剧来源于自己的短视、畏惧、自作聪明。试想他们在面对官司的时候问一下丁元英,也许是另一种结果。徐世杰是小资代表,有大的前途会去拼一下,没有就守着自己的那一份。叶晓天具有领导的气质,却没有领导的才能和胸襟。刘冰纯粹是利益掠夺者,没有头脑的虚荣主义者,最后把自己推向了深渊,他得不到救赎,因为他根本不懂。

欧阳雪

知情知义的商人,具有女性的温柔和仁慈,她不适合大商海,她可以把小生意做的有声有色。她懂得知足和信任,见识短但是小心谨慎,聪明但不贸然行事。

肖亚文

高级白领,他让我看到白领的高度。她的世故和精明,她做事的圆润和说话的技巧,她的理智和机智,绝对可以让她有更好的前途。她和芮小丹是两个相反面,她知道丁元英是魔鬼所以远离他,而芮小丹虽知他是魔鬼,仍无可救药的爱上他。她懂得保持和维系所有对她

有利的关系,她也懂芮小丹,但是她不会追随芮小丹,她还是尘世里一朵高贵的花。

从小说整体来看

小说的背景是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的商业故事。反映出那个时候在商海打拼的人的辛苦和煎熬,可以看见每个商人都拿着一支烟。描述了每个阶层的救赎之路。对未来的不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交织一起,竞争异常激烈,对国家的发展十分关心。那个时候的商业,不再单纯,渐渐充满了劣质和奸商。经商,就应当经营和格律诗一样品质的商品。这也是为什么格律诗能够打败强大的对手的根本原因。但是,格律诗也是充满着“罪恶”的——榨取普通人群的劳力,“雇佣”童工和老人,污染环境,毁坏工人身体。所以,丁元英在开始就纠结这到是一种救赎还是一种罪恶。

90年代的中国,改革在深入,但是制度和法律跟不上,让丁元英钻了空挡。从大的商业环境来说,那个时候的中国企业有点固步自封,但又还是想努力走向国际。走向国际除了拼技术,就是拼质量,但那时的中国根本出不了这样的产品,但是丁元英做到了!作者大抵是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商人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从国家内部的经济来说,年轻人都很迷茫,都怀着一颗下海捞钱的欲望,但是苦于没有思路,没有资本,没有高人。丁元英本可以带他们闯出一片天下,结果他们又败在自己的短视。这也是那个时候很多年轻人同样的问题。不像80年代,下海随便捞都是钱,90年年代需要知识和远见,需要资本和关系。对于农村的人来说,发展更是被禁锢,年轻人不愿意出

去打工,田地少又改善不了生活,当自己成为个体工商户的时候,致富脱贫的梦想激发出的干劲和兴奋充盈文章。但是,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童工,什么叫污染环境,他们只是拼命的遵循着丁元英的命令去完成任务,期望能够靠自己的体力和身体去摆脱贫困。

作者通过从底层农民,到小资年轻人,到最高层商圈,反映出整个90年代中国的状况。凸显了作者对国家法律进步的期盼和对农村以及年轻人的发展的的焦虑。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唯一的救世主是自己。农民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年轻人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但是年轻人有梦想还不行,还要有能力才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还有一个新阶层——白领。白领是来自底层又挣扎在高层商圈的知识分子,她们也在寻找地位和成财富升级的机会,她们比叶晓天等人更具备拯救自己的条件,她们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壮大的阶层。但是,在救赎自己这条路上,与丁元英这等人相差甚远。肖雅文最后“乘机打劫”成为有钱人,虽然内心还是存在那么一点怜悯。

总之,作者是以90年代的经济背景,描述了从底层人到高层人的生活状况。底层人为生活打拼,高层人利用和榨取底层人,每个层次的人都走在救赎自己的路上。

个人领悟

我不知道自己,我才是我;如果我知道我自己,那我就不是我,我是神。

曾几何时,恍惚间会突然想我为什么会在这里。现在仍是这样,突然想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呢?这样想的时候,你会感到空虚和无助,

因为我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不知从何而来,不知如何生以及去哪里。

又或者另一种状态,想自己活着的意义。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小说中,底层人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高层人是为了保持低位,唯有丁元英在寻找心灵的救赎。也许他不是在救赎自己,而只是寻求心安。曾经有人问我活着的意义,她为此懊恼不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我告诉她活着的意义在于你现在做的事。你既不属于前一秒也不属于后一秒,你只属于你这一秒你的状态。这一秒,你在读书,你在炒菜,拿着一秒活着的意义就是读书或炒菜,而如若你这一秒在苦想活着的意义,那么这秒你活着的意义就是想象。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辩证。小说中提到的自然规律,它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自然规律就是弱肉强食。

没有人可以违背自然规律,虽然有人在尝试突破这个规律。它不是神或者救世主,它就是限定人的圈,在这个圈里面,我们是我们自己的救世主和神。自然规律上升到文化就是宗教,在我眼里更多是命理,就如芮小丹之死,命理无常,或者又是注定。丁元英和芮小丹,还有韩楚风,探讨了很多宗教的问题或者说是想用宗教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困局。他们遵循自然规律,得到了精神和物质的升华。而更多的普通大众,他们不懂或不遵循这些,所以他们成了牺牲品,也救赎不了自己。

救赎,我不信教,但是文章让我接受了这个词。究竟救赎是什么?在我看来,救赎是让自己感觉快乐和幸福,满足自己的贪嗔痴,拥有快乐和幸福就会拥有心安和自然。对于丁元英来说,独居一隅就会快

因为我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不知从何而来,不知如何生以及去哪里。

又或者另一种状态,想自己活着的意义。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小说中,底层人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高层人是为了保持低位,唯有丁元英在寻找心灵的救赎。也许他不是在救赎自己,而只是寻求心安。曾经有人问我活着的意义,她为此懊恼不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我告诉她活着的意义在于你现在做的事。你既不属于前一秒也不属于后一秒,你只属于你这一秒你的状态。这一秒,你在读书,你在炒菜,拿着一秒活着的意义就是读书或炒菜,而如若你这一秒在苦想活着的意义,那么这秒你活着的意义就是想象。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辩证。小说中提到的自然规律,它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自然规律就是弱肉强食。

没有人可以违背自然规律,虽然有人在尝试突破这个规律。它不是神或者救世主,它就是限定人的圈,在这个圈里面,我们是我们自己的救世主和神。自然规律上升到文化就是宗教,在我眼里更多是命理,就如芮小丹之死,命理无常,或者又是注定。丁元英和芮小丹,还有韩楚风,探讨了很多宗教的问题或者说是想用宗教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困局。他们遵循自然规律,得到了精神和物质的升华。而更多的普通大众,他们不懂或不遵循这些,所以他们成了牺牲品,也救赎不了自己。

救赎,我不信教,但是文章让我接受了这个词。究竟救赎是什么?在我看来,救赎是让自己感觉快乐和幸福,满足自己的贪嗔痴,拥有快乐和幸福就会拥有心安和自然。对于丁元英来说,独居一隅就会快

乐,他会感觉心安,就算生活简陋甚至窘迫;对于芮小丹来说,当警察,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就会让自己快乐;对于叶晓天等来说,富有才会快乐。但是,他们又是救赎不了自己的,也即他们始终是不会完全快乐的,文中除了那位老和尚,没有谁能心安。丁元英为了给小丹礼物,背负了罪恶感和骂名,他不会心安,在故事的结尾他是痛苦的。试想他一直独居一隅,也许他会更快乐,从这一点来看,小丹闯入他的生活就是他救赎之路的结束,也许这就是命吧!小丹可以算是得到救赎的人了,那也是在她碰到丁元英之后,但是,完美的落日失去的快。她以自杀结束了自己,不让自己面对残缺和毁容的自己,她担心失去丁元英。她唯一担心的是失去丁元英(留学),自杀让她不再担心这个问题,她得到了救赎却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本来丁元英可以阻止她的,但是他没有,他认为他阻止不了她,但这只是他的主观认识,他对小丹的死有感情的责任,小丹让他不能心安,得不到救赎,这大概也就是命中注定吧。

对于其他人,谁会心安并快乐呢?叶晓天等失去了致富的机会,肖雅文和欧阳失去好朋友。所以,在另一方面来说,救赎不是一个人自己的事,而是建立在他人身上的,你要从他人身上得到让你感到快乐的东西。人与人之间不是简单的生存关系,还是相互救赎的关系。那是不是说我们要把快乐建立别人的痛苦之上呢?那倒也不至于,因为人是仁慈的,或者说救世主是仁慈的。丁元英是恶魔,她的狠毒也还是带着对小丹的仁慈。小丹是警察,她对犯罪分子的狠也带着对普通大众和丁元英的仁慈。肖雅文在“打劫”成功之后对叶晓天等还是

心存愧疚。作者在描述他们的时候,也是带着仁慈之心的,他赋予了角色的仁慈。作者也是希望这个世界存在仁慈的。那我们怎样才能救赎自己呢?我想是这样的:做好自己,跟着自己的心走。救赎不了自己就换条路再继续。救世主是遥远的,救赎自己失调遥远的路,不能着急,刘冰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每个人眼里,救赎是不一样的。高层人能看到底层人的救赎,但叶晓天等不理解丁元英的救赎。这个话题在现实中就是,你在别人眼里是幸福的,别人在你眼里也是幸福的。

无论怎样,我们都会得到救赎,或早或迟,最迟也不过死的时候。就如林玉峰之死。有一种思想是这样的,就是在自己感到困苦和迷茫的时候,想象自己80岁,想象那个时候来看现在的自己,你会发现眼前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从悲观者的角度来说,小说里只有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自我救赎,其他人只不过是生存。只有他们才有那种能力和实力去做这些精神层面的考虑。试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他们会去想这些吗?而大部分人是在为解决温饱而奔波。叶晓天等为了生活奔波,最后还是失败,这是另一个让人感觉社会残酷和悲哀的现实。当丁元英和芮小丹在用宗教救赎自己的时候,叶晓天等还在为生存着想。当他们从贫困农村到繁华北京,他们感觉到精神恍惚,我想那个时候他们肯定在想我为什么在这里的问题。他们最后带着失望和痛苦回到原点,他们根本不适合高端商业,是他们天生不合适还是经验不足?这让我想到另一种思想,富贵具有遗传性。作者应当也有这种悲观的想法吧。

今日已非90年代,但是规则和自然规律没有变。人们还是在寻找自己的救赎之路,悲哀者仍然是悲哀。农村仍然是落后的,年轻人依然是困顿的。

文中人物的心思真真是极细致的。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或者说是造作。现实中大多是走一步看一步。最多能想到两步,至于更远的事情是不可能也不愿意想的。还有就是对于事情和问题的回应,快而精准,对于设置的陷阱更是一听既出,也许是因为习惯了。但这种描述给我的不是羡慕,而是让我产生了消极的怀疑。又或者是因为我笨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 说话的技巧,做事的分寸,让人瞠目!这些精明与算计到底是要学习呢还是要抵制呢?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