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模式

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及完善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农业产业的化发展经验,以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现状为背景,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已有模式的分析,提出适合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的组织模式,并对其进行改进,以达到优化宁夏枸杞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宁夏枸杞 产业化 发展模式 完善途径

Th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s of Layium barbarum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Abstract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experience, with the Layium barbarum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s a backdrop,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theory as a basis,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course of Evolution of Layium barbarum Industrialization. Analyzing the model already existed, offers a Suitable model of Layium barbarum industrializati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Layium barbarum,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model regularly.

【Keywords 】Layium barbarum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Improvements

引言

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对新阶段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从20世纪80年代末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如何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轮廓,到当前研究如何更好的将产业发展模式应用在实践之中,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各地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走出一条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的道路[2]。枸杞产业作为宁夏农业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农业的贡献中比重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宁夏农业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因此,借鉴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结合宁夏本地实

际情况,探索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模式,选择和培育一种或几种适合该地区枸杞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组织模式,并应用于宁夏枸杞产业化的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再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是推进宁夏枸杞快速、健康、高效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现状

宁夏枸杞种植区位于北纬35°14′~39°23′的东亚内陆地区,是最适合枸杞生长的地区。尤其是宁夏平原的南部(中)卫(中)宁平原,自然条件最优。正是这种优厚的条件,使宁夏枸杞具有非常明显的品质优势。如宁夏枸杞的各项有效成分均高于其它产区的枸杞,最重要的成分枸杞多糖含量是其它产区所产枸杞多糖含量的2.7~4倍,是最好的药用枸杞。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宁夏枸杞定为全国唯一的药用枸杞产地,列入全国10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这些是其他任何省区都无法比拟的。

一个产业的发展涉及各个方面,只靠某一个方面是无法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宁夏枸杞除了自然条件方面比其他地区优越外,产业规模和科研水平上同样具有很大的优势。枸杞作为一种专门学科进行研究,在宁夏已历时40多年。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庞大和实力最强的枸杞科研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化工研究所、宁夏药检所、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大等,他们对枸杞各方面的功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先后取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60余项。在“十五”期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5年内翻两番,占全国的26%;总产量以年均26%的速度递增至5万吨,总产值以年均73%的速度跨越式增长,达到15亿元; 到2006年,全自治区枸杞种植面积由2003年26万亩增加到50万亩,总产量突破8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商品量占国内市场60%,出口量占全国的70%左右,精加工率达到30%,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目前,宁夏拥有各类枸杞加工企业150多家,占全国枸杞加工企业的50%,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20多家。宁夏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市场,也是全国枸杞加工量和出口量最大的省区。(见表1、表2)枸杞总产值占宁夏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0.3%上升到10.4%。

表1:中宁县近10年枸杞产量情况

表2:近10年宁夏枸杞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以及枸杞加工企业、种植基地调查记录》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近10年来,除了个别年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产量或出口量有所下降外,宁夏枸杞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为枸杞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宁夏枸杞产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已初步形成规模,各枸杞生产企业的管理和运转已经走向规范化,渐渐形成各自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对宁夏枸杞龙头生产企业的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收集整理,具体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农户+农户、农户+经销商、基地+深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基地+农户、基地+科研机构+深加工企业、农户+科研机构+深加工企业等。概括起来说,基本形成了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一)农户自产自销模式

在宁夏枸杞产业中,此种模式要占到15%——25%左右。主要分布在南部种植区,这种模式是最早的枸杞种植模式。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这种模式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才逐渐显示出来, 主要表现为:农户分散,信息不灵;

经营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农户势单力薄,融资困难;农户谈判地位低,无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市场交易费用高。

由于这种模式存在以上缺陷,已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被其他模式所取代。

(二)“农户+经销商”模式

在该模式中,农户负责生产,经销商(运销大户)负责销售。这种模式与前一种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克服了大多数农民分散、市场信息不灵的缺陷。其次,与分散的农户相比,枸杞经销商(运销大户)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信息优势和市场营销优势。他为农户找销路,降低了农民市场交易的费用。但由于这种模式形成较早,当时二者内部没有形成组织,外部又缺乏较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经销商凭借自身实力和市场主体地位压价,而农户势单力薄且处于无组织的无序状态,利益最易受到侵害。这种模式在中卫、中宁、同心、固原等散户种植区比较多见,占总体的20%左右。这种模式的由于自身的缺陷,因此很难作为一种长久发展模式来推广。

(三)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后一种模式一般由前一种模式发展演变而来。

1、公司+农户模式

如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集团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把建立可靠稳固的原料基地,同解决

“三农”问题与农民致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005年公司与5000多户农户签订了协议,协议订单成为农户的定心单。目前,在宁夏区域内至少带动了1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有100多万人加入了枸杞种植和深加工领域,分别占宁夏农业人口的1.35%和13.5%。这里所指的“公司+农户”是一

个泛指的范畴,即不仅指公司与农户以签约形式建立互惠互利的供销关系,还包括合资、入股的紧密联合,也包括不受合同约束的松散型联合[6]。这种模式在宁夏枸杞产业化过程中最先在中宁出现,它是以当地骨干公司为龙头, 围绕枸杞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在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合同与广大农户结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 实行市场牵龙头, 龙头连农户。公司以合同方式按计划对农户进行资金、生产资料、技术方面进行投入和服务, 按合同收购农产品, 承担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2、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如宁夏香山中宁枸杞制品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第一家枸杞深加工企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同中卫、中宁两地枸杞种植比较集中、种植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园区合作,建立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枸杞种植园区。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对原料生产基地的土壤成分、空气环境进行严格把关,有效地保证了枸杞的品质,达到绿色产品的标准,并以保护价进行收购,调动了农户种植枸杞的积极性,确保枸杞产业生产、加工稳步发展。目前公司已发展总经销商140个,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2个省市3个直辖市80多个地区[3]。

该模式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枸杞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枸杞的生产、加工 、销售,与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5]。

这种组织模式的优点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双方市场化联系,企业化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种组织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在“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中,公司与农户的关系体现为合同关系,但由于枸杞价格不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又存在许多不能为人控制的自然变数(如天气) 和经济变数,在实际运作中,合同的违约率较高。由于这种组织形式的内在缺陷是稳定性不强,因此,运用这种模式无法确保枸杞产业真正做大做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四)农场模式

该模式起源于西欧的庄园经济,之后在美国和加拿大发展起来,后来被日本和韩国引进,在上述国家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宁夏枸杞引入这种模式是在90年代后期,最先在渠口农场、长山头农场、南梁农场试用,发展情况良好。

农场模式是农场主(在我国不存在农场主一说,类似农场主的主体主要是由国营农场改建发展而来农业股份公司和部分大股职工)首先以一定地租(或其它代价)从农民(或其它耕地所有者)那里取得相对成片集中、有一定规模的土地。然后采用雇佣形式实施农业的综合或专业生产的一种形式[4]。

这种模式克服了公司+农户模式中双方关系松散、无法结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不足,农民也从生产经营中解放出来,既可以为农场主打工、又可以进城从事

二、三产业,职业选择余地增大。这种模式的规模和数量,取决于资本从事农场发展的平均赢利能力,取决于政策导向的扶持力度。以农场模式进行农业开发的业主一般前三年是净投入,没有产出,其资金需求量较大,其转载过来的市场风险,业主都得承担。所以没有长远稳定的利润,闲置资本是不会轻易进入该领域的。因此不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

(五)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协会、股份合作社)+ 农户)。

如中宁康滩枸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枸杞种植面积2.5万亩,涉及6个行政村8300多农户。园区采用 “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上连市场企业,下接园区农户的目标。有6家中介组织及科技服务公司在园区开展科技创业服务,举办枸杞栽培管理实用技术培训班36

期,培训农

民6000余人次。同时园区还引进龙头加工企业进入园区进行基地建设。杞乡公司在园区建设基地500亩。红枸杞商贸公司在园区建设出口基地350亩,化肥、农药全部由公司提供,每亩投入达1100元,枸杞收购价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4元。

这种模式主要以合作组织(协会、股份合作社等) 为中介,带动枸杞种植户从事专业生产,同时又服务于公司,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一般是通过合同等方式连接的,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签订合同,委托中介组织收购农产品,并支付一定雇金。而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则利益通过组织章程及合同连接起来,中介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按成员的交易额,返还给成员一定利润或按合作组织成员入社的股金,进行分红。在这种利益分配机制下,有助于减少企业与单个农户之间进行协商、签订经济合同的交易费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有效的合作方式把农户与市场联结起来,既保持了家庭经营的独立性,又提高了农户经营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中间成本并把由此形成的交易费用保留在产业内部,增加了各主体的收益[9];提高了农户在市场、政府、消费者面前的谈判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这种“龙头企业+协会(股份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由于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大大激发了农户参与枸杞产业化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枸杞的专业化生产和现代化经营。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协会、股份合作社)+ 农户”作为枸杞产业化发展模式的一种,与其他模式相比虽然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去完善。

1、农户组织化程度不高

与山东、浙江、广东等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宁夏农业产业中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宁夏枸杞产业中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40%的农户仍处于无组织状态,经营规模狭小、分散、经济实力弱、市场化程度低的传统农户制约了枸杞产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经营主体的分散,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在加入WTO后的市场环境下, 市场对参与竞争的农产品有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精确的检验指标。而我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 是以农户为基本单位, 均分土地, 分散经营,枸杞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千家万户的难度很大,组织成本太高。这就需要合作组织在联结农户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分散、弱势的农民真正联合起来。

(2)农户契约意识、信誉观念差,企业、农户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就枸杞农户来说, 与公司签约的产品, 在市场紧俏时, 谁的价高就卖给谁。就龙头企业来

说, 有的不按保护价收购, 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 采取市价收购;有的不按合同规定进行系列服务和利润返还。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恶化了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制约了枸杞产业化进程。

以上因素致使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企业与农户之间很难形成稳定的“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直接影响到枸杞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2、合作组织有待完善

我区的各类农业合作组织数量比较少,与农业发达省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合作组织大多是刚建立,或建立不见。对内,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有待提高;对外,沟通协调能力不强,还未能充分起到“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真正目的。

3、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枸杞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龙头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尤其是枸杞加工企业,既有农业属性,又有工业特征,故其转化增值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枸杞深加工能否实现转化增值,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枸杞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区名优特优枸杞较多,但能利用其优势打造成国内、国际名牌并形成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多的,仅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志诚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宁夏中宁县早康枸杞开发有限公司、西夏王恒生有限公司还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农户自产自销”模式是最初级的,由于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而逐渐被淘汰。“农户+经销商”模式由于农户和经销商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他们的目标是各自利益最大化,二者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较大矛盾,故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相对稳定的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和农户通过产销合同相连,农户为公司提供符合要求的枸杞原料,而龙头企业则为枸杞种植户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服务,并按保护价收购农户的枸杞。但这种模式由于缺乏中介组织的连接,企业和农户的交易成本较高,二者关系受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较大, 缺乏长期经济效率。“农场模式”投资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资本一般不会进入,发展前景很难预测。“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 (协会)+ 农户”融合了前面几种模式的优点,降低了农户违约率,降低了交易费用,克服了是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中中介组织缺位的缺陷。使农户与企业的关系趋于稳定,既有利于企业进行扩大投资,开拓市场,又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促进枸杞产业化。因此,“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协会、股份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是宁夏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三、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完善途径

在以上5种模式中,除了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外,其他模式由于自身的缺陷,终将被这两种模式所取代,即使对其进行完善,也没多大的发展空间,而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是由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演变而来,终久会被中介组织带动型取代,因此一下主要针对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提出完善建议。

(一)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

1、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

适当放宽土地管理政策,把农户培育成为产权界定明晰的市场主体,使其成具有充分生产经营自主权。允许和鼓励农户依法转让、转租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这既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有利于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户组织化意识

合作组织或协会要向农民多发放经济、法律及相关方面的宣传手册,经常派相关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意识、契约意识和合法竞争意识,让农户意识到加入合作组织或协会比自己经营风险小、利益更有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合作经济组织

1、提高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科学认识

加大宣传力度,让我区枸杞种植户真正认识和了解合作组织。让他们意识到现在的合作经济组织与20世纪50、6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在组织制度、运作模式、利益机制上都有本质区别,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供销合作社也有很大不同。与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并不冲突,符合农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精神,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2、优化外部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区的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在登记和管理上优化层次,简化登记手续和管理层级;在财政支付、税收、贷款方面给予合作经济组织更多的优惠和便利;对于合作社购买大型机械等生产加工设备、建设仓储运输等设施,应借鉴各国经验给予适当补贴,这也是符合世贸规则的支农办法;对合作组织进行更广泛的技术与信息服务,提供更全面、实用的人力资源培训;在合作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应投资建设大型的服务于合作组织系统的物资商品集散中心,为加快农业物资商品流通,发展农村经济服务。

(三)加强枸杞龙头企业的建设

1、努力培育大规模、现代化的枸杞龙头企业

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多方集资联合兴建的龙头企业,增值部分的归属要明确。枸杞的加工量、销售经营量要大,服务、带动、辐射能力要大;要提倡、支持、鼓励发展高外向度枸杞龙头企业,即利用国外资金组织生产,产品销往国外的企业,面向国际大市场出口创汇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

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枸杞龙头企业建设聚集各种生产要素

首先,要放开思路,多方努力,形成财政投资、银行信贷、企业筹资、个人入股的多元投入机制。其次,要打破所有制、行政区划和行业部门界限,鼓励各种形式的企业加入枸杞产业化,兴办各种枸杞产业化的加工、流通企业和各类市场。最后,要坚持择优扶强,重点扶持,选择能搞农副产品深层开发加工,能开拓市场,能带动大批农户和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和一定的资金扶持。

3、防止枸杞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宁夏枸杞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要根据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和枸杞生产基地的布局,枸杞市场占有量和发展前景,来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枸杞产业化龙头企业位置的选择既要靠近枸杞基地,又要适度集中,枸杞加工流通龙头企业要尽可能向工业区、商贸区集中。这样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结语

农业产业化是国际农业发展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惟一途径。[10]宁夏枸杞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一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和本地群众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化道路,为宁夏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落后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验。

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及完善途径

【参考文献】

[1]牛若峰. 《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2月

[2]胡鞍钢. 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经济问题》[J] . 2001 年第 1 期

[3]《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知识读本》,中共宁夏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2年

[4]贾生华、张宏斌. 《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10月

[5]郭红东.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定单安排履约机制研究》[M] .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8月

[6]牛若峰、夏英.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营机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12月

[7]周振和、尹福田. 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 促进牧业产业化发展――访柳河县常务副县长刘勇,《吉林畜牧兽医》[J] .1997年08期

[8]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以及枸杞加工企业、种植基地调查记录

[9]池泽新. 《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10月

[10]赵凯. 《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12月

1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