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后专练写作审题.立意试题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审题、立意

1. 下面是2009年全国Ⅱ的高考作文题,选出题后不是最佳立意的几项,并说明理由。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1)做事要坚持。

(2)有时错误常会引导创见的产生,因此,错误有时很美丽。

(3)发明创造,就在生活当中。

(4)勤于思考,是成功的保障。

(5)善于发现并努力探索,才能成功。

(6)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

(7)留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

(8)偶然与必然。

(9)伟大的发明发现来自于艰苦的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做事要坚持。道尔顿坚持了两年,安藤实验了一年,可见做事贵在坚持。其实不尽然,一来,坚持两年,实验一年,从时间上讲,谁算得上坚持?二来,坚持应该指遇到困难不放弃,材料并没有指出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三来,乔利发明干洗剂,材料没有表现出他的坚持。

(2)有时错误常会引导创见的产生,因此,错误有时很美丽。同样的,粗看符合材料,立意较准确。但也经不起推敲:道尔顿色觉有问题,乔利弄脏了衣服,他们的错误和发明发现有因果关系,但是,安藤百福和发明方便面的因果关系显得很强硬。

(9)伟大的发明发现来自于艰苦的研究。安藤百福在小屋里每天干20小时,实验了一年,可谓艰苦。但道尔顿和乔利都算不上多艰苦,乔利更是很偶然的发现。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台湾的桃园、新竹等地原产的茶叶一开始并不名贵,无法与高山地区的茶叶相比。但前者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茶菁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以使昆虫唾液与茶叶酵素混合,才会散发出特别的香气。茶的好坏决定于小绿叶蝉的叮咬程度,它同时也是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来源。这种残缺的茶就是东方美人茶,台湾独有的名茶。英国茶商将这种茶呈献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其外观艳丽,犹如绝色美人曼舞在水晶杯中,品尝后,女王赞不绝口而赐名“东方美人”。

如果要求根据此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那么下面几种立意中,有偏差的一项是( )

A. 残缺是不可避免的,许多时候,只有残缺才能成就美丽。

B. 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事物的完美,倘若一味求全,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C.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D. “东方美人茶”因小虫的叮咬而失去了完美的叶子,却获得了独特的香气,这就好比人生中的得与失。失去是痛苦,也是幸福。

解析:材料的立意点在于茶叶因小虫叮咬失去了完美,反而具有了独特的香气,涉及“缺陷与完美”“得与失”等问题。假若“东方美人茶”没有经过小绿叶蝉的叮咬,也就不会拥有自己独特的香味而独具风采。由此可以得出A 项观点。“东方美人茶”的叶子是不完美的,但正是其不完美才使它极尽自身的价值。由此可反向立意于“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事物的完美”。B 项观点符合此立意。D 项,分析透彻,“得与失”的立意角度从材料中得出,新颖别致。材料的实质是残缺造就了美丽,就像人生的得失,失去有时也是幸福,而C 项的这种分析没有抓住材料的核心,是浅层面的分析,不是材料要讲的道理。

答案:C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恰当审题立意。

(1)2009年,香港大学将“名誉院士”的荣誉授予了82岁的退休老太太袁苏妹。这位老太太没受过教育,她从29岁到73岁的四十多年间,在香港大学的大学堂宿舍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堪称“宿舍灵魂人物”。

(2)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他在一次讲演中说,北大现在拿他和百度公司的李彦宏作为这所大学的光荣代表,他认为这不合适。他和李彦宏是做生意成功的,但北大的精神,北大的灵魂,不应当是做生意的成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成王败寇的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不得。袁苏妹这件事情的发生到热议,重点并不在于港大授予老太的荣誉称号是什么,而在于港大的评价标准值得称道。假如俞敏洪和李彦宏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了但没能取得如此成功,北京大学是否也能把他们看作是北大的光荣呢?那种成王败寇的心理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是否有违正确的评价标准?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

(2)袁苏妹的坚持与俞敏洪的谦逊。从这两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人格魅力。

(3)教育该赋予学生怎样的灵魂?塑造灵魂比创造财富更为重要。香港大学以“明德格物”为校训,授予袁老太“名誉院士”的荣誉,正体现了这样一种办学精神。俞敏洪说自己不是北大的代表,除了自谦,更在于表明:北大的灵魂与精神,不在于生意的成功,而在于倡导自由的思想和弘扬“民主与科学”的传统。这才是教育之魂。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应该学会关于聆听的本领,学会聆听他人,聆听自然,聆听生活,甚至包括聆听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心灵感受。

如果以“聆听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请谈一谈这道半命题作文题应如何审题。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审题时应先审清题意,然后再补充完整标题。“聆听”一词,

概念较为抽象,审题时要紧扣材料,将概念具体化,弄明白聆听的对象和范围,也就补充了题目。聆听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和物(如亲人、老师、朋友) ,也可以是抽象的东西(如大自然的某种现象) ,或是历史的经验教训,还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的收获。只有将对象具体化,写作的角度才能确立。

5.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和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又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鲜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应付,神色憔悴,步履匆匆,少有时间静下来反思生活,检点人生,很容易在这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陷于焦虑与矛盾的境地,《失去的部件》对我们有很多启示。这里对“部件”的理解可泛化,写作时既可写人们对被忽视的忙碌的生活本身的思考,也可以从“失与得”的辩证关系切入。

【优秀例文】

圆 缺

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东篱下,一个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误落尘网三十年后,他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脊梁。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着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在惶恐滩头,在零丁洋里,他一身浩然正气,不被利禄所惑,不为强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千古赞颂。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己之私,他谗言献媚,一旨“莫须有”,断送了祖国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满足,却留下了千古骂名。在列强任意践踏我们民族的危难中,为了荣登大宝,圆皇帝梦,他泯灭良知,断然签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的,他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却在绝望中死去。

在国家蓬勃发展的时候,在人民需要体恤的时候,为了金钱,为了虚荣,他忘记了信仰,背叛了人民,伸出了贪污之手。是的,他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却最终难逃法网。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不要为了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天台国清寺的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

是啊,无论失去或得到,只需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缺也会是圆。

【点评】文章开篇以排比的句式,运用三个特写镜头展现了陶渊明、李白、文天祥在得失间的抉择,化用古诗圆熟浑然,不落斧凿痕迹,文采斐然,出手不凡。三个事例后作一小结,此为一顿。接着又以三个排比句转入反面,再作一结,此为二顿。按一般的眼光看,文章至此文意已足,只消总结深化的功夫了。但作者在最后又是一翻,给我们展现了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的画面。这一问一答将得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并暗扣题意,让人们在玄理中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的真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