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保护喀什老城]制作体会

  2011年6月18-25日,在美国的纽约州、得克萨斯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4个州的电视频道,先后播出了一部名为《喀什葛尔:丝绸之路上的明珠》的纪录片。这是一部反映中国新疆喀什老城改造的纪录片。导演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独立制片人马克・科提斯先生。实际上,这部纪录片的原名叫《保护喀什老城》。为了吸引美国电视观众,同时也是为了顺利通过美国电视机构的播出审查,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很少有人能想到,就是这部片名平淡、时长不过60分钟的纪录片,却针对性极强地回应了一个涉疆外宣中的重要内容――喀什老城改造。      老城改造“被政治化”      喀什,地处新疆的西南部,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喀什老城位于喀什市中心,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延伸,形成28个棚户区,居住着约22万居民。   喀什老城虽说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的房屋基本上是近百年的建筑。因为,1902年的喀什大地震几乎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现在的喀什老城房屋大多是在1902年以后逐渐修建起来的。房屋结构也基本上是土木、砖木结构。   2003年12月26日凌晨,距离喀什仅仅几百公里的伊朗古城巴姆发生6.8级地震,古城被夷为废墟,死亡4万多人。巴姆古城和喀什一样,同样处在古丝绸之路上,是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喀什老城和巴姆古城的房屋结构极为类似,大都是生土建筑。更为严峻的是,喀什和巴姆还处在同类地震构造带上。   喀什老城的房屋除了缺乏抗震措施外,弯弯曲曲的小巷由于大部分地段狭窄,车辆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灾害,消防车、救护车不能进入,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救助。   另外,喀什老城的地下还分布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挖的深浅不一、纵横交错的土地道。也就是说,喀什老城的一些地下已经空心化。走在老城区小巷内,不时可以看到已经下沉坍塌的路面。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惨重损失让人们对喀什老城的担忧空前加剧。   2009年2月26日,投资30亿元的喀什老城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改造方案的制订由城市规划、地震、文物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并且与居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尤为难得的是,改造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具体到了每一户居民。建筑设计工程师挨家挨户与居民协商改造方案。甚至每间房屋的设计方案都必须征求居民本人的意见。   但是,就是这样一项惠民利民、极大造福维吾尔群众的老城区改造工程,被国内外反华势力,尤其是东突分裂势力用来大作文章,诬称中国政府是在有计划地、系统地摧残和破坏维吾尔文化。   一些境外媒体也不负责任地说,喀什老城改造不仅是中国政府有意摧毁破坏维吾尔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政府为了监视维吾尔人而实施的改造工程。   美国《纽约时报》一篇关于喀什老城的报道,题目就是《为保古城,中国将夷平之》(ToProtect an Ancient City,ChinaMoves to Raze it)。报道认为中国政府对老城的改造,是消灭伊斯兰文化,是对维吾尔族传统的侵犯。同时,它还声称:“喀什并非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市。中国安全官员视之为维吾尔分离运动的温床。北京声称这个规模小但活跃的分离运动与国际圣战组织有染。因此,重建这座伊斯兰文化的古代中心,其温情中带有某种强迫的色彩。”   至此,喀什老城改造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政治化,成为了他们攻击中国政府,攻击我民族政策的一个事件。      聘请美国导演拍摄纪录片      向世界说明喀什老城改造的真相,让世界倾听喀什老城维吾尔居民的真实想法,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而寻求一种有效的传播、说明方式也就成了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决定聘请外国导演来拍摄一部纪录片。纪录片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表达方式,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和震撼力。   而聘请外国导演来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用外国导演的视角和西方化的叙事方式讲述喀什老城改造的故事,西方观众容易接受,不会认为这是中国政府的宣传从而抵触、排斥;第二,可利用外国导演在国外媒体的人脉关系使节目能够在国外主流媒体播出,扩大传播范围,产生影响力;第三,导演只是我们聘请的工作人员,在主题把握和制作环节,我们可以更多地掌握主动权;第四,相对于聘请外国影视公司拍摄一部纪录片,在费用上要大大节省;第五,我们对纪录片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便于以后长期、多层次、大范围使用,持续发挥影响力,而不会出现版权纠纷。   经过再三考察筛选,我们选择了美国独立制片人兼导演马克・科提斯先生。马克在美国电视界具有较为广泛的人脉关系,曾经多次来过中国,对中国较为熟悉,甚至还去过新疆。更重要的是,马克对中国非常友好。   经与马克先生沟通,他很高兴能担任本片导演。在马克来中国之前,我们翻译了大量的关于喀什老城改造、关于喀什、关于新疆的资料供其参考。其后又与马克反复协商拍摄计划,使得本片既能满足美国观众的欣赏习惯,符合播出要求,也能够确保拍摄内容符合我方要求。马克提出,美国电视台基本采用高清格式播出,且纪录片的长度最好是60―90分钟。如想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最好还是拍摄60分钟高清节目。我们迅速采纳了他的建议。   2010年的夏季,南疆喀什异常炎热。马克带领的摄制组冒着酷暑在喀什老城那弯弯曲曲的街巷里,不断敲开一户户维吾尔居民的房门,进入他们的家中,进行采访。   对于马克提出的所有采访要求,喀什政府都给予了配合,没有任何限制。马克深深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在老城改造工作中的公开、透明和人性化。从马克对大量的维吾尔居民的采访情况来看,维吾尔群众对喀什老城的改造工作也是理解、支持和欢迎的。马克摄像机记录下的这些普通维吾尔群众的声音,是对那些喀什老城改造谣言最有力的回击。   马克先生返回美国后,利用他的媒体关系开始预热本片。先后有两家美国当地报纸刊登了马克到中国拍摄关于喀什老城改造纪录片的新闻。这些报道都是正面友好的,强调了喀什老城改造中地震的因素,以及中国政府致力于对维吾尔传统文化的保护。   作为我们聘请的导演,马克的后期编辑方案也需要得到我们的同意。经过他自己的实地采访,马克已经完全清楚喀什老城改造的真实情况,也充分理解和尊重当地政府的工作。所以,对马克提出的后期编辑方案我们只是提出了少量的技术性意见。      传播效果超出预期      2010年年底,马克在洛杉矶完成了纪录片的后期制作并通过互联网将这部60分钟的高清纪录片从洛杉矶传到了北京。我们看完片子后一致认为,这部纪录片用西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条理清晰地讲述了喀什老城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客观反映了生活在喀什老城的维吾尔群众对老城改造的真实看法。同时,对喀什老城改造中的谣言进行了巧妙驳斥。   在纪录片的结尾,马克用典型的西方式语言,提醒人们理性看待喀什老城改造。他说:“维吾尔穆斯林人在喀什老城过着几个世纪简单、平静的生活。改变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中国政府祝愿人们能继续像他们以前一样生活、工作。最终验证他们的计划只有当不可避免的大规模地震发生后。唯有那样,居民才会真心地感谢政府的这个尝试――保护喀什。”   2011年3月,欧盟议会部分议员再次炒作喀什老城改造问题,通过了一项有关喀什处境和文化遗产的决议,呼吁中国政府立即停止喀什老城的拆迁工程。这部由美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保护喀什老城》被及时提供给了我驻欧盟使团,在向欧盟说明喀什老城改造真相的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1年6月,经过马克的推荐,《保护喀什老城》通过了美国4家电视台的播出审查,于2011年6月份在4家电视台陆续播出。   另外,马克来信表示,美国的PBS电视频道对本片也“有浓厚的兴趣”,“可能会通过PBS其他的电视频道在全美国循环播放”。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部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效果已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并且它还将继续发挥作用。      责编:谭震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